最近看到udacity的納米學位很火,號稱學完可以找到工作了,這是真的嗎?

udacity的納米學位學完真的能找到工作嗎?


背景介紹: Udacity機器學習納米學位在讀,學習時間:1個月零10天,進度介紹:畢業項目進行中。

個人認識:

Udacity帶來的內推機會倒不是關鍵,關鍵在於這個學位使你從完全不懂機器學習,到開始可以用sklearn完成一些簡單的項目(我同時在上學校開設的模式識別),並且有了一些簡歷上可以填的項目。對我來說,完成這個納米學位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簡歷,另一方面能給剛起步的人帶來點信心~~。不過得建立在邊上udacity的課,邊在線下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納米學位的作用,有空會自己寫分類器源碼。準備等拿到畢業證書就開始申請實習啦:)

總的來說納米學位只是開始的開始,它不是一步登天的捷徑。能不能找到工作或者說能不能勝任工作,還得看你總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祝好:-)

作業代碼(僅供參考):

Joker316701882/Udacity-ML-nanodegree

1月4日更新

----------------------------------------------

最近回國探親,投了幾份簡歷。多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相關的實習工作。由於國內網路資源不發達,加上為了裝雙系統導致電腦崩潰,基本上這一周就處在混吃混喝狀態。

說正事。

收到的第一家回復(公司名就不透露了),職位描述是分散式數據挖掘,要求最好有ACM或者kaggle獲獎經歷。答覆是我的技能與要求崗位不符,沒給面試機會。(我覺得被拒的原因是實戰經驗太少且沒有分散式項目和競賽經歷)

另一家回復是中科院某研究所,之前已經進展到談什麼時候能過去的狀態,這幾天突然就沒怎麼回復了,估計黃了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家只是簡單的提問了一些演算法經歷,重點關注提問了曾經寫過的神經網路。個人感覺udacity的經歷尚未引起關注。(雖然沒完成畢業項目,但其他5個都寫在項目經歷里)他家職位描述主要是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改良和應用,而udacity machine learning在這方面深度廣度都不足。重點來了!!!!這家研究所很希望你讀過某一深度學習開源項目源碼(tensorflow,theano,caffe,keras...),並且清楚的知道每一行的含義(淚目...)。

Third one,一家人工智慧在情緒領域的創業公司,今天剛面的電面,很輕鬆,沒有什麼技術細節,陳述職業技能和經歷的時候提了一下udacity,對面聽了沒啥反應(不是技術面可能大概是先互相了解一下吧,以後說不定會深入提問)結束以後互留了微信號方便出國以後的二面。這也是我最想去且抱有最大期待的一家。

總之應該還沒到下結論的時候,不面個十幾家被拒個十幾次怎麼能知道水深水潛。

祝各位2017輕裝上陣,勇往直前:)

1月9日更新

----------------------------------------------

由於現在人在日本,今早與情緒識別創業公司的面試採取微信語音通話的方式。對方是該公司創始人,全程大概30分鐘,前10分鐘大概聊了聊技術方面的話題,包括我寫過的項目,沒有涉及具體的細節,大概是了解下我的總體的水平。中間15分鐘主要讓我基於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對該公司的項目大致布局,來談談未來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情緒」的理解和該公司的一些發展建議。由於該公司一部分主流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所以Udacity的項目經歷又划水了。。。回答大體上是參照看過的一些深度學習論文,知識積累(刷微信公眾號和新聞刷來的。。),和對該公司前期的調研(創始人自身發展經歷,公司產品,以及國外同類型公司)。後5分鐘就是他向我介紹公司現在的一些技術積累和架構,給我分配的職位,以及給開出的待遇。

總體感覺在整個面試過程中幫上忙的:

1.對常見機器學習分類器數學原理的理解,寫過源碼(這樣在回答的時候就不擔心被提問非常具體的技術細節,問宏觀一點的問題就更不用擔心啦)

2. Udacity納米學位,這個放這裡有點牽強,但是想想如果不是用sklearn完成過那些項目,或許沒那麼有底氣(第一次接觸cross validation,unsupervised+supervised的混合結構,bias和variance的差別等等知識,都是通過udacity,並且由於項目的原因,對這些比較關鍵的技術點還算有直觀的理解)。

