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談一場像麵包一樣溫暖柔軟的戀愛 | 對話法國麵包師的妻子Agnes
第一次見到Agnes和Christophe時,他們正忙碌地穿梭在自家麵包店的大堂和後廚。 店裡坐滿了來自不同國家的食客,麵包櫃檯前也排著長長的隊伍。丈夫Christophe是法國麵包師,妻子Agnes出生在廣州。他們自如地切換著中文、英文和法語招呼著客人,不時有金髮碧眼的食客與他們熱情擁抱,行法式貼面禮。
櫃檯里擺放著剛出爐的麵包,款式並不多,但卻十分誘人。
「世界真的很奇妙,小時候因為太喜歡看《日式麵包王》這出動漫,揚言要去法國找一個麵包師當老公,沒想到當年的一句玩笑話居然成真了。」Agnes笑嘻嘻地說。
Agnes 自高三起在法國留學,大學在葡萄酒王國勃艮第學習葡萄酒貿易。在那裡,她邂逅了未來的丈夫Christophe。
Agnes與Christophe在法國結婚,他們選擇了麥穗作為麵包師的象徵,Agnes的婚紗裙花紋和Christophe的胸花上都特別設計了麥穗。他們一同在法國克呂尼市(Cluny)的麵包店工作,後來輾轉到上海的有機農場和成都的村莊工作,三年前回到廣州,創辦了一家法式麵包店。
Agnes和Christophe的人生就這樣跟麵包產生了羈絆。
麵包是有生命的需要持之以恆的溫暖
在歐洲旅行時無數次被精緻小巧且花樣繁多的麵包店吸引,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法國麵包師和他的妻子,脫口而出那個羨慕已久的問題——「那你一定經常吃到Christophe新研製的麵包吧?感覺好幸福!」
結果答案卻出乎意料。
Agnes連連搖頭。
「麵包和甜品很不同呢。甜品講究創新,隔三差五就要研究新口味新造型;而麵包卻完全相反,更注重持之以恆的穩定。我有時候會催Christophe設計一些新的麵包款式,可他更喜歡把現有的這幾款麵包做好。」Agnes解釋道。
「手的溫度也很不同。甜品經常要跟巧克力打交道,手溫偏低的人比較適合。而麵包師的手卻要足夠溫暖,這樣才能喚醒麵糰里的酵母小精靈,揉出胖嘟嘟的麵糰。Christophe的手很溫暖,他對待麵包有種日復一日、持之以恆的溫度,這也是他打動我的地方。」Agnes說起Christophe的優點時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
自從和Christophe相愛,麵包已成為了Agnes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法國麵包店工作的時候,Christophe總要在凌晨三點多開始工作,生火,熱爐,計算每日麵包所需的材料,準備麵糰,發酵新麵糰,做麵包造型,塗蛋液,入爐,靜候麵包出爐。Agnes則在一旁陪伴著他,幫忙計量不同麵包所需的輔料。
Christophe在生火Agnes在準備輔料「有人說甜品與咖啡像情人,麵包和咖啡才是夫妻。這句話在我們兩個身上很適合。」Agnes笑著說道。
在法國,麵包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法國人愛吃麵包,但不只是一種飽暖的需求,而是一種價值觀的象徵。當法國人說一個人「像上等的麵包一樣好」時,並不是在說這個人看起來很好吃,而是在稱讚他內心善良又柔軟。
麵包文化也同樣在法國家庭里傳承,Christophe家族每年都會聚在一起做麵包。一家人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生火,有人負責發酵麵糰,有人負責擀麵,有人負責準備配料……當麵包在火爐里慢慢膨脹,房間里也因此充滿了愛意。
「叫醒麵包」是Christophe家做麵包時最重要一個環節。對他們而言,麵包是有生命的。他們要用酵母來發酵麵包,用我們最熟悉的話來說,酵母是麵包生命的源泉,失去她,生命將會枯萎。當麵包有了充足的發酵時間,烘焙出來時才會更香軟。
麵包於Agnes和Christophe一家而言,意味著細水流長的堅持。
麵包成為了一種載體,在烘焙的過程中創造了一種溫暖而柔軟的關係。
也許環境和時間會變化但麵包的溫暖不會
「用麵包創造的穩固關係」的理念不僅發生在Agnes和Christophe的家裡,他們還將此帶到了中國,從成都的偏僻村莊到廣州的繁華市區。
在成都,他們帶著一群留守兒童一磚一瓦地搭建麵包爐,又將村莊里廢置的房屋重新改造成咖啡館和教室。早上教孩子們學習英語,下午則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烘焙麵包。
在廢棄的空地上和水泥孩子們一起幫忙搭建麵包烤爐
「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擁有很多他們(留守兒童)所沒有的東西,比如知識、財富、房屋、甚至家庭的溫暖。但通過麵包這個載體,我們將這種溫暖的快樂傳遞給了這些孩子。看到他們綻放的笑容,我覺得特別有意義。」Agnes打著小小的鼻釘,不說話時有一種高冷氣場,活脫一個雷鬼少女,但提起麵包和小孩,臉上卻格外溫柔。
