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小建議

過年歇班難得有空閑,過來打點字

全篇都是吹牛逼,信不信由你。

公路自行車這是個超級大的坑..........有的人不願意花太多錢,有的人願意多花一點錢,有的人願意付出海量預算。但這終歸公路自行車這個東西沒有發動機,錢花的再多,花的方向不對,哪怕買了台venge vias,也騎不快。

先放結論:搞清楚買這破逼玩意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每天一百公里的低強度(平路時速35以內)騎行?還是說高強度(平路均速38+)騎行?是編隊騎行的時候多,還是自己單蹦的時候多。平路有沒有起伏,起伏多大。平路中是否夾雜爬坡,爬坡爬升多少,坡度多少,爬坡距離多少。腿力如何,身材比例,柔韌性如何。

如果搞不懂自己的需求,搞不懂自己的身體狀況,花再多錢也是白扯

車架:

尼瑪這是個深坑............

首先,先要說一個尺碼問題,每家尺碼標準都不太一樣。比如拿我自己來說,身高是180,習慣用的把立尺寸是 +-12度 長度140毫米 彎把尺寸手變位置是40厘米,下把位置是42厘米 曲柄尺寸170的情況下,騎捷安特tcr的話M號,騎射歪了S3的話54,騎佳能戴爾的話53,騎bmc的話51,騎快客ZEIT的話53,騎閃電tarmac的話53,騎卜威kr600的話用50。坐桿設置不盡相同,卜威kr600與捷安特tcr會需要350以上的坐桿高度,騎射歪了s3的話直頭後飄都OK,S5的話怎麼弄都不舒服。騎快客zeit的話需要直頭坐桿。

買車之前做飛艇還是挺有必要的。

先確定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幾何,然後是挑五通規格,五通規格分為兩大陣營:24軸心與30軸心,簡單點來說就是shimano陣營與非shimano陣營。Shimano陣營有bsa(傳統螺紋中軸) bb86 bb90。 非shimano陣營有BB30/pf30 pf386 bb79。

壓入式更輕,挺喜歡傳統螺紋中軸,不愛異響。

通這事其實不用討論哪種五通規格更硬,發力更好。君不見表哥用BSA中軸的車架已經穿過無數次黃衫了。 五通部分重點討論的是騎車時習慣倆腿間隔大一點還是小一點,以及是否想用shimano的牙盤。有人用BB30/PF30沒問題,用BB86 PF386 BB79 BB90怎麼都不對勁,有人覺得即使用BB90還嫌太窄,把鎖片左移到頭還要再用長軸版本的shimano腳蹬子。身體條件每個人都不盡相同不可一概而論,不能說:艹,BB30就是吊,秒天秒地秒空氣balabalabala一堆有的沒的就過來了。

BB30里的30是指的是30毫米的軸心,尺寸簡單來說就是30x68毫米

BB86是24X86

BB90是24x90

PF386是30X86

日常黑一黑原來的佳能戴爾

不推薦買BB30,因為異響挺煩人的。。。。可以考慮PF系的五通,PF系列簡單來說就是BB30的軸承套了層殼子,很大程度上減小的異響可能。

目前的五通規格在性能角度來講的話:BB86/bb90是又細又長,bb30是又粗又短,PF386是又粗又長,理論上來說是目前性能最好的。

個人理解原生可以使用30軸心牙盤的五通剛性就足夠了

如果真論24與30軸心誰優誰劣的話,覺得30軸心更好一點, 更粗一點非驅動側剛性更好一點,9000牙盤在當前主流20款牙盤裡驅動側剛性全場第二,非驅動側全場倒數第二,非驅動側剛性僅僅比20年前CP頂級方塊中軸牙盤要好。這和24軸心絕壁有關係

做飛艇最好是做個動態的,靜態飛艇........聽兩天課半懂半不懂的飛艇技師海了去了,聽他們的確定沒問題?量量身高臂展蛋高就算完事了?坑爹呢?