3.對行業的理解。這就不多說了,多抬頭看世界。

4.誠實!我比較直白的表達出了自己目前處於起步狀態,沒有開發經驗,可能不能給公司帶來太價值,但是未來的學習重心是深度學習。對方的回答是看中我的學習能力和未來的發展。(具體得多誠實,向對方透露多少自己的底,要在面試過程中判斷面試官心理狀態,如果對你之前表現的反應比較負面,就趕緊想辦法挽回頹勢)

5.學校背景。

6.不緊張不怕死的心態。反正也沒啥可失去的:)

PS:此為非典型面試經歷,面試BAT等大公司請謹慎參考。

正一正樓,總體感覺,Udacity在國內認可度不高。

Lucky day anyway.

To be continued...

2月28日更新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實習半個多月了,今天簡單更新一下。

前段時間為了完成公司交代的項目評估任務,大量時間花在了研究cv和相關論文上,以前沒涉及過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知識,著實退了層皮。上周剛提交最後的報告,現在的工作就很輕鬆了,只要維護svn上這個項目相關的更新就好。

在公司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免費使用伺服器,只要有空就把數據放到伺服器上跑,拿到了不少一手實驗資料,本科畢設算是問題不大了,其餘時間都在研究深度學習,看看學術界大牛們又發明了什麼好東西,然後就是補線性代數,為下一步工作做準備。

不工作不知道,udacity的課不能說淺或是價值不大,因為不同領域都需要很多的專業知識,同一公司的前輩在負責語音這塊,平時也得補知識。但是現在回頭看看還是很感謝udacity的,算是我在這塊的啟蒙導師吧。往後還是得靠自己。

再多寫一點,數學基礎真的非常重要,從人臉識別,到優化深度神經網路性能的方法,無一不需要數學的指導。一些比較淺顯的知識比如神經網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深度學習的一些tricks,人臉的PDM建模和CLM特徵提取,都了解差不多以後就很難再感受到有明顯的進步了(數學不夠就沒法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有時候會比較急,趕學習進度,趕著讀最新論文,忘了自己根本本科還沒畢業,接觸機器學習也只有不到半年,最後理解不到位反而得不償失。打算調整下工作重心,狠狠補補數學再殺回來。

9月15日更新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好像這個貼還有人看,最後再更新點乾貨吧。

全貼跨度將近1年,記錄了我從剛學機器學習到目前的現狀。

答主4月份開始在日本一家top15%的AI公司實習,實習期一年,截止9月份幫公司做了2個項目,水了篇論文。最近跟公司續約到明年畢業(18年7月),拿著跟BAT正職差不多的薪水(可能更高),被boss留在公司完成剩下的研究生學業。相對於不少剛畢業的大四學生,我算是很幸福了。從開始上優達學城的納米學位,到目前差不多快一年,過程中感受到這個行業巨大的潛力,(很多創業公司真的非常缺人,想不想去創業公司各位各取所需),也能感覺到想成為這個行業的頂級(top 1%)人才,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你必須精通數學,編程,各種計算機知識,讀的了頂會論文,寫的了decent的代碼。答主的boss就是這樣的人)。優達學城的學習經歷雖說在後面的面試中幾乎無人問津了,(隨著學的東西越多,也越感覺到Udacity學位真的沒什麼好拿出來說的),但是回想起當時痛苦的入門過程,Udacity還是提供了很好的台階幫我一步步帶入AI的世界,也給以後處理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問題的直覺。對於從硬體轉行到深度學習領域的答主來說,Udacity算是轉型過程中唯一的導師吧。現在想起來,就不會考慮當時花了多少錢學了這個學位,是虧了還是賺了,更多的是對U家當初引導的感謝。

note:

最近參加了face++,B家和A家,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的面試,答主的應聘的崗位主要是計算機視覺方向的研究員或工程師。因為數據結構、演算法相關的coding一直是弱項,所以這其中有順的有不順的。相關面經等面試全部結束後會更新鏈接到這裡。

10月23日更新

------------------------------------------------

最終還是被百度收了


我是EE自學轉CS灣區搬磚的.

