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讚譽和成長(新年乾貨)

我離開AOL的時候,事發突然,設計磚和產品磚都沒人搬了嘛,所以老闆們很不舍。借著這點不舍的情緒,我厚顏無恥地找兩個老闆給我在LinkedIn上寫了評價。

就像淘寶好評一樣,這種東西肯定是說好話啦,但也能從中看出一點領導者看重什麼,欣賞什麼。

先講下我們三個人的關係,Osnat之前是AOL Head of Product,後來轉到AOL Global CTO旗下,負責產品創新和研發。雖然她level明顯比我高太多,但我和她每天都一起工作,層級非常扁平。Otto是原來Huffington Post的CTO,現在是SVP和CMIO,(資深副總?首席移動創新官?我們公司的title都有一種不羈的原創風),總之我直接彙報給他,他直接彙報給CTO。

跟老闆們真是合作超緊密,不是一周才一起開個會那種。除了日常工作,還蹭了好幾次公務旅行,體驗了高管忙碌而幸福的生活......雖然自己只是個搬磚的哈哈。

-

1. She is the perfect fit to work on forward thinking projects. (她非常適合做前瞻性的項目。)

作為科技狗,跟不上趟是不行的。我在這個團隊里做了各種以前沒做過的app,像是Apple Watch,Amazon Fire Tv,Amazon Echo,VRAR等等。完成度不一,有的工期長,有的蜻蜓點水,但都趕上了時髦嘛。除了臨時讀doc,現學,平時的積累也很重要。

我很早之前是用Feedly訂閱新聞的,後來因為訂的太多反而不太看了。現在我只訂個家網站的newsletter了,因為每天/周發到郵箱,想不看都不行。

我首推Tech Crunch(這個也是AOL家的),還有Wired和The Verge也不錯,後兩者不全是科技,老是推Game of Thrones和Star Wars的新聞......個人的newsletter首推Benedict Evans和Owen(搜不到的話,他有個podcast叫Charged)。

我還訂閱了一個叫The Modern Desk的,裡面有很多辦公小物的推薦,雖然我不怎麼買,但是還是忍不住看新款手機殼啊,筆記本支架啊,站立辦公桌啊,生產力app啊之類的東西,所謂的productivity porn......

-

2. Its a treat to work with Vanessa, from ideation, to finding the suitable look and feel. (和Vanessa工作是一種享受,從初期構思,到設計合適的外觀和感覺。)

T型人才說了很多年,正好給我的浮躁和花心找個借口,反正我是在延伸上面那一橫嘛,至於那一豎是啥,我再拖延一會兒再決定。

這段時間,我是在大公司里的一個創業氛圍的團隊里工作的,所以包辦了很多事情。我從PM到UX到UI全部幹了一遍,有的工作甚至超出了產品和設計的範圍。比如說我還研究了室內裝修,材料訂購,客串了一把公關和銷售等等。後者是我瞎玩,但前者的技能槽還是推薦大家都挖一挖,相信同事的能力是一回事,沒有同事自己就得頂上是另一回事兒啦。

這其實並非最優的路徑,在職業初期,理智地說,是應該深挖一個技能才好找工作,然後再慢慢成長。我只是借著互聯網設計這個領域的風口,趁工作還沒那麼難找的時候任性了一回。如果你的目標是找個好工作,推薦還是確定一個方向努力,這樣在職位match的時候戰勝競爭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你也和我一樣,非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隨意吧~可能緣分到了的時候,就是能加入一個能全面任用你的才能的團隊。

-

3. Her designs are always innovative, modern, implementing the latest trends. (她的設計一直是創新的,現代的,順應最新趨勢的。)

這也是看平時積累和資訊內化的能力。

Dribbble不用提了,大家都會上去找靈感,看趨勢。還有一點就是App Store推薦的那些應用,都下載來玩一玩。有些投票型的網站(Reddit/Hacker News/Product Hunt)有空轉一轉。我不會在這個上面花太多時間,[delete]因為我還要看美劇[/delete],但如果需要的話,我會憑著模糊的印象翻出來再仔細看。

-

4. She works fast and shes super motivated - one can truly see product design is her passion. (她工作很快,非常積極——你可以看出產品設計是她的熱情所在。)

工作效率很重要,我不用什麼番茄土豆胡蘿蔔鍾,我靠感覺和任務的優先順序驅動。有時候真的寫不出來東西,畫不出來圖,我就出去散步買奶茶了。重要的是進入工作狀態,在浮躁的時候盡情浮躁,把生產力降到0回血,等回滿了就一頭扎進工作里,幾個小時不挪窩,廁所都恨不得有人能代上。

Motivated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特質,它和自律不同,它是主動的,而不是服從的。我見過的優秀的人,都是自己有內在的動力的,沒有人會永遠推著你,要前進只能自己推自己。Passion和Interest就是最好的動力。

-

5. I brought Vanessa to my team, trusting her product mindset and talented design skills. (我把Vanessa帶到了我的團隊,相信她的產品頭腦和有天賦的設計技能。)

現在很多資深的設計師在往產品上靠,因為設計師天生擁有一定的產品技能(分析,調研,邏輯等),也希望能從策略的方向上拿到更多的話語權,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