有孩子夢想長大後成為一個糕點師,有孩子希望當一名老師,有孩子想四處旅行,Agnes和Christophe就像「叫醒麵包」時不可或缺的酵母小精靈,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生機。
而在廣州也是如此,他們把一個平凡巷陌里的小鋪改造成了充滿著溫暖氣息的麵包店。親手在廚房裡打造烘焙麵包的磚爐,不定期教小孩做麵包。
在廣州的麵包店裡教孩子們做麵包「城裡的孩子和農村的孩子身上擁有的夢想和煩惱完全不同,但在做麵包時,他們都是一樣的快樂。有一年我的兒子生日,我給他送了一份很有意義的禮物——我把在法國、成都、尼泊爾、廣州這些不同的城市遇到的孩子們的照片統統列印出來,貼在他房間的牆上。我希望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同和不同,讓他從小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和Agnes的談話總是在不經意間撥動心弦。她和Christophe攜手走過了很多地方,有繁華都市,有偏僻村莊,有郊外農場,有異域國度,雖然目的地一直在變換,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也十分迥異,但他們都在一如既往地傳遞著同樣的溫暖。
同樣會親手搭建烤爐,同樣會起早烘焙相同的麵包,同樣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同樣在聖誕節出爐那特定的幾款麵包……
在成都和孩子們過聖誕時做的香料麵包、Stollen、薑餅人在廣州過聖誕時做的香料麵包、Stollen、薑餅人他們說麵包是一種需要持之以恆的食物,而他們也一如自己手中的麵包,在法式浪漫的基因里多了一分溫暖又柔軟的專情。
麵包師不只是麵包師生活不止一種身份
「在法國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每一個人都有不止一種身份。」Agnes邊翻著電腦里的照片,邊跟我回憶她在法國的生活。
她翻出幾張在法國克呂尼市的Le Pain sur laTable麵包店的照片,裡面有她和Christophe的同事們。
「你看,這個男生上午是麵包師,下午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名醫師。還有這個女生,跟我一起在麵包店裡serving(招待),但她其實是個徒步的高手,平時超愛去各個國家公園徒步。連我們工作的麵包店,到了晚上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大人小孩們學習合氣道的場地呢!我和Christophe下班後的角色就變成了大自然的探秘者。」
因為身份的多元化,生活也因此充滿了動力。
特別是在法國麵包店工作的那段日子裡,由於麵包師的作息時間與其他行業剛好顛倒,凌晨早早開始烘焙麵包,到晌午時便可下班休息。因此當白領一族在格子間里埋頭苦幹時,Agnes與Christophe早已開著車在周邊的小村莊探險撒歡,於不同的季節里挖掘讓人怦然心動的美。
春天萬物復甦,他們會跑去看油菜花,抑或到林間尋覓Agnes最愛的青苔。在克呂尼村莊附近的這片油菜花田,還能遠眺著名的維納斯崖。
如今在廣州,他們也會帶著兩個孩子四處旅行。
他們把生活過成了一場尋寶遊戲,在遊戲里,永遠有數不盡的驚喜。
麵包店是個社交中心老闆娘永遠知道最多秘密
三年前,Agnes和Christophe回到故鄉廣州,創辦了一家法式麵包店。
短短三年,在廣州已聲名遠揚。他們家的可頌(牛角麵包)和蘋果派每當新鮮出爐,總是迅速被食客們搶購一空。
在法國,每一個村莊都會有一家麵包店。這是村莊和社區的中心,每個人都會來這裡聊天和社交,麵包店老闆娘則是知道全村最多秘密的人。而Agnes在麵包店亦是如此。
細數起店裡有趣的客人們時,Agnes如同談論自己家人一般熟悉。
三五個來自愛爾蘭和英國的客人,每天早晨都會來麵包店裡碰面,點一份麵包和一杯咖啡,愜意地閑聊好一陣子才去上班。
兩個日本飛機師自從無意間發現了這家麵包店後,每一次執行飛行任務到廣州,一下飛機便會來店裡跟Agnes交待他們的行蹤和飛行途中發生的趣事。
一個以色列的猶太家庭每周六都會光顧麵包店,有時周日來店裡就餐,卻總是早早地在周六便把周日的花費繳清。原來以色列的猶太人有一系列獨特的聖日,比如某一天不可以碰火,某一天不能碰錢,周日固定是安息日。
還有一個有著濃郁地中海風情的塞普勒斯大叔,對麵包店的歸屬感非常強烈。有一次剛從醫院做完腎結石手術,哪都沒去便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先到麵包店打卡了。Christophe和Agnes也時常用美食回報他。他曾提過Christophe做的泡芙有他家鄉的味道,只是他們家鄉還會在小泡芙里夾著羊乳酪、薄荷和葡萄乾。Christophe暗記在心,趁大叔準備遠行之際,按他說的方式做了他心心念念已久的家鄉口味的小泡芙,把大叔感動得幾近落淚。