我可以談談Udacity, Coursera之類的區別.

我是做web的,coursera有個HKUST的專項,Udacity有frontend nano-degree, 我都上完了.

區別其實很明顯,

Udacity的授課導向是industrial oriented....關於performance的部分很明顯是用的生產環境作為標準的,這種生產環境導向的風格也導致了極個別project出現learning curve一下子陡了的情況.

Coursera授課是把高校的課程壓縮改版適應MOOC的形式. 學習曲線平緩,內容也很豐富,但是對性能基本沒有做明顯提及. 主要以覆蓋更多的面為主.

從簡歷的說些來看,coursera比udacity更實在點,但是udacity談及的某些基於生產環境的思考方式,也是頗多用處.

最後回到就業問題上,如果你問的是Udacity上個nano-degree能不能自學找到工作....我覺得應該考慮兩個問題.

1. 找一份什麼方向的工作?前端和mobile尚有可能,別的方向不要做夢了.

2. 你在國內還是國外?國內的話你如果是"名牌「學校的,我覺得可以試試,如果不是「名牌」還在中二期追逼格的,我建議把錢省下來多吃點好的比較實在. 我曾經見過有的人帶有一種Udacity是個高逼格的培訓機構的想法..........

為什麼可能性存在於個別方向?ML/AI之類的東西,哪裡是短周期自學可以覆蓋的,人家公司會雇你么......

然而web可以說是資源最為豐富的選擇了,自學不怕東西雜,就怕沒資源, 不停滴練手,默默滴圍觀知乎前端網紅們撕逼,默默記下來,你也可以和人吹逼了.

為什麼需要考慮地理位置,因為面試風格不同. 國內面試注重實操和經驗,udacity的東西完全達不到full-time的標準,至於中國特色的實習,我不懂,就不說了. 美帝我面了10場full-stack/前端面試, 個人的感受是這兩個課都不夠...如果你讓我選一個,我可能還是傾向coursera的專項.

我這裡先提前說下,不要用「太基礎「這種辭彙來形容一個課程的好壞. 對於這種目的性很強的上課行為來說,儘可能覆蓋更多的面,打開更多的窗子然後自己學習才是最有意思的. HKUST的專項用的可是ng1, gulp....按知乎的react/vue/webpack的標準來說簡直是屌絲,然而這些東西背後代表的前端開發的想法確是通用的.


MOOC不是用來找工作的,相反更適合已經工作的人用來充電和娛樂。因為在職人員平常工作很忙,一般不會像學生時代一樣有那麼大的耐心去啃磚頭。而MOOC課程較低的難度,老師一步一步引導,還有deadline的督促,讓你可以更順利地完成某個學科的入門學習,你也知道了以後要深入學習的方向。這就是MOOC的全部意義。

作為在職人員,Coursera的課程我基本上能在2-3周內完成。你們學生黨一天六七個小時閑的沒事幹,我覺得1-2個星期就可以突擊完一門課。

試問一個星期就能完成的課程,能幫你們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呢?那找工作也真是太容易了一點。你們學高等數學都不止這麼點時間吧?

在校期間我也做ACM競賽(當時沒有kaggle),說實話比較菜,區域賽最好也只拿過第十名。但就是我這麼菜的人,也是刷了3位數的題,所有常見演算法的代碼都熟練到了不用想就能敲完的地步。這個訓練時間是按年算的。

那你們拿機器學習之類納米學位的,起碼也得用一兩年時間來深入研究課程背後的理論(至少PRML通讀一遍?)再能把TensorFlow的關鍵源碼讀的滾瓜爛熟甚至可以自己手寫的程度,才算能用機器學習來舒舒服服地吃飯吧。這個職業技能培養的時間應該也是按年來算吧。


十一月更新:

刷完了Coursera的Deep Learning四連課,Coursera吃了大約十幾門Coding、Data Science的硬課(包括傳說中的PGM、Stanford演算法課等等)

