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能,我們的時代病

【花兒街參考】| 出品

1

鄰桌情侶的爭吵還在不斷升級。不可否認,這為我和閨蜜的晚餐增加了不少趣味。一代青年,戀愛和爭吵的方法,似乎都是從電視劇里學來的。從「你冷酷無情無理取鬧」,到「你生孩子沒屁眼」,忽而瓊瑤阿姨,忽而鄉村愛情。那情形,是很下飯的,像我們正吃的泰國咖喱。

忽然,閨蜜嘆了口氣,說,「真羨慕他們,能這麼激烈的爭吵。我不知多久沒遇到一個能讓我和他產生這樣激烈感情的男人了。」

一擊即中。

在光怪陸離的城市中摸索,努力過一種體面的生活。深夜給自己打氣,清晨上緊發條,力求智商、情商都別掉線。日子久了,儼然變成一架精密儀器,一顰一笑,都有理智操控,只為賓主盡歡。

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沒空聽,也不敢聽。幸而有工作可以把時間填個七、八成滿,再遺漏些空隙,便用音樂、電影、讀書、旅行、攝影,總之一切據說是可以讓生命豐盈的東西塞進來,vc藥片似的,總沒害處。實在懶怠,還有買買買可以解憂,愛自己嘛。新女性雞湯和奢侈品廣告都是這麼教的。

吃飯時須得刷手機,看電視時其實在上網,走路時在聽音樂。因為一旦停下來,就不得不面對自己如此孤獨的事實。

擺在我們面前,有兩種途徑來克服孤獨,一是結婚,一是戀愛。

結婚可以讓我們和大多數人站在一起,避免變成一個人群中的異類。做個「正常人」,和一群人在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上保持一致,可以讓人立刻停止自我懷疑,內心充滿力量。不然你看那些蹲在地下室看蒼井空的窮屌絲,怎麼個個都覺得自己能幫助國家收復釣魚島。

戀愛就更好了,那是怎麼讚美都不為過的。很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聽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會在心中拐好幾個彎想到你。」心裡有了一個人,便可以和全世界和解。克服孤獨,又對自己忠誠。

但這戀愛,必須是真的戀愛,走心又走腎的。

磕磕巴巴的處了小半年,閨蜜還是選擇和那個她媽從公園找回來的相親男分手。他倆條件是般配的,逛街、喝咖啡、看電影、過節,該做的事都按部就班的做過去。

每日里也晨昏定省,「早上好、在幹嘛、吃了嗎、早點睡、多喝水、哈哈哈」。但兩個人好像都是單向輸出,各自演各自的角色,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得到的反饋還沒有siri俏皮會發散。想出一個話題,聊不了幾句就斷了,還得急急再拋出另一個,兩人間的尷尬空白,跟飢餓的獅子似的,總填不滿。

她本是這故事的主角,卻時時忍不住跳出來看自己如何與搭檔唱念做打。倒像觀眾似的,認真分析雙方條件,感情程度,劇情進展。

什麼都好,就是不入戲。有時恨不得自己是drama queen的性格,大哭大笑,大作大鬧,在街頭上演日劇跑才好呢。然而自己還是好端端坐在那兒,有合適的微笑,用理智戀愛。

閨蜜實在忍不住,問對方覺得自己如何,答曰「喜歡的」,此後依然是不咸不淡的交往。就像一層油浮在水面,看似滿滿覆蓋住了,卻一絲一毫觸及不到內里。

這樣條件相當、無重大三觀差距、臉也不討厭的相親對象,每個大齡青年大概都遇到過三個以上。看情感論壇,女生們總在問「該不該和這個相親男分手」或「該不該和這個相親男結婚」,內容也是自成體例,先羅列雙方條件,接著是對對方言行舉止的各種揣摩。總要千迴百轉「他是什麼意思呢」,甚至「他是不是gay呢」。要她直接去問問,卻是萬萬「不好意思的」。

拜託,你和他都這麼不熟了,結什麼婚?總有一種好人家的女孩,和人家睡覺都不敢,倒很敢和人家結婚。

閨蜜沒敢,她和他掰了,然後又過了個糟心的春節。

2

你為什麼還是單身?