Agnes精通法語、英語、粵語、普通話,在店裡常常與客人聊天。邊聽著Agnes回憶麵包店的趣事,我邊想,有那麼多人將「開一家咖啡館或麵包店」當作人生最大的夢想。若真要找出理由,與其說是因為烘焙出美味的麵包或香醇的咖啡而心滿意足,倒不如說是食客的信賴以及充滿故事的生活讓這種寄託於食物之上的幸福變得有意義。
「很感激可以在麵包店裡遇到這麼多有趣的客人。每天跟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自己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故事,就彷彿我們也去週遊世界了一趟。」
Agnes笑言她的麵包店像一個人生道場,不僅與麵包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與各種各樣的人相遇,彼此之間產生羈絆。
我是虛心向學的Q&A
Q:你和Christophe怎麼相愛的呢?(第一題就好八卦)
A:我對Christophe一見鍾情。第一次見他時,他剛剛從印度NGO當義工回來,在那之前,他還在埃及生活了三年,能夠熟練地掌握書面和口語的阿拉伯文,就像一個長著白皮膚的非洲人。他很踏實溫暖,對待不同文化謙虛又包容,還有著法國人特有的幽默感,和他一起的生活,每天都充滿新奇和快樂。
Christophe與Agnes的婚禮,Agnes裙子上也有麥穗的花紋作為麵包的象徵。Q:你期望在未來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呢?
A:有一部日本電影叫《幸福的麵包》,講述的是一對厭倦了都市生活的夫婦,在北海道的小山丘里開了一家名為Máni的咖啡館。女生負責料理和咖啡,男生負責烘培美味的麵包,他們兩個每天治癒著帶著故事來店裡的客人,過著平淡而幸福的日子。我一直覺得要用現有的資源,做自己最有把握做的事情。而在短期內,開一家像《幸福的麵包》這樣的麵包店,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Q:你有最喜歡的麵包嗎?
A:麵包就像出門挑衣服穿一樣,要看心情呢。
Q:大家對法國麵包有什麼誤解?
A:有些人問我們為什麼不賣蒜蓉麵包,可你知道嗎,在法國根本沒人吃蒜蓉麵包,那是為了處理剩餘的麵包才做的呢!我們只會給客人烘焙我們自己也喜歡的食物。
Q:你還在有機農場里工作過,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
A:在農場我看到了很多大自然美好的一面。你知道嗎,生菜抽薹的時候,莖開始迅速伸長,中間會變得高了起來,就像聖誕樹一樣。而且我們那時候種了不同的生菜品種,遠遠看去紅紅綠綠一片,就像一片小森林。義大利小節瓜結花時是橙黃橙黃的,很鮮嫩的顏色。秋葵結花時是淡黃的,中間花蕊是紫紅色的,特別貴氣。每天我去觀察植物生長情況的時候,我都不覺得自己是在乾巴巴地清點庫存,而是去挖掘新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Q:在法國喜歡去哪裡旅行?
A:在法國時很喜歡Camping,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在紮營的地方有單車可以出租。人們把舊時窄軌電車鐵路改變成單車軌,騎著單車在林間穿梭和開車前行很不一樣,你會聽到自己騎車時呼吸的聲音與自然融為一體。
Q:還喜歡怎樣的旅行方式?
A:現在偏向於選擇環保民宿。在德國和法國有許多環保民宿,建造在森林公園中,或是高山和農田裡。有一些民宿以蒙古包的形式矗立在山頂,讓居住在此的遊客可以不受房屋磚瓦的拘束,與大自然更近距離接觸;有一些房子則與參天古樹融為一體,修建在樹上。住在這些環保民宿里,我常常想像自己像個動物一樣在大自然中生活。
Q:下一站想去哪裡旅行?
A:想去日本,埃及和北歐。去日本想找一家麵包店,與店主同吃同住,跟著他們工作一段時間,感受日本麵包店的不同。埃及是因為對中東文化的好奇。北歐是因為喜歡森林,有清明的氣息,感覺裡面居住著精靈。
圖| Angel & Agnes
*本文原創,如想轉載,請獲取授權。如擅自盜用,將嚴厲問責!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旅人說
公眾號ID:travelwonderland
【多圖原文看這裡】想和你談一場像麵包一樣溫暖柔軟的戀愛 | 對話法國麵包師的妻子Agnes
推薦閱讀:
※江湖流傳的「酒駕食物」,這篇都幫你測過真偽了
※天遂人願 水煮肉片
※為了吃飯又起一卦
※這根神奇的法棍,憑啥能讓挑剔的法國人百吃不厭呢?
※不喝一回酥油茶,算不上過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