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故事|拜占庭鑲嵌畫,上帝的崛起

名畫故事|05

公元6世紀,巴爾幹半島東端的君士坦丁堡,幾十座宏偉的穹頂式建築拔地而起,人們懷著虔誠之心在這裡誦經禱告。從此,上帝成為了西方人精神世界的主宰。信仰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寫了歷史的前進方向。

儘管「拜占庭帝國」這個名字現在聽上去即響亮又文雅,但如果你穿越到當時那個年代,並在路邊打聽拜占庭帝國怎麼走,被問的人肯定以為你是神經病。因為這個國家當時還叫「羅馬帝國」,「拜占庭」這個詞只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希臘殖民時期的舊稱。「拜占庭帝國」是後來的歷史學家強行給它起的名字,用來區分它和之前那個大一統的羅馬帝國。

其實人家管自己叫羅馬帝國也沒毛病,476年被滅的只是西羅馬帝國,我們東羅馬帝國活得好好的招誰惹誰了?怎麼還非得改名不可?不過話說回來改名也有道理,畢竟他們和早期羅馬帝國的文化差異相當大,連官方語言都不一樣。拜占庭人說希臘語,去一趟滿街都是拉丁文的羅馬城可能連個廁所都找不著。

打著羅馬帝國這個旗號還有一點特別不好,就是容易挨揍。畢竟那個年代的歐亞大陸上遍布著傻大黑粗的蠻族人,天天打聽哪家有錢有美女可以搶。敢自稱羅馬帝國就等於昭告天下——「好東西都在我這了,我趕時間你們不服的就一起上吧。」

結果就是,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斯拉夫人、汪達爾人、倫巴第人、諾曼人、弗拉芒人、法蘭克人爭先恐後地殺過來,誰要是沒揍過東羅馬帝國,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拜占庭的歷史,基本就是一部花樣挨揍的血淚史。

但拜占庭人並不是沒有揍過別人,幾個英明君主在位期間,他們也曾經輝煌過。其中最偉大的當屬查士丁尼大帝,在他的領導下,拜占庭人甚至一度奪回了大半個義大利,光復了舊都羅馬和拉文納。

公元540年,查士丁尼的愛將貝利撒留攻陷拉文納,結束了蠻族東哥特人對這裡的統治。如果他順路參觀了新聖阿波利奈爾教堂的話,應該會看到東哥特人留下的這樣一幅壁畫。

麵包與魚的奇蹟(新聖阿波利奈爾教堂鑲嵌畫)約公元504年

義大利拉文納

從這一幅基督教題材的壁畫中,你一定能感受到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藝術風格所發生的巨大轉變。畫面描述的是《聖經》中的一個故事,耶穌和門徒們路過一個貧窮的地方,看到人們都很飢餓後大發慈悲,掏出5張餅和2條魚發給了大家。然後詭異的事情發生了,就這點破飯5000個人才吃完,而且表示我們都飽了。從飯量上來看,顯然這個地方的人都不適合吃自助餐。

耶穌站在畫面中間,身穿紫色的托加袍,那是羅馬帝王的服飾。他雙手張開,示意他的門徒把他手上的餅和魚發下去。4個門徒的站姿和表情非常生硬做作,看上去像在賣萌。身後的天空不再是藍色的,而是象徵天國的金色。

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畫家對自然與細節的觀察,在這裡已經蕩然無存,藝術退回到古代文明時期的圖示化風格。人物並沒有投入在某個具體的場景和情節中,而是直接面向觀眾進行自我展示。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繪畫功能的改變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基督教的快速發展使得教堂這種建築被大量地興建起來,信徒們會到這裡參加宗教儀式活動。繪畫在這裡作為一種上帝精神的體現和引導,必須清晰直白地表現出神聖性。就好像原始人時代那樣,繪畫又成為了巫術。人們相信的是一種神秘力量的統治,而不再是自己。個性和人體之美因為遭到蔑視而不再被表現,能傳遞神性力量的僵硬刻板風格成為了主流。