五通基本就是這些,開始聊車架設定。

先從坐踩和搖車開始說

如果你是個坐踩狂魔柔韌性還不錯無視舒適性(搖車時間少於30%)可以把目光投向這類車架

足夠低的把位 足夠大的前三角和足夠小的後三角,後三角後下叉越短髮力越好,後上叉越短舒適性越差。前三角上管越接近坐墊坐踩支撐性更好發力越好,但越解決坐墊的話坐管長度越短,越不舒適。前叉越往前撇,五通越往下沉,坐踩更舒服但是搖車就會越奇怪。前叉越往裡收,五通越往上頂,搖車就會變舒服但是坐踩就會變的很奇怪。

搖車和坐踩不可兼得,沒有完美的車架。

再舉個例子,再拿BMC來說事,上圖是TMR01,下圖是TM01,一個是平路設定車架,一個是計時車架。明顯前叉往前撇的更多,五通下沉量更大,這樣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就是你丫坐踩能爽死,搖車分分鐘思考人生。別買TT車回家裝手變裝彎把,騎起來變扭怪異不舒服到火星,分分鐘有賣車衝動

但是呢,其實絕大多數人的能力是用不著必須換個上管這麼誇張的車架,再說現在7007、7075鋁合金的坐桿剛性足夠,純為性能用鋁坐桿,為了性能再要點舒適的話用碳坐桿,非神經病輕量化的坐桿和頂級鋁坐桿的重量差不了太多,絕大多數頂級碳坐桿重量都在190克左右,湯神頂級鋁坐桿也是190克左右,沒毛病。用材料少一點搖車時更輕快,壓縮架是個挺不錯的東西。

加上絕大多數人其實根本用不著買純血平路架,誰敢說自己被次頂級車架脫了後腿導致不能騎的更快?那就去看看這類架子吧

捷安特的tcr

後上叉稍微長了一丟丟,坐桿可以更長增加應變數增加舒適感不會太震蛋,前三角大小依然可觀,後三角足夠小保證剛性。其實比起那些純血平路架來說坐踩絕對性能並沒有下降太多,TCR是碳纖公路車架里程碑式的東西,在他之後幾乎所有車架廠都開始做壓縮架了。

捷安特有個不大不小的黑歷史,11-14年這塊的小碼TCR後三角壓縮的過於小,整個車架看起來跟尼瑪XC山地一樣.........踏馬的真是丑出銀河系

捷安特挺完美的,就是有個硬傷。

舵管比常規舵管要粗一丟丟,稱之為OD2結構, 理論上來講剛性更好,但是我只想說去你大爺的,沒事搞個XXXXX的幺蛾子。把立大廠的很少有做OD2把立的,比如公路把立尺寸規格最全的3T,尼瑪3T不做OD2啊。。。。。。

比如需要極端尺寸角度把立的人,買捷安特就會很尷尬。比如我.........想找個OD2把立 12度-17度左右的角度,140的長度,尼瑪是真找不到。。。。

如果真想要個破風架子的話,去看看這貨吧:Cervelo s3

價格不算太離譜,長的比較好看,絕大多數人都能駕馭,使用常規規格的把立,不搞看不到線管這種除了麻煩沒啥卵用的幺蛾子,不整自製夾器這種又貴又不好用又維護麻煩的東西,使用傳統單顆螺絲固定的夾器,shimano/sram/CP都可以使用。舒適與性能比較均衡輕量化還可以。幾何不像老大哥S5那樣那麼神經病。原生可以使用30軸心的牙盤。世巡賽征戰多年,大牌血統,純種戰馬。

沒啥缺點可言,只是比起小弟S2而言這貨確實貴了點,如果可以選擇兩個孔位的坐桿,相當完美。

個人認為這是目前最值得買的破風車架

其實這貨也是個性價比神器

給功率計,給頂級碳刀,給9070,目前剛性最好的牙盤,光個座子官方淘寶店賣1990.....其實賣的並不貴。但是為了全內走線的設計拐的彎太多,那剎車手感是真渣........

