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悲傷

詩經中有很多悲傷的詩,其悲傷也是各不相同的,有永失最愛的沉痛,有對已故雙親深切的悼念,有思念遠征的丈夫,有被拋棄的怨婦,有對人生苦短的悲天憫人,有戍卒感嘆邊疆征戰的艱苦、撫今追昔的苦痛等等......

1、《詩經·王風·黍黎》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簡評這首詩衍生出一個典故「黍黎」,成為後人感慨亡國、觸景生情時常用的典故。又衍生出一個學術詞「黍離之悲」,何謂也?大悲。

如後世姜夔《揚州慢》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本詩寫的是一個周王室後裔或前朝遺民面對舊都廢墟時引發的哀思。他路過西周鎬京的宗廟和宮殿遺址時,看到的是一片莊稼,於是心生悲涼,感慨不已,以至不忍離去,作此詩以抒發心中的悲概。

當昔日恢弘的王宮,轉眼之間成為平地,並且種上了黍稷等莊稼,一切繁華都成為過往,一切的尊貴完全消散。只有詩人孤獨躑躅在昔日繁華的遺迹面前,質問蒼天,世道何以至此?蒼天無語,只有沉默,詩人獨自黯然淚下,任那亡國之痛一瀉千里。

------------------------------------------------------------------------------------------------------------------------------------

2、《詩經·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簡評:這是一首深切悼念父母的詩歌,詩人是一位常年在外服役的徵人,由於戰事的頻發、統治者的苛政,詩人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贍養父母,為父母送終。面對當時的局勢,詩人身不由己,卻又無可奈何。

他既對統治者的苛政表示怨憤,又對自己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滿懷愧疚。詩人的悼亡之情,真摯、沉痛、哀婉動人,讀來令人動容。

-----------------------------------------------------------------------------------------------------------------------------------

3、《詩經·鄴·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簡評: 此詩堪稱最早的悼亡詩,與《葛生》為詩經悼亡雙壁。《毛詩序》認為作者是衛庄公夫人庄姜,由於庄公寵幸賤妾,庄姜失寵,乃賦此詩傷己。但由詩歌的內容看,作者從綠衣入手,睹物思人,興起物是人非的感嘆,更應是士大夫的悼亡詞。

人已亡,衣尚在,睹物思人,層層推進,纏綿悱惻,真切哀傷。

------------------------------------------------------------------------------------------------------------------------------------

4、《詩經·王風·君子於役》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苟無饑渴!

簡評:這是一位婦女思念她常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詩,屬於典型的「怨女曠夫」詩。丈夫常年服役在外,妻子則在家獨守空房。

黃昏時分,看見牛羊歸圈、雞鴨回窩,可是自己的丈夫卻不能回家與自己相聚,於是悵然若失,引而為歌。

本詩最大特點在於情景交融。兩章的前一句都是直言其事,想念遠役的丈夫,盼望丈夫能早日回來。精彩在於後一句,對黃昏景象的描寫,我們可以根據詩句來想像一副場景:落日銜山,暮色蒼茫,牛羊成群而歸,雞鴨棲息窩棚。在這黃昏之際,在外面勞作了一天的人們都回到了家裡,連牲畜都回到棚舍的時候,一位婦女站在院門口,望著殘陽西下,聽著歸畜鳴叫,心中不禁陣陣酸楚。雞鴨牛羊晚上都可以回家,可是自己的丈夫卻有家不能歸,此情此景如何不令人黯然神傷?這樣末句的「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和「君子於役,苟無饑渴就水到渠成地脫口而出了。

清·王瑞玉評曰:「寫鄉村晚景,睹物懷人如畫」,誠如其言。

王靜安先生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形容此詩最為恰當。

------------------------------------------------------------------------------------------------------------------------------------

4、《詩經·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簡評:本詩寫妻子對遠征的丈夫深切的懷念和丈夫對妻子深深的眷戀。

自從人類有了戰爭,就有了戍邊的軍人,同時也就有了在家朝思暮盼的怨婦,中國古代的「怨婦詩」橫貫始終,而它們的始祖都可以追溯到《卷耳》這首詩。這首詩是思婦對常年征戰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曲,卻妙在,恰是自己懷人,卻很少寫思念對方,而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不言己之懷人,而愈見懷人情篤。

------------------------------------------------------------------------------------------------------------------------------------