除了業界像Facebook之類的公司帶頭把職位改成產品設計師之外,這個趨勢和學校教育也有關。像CMU和斯坦福都有一些專業從設置上更像是培養」創新者「和」創造者「,不再是單純的設計了。

我對這個趨勢當然是喜愛的啦,這樣HR就不會問我你到底是要當UX還是PM了,我要當的是Product Designer呀。不過目前業界還沒有完全擁抱這個變化,產品設計師也要更長的時間證明自己的價值,順便跟產品經理把地盤劃分一下。

-

6. She has worked with me closely for almost a year and her performance exceeded my expectation. (她和我緊密工作了近一年,她的表現超越了我的期待。)

做什麼能讓人覺得你厲害,優秀,對你讚不絕口呢?只有一個訣竅,超出期待。

從速度的角度:有人要求你周五給一個方案,你周四就做好了(當然要保證質量),這是超出期待。從數量的角度:有人要你想一個產品名字,你提供了幾個備選的方案,並且寫出了每個名字的意義和優缺點,這是超出期待。從質量的角度:有人希望你做個海報,你做出了點創意,把字體和排版都安排得漂漂亮亮,還跟市場部合作把文案搞定了,這也是超出期待……

在不犧牲質量,不自作聰明的前提下,再多努力一點點,給需求方一點驚喜,這就是我人見人愛的秘訣 > w <

-

7. Her knowledge and interests in different fields allowed her to work across multiple groups. (她對不同領域的認知和興趣,讓她能跨團隊地合作。)

溝通和共情是最重要的軟實力。對對方的知識有所了解是一個大優勢,但一無所知也不怕,每個人都有知識的死角,重要的是如何通過語言把關鍵點解釋/理解清楚。

-

8. She was good at prioritizing and getting things done efficiently. (她擅長排列事項的優先順序,並且有效率地把工作完成。)

這個簡直是產品經理必備實力,幹什麼都排優先順序,幹什麼都講效率。我一般用幾個方法來安排:

第一是重要度/緊急度的四方格。把任務分成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四類,先做重要且緊急的。

第二是拖延症的摯愛。我用一個app叫「Do it (tomorrow)」,特別喜歡它的理念,雖然它好幾年都不更新了,還漲價了,收2.99美元。它就是一個任務列表,有兩頁紙,一頁是今天,一頁是明天,如果一天過完,今天里的任務沒有做完,就會自動挪到明天那一頁。第二天的時候,今天頁面是昨天未完成的和昨天安排給第二天的任務,明天頁面是一頁新的空白頁面。我現在不用這個app,也是在腦海里這麼整理任務的。

第三是快速記錄。把閃現的靈感或者聽說了還沒時間去研究的詞,都放在一個地方,有空再做,就不會因為記掛著這些零碎的東西而無法專心了。我用一個叫Eureka的app,輸入神速。之前特別聰明,可以把待辦事項放在通知中心裡,可惜升級了iOS 10就不好用了。

-

9. She would not hesitate to express her opinions and ideas, and add value to the team. (她會毫不猶豫地表達出她的意見和想法,為團隊做出貢獻。)

這是我轉到Otto的組剛一周的時候,Otto給我提的建議。我之前覺得思考成熟再發言挺好的,也覺得自己發言次數不算少了怕說太多太高調,沒想到老闆依然建議我說更多的話……也好,有老闆護體,不怕人說我話癆……

在國外學習和上班呢,不用擔心自己思考不完備(不完備也可以啟發別人),也不需要因為自己是新人就只聽和學習(不輸出就沒有鍛煉機會),更不要因為英語非母語而沉默(慢而清晰比凌亂破碎的快語速好多了)。

-

10. She took the initiative and one could trust her being responsible to the team members and projects. (她很有主動性,你可以信任她對任何團隊成員和項目負責。)

所謂的took initiative,就是自己找事兒。因為我和Osnat合作很多,就一直在思考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人和剛畢業的新人到底有什麼區別。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他們對接下來的工作規劃非常清楚,總有很多事情在做,如果給他們一個責任叫「創新產品的研發」,他們會從各個角度拆解這個責任,比如和某某大學的人機交互實驗室建立合作,比如策劃一場Hackathon,比如選取一些較新的科技方向組建幾個團隊進行開發等等,這樣才能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和目標變成能落地實施的項目。

在我拿到一個任務的時候,我也會以OKR的思路去想這個任務的上下游是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才能更好匹配上游的目標,還有什麼任務能滿足同一個目標,在這個任務做完之後我又能做什麼把它的影響最大化。總之身份要從一個「任務的完成者「變成」任務的主人「,有越來越多的ownership。

-

好啦,今年的新年決心是多寫字,這是第一篇,但願不是最後一篇23333。還沒有寫新年決心的,請戳 又到了下新年決心的時候 留下你的回復,年底我會私信問你進度喲。


推薦閱讀:

我的日常一天
上手一項新工作總共分幾步?
親測,這幾款思維導圖軟體堪稱神器!
使用Workflow劃詞搜索提升手機操作效率
快速調整 Mac 窗口,還可以再簡單一點

TAG:工作 | 效率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