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崗位將永遠消失,他們何去何從?

簡評:園長的家在內陸一個小城市,算是個國家級戰略資源型城市,整個城市幾乎都屬於某大國企。這次過年回家感觸頗深:我的那些同齡人、同學、朋友漸漸融入體制,手捧著鐵飯碗,滿足而安穩,工資 4 - 6 K,福利保障健全。上班都是一些體力工作和相對較淺的技術類工作,下班打打麻將,喝喝酒,好一點的會溜溜彎。這座城市已經被內部唱衰了多年,而情況確實如此,產量下降、減薪、福利減少、工作崗位減少、不再接班制。和中國大部分工業、製造業一樣,隨著科技的爆發,生產力的解放,有些崗位註定要消失,而那些崗位上的,我的朋友們,又該何去何從?當然了,這個時間可能會很久,10 年,20 年,50 年,但結局已是註定。給我感觸的更深的是,我回家待了十幾天,感覺那種安逸的生活還挺好,有工資,有吃有喝,有房有車。更覺人是環境的產物。

「Generals always fight the last war.」?—?an old World War II saying

將軍總是想著把上一次仗打好,而不關注下一會場仗。

概述

製造業是國家的命脈,對於美國更是如此。

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有已經有 2000 萬美國人在工廠工作,組裝消費產品,如汽車和電器。

這之後呢?2016 年,1200 萬人不到。

本文要說到兩個觀點來證明崗位的消失: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是生產力。

第一個比較好理解,iPhone 的例子,美國設計,中國生產,欠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遠低於美國,低技能工種直接讓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來代工,美國本土的崗位肯定要受到影響。

第二個有點繞但是也好理解,技術不斷讓各提供人的生產力大大超越以前。簡單說,當一個工人在機器人的幫助下,能做以前 100 個工人的事情,那麼你現在只需要僱傭一個工人即可。其他 99 個人呢?再見。

上圖是 1947 年到 2011 年美國製造業產出和人數對比圖:藍色線代表製造業產值;紅色線代表製造業從業者數量。

一切反覆一如輪迴,美國的崗位被中國搶走,中國的崗位被更貧窮的國家搶走。

(園長:須知中國已經不是世界工廠了,世界工廠轉移到了更加貧窮的東南亞國家:印尼、寮國、緬甸、印度某些特定省份了)

而未來,現在的世界工廠又會被非洲,中東等地區搶走。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世界的自動化程度高,工人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了,畢竟1個人能幹 99 個人的活,已經產生了質變。

Made in China

iPhone 背面的文字說:「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

那麼問題來了,蘋果 iPhone 的銷售額中,有多少是來支付中國勞動力的?

答案:低於 2%。

意思是,你在 iPhone 花一塊錢,只有兩分錢術語中國的血汗工廠。

(gif 動圖,請用 chrome 瀏覽器或知乎 app 點擊原圖觀看)

東莞的第一家自動化工廠最近成立,這家工廠生產手機配件,它有 60 個機器人手臂,工作在 10 條生產線,每周 7 天,每天 24 小時運行。每條生產線有 3 名人工監控機器人。

在這些新機器人到達之前,工廠需要 650 名工人才能操作。現在只需要 30 人。

這家工廠解僱了 95% 的工人,並將製造任務交給了機器,它的良品率提高了 400%,整體產量幾乎翻了三倍。

更高產量,更少人工。這不止單單發生在中國。換句話說,製造業的迭代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真實案例:2002 年的美國鋼鐵業

2002 年,美國鋼鐵收到中國廉價鋼鐵的衝擊,美國試圖通過提高關稅來保持美國本土鋼鐵業的活力。

其結果是,18.7 萬非鋼鐵行業的人受到影響而失去了工作。造成了約 40 億的工資損失。(不做展開,具體參考:美對華鋼鐵稅發揮作用:美國人失業並將更加貧窮 fr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

(園長: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通過政策來尋找就業崗位,並不是那麼可行,這都是客觀規律,雖然短期政策的利好可能帶來就業,但須知趨勢不可逆,比如四萬億,比如川普大帝的瞎BB。)

未來新的工作崗位是什麼?

僅僅在美國,就有數十萬個工作空缺,無法被自動化所取代,這些崗位要指導機器如何工作(園長:你可以理解為機器人的監工)。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未來需要更多:編程類工作。不單說的是程序員,而更多應該是有編程能力的藍領工人,一線工作經驗與編程技能的結合。

蘋果,Facebook,微軟,谷歌和數千其他僱主每年花費 5000 美元來找一個外國工程師到美國,領著 6 位數的薪水做開發。這些公司不是為了節約成本。是因為美國太缺少擁有相應技能的人了。

現在,對於知道如何編碼的人來說,有成千上萬的工作空缺。

這裡有一些具體的步驟,能夠讓我們的國家獲取更多相應的人才:

  1. 幫助有經驗的教師重新訓練新技能,支持他們從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的高級學位。贊助這些老師在軟體公司工作,讓他們可以在第一線到學習更多。
  2. 優先考慮高中技術教育,要求每個高中生每天至少進行一小時的編程,就像其他主科一樣。讓學校了解編程的重要性。
  3. 為那些主修計算機和軟體工程的學生提供優惠補助。
  4. 提高我國龐大的成人教育基礎設施,幫助忙碌的成年人在夜晚和周末學習。

原文:Those old jobs are gone forever. Let』s gear up for what』s next.

園長:不必過分擔心機械替代人力的問題,這個事情早已經被驗證,機械代替人力是必然,同時一定會產生更多需求和工作機會。

惠特尼發明紡織機讓效率提高了 50 倍,但社會因為生產力的提高,需求也一下子爆發了起來,在 17 世紀人均 1 件衣服,到了 18 世紀,人均衣服 5 件,誕生了各種家紡衍生行業。所以不需要過分擔心這個問題。

但憂患意識一定要有。

歡迎關注

  • 知乎專欄「極光日報」,每天為 Maker 導讀三篇英文文章。
    • 微信公眾號「極光開發者」(jiguangdev),每周兩篇技術向文章。

    推薦閱讀:

    Scalers:「第一反應」決定了我們的前途命運
    Sam Altman: YC、矽谷與人類未來的天選之子?
    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
    生而為人,對不起。

    TAG:科技 | 未来 | 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