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熏說會不會導致五種姓的瓦解?

關於無漏種子的來源,唯識學有新熏說和本有說,如果,僅僅是新熏說,會不會導致五種姓說的瓦解,導致沒有那個一分決定無性的眾生。

是不是因為這個,戒賢論師才堅持讓玄奘大師回國宣揚五種姓。但從歷史上看,國人是不接受五種姓的,我們更願意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三乘定性。為前三人。四不定性。五一闡提。闡提有二。一菩薩闡提。畢竟無成佛義。二斷善闡提。若遇勝緣必得成佛。余在西方時已者。楞伽梵本本文亦同。西方大德許此義雲。楞伽不說第五無性有情。但說有佛種中二種闡提。一是斷善根遇緣還續究竟作佛。二是菩薩大悲純為眾生故不取正覺。顯此希奇故偏別說。即大集經雲。菩薩發心誓度眾生。眾生未盡我法不作佛。眾生若盡我用方息須入涅槃。又智論雲。有諸菩薩因圓滿不取正覺如文殊等。大莊嚴論第二捲雲無佛性人謂常無性。若至本國必不生信。願於所將種論之。語戒賢人慾來之。時諸大德論無性人文。呵雲。彌離車人解何物而輒為彼損。《瑜伽倫記》

另外一個附帶的問題,窺基大師是持三乘是實、一乘是權的,這個是和五種姓說、和種子本有說,內在邏輯是自洽的;如果按新熏說的理論,會不會得出三乘是權、一乘是實呢?


五種性的建立是依於有情無漏種子的有無。但由於本有無漏種子微隱難知,所以依是否能斷障(所知障,煩惱障)來作為判斷五種性的標準。

若是能斷煩惱障,即是聲聞,獨覺二種性。若能斷二障即菩薩種性。若可能斷一障或二障即謂不定種性。若不能斷障,即是無種性。

能斷障與否,都是依於本有無漏種子的有無。因為若無本有之無漏種子,就不能斷障。為什麼?因為有情於無明長夜中,不能正確的認識到無有真實的外境根身,又由於此顛倒的執無為有,再起種種煩惱,流浪生死不能出離。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熏習的都是有漏的雜染法種。既然熏習的都是有漏法種,所升起的現行諸法也都是有漏的雜染法。

二障即是如上所說對外境根身的錯誤認知。本身也是雜染法。再如上所說,因為熏習的是有漏法種,升起的也是有漏法。綜上所述,所以若沒有本有無漏種子,就不能斷除二障。因為第一,雜染法不能斷除雜染法,第二,雜染有漏法若能升起無漏法,等於說有漏無漏無有區別,若沒有區別,何必求佛成道,因為現在與佛即同。再說若沒有區別,佛菩薩應該也是有漏雜染法現行,這就等於否定修行作用了。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若是只有新熏種子。我想說的是,那就不能成立五種性。也沒有成佛菩薩的可能。三乘也是同樣的道理!

五種性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爭議是一直延續千年的,從圓測和窺基到近代都有爭議。這裡不多敘述。


對於決定無性補特伽羅,我這裡有一個玄奘菩薩本人的故事,或許對題主有一定的啟發: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3:

「從此復往伊爛拏鉢伐多國。在路至迦布德伽藍。伽藍南二三里有孤山,巖巘崇崒,灌木蕭森,泉沼澄,鮮花卉芬馥。既為勝地,靈廟寔繁,感變之奇,神異多種。最中精舍有刻檀觀自在菩薩像,威神特尊,常有數十人,或七日、二七日絕粒斷漿,請祈諸願,心殷至者,即見菩薩具相莊嚴,威光朗曜,從檀像中出,慰喻其人,與其所願。如是感見數數有人,以故歸者逾眾。其供養人恐諸來者坌污尊儀,去像四面各七步許竪木構欄,人來禮拜,皆於欄外,不得近像。所奉香花,亦並遙散。其得花住菩薩手及掛臂者,以為吉祥,以為得願。

法師欲往求請,乃買種種花,穿之為鬘,將到像所,至誠禮讚訖,向菩薩跪發三願:

「一者,於此學已還歸本國,得平安無難者,願花住尊手;

二者,所修福慧,願生覩史多宮事慈氏菩薩,若如意者,願花貫掛尊兩臂;

三者,聖教稱眾生界中有一分無佛性者,玄奘今自疑不知有不,若有佛性,修行可成佛者,願花貫掛尊頸項。」

語訖,以花遙散,鹹得如言。既滿所求,歡喜無量。其傍同禮及守精舍人見已,彈指嗚足,言:「未曾有也。當來若成道者,願憶今日因緣先相度耳。」


新熏無漏的來源必須是無漏智熏種。可是凡夫沒有無漏智,無漏智又是來自於無漏種,那麼凡夫怎麼能第一次產生無漏智呢。就是雞和蛋的問題。所以必須雞蛋無始就有,無始,這在佛教無過失。


我用個簡單比喻來作講述,這樣或許就容易理清其中的內在邏輯。

五種性類比於五種層次的人:

一,先天弱智、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無產階級,

三,中產階級,

四,高產階級,

五,統治者。

這是我們世界可以觀察得到的五種層次的人,他們的共同點是「人」,類比於眾生皆有佛性。

本有與新熏就像是這五種人是天生的呢還是後天奮鬥獲得這樣的地位呢?

如果認為後天的奮鬥才是政治正確的說法,是否會瓦解五種性的分類呢?

大家都知道,天賦高低程度與後天奮鬥方向的正確與否,才是一個人成就大小的衡量標準。

而在我們這個現象世界,人與人因為心想行為的不同必然有著不同的表現差異,「分級」便成為了客觀現象。

我表達的意思是,無論持天賦決定論(本有)或後天決定論(新熏)見解的人,本質上都沒有超出這五個種性的範圍。

----------------------------------------

窺基大師是持三乘是實、一乘是權的,這個是和五種姓說、和種子本有說,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在緣起的角度而言,這種說法無不可。就像上面說的,現象世界因為緣起的緣故,眾生相不同,聖者成就亦有不同,這是事實。都能歸於一乘而成佛是權說。

如果按新熏說的理論,會不會得出三乘是權、一乘是實呢?

不按新熏本有說,如果是佛所證境界,或大乘見道後而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麼三乘一乘之說呢?有什麼實權之別?

凡所有相,皆是如來故,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註:不太研究唯識的理論,僅僅是查看了幾個名詞的概念後作的回答,如有疏漏或不嚴謹之處,還請見諒。


莫怕那一分無性眾生中有我,

饒是其它四分亦當無我。


推薦閱讀:

唯識宗是否並沒有過多依照佛陀的教導?
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指禪定嗎?
什麼唯識,唯識與心理學有什麼聯繫?
唯識宗和西方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康德、黑格爾等)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理解阿賴耶識?

TAG:佛教 | 玄奘 | 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