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比西方人算數好?
最近李小喵看了一本書,叫做《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講的是各種大咖成為大咖的原因,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披頭士等等。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
其中有一章提到了『為什麼亞洲人數學比西方人數學要好』。我估計是因為我們之前信息比較閉塞,覺得數學就應該是那個樣子,沒有人覺得說我們數學有多好。後來信息發達了,去了西方國家的人回來之後告訴國人他們數學有多差,我們才發現:哦,原來我們數學那麼好啊。(參考閱讀《都說美國教育高大上,為什麼他們數學還辣么差?》)
作者從語言、歷史和自然環境等方面分析了一下原因,我覺得挺有趣的,所以總結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中即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我個人觀點。
一、語言
從語言的角度來講,用中文學數學確實有很大的優勢,這個論點我在《美國老師如何教數學:數感》裡面也有提到。作者說相對於英文,中文的優勢有兩種:
1. 念出數字的時間比英文短
2. 數學概念更有邏輯性
1. 念出數字的時間比英文短
同樣是念一遍『4、8、5、3、9、7、6』,中文只需要2秒,而2秒正好是一個人類存儲數字的記憶循環(memory loop),所以中國人更容易記住一串數字。很有趣的一點是作者提到了廣東話,因為粵語比普通話的語速更快,所以講廣東話的人能夠記住更多的數字。
關於乘法表的問題,現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西方國家的孩子是很少有系統背乘法表的。還有人說覺得英文念乘法表一點也不押韻,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因為啰嗦!我見過有美國老師把1x1到12x12編成故事的,寫了整整12頁A4紙正反面!然後讓學生每天念。。。我當時看到就要瘋了。。。這可是我們半頁紙就能搞定的事情啊!
(我們1秒鐘能解決的事情美國人要寫成個故事。。。搜到這張圖的時候我也是醉了。。。)
所以作者的結論是『這種數字長短上的差異使得亞洲孩子學習數字的速度要明顯快於美國孩子。4歲的中國孩子平均可以數到40,而同齡的美國孩子則只能數到15,大多數的美國孩子即使到了5歲也不能數到50。換句話說,在許多基礎數學技能方面,5歲的美國孩子已經落後於同齡的亞洲孩子一年。』
2. 數學概念更有邏輯性
1)數數的方法
這個我在《美國老師如何教數學:數感》也提到過。我們數了那麼多年數,早已經對11,12,13等習以為常。學英文的時候,也沒有對eleven, twelve, thirteen等感到什麼異樣。然而殊不知這些數字的念法會導致學生對數感的認知有很大的差別。
11中文即十一,實際上背後的概念就是10加1,日語也是這麼數的。但是eleven是個什麼鬼?從這個詞本身我們看不到任何數字的聯繫。所以英語國家的小孩雖然會數eleven,但是他們沒有eleven是10+1這個概念。這就導致他們對於數字不會想亞洲的小孩那麼敏感。
所以我記得我當時在一所公立小學一年級實習的時候,美國老師就對學生說:『我們以後上數學課的時候,要用數學課的方法數數:eleven我們要念成ten one。』其實這就是培養小孩子的數感。然鵝,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醬紫教數學,所以那些不用這種方法數數的孩子數感就要差很多。
2)分數
除了數數以外,用中文數分數也有很大的優勢。比如3/5,從五份中拿出三份。作者說『這既能從概念上引導你知道什麼是分數,也能引導你區分分母和分子』。然而three-fifths就很難理解其中的邏輯性。所以當學生上到三四年級開始學分數的時候,你會發現大片大片的孩子怎麼也學不明白。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1/2>1/3,為什麼2<3但是1/2>1/3。即便你畫圖也好,看動畫也好,怎麼講就是不明白。最後就是你也不明白為什麼他不明白囧。。。大概是因為這種學生也屬於動作型學習者,必須一邊運動才能一邊理解吧。。。(運動梗請參考《當老師問『明白了嗎?』這是在給學生挖坑!》)
很多中文沉浸班的招生海報上都會寫著各種雙語教學的好處,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中文學數學,來提高學生的數感。像我們班學生,每天去吃飯的路上拿中文背一遍乘法表,基本上現在大家都背得挺溜兒的。(參考文章《如何在美國教中文?中文沉浸教學簡介》)
所以作者的結論是:『亞洲的孩子對數學不會產生困惑的感覺。他們可以在頭腦里記住更多的數字並快速計算,分數直觀的輸出方式使他們很容易了解分數的原理——或許這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許正因為他們對數學更感興趣,因此在學習的時候會更加努力,並且學習更多的數學課程,願意做更多的家庭作業,長此以往,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除了語言的角度,作者還從歷史角度來分析為什麼亞洲人數學比較好的原因——因為我們種水稻!
