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故事—轉輪聖王

第十八章 「轉輪聖王」的故事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法身非相分)】

轉輪聖王是佛典中記載的成就七寶,具足四德,統一須彌四洲,以正法治世的大帝王。又作轉輪王、輪王、飛行皇帝等。

如賢劫之初,釋迦牟尼佛彼時為轉輪聖王,因從其父布沙陀王頂上肉生,稱為頂生王。

過去時,釋迦牟尼佛彼時為轉輪聖王,即拘屍城的大善見王。

未來彌勒佛出世時,彼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儴伽。

一.輪王七寶

《中阿含經》卷十一「七寶經」中載:「若轉輪王出於世時,當知便有七寶出世。云何為七?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

1.輪寶

又作金輪寶。輪有千輻,雕文刻鏤,眾寶填廁,光明洞達,絕日月光。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當在王上,王心有念,輪則為轉,案行天下,須臾周匝,是故名為金輪寶。

2.象寶

又作白象寶。色白紺目,七肢平跱,力過百象,髦尾貫珠,既鮮且潔,口有六牙,牙七寶色。若王乘時,一日之中,周遍天下,朝往暮返,不勞不疲,若行渡水,水不搖動,足亦不濡,是故名為白象寶。

3.馬寶

又作紺馬寶。馬青紺色,髦轕貫珠,搵摩洗刷,珠則墮落,須臾之間,更生如故,其珠鮮潔,又踰於前,鳴聲於遠聞一由旬。頭頸如象,力能飛行。王時乘騎,案行天下,朝去暮還,亦不疲極,馬腳觸塵,皆成金沙,是故名為紺馬寶。

4.女寶

又作玉女寶。其身冬則溫暖,夏則清涼,口中青蓮花香,身栴檀香,食自消化,無大小便利之患,亦無女人惡露不凈。顏色從容,面貌端正,發與身等,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言語柔軟,舉動安詳,先起後坐,不失宜則,是以名為玉女寶。

5.居士寶

又作典寶藏臣。居士宿福,眼能徹視地中伏藏,有主無主,皆悉見知。其有主者,能為擁護;其無主者,取給王用。王欲得金、銀、琉璃、水精、摩尼真珠、珊瑚、珍寶時,舉手向地,地出七寶向水,水出七寶向山,山出七寶向石,石出七寶,是故名為典寶藏臣。

6.主兵臣寶

又作典兵臣。智謀雄猛,英略獨決。王意欲得四種兵,馬兵、象兵、車兵、步兵,臣白王言:『欲得幾種兵?』若千若萬,若至無數,顧視之間,兵即已辦,行陣嚴整,是故名為典兵臣。

7.珠寶

又作神珠寶。質色清徹,無有瑕穢。至二十九日月盡夜時,以珠懸於空中,在其國上,隨國大小,明照內外,如晝無異,是故名為神珠寶。

二.輪王四德

轉輪聖王具備四神德。

一者:長壽不夭,無能及者。轉輪王常安隱長壽,天下人無有常安隱長壽如轉輪王者。

二者身強無患,無能及者。轉輪王常安隱無疾病,身常等等,亦不寒熱寒熱,適其意諸所飲食食皆安隱,天下人無有如轉輪王無疾病者。

三者顏貌端正,無能及者。轉輪王最端正姝好顏色無比,天下人端正姝好,無有如轉輪王者。

四者寶藏盈溢,無能及者。大富珍寶、田宅、奴婢、珠玉、象馬、工巧者眾多,天下人富無有如轉輪王者。

三.輪王之分

轉輪聖王依所具輪寶之不同,而有優劣之分。

金輪王:金輪寶其量正等四俱盧舍,統治須彌四洲,有那羅延力。

銀輪王:銀輪寶其量正等三俱盧舍,統治東南西須彌三洲,有伐浪伽力。

銅輪王:銅輪寶其量正等二俱盧舍,統治東南須彌二洲,有缽羅塞建提力。

鐵輪王:鐵輪寶其量正等一俱盧舍,統治須彌四洲中的南洲,有摩訶諾健那力。

金輪聖王必然在增劫增時出世,銀、銅、鐵輪王出世的時間不定,是以佛滅後百年,鐵輪王無憂王(阿育王)出世。

四.阿育王的故事

阿育王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百年出現於世的轉輪聖王,現存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見證了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的史實。