輪子

這坑之深.......嘆為觀止

輪子首先考慮的不是重量,不是是否是碳刀,而是是否重量/框高合腳,是否好發力,是否足夠潤。

重量是否合腳這事舉個典型例子:平路巡航,一個過於輕的輪子想找到節奏比沉輪子要稍微難一些,反而一個沉一點的輪子更平順可以讓呼吸穩定一直平穩輸出。再比如拿爬坡來說,個人一直不是很愛爬坡搖車習慣坐踩,用低於1300克的輪子一直找不到節奏點,用個1600以上的輪子反而節奏平順呼吸穩定。

不成熟的建議:平路用的輪子別重量別低於1500克,爬坡輪子1200克左右,太輕的輪子輕的尼瑪跟狗屁一樣一點腳感都沒有。

還有怎麼選框高,這主要看腿與自己的惡趣味,比如有人腿力踹不動高框輪子,但是這不管那不管草泥馬就要個55以上的輪子..........然而拖腳拖的生無可戀質疑人生。

簡單來說框越低低速越好用,框越高高速越好用。 比較主流的觀點是40左右框高的輪子最萬金油,提速輕快急加速能力好,但是這玩意兒牽扯到一個腳感問題,比起重量個人更看重腳感。有人無論在哪兒都用60框高的輪子,有人無論在哪兒都用40以下的輪子,這事只能問自己

15-35框高適合 5-35的時速區間,40-60適合35-40的速度區間,60-80適合40-60的速度區間,前80後封閉在公路上騎只適合40-60單人TT。

碳刀可以考慮考慮閃電的CLX系列,還有可以嚴重期待一下Shimano的9100系列輪子

一直覺得閃電架子賣的巨b貴,輪子看著還不錯。

用過幾天CLX64的管胎,非常好用,爬坡時不像是個傳統高框輪。編法中規中矩,軸承足夠順滑,誠然CLX系列的東西依然很貴,但是裡頭是全套CS陶瓷軸承。CS的輪組軸承升級套裝價格大概是在4000-7000元左右,即使找人編輪,一線品牌輪圈+DT240花鼓+頂級輻條+cs軸承套裝再加上手工費這個價格兩萬夠嗆能打住,相比之下閃電CLX系列的定價實在是太尼瑪良心了。

對了還有萬惡的shimano

講真,這代的輪子看起來比9000時代的輪子看著順眼多了,據說輪圈寬度在28-30左右,不知道花鼓如何。

鋁輪的話建議還是這貨吧

輕硬,花鼓順暢,塔基耐折騰,淘寶不到2300就能搞一對。這個性能這個價格還想咋滴?不是很推薦R0,全鋁的輻條,高端大氣修不起......

不過R0的瞬間啟動能力太牛逼了,簡直不能再贊。

啥玩意兒你給我說Lightweight?

確實是好東西,但是我個人是不會買這玩意兒的。

V型輪圈的結構印象里也就是老王還在用,除了輕了一點之外對比現在25起步動輒28.30之寬的輪圈,沒什麼優勢可言。還有老王這個售價來講堪稱垃圾的花鼓,一對輪子3萬多,給個不到3000塊錢的花鼓你丫開玩笑呢?好歹給個R45吧?

把蓋子去下去後是長這吊樣的

德國人的嚴謹呢......

其實德國人嚴謹只是大眾水軍吹捧起來的概念而已.....德國不嚴謹的東西多了去了

對了還有輪胎。

有人青睞管胎,有人青睞開口胎

管胎的輪圈更輕,相同等級和框高的管胎圈與開口圈大概兩隻圈加起來少說200克的重量,在高速情況下急加速(35-50或者40-60的速度範圍內)這幾百克的重量還是能有不少差別的。但有人喜歡沉的,有人喜歡輕的。依然是個個人口味與腳感問題。

管胎正面扎了還好說,拿補胎液往裡灌就是了,尼瑪側壁扎了這玩意兒可就真沒救了。

為了性能買個管胎的輪組這事沒毛病,但是尼瑪用個極其入門的管胎,為了防扎胎把胎壁弄的奇厚無比,膠面硬的要死沒啥抓地力沒啥路感可言除了能把胎壓打的稍微高一點之外幾乎一無是處,買這種管胎有個XXXXX用?老實買個開口輪子用個馬牌非摺疊胎都比這玩意兒強。

簡單來說,如果每個月的換胎預算不到1000塊以上,不能每次都能用260塊以上的正經管胎,那就老老實實用120塊以上的開口胎就好,太便宜的開口胎為了耐用把膠做的太硬,高速情況下拐個彎感覺都快尼瑪要失去抓地力了

三件套

這個水也不淺......