發現如今的Coursera也往Udacity的教育模式靠了靠(直接的就是,Jupyter Notebook以及提供完整的框架。)但是想想MOOC的全稱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我私以為Udacity已經脫離了MOOC的範圍了,甚至有點像導師制(而確實,現在也引入了導師)。

但是要告訴你們一個很好玩的事情,你們的Udacity證書,似乎無法認證。。。

比如上面的那個Certificate,你們可以通過這個來查看我的證書情況,逼格瞬間low了下去。。。

在最近(十一月十二日),北京開展了Udacity NanoDegree的畢業典禮,這個逼格是這樣的(侵刪)

豪華版Udacity NanoDegree 證書

讓我一個畢業老久的孩子垂涎三尺,瞬間高大上了。。。

如何在Udacity收穫更多?請保持主動,做一個問題的提出者而非簡單的問題的回答者。Udacity和很多平台一樣,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硬骨頭CS231n,大作業都會給你一個框架,通過提問的方法來給你一個做大項目的方向。而之後大項目也就被拆解成為了回答一個個問題的答題紙——That』s so boring! 這種的方式來用大項目真的是一種暴殄天物!尤其是在Udacity的數據分析NanoDegree上。我在做的時候會對照著它的評分表來看,是否真的完成了所有必要的操作。而後就是來介紹我個人的「需要」了。需要不是必要,而是我想知道我的思考是否正確。因此我會在大作業上問出一些問題,然後嘗試解答。而Reviewer也會十分耐心的幫我把這些東西一件件的解決,然後告訴我思考的方向——誠然,你會在項目上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但是這個時間絕對值得你從看劇、聊天中抽出來,值得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得安寧的思考How to do better或者「我究竟錯在了哪裡?」這個事情和我一些在名校的朋友分享之後,他們說「這一點恰恰也是我日日夜夜煎熬之所在。」如果簡單的把一些東西改幾個字然後就能完成(即改模板),那麼的價值不過是做填空題而已。

如果在Udacity收穫更進一步?Talk about this. 劍橋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因為這裡的夜生活其實還是很boring的,如果不喜歡party的話,就不妨和教授約出來,幾個人坐在學院的bar里談笑風生,一聊一下午,一聊一晚上。中間總會冒出很多有意思的思想的交鋒,有的時候哪怕一言不發坐在那裡,都覺得很有收穫,恨不得拿出筆紙記錄下來整個談話(當然沒人這麼干)。有的時候,你只要問出好的問題,並且你提出你的猜想,約上你的助教,一對一好好的聊一聊(這項福利很經常被人忽視)。你會有一個嶄新的認知以及一個「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的未來戰略觀,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質疑過,既然國內的孩子沒有一個「自己想要什麼」的自身規劃的觀念,那麼國外的孩子是怎麼有的呢?職業發展也是如此,並不是說我聽說了投行很有錢然後我就決定去做投行,或者說現在的「數據分析很賺錢,我就決定去做數據分析」,和別人好好談一下,也許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而這一點Udacity恰恰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優越性,以及其他的平台所不及的。


原答案:

利益相關:Udacity數據分析師畢業、Coursera數據分析專項課程畢業、Andrew Ng的Machine Learning畢業。

第一階段

在做Udacity的時候我的經歷是複雜的,因為一開始是為了申請一個項目,項目需要有項目背書,作為一個純工科的並且對工科沒啥好感的本科生表示——「啥玩意?」

後來誤打誤撞的進入了Udacity。

公正的說,Udacity的NanoDegree很貴很貴很貴,即使返了一半我還是花了一千來多。Coursera其實學到的差不多。甚至我覺得Coursera的會更好一點,主要就在於讀。

而Udacity的NanoDegree真正鋒利的地方不在他的課程有多麼牛逼,而是項目的Review!