情人節緊隨著春節,催命似的襲過來。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當然很多段子手都有俏皮的應對。答案其實就倆方向:

A 我是個low逼。

B 我遇到的人是low逼。

我們有時候特別善於做自我檢討,覺得愛的問題就是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於是前女友的離去大多是因為「那時我沒錢」,相親男的冷淡也總是「我長得不漂亮」的緣故。

在「知乎」上,關於這個問題的最高票答案是這樣的:

除了「自己不夠好」,配不上自己想要的人。另一個經典回答是「沒遇到合適的人」。

歌里不是都唱了嗎,「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每每聽得單身狗熱淚盈眶,自己一直單身,一直沒感覺,就是因為那個人還沒出現啊。總有一天,那個人會騎著白馬出現,到時候不管他是王子還是唐僧,咱都照辦不誤!

商業社會價值交換理論對我們的毒害有多深,可見一斑了。一切都遵循著自由市場的交易原則,對方值不值得我看上,他又能不能看上我,反覆掂量下覺得價值相當,都有交易意向,便擺明車馬的愛起來了。

就像轟轟烈烈的「上海小妞江西郎」的新年事件,好像後續說是炒作?這倒無所謂,就算事兒是假的,照出來的人心是真的,滿眼的「條件」「門當戶對」「高攀低嫁」。愛情是什麼,是這中間最值得被關注卻最被忽略的東西。

人心所向,以至於世紀佳緣和淘寶越來越像,它提供越來越精密的搜索條件,讓你可以像搜索一件商品那樣尋找戀人。

大概三年前,我採訪過市面上幾家大婚戀網站的ceo,他們都和我提到自家的人臉搜索技術。不知進展如何了,如果真能實現讓人們搜索自己夢中情人的臉,我想可以順利讓天朝的結婚率再下降幾個百分點。

另一個可怕的傾向就是標籤化,劇變的時代要求我們高效處理一切事務,愛這樣需要專註和耐心的事也不例外。鳳凰男、暖男、高富帥、白富美、宅女、孔雀女,大家忙不迭的給別人貼標籤,也給自己貼。有了標籤,更便於估值,若能做出一個計算模型,更好。

粉絲給著名情感公號ayawawa老師寫來信的標準格式:

作為資深單身狗,各大婚戀網站都曾有我辛勤耕耘的痕迹,展覽館圖書館咖啡館等等偶遇寶地也都留下我守株待兔的身影,每每卻被我的搭檔馬師傅嗤之以鼻。

「你這是緣木求魚!在徵婚網站尋找愛情,還不如去約炮網站。」

太可怕了,我居然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起碼在那裡,沒這般功利。

當然,陌生男女的天雷勾地火,往往也並非愛得轟轟烈烈,而只能證明他們有多寂寞。所以,馬師傅還是個low人,再走投無路的單身狗也不要聽他的建議。

3

我會不會孤獨終老?

我單身久了是否會成為變態,還是因為我是變態所以才會一直單身?

身為單身青年,總忍不住如此捫心自問,對月嗟嘆。如果說是馬克思的市場經濟理論讓我們的愛情和婚姻都有了經濟行為的影子,其實馬克思也同時提供了解藥。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這樣描述愛的能力:

「你只能用愛去換愛,用信任換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對他人施加影響,你必須是一個能促進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種關係必須是你真正個人生活的一種特定的、符合你意志的對象化表現。」

我們一次次對別人說,也對自己說,是那個人還沒出現。但愛的問題,真的只是對象的問題嗎?如果那個人出現,你能認出來嗎?你能馬上義無反顧去愛,並為此承受一切失望、痛苦的風險嗎?你能用自己的愛喚起對方的愛嗎?

到那時,你的堡壘和天平都能不攻自破嗎?

我還記得16歲,我第一次喜歡上隔壁班男生的那種心情,雀躍、晶瑩、忐忑,喜悅到雲霄里,卑微到塵埃里。

千百人的升旗儀式上,我能一眼認出他的後腦勺,像一道光,照進我生命里。

劉若英有一首歌,叫《給15歲的自己》。「有一天,我將會老去。希望你會覺得滿意,我沒有對不起,那個15歲的自己」。

我怕孤獨終老,可我更怕某天,不再敢面對那個在雪地里含著一粒薄荷糖,對著一隻胖喜鵲許下心愿的16歲的自己,那個揣著全世界秘密的乾乾淨淨的自己。

原文鏈接:愛無能,我們的時代病

貪財好色的花兒街致力於為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閱讀。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花兒街參考(zaraghost)、作者,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那些年老師沒教我們的愛與性
赤身裸體乾的事兒 那都是愛
我學習自覺,成績優異,從來不讓媽媽操心,經常幫助媽媽做家務,為什麼媽媽還覺得我不夠好?
喜歡的人喜歡別人有多心酸?

TAG: | 单身 | 恋人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