早在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時,基督教也分成了天主教與東正教兩個主要分支。拜占庭帝國所信奉的東正教遵循政教合一的原則,也是就說皇帝即是世俗領導又是宗教領導。這一點在拉文納聖維塔爾教堂的鑲嵌畫中得到了體現。

查士丁尼皇帝和他的隨從(聖維塔爾教堂鑲嵌畫)約公元547年

義大利拉文納

從畫面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它的表現手法借鑒了那幅表現「五餅二魚」事件的基督教早期繪畫,但又融合了自己的風格。繪畫表現的是聖餐禮儀式,畫面中間穿著紫色帕魯達門托姆長袍的就是查士丁尼大帝,他手上捧著盛有麵包的聖餐碟。頭上的聖光暗示了他上帝般的地位,也告訴世人皇帝的權力是上帝所授予的。站在他左手邊拿著十字架的是他的主教馬克西米安,身後是他的隨從和衛兵。所有人的目光都直視著畫面之外,而就在對面牆上的另一幅畫中,查士丁尼一生中最重要的那個女人,正在回應著他的目光。

西奧多拉皇后和她的隨從(聖維塔爾教堂鑲嵌畫)約公元547年

義大利拉文納

皇后西奧多拉站在皇室華蓋的下面,手持著盛放葡萄酒的聖餐杯,被一列隨從簇擁著。皇后身穿紫色的斗篷,頭上戴著鑲嵌有寶石的王冠,肩上披著有金線刺繡的瓔珞狀肩飾,這種華麗的肩飾起源於波斯。左邊一位隨從撐開門帘,示意皇后前進的路徑,門前的噴水池看上去像列印在紙板上一樣扁平。

西奧多拉在這一神聖儀式畫面上的出現證明了她在拜占庭無與倫比的地位。她出身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里,早年去世的父親是馬戲團里負責耍熊的,她和自己的母親一樣成為了一名演員。在那個年代,演員所從事的工作和妓女幾乎沒有區別,因此社會地位非常低。然而她超乎常人的美貌和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查士丁尼,她也證明了自己無愧於這份愛和信任。在532年的一場暴亂中,當所有大臣都準備棄城逃亡時,西奧多拉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和人格魅力,說服國王和將士們堅守這座偉大的城市。可見,任何時代都不會因為性別和出身而埋沒一個偉大的人物。

這兩幅畫,為今後數百年的拜占庭藝術奠定了新的美學基調。它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精神大相徑庭,區別之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總結。

古典式繪畫

  • 主題通常為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以及普通人的生活。

  • 崇拜自然之美,注重通過觀察來描繪事物的自然狀態,通過透視畫法表現立體感和深度感。

  • 嚮往人體之美,注重身體細節的刻畫,注重表現肉體的體積感和激發慾望的美感。

  • 體現敘事性和戲劇性,人物通常處在某一個特定的情節中,使畫面看起來是故事正在上演的平行世界。

  • 尊重個性與情感的流露。

拜占庭繪畫

  • 主題通常是基督教儀式和聖經故事。

  • 崇拜精神力量,簡化自然和細節在畫面中的呈現,通過扁平化來表現無物質感的世界,有大量東方的華麗裝飾樣式。

  • 蔑視肉體價值,用消瘦而毫無重量感的方式表現人物,使人物看起來如同漂浮在半空中而不是站在地上。

  • 體現靜態感和神秘感,敘事性和動態性內容較少,人物通常正面矗立與觀眾對視,畫面看起來是人物刻意的自我展示。

  • 消除個性,人物面部僵硬,相貌通常差別不太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拜占庭繪畫中就沒有絲毫的古典主義元素,由於這裡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品,古典精神儘管失意但從來沒有消失。

公元867年,巴西爾一世繼位之後開闢了所謂的「馬其頓王朝」。在這個王朝統治期間,古典藝術再次煥發出生機,以至於有人將這個時期稱為「馬其頓文藝復興」。

在馬其頓的聖潘泰萊蒙教堂中,我們就看到了一絲久違的人文曙光。

哀悼基督(聖潘泰萊蒙教堂鑲嵌畫)約公元1164年

馬其頓內雷齊

「哀悼基督」是基督教藝術中常見的主題,表現死去的耶穌離開十字架之後,聖母和他的門徒們哀痛不已的場面。耶穌平躺在畫面下方,身體上又有了几絲令人信服的肌肉線條。聖母瑪利亞把臉緊貼在兒子的臉上,聖約翰緊緊的拉著基督的左手,聖彼得和尼科迪默斯跪在他的腳邊。畫面上方,悲傷的天使們盤旋在久違的藍天中。

