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幼兒教育的本質不是「教育」,而是「陪伴」?
最近有篇文章叫《孩子,我曾想教給你很多,卻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在虛擬現實、人工智慧和商品互聯等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全球的幼兒教育確實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考驗:一方面,我們並不清楚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變幻莫測;而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日新月異的價值觀也讓為人父母們頗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會懷疑自己年輕時積累起來的諸多「美好」品質,如,禮貌、合群、謙虛。
很多媒體都在強調「陪伴」,卻極少從面向未來的角度來思考其根本原因。那麼今天,我就來嘗試闡述下「陪伴」的現實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命運」
無論是否承認,我們不得不說,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命運」。也許「命運」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甚至讓人厭煩。畢竟,哪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過後天的拼搏而超越自己呢?但問題是,孩子天性中的很多獨特之處的確是與生俱來、難以掌控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成長的「隨波逐流」,因為,發現和深化「命運」本身即是人生的最大課題和樂趣,而這個過程恰恰要求我們協助掌舵。但孩子們的獨特「命運」的確提醒為人父母們:「陪伴」而不是「教育」才是最該做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困擾:孩子的某些「不好」習慣總是屢教不改,孩子的某種能力與別人相比相形見絀,孩子的某個特質與社會期望格格不入。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可能恰恰是孩子走向某個方向必備的前提!這樣的案例很多,比如,華盛頓小時候頗為叛逆,愛因斯坦小時候有閱讀障礙,牛頓小時候脾氣古怪、驕傲自大。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意思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命運,所以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沉靜、不比較;然後在以寬大的胸懷接納的前提基礎上,給予適當的「點播」即可。
為什麼「定性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為人父母有個習慣,總是拿自己的經驗說事,是非問題尤其喜歡如此。比如,我們總是喜歡幫孩子定義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然後期望孩子也能照此行事,卻極少反思,我們自己的這些所謂好的「經驗」是怎樣學到的?過去這些「經驗」給我們自己帶來了什麼?未來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舉個例子,我們很在意「禮貌」的重要性,這無可厚非,因為每天處於社會生活中的我們能夠充分理解「禮貌」在人際交往中的價值和意義。但問題是,幼兒並不懂這些,他們如果不親身經歷可能也很難真正弄懂。不信我們可以想想,自己幾歲才真正明白「禮貌」用處?
站在國際化的角度上,過分的「禮貌」甚至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導致雙方因為「有所保留」而無法了解對方的意思。而且,我們也很難知道,未來對於「禮貌」的定義和期望會不會和現代大有不同。
為人父母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完美的,畢竟,我們有多少人自信到覺得自己方方面面都非常成功的呢?既然如此,我們又憑什麼認為讓孩子拷貝我們的價值觀是有意義的呢?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對孩子放任自流,但千萬別對自己那點經驗抱有太多的自信甚至自大。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經歷,然後引導孩子為自己的價值觀定性並保持調整的彈性。
幼兒家長的職責:理清因果關係、開創無限可能和引導關鍵決定
接下來我來講講幼兒家長究竟該做些什麼。
理清因果關係:為人父母總是有說教的傾向,但一方面,定性式教育本身並不可取;而另一方面,無論我們自己說的多麼頭頭是道,幼兒其實因為理解能力有限,很難真正明白我們想傳達的道理。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為孩子設定一定的因果關係,比如小的獎懲機制,尤其是獎勵機制,並且這種機制最好和事實掛鉤,能夠讓孩子理解每種事情的後果,以便他們在做選擇中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當一個節日到來,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禮物時,父母可以設定一個預算,讓孩子自己決定如何使用預算,但要讓孩子明白,在一個方面的花費就會減少在其他方面花費。而這次的花費或是積累,對於下次的結果是什麼。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逐漸地理解資源的有限性和取捨之道。
開創無限可能:正如在第一點中我們所說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命運」,所以協助孩子逐漸地明朗化自己的「命運」就非常重要。這對於大部分並非什麼世家的家庭來說,沒有什麼捷徑,只能讓孩子去試,然後進行觀察。但這裡面要注意的是,雖然孩子願意主動去「試」是好事,但始終要強調一旦選擇就要堅持一段時間,也就是上面所強調的因果關係。否則,不僅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耐受力和專註力,而且「短試」本身也很難讓為人父母得出什麼有價值的結論。
引導關鍵決定:這裡面注意是「引導」而不是「主導」,注意是「關鍵」而不是「常規」。換句話說,還是要讓孩子以自主為主,但在關鍵問題上,要以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陳述因果關係,儘可能讓孩子理解各種可能性。畢竟,幼兒的深入思考能力和判斷、決定能力都還極其有限,所以在關鍵的問題上,為人父母者的職責是義不容辭的。
◆
我們經常把「教育」簡單地等同於「教導」,甚至「約束」或者「強制」,卻殊不知我們自己的「經驗」、「價值觀」和「理解力」本身可能就存在問題,更不要提未來一定會過時了。再加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命運」,所以才說,對於幼兒來講,「陪伴」遠遠比「教育」更為本質、也更為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訪問微思考官方網站 http://vthink.org(或者 微思考.com),或掃碼關注微思考公眾號(也可搜索公眾號「vthinkorg」或者「微思考」)
推薦閱讀:
※「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談談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糟糕兩歲」和「可怕三歲」(教師篇)
※小孩不介意被搶玩具,大人是否需要干預?
※三歲多的孩子做錯事不肯向對方道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女朋友是幼師,帶小班,怎麼樣對待調皮不聽話的孩子?
※孩子被幼兒園同學欺負了,我要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