1.阿育王與佛陀的因緣

有一天,佛陀住在王舍城竹林迦蘭陀精舍,早上著衣持缽,入王舍城乞食。

世尊行至大路,大路中有二小孩子在沙子中玩耍:一個是何伽羅久履笥家的孩子,名闍耶;另一個是久履笴家的孩子,名毗闍耶。

這兩個孩子見世尊身三十二相,第一小孩闍耶以沙為麨,放到缽內供養佛陀,第二個孩子毗闍耶合掌隨喜。

世尊說:「這個孩子在我入涅槃百年後,當生波吒利弗多城成王,名為阿育。阿育王為四分轉輪王(鐵輪王),信樂正法,當廣供養舍利,起八萬四千佛塔,饒益多人。」

2.阿育王皈依佛教

阿育王祖父為波吒利弗多城的旃那羅笈多,也是孔雀王朝的開創者,其父為王子頻頭娑羅,其母為詹波城婆羅門女。出生後,頻頭娑羅為其取名阿輸柯,意為無憂。

因為阿輸柯身體粗澀(可能與以沙供佛有關),為父所不喜。儘管頻頭娑羅王想要傳王位於長子修私摩,但阿輸柯在諸位大臣支持下成功奪得王位,即阿育王。

阿育王即位後,殘忍暴虐,濫殺群臣,殘害婇女,當時人們稱呼他為旃陀阿輸柯王(譯為可畏)。阿育王又起用酷吏旃陀耆利柯,為其爪牙。旃陀耆利柯仿地獄之情形,製造了鑊湯、爐炭、刀山、劍樹等種種刑具。

當時有一比丘,證得阿羅漢果。阿育王在比丘的勸導下,生念佛心,合掌懺悔,皈依三寶。

3.阿育王大興佛事

阿育王製作了八萬四千個寶函,裝入佛舍利,又製作了八萬四千個瓶子和幡蓋,付與夜叉,讓其於一切大地乃至大海處處起塔。據傳在中國有十九座阿育王塔。

阿育王在長老優波笈多的引導下,各以十萬金供養佛陀生處、菩提樹、舍利弗塔、目揵連塔、大迦葉塔、阿難塔等。

然而在阿育王晚年凄涼,由於太子貳摩提與諸臣勾結,斷絕了阿育王一切供應,僅用金盤銀盤為阿育王送飯,阿育王即以金盤銀盤布施給雞頭摩寺。貳摩提又進一步削減阿育王供應,最後只有半顆庵羅摩勒果。阿育王命內臣將此半顆庵羅摩勒果布施給雞頭摩寺,此為最阿育王后所施。

按語:

阿育王是佛教公認的轉輪聖王,但是他的結局並不是很完美,權力被架空,自由被剝奪。

類似佛教護法君王還有《觀無量壽經》中的「頻婆娑羅王」,他被兒子阿闍世王拘禁,活活餓死。

中國的梁武帝篤信佛教,最後的結局也是被拘禁凍餓而死。

三個信仰佛教的君王結局如此相似,不得不說是很奇怪的事情。

參考資料

1.《長阿含經》22卷,後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大正藏》第1冊。

2.《中阿含經》60卷,東晉 瞿曇僧伽提婆譯,《大正藏》第1冊。

3.《佛說頂生王故事經》1卷,西晉 法炬譯,《大正藏》第1冊。

4.《修行本起經》2卷,後漢竺大力共康孟詳譯,《大正藏》第3冊。

5.《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唐 玄奘譯,《大正藏》第28冊。

6.《妙法蓮華經玄贊》20卷,唐窺基撰,《大正藏》第34冊。

7.《佛祖統紀》54卷,宋志磐撰,《大正藏》第49冊。

8.《阿育王傳》7卷,西晉安法欽譯,《大正藏》第50冊。

9.《阿育王經》10卷,梁僧伽娑羅譯,《大正藏》第50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版塊吵嘴架很普遍?
金剛經中有無如何界定?

TAG:金刚经 | 佛教 | 禅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