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心目中的大片是什麼?

《陽光》裡面,馬小軍跳煙囪的那個煙囪,整個被姜文重新刷過;影片不分鏡頭,一條一條拍下去,最後用了二十五萬尺膠捲——當時國產電影的片比是1:3,「陽光」達到了1:15,創下了當時國內紀錄。

《鬼子》為了製造結尾馬大山被砍頭的特殊效果,專門從美國進口了幾台能滾動拍攝的特殊攝影機;為了效果真實,從山西運來了房頂;影片最後使用了四十八萬尺膠捲。

「我專門去國外考察過這事,他們拍戲膠片沒有數,整條整條地拍,沒有像咱們的先劃分鏡頭,你看他剪出來的鮮活勁兒,都是拍得多造成的。」姜文說,「質量第一,這才叫大片。」

我們有十幾個賞心悅目的景,從一個場景挪到另一個場景,最少距離四百公里。房祖名和他媽(周韻)在的那個主場景,看上去是同一個村子,實際上通過相隔上千公里的幾個地方組成的,光一條河就是三四條河組成的。

兩三場景能叫大片嗎?幾百年前莎士比亞就知道換景,現在用電影手段居然不換場景,大家會看疲勞的,觀眾是需要看賞心悅目的好東西。

我們把八個城市的火車集中在一個地方,你會說這有什麼難,問題是老火車的設計速度每小時六十公里,超過六十公里,鐵磨鐵就著火了,上不了提速了的新鐵路,只能放在另外的火車上運過去。

影片需要拍火車放蒸汽的鏡頭,一個火車頭不夠,同時要兩個火車頭來牽引;一列火車要三十噸水,一下子六十噸水就沒有了,然後得回去加水再來。

什麼叫磨磚對縫?好故事是一氣呵成出來的,但要把它變成一塊塊的磚,把磚磨得跟少女的臉、小孩的屁股似的、一摸像皮膚一樣,可能一個工人一天只能磨六塊。

  記者:這次(《太陽》)感覺你在鏡頭處理和顏色的運用上更下工夫,是受了如今流行的視覺大片的影響嗎?

  姜文: 你問反啦!《陽光》投資200多萬美金,《鬼子》投資300多萬美金,那時是當時最大的片;《陽光》的色彩是有目共睹的,到《鬼子》已經極至到那種黑白,誰拍了?我是一脈相承這麼過來的。我幹嗎要受別人的影響!我自己影響我自己還不夠呢。

  我在弄這個片子也想看看他們的,但我為了向很多人負責,就放棄了學習他們的機會,先把片子拍好。還有你要注意,色楞並不代表有顏色,口重並不等於有滋味,我的電影是有顏色有滋味的,跟色楞和口重不是一回事。而且像我這樣一個導演在中國有必要受別人影響嗎?如果觀眾有抱怨,我想抱怨的一定不是顏色,而是和顏色能否匹配的內容。
推薦閱讀:

姜文是如何跟女兒一郎相處的?
讓子彈飛里「你給我翻譯翻譯,什麼他媽的是他媽的驚喜」是什麼意思?
姜文對《一步之遙》遭受批評有什麼反思?
姜文年輕的時候有多狂妄?
姜文與馬丁?斯科西斯之間有什麼故事?

TAG:电影 | 姜文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