從每個人面部表情的刻畫中,悲傷自然地流露出來。這個畫面的美感在於,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為死去的兒子哭泣這樣一個屬於人類的悲情時刻,而不是一群無欲無求的聖人在表現令人尷尬的演技。

同樣令人動容的哀傷還出現在另一幅更具傳奇色彩的繪畫中。

弗拉基米爾聖母(板上淡彩畫)約11世紀晚期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畫廊

在經歷了7-8世紀的聖像破壞運動之後,基督教題材的繪畫又重新被大量地製作,「弗拉基米爾的聖母」就是這類作品的傑出代表。聖母抱著年幼的聖子,頭部微微地傾斜成慈愛的角度,長袍上有華麗的流蘇裝飾。她懷中的耶穌身穿金色外袍,眼神犀利地看著母親。聖母的表情深沉而哀慟,似乎已經預見到了兒子未來的犧牲。

這幅用蛋彩畫在木板上的作品,後來出口到了俄羅斯的弗拉基米爾,並在1395年被帶到了莫斯科,成為了守護這個國家的傳奇聖物。俄羅斯人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戰勝蒙古人和韃靼人的入侵,都是仁慈的聖母在守衛著他們。可見,即使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戰鬥民族,在母愛面前也是脆弱的。而將俄羅斯人從蠻夷教化為一個文化高度繁榮的國度,也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大歷史性的貢獻。

1203年,一個重大事件的發生,使拜占庭帝國的命運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一年,西方新的民族國家一同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支軍隊的目標本應該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然而他們卻臨時改變方向,並殘忍地洗劫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場宗教聖戰,變成了無恥的搶劫和血腥的屠殺。

直到1261年,米海爾八世才終於收復了這座傷痕纍纍的都城,並宣告了拜占庭帝國的頑強復活。

50年後,在君士坦丁堡的喬拉基督教堂里,有一幅新的壁畫就叫做《復活》。

復活(喬拉的基督教堂壁畫)約公元1310年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卡里耶博物館

「基督復活」的題材也取自於聖經故事,講述了基督在被下葬3天之後復活,並最終升入了天堂。在這裡,耶穌以一種堅定而威嚴的姿態矗立在畫面中央,腳下踩踏著地獄的枷鎖,古典主義的榮耀在他銳利而輕盈的衣褶中飄蕩。他用兩隻有力的手將亞當和夏娃從墓穴中拉起,《舊約》中正直而偉大的人物分列左右,目睹著人類被救贖的這個瞬間。

基督的復活是永恆的,而拜占庭的復活卻是短暫的。

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在城門之下。那一天,巴爾幹半島上這顆受傷的心終於停止了跳動。

拜占庭帝國,在寒冷和黑暗中堅守了整整一千年的巨人,他倒下的那一刻儘管悲情,卻一定面帶著微笑。因為在他最後一次回首西方的時候,看到了義大利半島上空,那復興的曙光已經冉冉升起,照耀在托斯卡納的大地上。

「一千年,我嘗盡了世間的殘忍與冷漠,就為了親眼看到你醒來的這一天。」

一千年以後,世界早已不同,而這位蒼老的巨人,卻沒有前進過一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將東方蠻族的鐵蹄阻擋在歐洲的大門之外,挽救了不計其數的古典藝術珍品,使它們得以和偉大的文藝復興一起重見天日。

而在這份悲情的守護之下,西方的拉丁民族獲得了寶貴的時間來喘息和思考。他們打破了所有舊世界的秩序,在黑暗的叢林中,玩起了一場權力的遊戲。

推薦閱讀:

東方花藝美學的二三事
名畫故事|中世紀古書中的魔性插畫
世界上最美的曲線是什麼曲線?

TAG:艺术欣赏 | 美学 | 名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