個人建議是彎把和坐桿用鋁的,把立碳的鋁的都可以。

一直在想,為什麼不推一個可以更改設定的第三方坐桿呢?後飄直頭可以隨便改,也用不著像一體式坐桿那樣調高度還要鋸,高度隨便調。是因為重量嗎?能尼瑪沉多少啊

把立這玩意兒如果沒品牌情懷的話3T的鋁把立就挺好,剛性重量比優秀,黑的紅的都有與絕大多數車架都能搭得起來。長度70毫米到150毫米 角度6°到17°,腰好的腰不好的都能找到自己用著舒服的把立,價格並不是昂貴到令人髮指。如果不追求舒適性的話,鋁的把立就足夠了。

有人曾經在評論里和我擺扯碳把立鋁把立影響操控性..............跪了

覺得3T的把立塗裝真挺好看的

把立算是可以最小成本解決操控性的一個東西,其次是彎把。

長把立提升不了操控速度,但是能提高操控精度。比如拿下山來說,用90把立下山總覺得車頭反應激烈了點,但是用130把立就會車頭反應就會變的非常從容,用140或者150把立的話更易於操控。可140以上的把立對於柔韌性的要求真心很高很高......

彎把的話是個挺麻煩的事

有請我大ZIPP的三款彎把體點陣圖

從左到右分別是:正常體位 極端體位 神經病體位

簡單來說,SL70適合絕大多數人使用,即使核心力量不夠強也可以很輕鬆的握到下位把。LS80相對而言對於核心力量要求會高一點,因為往前伸的多一點比起70來說搖車時有更大的空間。SL88相對而言是個非常神經病的體位,手變與下位把的位置更低,適合大部分時間握手變,一握下位把就大力輸出的人。

彎把這種東西用7075或者7007鋁合金的就挺好,6系鋁軟沉,7系鋁輕硬,並沒有差錢差的太多。碳制彎把無論是什麼級別的都有發力時呼扇呼扇的感覺,對比鋁製彎把而言剛性沒啥區別甚至還要稍差一些,沒輕出來多少,價格卻蹭蹭往上竄,沒啥必要。

以及現在的彎把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量的外撇,比如fsa大概是兩邊加起來外撇兩厘米左右,ZIPP還要稍微大一點兩厘米半到三厘米左右,deda的彎把不知為啥比別人家的彎把總是小一號,比如標的是42,實際彎把尺寸只有40.....ENVE氣動系的彎把喪心病狂到上下能差到四厘米到五厘米之多.......再比如FSA最近新推的一個碳制彎把還尼瑪帶著一厘米的前飄量.........醉了

可以去看看車手們的車,很多人不用碳把用鋁把,他們不都為了6.8公斤的限重,這麼做是有一定道理的。

個人認為比較理想的搭配是7系鋁的彎把搭配頂級碳把立,頂級碳把立再軟也軟不到哪裡去,提供舒適感,鋁把提供剛性。

坐桿這東西上面說過,不贅述了

先寫這些,回頭能想到的再往裡續一點,想不起來的話就算了.......

下面進入裝逼時間.....

話說山東現在這天氣還出來騎車絕壁是真愛........天冷是真不願意多騎,呼吸不順暢,腿上也沒勁

去健身房學了下調整呼吸,一個人平路單蹦半小時不怎麼累,辛苦了快一個冬天現在再一看多少管點用

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騎得開心 6的飛起

OK裝逼結束

撤!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自行車愛好者,動手能力好,有什麼修車工具值得購買?
尷尬!把摩拜單車騎了40+公里到崑山的不文明少年,竟然就是他……
摺疊車 橫向和縱向摺疊差異是什麼?
怎麼評價及選擇大行的P8(D8),P9,P18(D18)呢?
作為一名自行車專業運動員是什麼體驗?

TAG:自行车 | 自行车改装 | 公路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