Coursera有比較豐富的閱讀的資料,而比如在數據分析的機器學習入門這個項目中,在做項目的時候會突然懵逼不知道要怎麼做。而且我這死腦子在他教這些東西的時候,我總有一個衝動就是「這tm是怎麼來的?」,然後自己一個個去搜概念!!!然後才懂。不過可能是我是一個死腦筋吧???早先的時候一口氣做了一半,後來因為要出國然後實在忙的沒空了就放下了。後來在國外的時候,做一些基本的數據操作(主要是Pandas還有一些NoSQL的使用),從這個角度出發,Udacity確實還是挺好的,至少能夠讓我無縫銜接進了項目。十分的Practical。

但是這又如何呢?我曾經花了很多的時間來進行這方面的學習,而身邊一起做事的人就看了一遍官方的Tutorial馬上也就都會了。也包括sklearn的使用(機器學習入門的時候學習的),看了一會兒文檔馬上就寫出來了,全過程行雲流水。

那麼我這樣一個個搜概念,看文檔看懵逼的人要和這樣的變態來競爭?還上崗?

所以在苦逼的環境里不斷地逼自己追上他們,這一段時間我完全的脫離了所謂的Udacity的學習。

第二階段

由於心疼錢,想要返現一半,於是乎又十分的不要臉的花錢買了一個月,這個時候我是以一個完成了基本的代碼的訓練的人的身份來進行Udacity的項目的,結果是:

這尼瑪為什麼這麼簡單???

我可以說如果你學了Udacity的納米學位然後你找到工作了——和Udacity的納米學位的學習項目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你本來就很優秀!

最後的一個A/B Test的項目幾乎行雲流水的看了一下統計學的書,然後我是連視頻都沒看完,就把這玩意給秒掉了。

綜合了第一階段(沒有什麼背景的小白)和第二階段(接受過比較系統的編程訓練),我可以說,Udacity的項目只適合有一丟丟經驗,那個所謂的一丟丟經驗指的是理工科一定要學的比如C語言或者VB的課給學完。Udacity的項目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來學,可能才會有一點作用。但是如果你真的想靠Udacity的東西來找工作——那麼你一定是大牛學校背景+ACM/數模美賽大佬的才行。

但是回顧一下,所謂的學習,難道不就是努力的在跨出舒適區的地方不斷掙扎嗎?

而Udacity,我還是非常的感激它的。

它讓我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裡,以及未來的路在哪裡。我知道了有一個東西叫Kaggle,我身邊的人壓根就不知道!我知道了想深入學習Machine Learning要看一些什麼東西,在哪裡看。我知道了數據科學要深入的話要怎麼做,知道了整個工作的流程是怎樣的。而這些才是Udacity真正給我帶來的意義,可以說是指出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和辦法。你要說,這個東西算啥?我想做Machine Learning的話,我可以去圖書館借一本書啊,然後讀啊,再按書里的項目來做一下啊。而問題就在於最後所謂的「做一下啊」,如果你是一個完全不相關的背景,而身邊的人也跟你差不多,那你怎麼知道你做的是好的呢?這就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反饋。

所以我說,Udacity最具價值的地方,其實是Reviewer用心給的詳細的Review。

但是你把開始當作了結尾,那你是把自己當傻子還是把別人當傻子?

不過,你拿著Udacity的項目經歷去找找實習的話,其實也應該是可以的,畢竟只要項目是真的自己做的,然後在做的時候稍微用點心,這就完全足夠了。

Udacity的創始人特龍教授說,教育的價值就在就業,如果沒有就業,那麼教育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因此Udacity才有向Industry傾斜的結果。而工作上,事實就是,可以的。


如果只是完成作業的要求來看,明顯不能,之前公司有免費的machine learning納米學位名額,上了幾節課就沒興趣了,明顯是給沒有入門的人準備的,要是靠這個能找到好工作,那簡直就是把高等教育黑得體無完膚,要上mooc也去mit opencourseware這樣的地方去找吧,真正的學問哪是那麼容易掌握的。


先佔個坑,Udacity數據分析納米學位畢業生,之前沒有數據分析背景,畢業三周後拿到若干offer,並且我所認識的畢業了的學員好像都已經找到工作了,其中也包括零基礎轉行的。

先回復問題:就數據分析納米學位而言,學完肯定不能保證找到工作,但學完對找工作很有幫助。

鏈接是某次直播分享的內容,就是可能缺少些批判性評價,參考看看就好。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g8ubJoa8yRcPpdWoLR9fSS4NU2W6VyG8q_iINi2f6co/edit?usp=sharing