二、歷史原因
1. 水稻
歷史上有很多問題都歸於地緣說,我覺得還挺靠譜的。作者說稻田和麥田的種植有著很大的差別:稻田需要開墾、黏土、施肥、手工除草等等。總之就是種植稻田要比麥田複雜和困難許多。而且水稻面積小,必須精耕細作,不同於西方農業大機械生產。所以農民必須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精耕細作才能提高產量。這就導致了稻田農民其其他類型的農民更加辛苦。
作者說我們以為古代人民生活都比較辛苦,然鵝並不是醬紫,然後舉了兩個例子:土著和歐洲農民。在喀拉哈里沙漠的土著人至今還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他們周遭充斥著各種堅果,所以他們並不需要耕種,偶爾的打獵也是為了運動。他們一周工作不超過12-19個小時,『其它的時間都用在跳舞、消遣及走親訪友上。那麼他們每年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1000個小時。(當土著人被問及為什麼他們不種植農作物時,他們用不解的神情反問道,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堅果,為什麼我們還要種植?)』。
18世紀的歐洲農民在進入冬日之後會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19世紀以後,人們的生活除了偶爾穿插一些工作外,有大把無聊的閑暇時間。』
然鵝,中國的農民冬天是不會閑著的,他們會『大多會做些副業,如扎竹籃,做竹帽,而且還會派自己的一個兒子到附近村莊的親戚家裡幹活。不僅如此,還會作豆腐、大醬、捕蛇(蛇的味道很鮮美)、捉昆蟲。』所以相對於那些機械化務農的農民,他們需要付出十倍到二十倍的辛苦.據統計,每年一名種植水稻的農民的工作量有三千多個小時。
如果亞當和夏娃是中國人,就不會有什麼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了,畢竟肉比果子好吃多了不是喵?注意桌子上的米飯(水稻)
2. 土地制度
為什麼中國農民會比西方農民工作時間長那麼多呢?這又和二者的土地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作者認為中國農民交租以後剩下的是自己的餘糧,而歐洲農民從貴族那裡得到一點報酬,所以中國農民勞動的動機就會比歐洲農民要更強。看到這我是心存疑問的:不是經常說中國舊社會的地主剝削農民嗎?難道歐洲的農民更慘嗎?我還沒來得及考證這個問題,歡迎歷史好的讀者留言跟我說說~ (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最好例證→無法繼續裝13了)
所以中國才會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種詩詞。這在美國是非常難以想像的。看看美國的浪費程度就知道了。每天都能看到整箱的未開封的牛奶就那樣被丟掉了——因為從學校不能拿吃的回家,怕學生吃壞肚子控告學校。相對於被告惹麻煩,食物那點小錢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參考閱讀《都說美國教育高大上,為什麼他們數學還辣么差?》)
3. 勤奮
然鵝作者又不甘心,提出了一個問題:是不是在一種以糧食為主導的文化背景下,你的數學能力就一定會很好?稻田是否會對課堂上的成績產生影響?