5、《詩經·召南·草蟲》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點評:這是一首思婦詩,主人公是一個采野菜的女子,她思念遠方服役的丈夫,急切盼望見到自己久別的丈夫,在沒有見到的情況下馳情入幻,想像與自己心上人見面的場景。伴著聲聲催人的蟲鳴,更添一層凄涼孤獨的陰影。

本詩在很多方面都與《卷耳》很相似,都是寫妻子思念遠役的丈夫,採用的手法也基本一樣,都是借想像寄託心中的愁思。越是把想像中相逢的場面寫得喜慶歡悅,就越反襯出主人公內心的苦悶之深。

------------------------------------------------------------------------------------------------------------------------------------

6、《詩經·唐風·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

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簡評:此詩為女子悼念亡夫的詩。這首詩可以說是悼亡詩之祖,陳澧在《讀詩日累》中評曰:「此詩甚悲,讀之令人淚下。」

前三章抒寫良人已逝,形隻影單的悲哀,一唱三嘆,感人泣下。後兩章筆鋒一轉,突然寫到死後願意與丈夫同歸一處。這就是女主人公思念之情的進一步表達。

「夏之日,冬之夜」包含了多少辛酸的眼淚?以「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強調自己對亡夫永遠不竭的思念和懷念,死時也願意同穴而眠。

詩中沒有直接抒發女主人公心中的悲痛之情,但是我們每讀一句都會感受到她悲苦的心理,這就叫「含不盡之情,見於言外。」全詩哀之至,厚之至,痛之至,無以復加。

------------------------------------------------------------------------------------------------------------------------------------

7、《詩經·檜風·匪風》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

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

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烹魚?溉之釜鬵。

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簡評: 此詩為妻子思念丈夫之心曲也。詩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大概是一位久駐沙場的服役者,常年征戰使這對恩愛夫妻不能團聚。因此,妻子日思夜想,只能借詩抒情。

這首詩在環境的描寫和渲染上很成功,呼嘯的寒風多麼刺骨,這不也刺痛了女主人公的心嗎?那疾馳而過的車輪,一輛一輛的過,也一輛一輛地碾過她的心。我們可以想像,她心中凄厲的嘶喊,在清冷的寒風中,是多麼令人揪心!

詩歌最後的「誰能烹魚?溉之釜鬵」,一語雙關地道出了詩人的心聲。

聞一多先生將此詩譽為「望夫詞」,是很恰當的。

------------------------------------------------------------------------------------------------------------------------------------

8、《詩經·曹風·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簡評:這是一首借寫蜉蝣而感嘆人生苦短的詩,抒發的是一種生命的悲劇意識。

蜉蝣生命極短,不過幾天而已,短的幾個時辰。雖人的壽命比蜉蝣要長得多,但也是有限的,而要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抱負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自然觸發了詩人的生命悲劇意識

詩人的憂患實際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會遇到的生命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的根源就在於個體生命的有限短暫性與個體精神上追求人生價值的無限永恆之間的矛盾,因此這種傷感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大傷感。

------------------------------------------------------------------------------------------------------------------------------------

10、《詩經·小雅·採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採薇採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簡評:這首詩以士兵的口吻寫成,是一戍卒在歸家途中回想戍邊的艱辛,以及對比從軍時情景和回家的心境而作的詩。全詩共六章,前三章皆以「採薇採薇」起興,用一唱三嘆的復沓形式反覆吟詠。

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十分推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幾句,認為這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這樣的效果是「倍增其哀樂」。其分析可謂深刻。

的確,這首詩出彩的地方全在這最後一章,在很久以前,第一眼看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就莫名的被打動了。

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言可喻。」

------------------------------------------------------------------------------------------------------------------------------------

11、《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簡評:前面有怨婦思念遠征丈夫的詩歌,如《君子於役》、《匪風》、《卷耳》、《草蟲》,都是妻子思念征夫的,而後面的《採薇》、《擊鼓》,都是征夫的視角,兩相對比,讓人慘然動容。為什麼?你想想,在家的妻子,思念得肝腸寸斷,而在外征戰的丈夫,不也同樣思念家人和妻子么?

而無論是思婦和征夫,他們都無法預料和保證,在戰場上,哪天會死。這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一個美好的幻想。再進一步想,很多時候,在家苦苦思念的妻子們,或許不知道,她們的丈夫早已死在某個戰場上。

------------------------------------------------------------------------------------------------------------------------------------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倪湛舸的詩?
當代詩歌是不是死了?或者走向末路了?
CY第一本詩集《無效樞機》電子書獨立發行眾籌——無效,不致你我
喬治·桑和繆塞的小黃詩

TAG:诗词 | 诗歌 |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