之前做了6年系統實施,藉助修前端納米學位系統學習了一下前端。然後開始尋求前端的職位。

但面試也不是一帆風順,碰了很多牆壁,理由多為之前個人經歷不服之類。但碰上真正懂技術的面試官,不是關係你會什麼,用過什麼工具,而是看你對知識掌握,項目/作品的實現和邏輯,怎麼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學習能力。所幸,我碰上了一個,目前在新公司工作2個多月,已經修了幾個bug,做了一個小功能並上線了。

Udaicty 的課程設計,我覺得還很不錯。至少前端的課程是從非常基礎開始入手,逐漸引入各種資料和主題。讓你慢慢了解前端的全貌。講解大多都是從基礎入手,先教你如何去理解其中的原理。比如講解,前端的MVC的時候。先教如何實現自己的「MVO」的框架,理解其中的原理,然後引入生產中使用的框架。

最後我覺得,通過XXXX,就能找到工作,都是偽命題。因為裡面並沒有定義你的地位。 我認為 Udacity 的課程是一個指導你學習的方向,但能否達到你的目的地,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脫離自己的舒適圈。就算是畢業之後,還要靠自己,不斷完善和提高。技術總是在日新月異,唯有終身學習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目前正在完成Udacity的Machine Learning ND(ML微學位),目前給我的感覺良好,暫不說能找到工作,還沒畢業,還不知道。

我的研究生導師就是研究Machine Learing, Deep Learning, Reforcement Learning的老外一枚,純學術理論研究者,不屑於做工程項目,用他的話來說就是:「This is a engineering question, not a research problem."

讀書讀到研究生, 給我的感覺最大的就是,其實科學知識是開放的,無論你是誰,無論地球的那個角落,無論民族和人種,無論教派和意識形態,科學知識都是對你開放的,就像我們能在Google上能找到某某大牛發表的最新文章一樣,最新的科學研究進展都對每個人開放的。但是,始終有一個問題在不斷地敲打著我:為什麼科學研究高度開放,各個國家之間又相差甚遠呢?我自己找的答案是:我們只有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促進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才能有效的推動社會發展。科學轉化為技術, 我定義它為」工程「。科學研究是開放的,自由的,那麼工程研究就是封閉的。我相信汽車理論50年前就成熟了,車輛系的學生手到擒來,考試90分沒問題;那請問為什麼為什麼市場上的國產車大都用三菱的發動機?我們誰都知道著名的」質能公式「,但是又有幾個國家能造出原子彈?

其實機器學習的理論知識在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中就學過(TMD還是考研課程呢!),學過這些理論的我們又有誰會想到還有一個東西叫機器學習?聽都沒聽過,想都沒想過,更說去做了。就算聽到了,想過了,會動手做嗎?

我是Mchine Learning ND的一員,其實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報名費非常高,不是我用獎學金,我真報不起。我之前一直在看Udacity的課程,但是一直沒有購買課程,Udacity的課不是免費的嗎?看了很久,但是越看越不對勁,那種感覺又來了,什麼感覺?——這是科學理論,不是科學技術。我能不能用我學到的科學理論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問題?直到前幾天Udacity可以免費試用7天,我才進入ND項目看了看,這才解決了我的「頑疾」,這種感覺像什麼呢? 就像在網上下了一個Matlab,你知道Matlab未來對你有幫助,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正在你焦頭爛額之際,突然發現——居然有一個帖子上面有Tutorials!啊~~~~

ND裡面講了很多Toturials和Tools,比如:如何使用Anaconda管理Python, 如何使用Jupyter notebook寫出高質量的Markdowm筆記,如何使用Pandas分析海量數據,如何用Numpy進行科學計算,重點來了:如何使用Scikit learn構建機器學習模型,如何訓練學習模型,檢測模型準確性。目前以我的進度就知道這麼些,後面還有80%待我去探索,這些Toturials和Tools非常實用和重要,這些東西在學校課堂上是學不到的。