作者說因為稻田農民比麥田農民更加勤奮,而這種勤奮已經內化成一個民族的特徵,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時候,就比較可怕了。因為勤奮確實是促使人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大家返回去看本書作者舉的披頭士和比爾蓋茨的例子就知道了。他們都是在成功之前花了成千上萬小時在練習,才有可能成功(因為還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所以還是那句老話:雖然努力並不一定會成功(更不要提很多人只是低品質勤奮者而已),但是還是要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然後作者舉了一個八年級亞裔學生Renee的例子。對於一道數學難題,她花了22分鐘去思考這個問題,才稍有眉目。而一般的西方學生會花30秒到5分鐘,平均2分鐘來嘗試解題,不會就放棄。所以作者說,與其說優秀的數學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力,不如說對待它的態度。如果一個班都是這樣勤奮的學生,那麼這種氛圍一定會讓這個班都取得好成績。同理,『如果在某個國家,Renee的這種堅持不是特例,而是一種文化特徵,那麼深植在這種文化中的榮譽感將會毫無疑問的致使這個國家具備卓越的數學能力』。
最後作者還舉了一個數學競賽的例子。他說在一場國際數學競賽中,還沒開始比賽,老師大概就能知道哪個國家的學生會獲勝了。聽上去很神奇是不是?實際上是醬紫:他們在比賽之前會讓學生填一份很長的問卷調查,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等。因為問卷很長,所以有些學生就坐不住填不完。那麼哪些國家的孩子能夠耐心地填完呢?新加坡、韓國、中國和日本的學生。而競賽結果也是這些國家的孩子最終獲勝。作者說:『這幾個地方都有共同的一點:幾百年來,貧窮的農民每天都在稻田裡辛勤的勞作十幾個小時,或許只有這樣才可以對其他人說「早起的鳥有食吃」』。
(基本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獲獎者神馬的,都被亞洲人包場了吧)
三、總結
因為我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寫完卷子要好好檢查,不到最後交卷就多檢查幾遍』,所以我一直對這個觀點習以為常。後來到了美國之後發現學生根本不檢查卷子的,還沒寫完(可能忘了寫一整面)就迫不及待地交卷子了。讓他們好好回去檢查再交,也是回去象徵性地玩玩筆,然後幾分鐘之後再回來跟你說檢查完了。
直到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這文化差異的背後是什麼原因。總拿自己已有的價值觀來套用在別人身上,註定只會讓自己失望而已。之前我們推送的電台節目採訪英國的肖老師,她也說過英國的孩子和美國的孩子差不多,所以在海外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我們的期望值。(參考《英國肖老師電台訪談:課堂管理101》)
看完這本書其實內心還是充滿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但是數學太好了也不好,因為會導致逆向歧視——亞裔的孩子考美國名校時,分數線會比其他種族的學生要高好多。。。
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會反覆問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那麼好但是獲諾獎的卻那麼少?我的拙見是:中國人雖然很勤奮,但是教育體制、教育理念、教師培養等方面還是和西方有一定的距離。西方的這些方面雖然做還不錯(雖然他們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卻大多不勤奮。所以最終獲諾獎的或者成為改變世界的大咖的那些人(比如喬布斯、比爾蓋茨等),大多(不是所有,請不要和我抬杠)都是那些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非常勤奮+非常幸運的精英。
相關閱讀
都說美國教育高大上,為什麼他們數學還辣么差?| 美國老師如何教數學:數感 | 美國老師如何教數學:乘法 | 為什麼美國連五歲的小孩都會編程?| 美國老師如何教自然科學 | 如何看待華裔神童8歲上大學17歲進NASA?
http://weixin.qq.com/r/enT17d3Et4DIrZmO9yF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Daily5 給老師一個輕鬆上課的理由
※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霸,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美國大學中的兄弟會是什麼組織?
※讓孩子更聰明:8個閱讀小技巧提升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