我能跟著導師研究Machine Learning 和Deep Learning的理論,同時又有實戰項目,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科研生活。


當然是真的了。學完了是介紹工作(需要北美戶口)

好多人沒學完都找到工作了。

朋友兒子移民來了,英文太差高中沒畢業,結果讀了個手機編程就年薪9萬美元。

坐標北美。


如果你有美國戶口,參加的是NanoDegree plus,可以在畢業後6個月內幫你找到工作(面試奔波還得靠自己),否則全額退款。中國還沒有推出plus項目,估計是Udacity在中國的connection沒這麼強,不敢做這個保證。

但是我還是推薦Udacity的納米項目學習理由如下:

Udacity上的案例非常貼近現實,有一種在intern的感覺,而且有人審閱你代碼,這是其他網課比不了的。

不可否認的是理論方面確實較弱,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1.畢竟作為工作導向性的課程,理論方面弱化是正確的。

2.Udacity要兼顧各個背景的人群,要想給所有人講明白理論實在太困難了。

--------------------------------------------------------------------------------

附上Udacity的納米項目萬能優惠碼(可多次使用)造福後人: 35F0041E,任何課程減300學費


我學完啦,但是並沒有通過Udacity找工作,個人認為 認認真真學完 找個對應崗位工作應該不難的,比較推薦,課程設計比較合理,並且有人改作業 可以預約提問題


納米學位即將畢業,但沒有通過它去找工作的打算。

為什麼學呢: 它能引導和啟發你主動思考和學習,模式很適合我,關鍵是能學到東西,並且知道怎麼去學,怎麼去拓展和深入。當然不僅是課程內容,學了一個半月自學能力有所提高。

個人愚見,如果單純靠一個udacity學位就想找到工作有點難,一開始報這個課(全棧)就沒想過靠他找工作(那麼多人都是一樣的項目,我要是招人的,看著也煩),我的打算是在此基礎上,自己做一些有特點的項目,再學學一些計算機基礎和web的最新技術,再嘗試找工作。


就是個騙子公司,什麼七天退款,什麼50%返還協議,就是把你哄上船,然後一步步進入他的圈套。什麼學習小組都是扯淡的,最後的nanodgree也是uda說了算,你以為你能拿到么,先進入他們的優選生吧。什麼?優選生又要面試?等你進去了就發現還要交錢時就懂了,這就是個打著漂亮逼格的騙子網站。你以為自己學了很逼格的東西,其實離真正大公司的需求還有很遠的距離。什麼納米學位?人家根本不會理的,Google說這個uda本來就是一個投資項目,掛個名宣傳下你也當真,呵呵,逗你玩的。


要是真可以請告訴我,我立馬退掉我這個一年幾十萬的美帝Master項目回老家去上Udacity


Udacity的Machine Learning 納米學位感受:Udacity這個項目本來還是可以的,但是所有的項目每個步驟都給了大量提示啊。這就是讓人感覺水。並且別人GitHub裡面有做好的project。拿來參考,一周即可進入畢業項目,一個月內可以搞定。參考的東西過多,導致這個項目含金量不高,但是如果這個項目可以幫助入門,之後再看相關的書籍做相關的項目就容易得多了。

這個項目可以一個月搞定的,1個月就可以幫助入門,也還行。推薦Edx上的 微軟的數據科學 項目,在知識點上比這個實在,10門課通過拿 微軟數據科學 認證。


各位大神,我現在是有工作的,從事Web前端,而且年齡很大了,但我很喜歡前端編程,希望下半輩子就玩這個吧。但是學歷是個大問題,只有高中,拿到這個納米學位,是不是在換工作的時候能多一些競爭力?意思就是,沒有學信網可查的文憑,但我有Google認證的學位證明


推薦閱讀:

哪裡有受限玻爾茲曼機、卷積神經網路 的講解課程?
如何評價Hinton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關於用「capsule」作為下一代CNN的演講?
目前對神經網路有哪些理論研究?
用c++實現神經網路一般用什麼庫?

TAG:前端開發 | 機器學習 | 優達學城Udacity |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 | 全棧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