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寒笛:網紅如何打廣告才能不掉粉,至少不要像「留幾手」那麼招罵

前言

跟大家打個賭,我相信沒有人猜得出來,這篇文章是什麼產品的軟文廣告?

「網紅」概念現在這麼火,無非是因為有部分網紅確實能賺著錢。而網紅賺錢基本就靠兩個方式:賣貨,以及打廣告。

而打廣告的方法,是非常有講究的。廣告打得太生硬,粉絲接受不了,紛紛取關罵街;廣告打得太軟,了無痕迹,反饋數據不好看,廣告主不同意,下次就不在你這裡投放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打廣告的正確姿勢,至少不要像微博段子號「留幾手」那麼招罵(終於點題了)

網紅打廣告,可能會產生什麼不良影響?

各位如果翻開大部分網紅的廣告微博,會發現下面的評論常常罵聲一片(以下評論來自於微博「留幾手」):

「說吧,他們給了你多少錢? 」

「你墮落了,居然打起廣告。」

「這廣告打得太硬了,比我的XX(敏感詞)還硬。」

「廣告貼,鑒定完畢!」

「這廣告也太TM長了!」

「又打廣告,果斷取消關注!」

網紅如果亂打打廣告,不僅掉粉兒,而且粉絲忠誠度會降低。

這對於以粉絲經濟為核心理念的網紅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

粉絲們反感廣告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粉絲們反感廣告,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受損」心理

「上當」心理

「平等」關係被破壞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幾個心理是如何起作用的:

1.「受損」心理

大多數人,看網紅的文章、視頻,都是為了看他們的段子內容或者精彩故事。要是沒看到這些內容,而看到硬邦邦的廣告,潛意識會有一種「受損失」的心理。這代表了一種預定目標沒有達成後,潛意識對於自己的無能感所激起的本能憤怒。(說得有點繞,但確實是這個樣子的,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 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2.「上當」心理

當你在欣賞網紅們輸出的內容時,不管是美女自拍、搞笑段子還是精彩的故事,冷不丁跳出一個廣告,很多人心裡都會自然而然產生這樣的反應:

「虧我這麼投入看你的內容,原來你搞這麼多鋪墊,就是為了給我看這個廣告呀!」

「上當心理」,其實是一種信任關係被打破後產生的本能憤怒——

「我信任你,所有我才這麼專註的看你的內容;而你,卻利用這種關係打廣告賺錢,這就是一種欺騙!」

雖然看廣告的人實際上沒什麼實際損失,但這種受眾潛意識自然產生的憤怒和反感很容易損失網紅們的個人品牌。

3.「平等」關係被破壞

很少有人靠著「高高在上」的形象成為網紅大多數網紅在日常都表現出一種「親民」的狀態,特別是一些草根大號,粉絲們自然而然的以一種相對平等的關係看待網紅。

然而,當網紅們打廣告時,粉絲們知道他收錢了,很可能還不少,成為比自己有錢得多的「有錢人」了,這種平等關係就被打破。

靠著網劇《屌絲男士》起家的網紅大鵬,在發行了自己的大電影《煎餅俠》後,參加訪談節目《魯豫有約》,在節目現場大鵬和魯豫有這樣一段對話:

大鵬:「電影剛開始發行的時候,我的微博下面全是鼓勵支持的話;等電影的票房到了五億,底下的評論全是罵人的話」

魯豫:「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一開始你是絕大多數人中的一份子,大家願意看到我們中的一份子能夠代表我們出來成功;但你成功後,你就不是我們中的一份子了,所以部分粉絲們才有這樣過激的反應。」

網紅如何正確的打廣告:

治病救人三部曲:把脈、瞧病、抓藥。

現在把完了脈,看完了病,本江湖庸醫準備開藥了:

不管是已然成為網紅的各位朋友,還是想要成為網紅以及各領域自媒體的朋友,只要你未來有打廣告寫軟文,同時討好廣告主和粉絲們的需求,下面的三個解決方案通通適用(是的,我說話就是這麼武斷,畢竟,我是一個任性的boy):

1. 利用「補償效應」

說白了,就是打廣告的時候,順便帶點段子、故事、福利或是美照,讓粉絲們覺得自己是得到了一些精神或者物質上的「補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受損心理」。

比如薛之謙的微博,打廣告必帶段子,現在倒成他的招牌絕技了。三天不發廣告,粉絲們甚至翹首以盼的嚷著要看,大家實際上是想看段子圖一樂。

這時候,段子帶來的正面反饋甚至抵消了商業廣告帶來的負面反饋。

當然,除了利用段子的「補償效應」,還有一個更笨的方法,發福利。

微博第一段子手「回憶專用小馬甲」,常常在密集的發了一些廣告之後,以「補償大家」為名,做一些有獎轉發,號稱是「送福利」的活動,粉絲們也比較買賬。(雖然實際目的是出錢加粉);當然,如果是微信公眾號上的網紅得小心一點,騰訊對於有獎轉發的活動有明確的限制規定。

當然,也還有其他方法,比如微博上的天才小熊貓總是寫一個夾雜著廣告的精彩曲折的小故事,還有很多長得好看的網紅打了廣告之後發點性感照片也算作粉絲福利了。總而言之,就是要拿出一個補償粉絲們的姿態,讓大家感受到你不是一個赤裸裸的商人(雖然有商業行為),避免「受損」心理的泛濫。

2. 提前預告

提前預告,就是提前讓大家知道,你的內容裡面很可能有廣告,避免大家突然看到廣告後一驚一乍的「上當受騙」心理,要達到這個目的,我介紹兩種方法:

a.廣告預警:

就是在一開始直接告知大家,以下內容含有廣告。比如我在本篇文章開始就直接告知大家,讓大家猜一猜這篇文章是什麼產品的軟文。

當然,這樣做非常簡單,也不需要什麼技巧,不過有時候行不通,因為很多廣告主不允許網紅們提前做廣告預警,廣告主們擔心粉絲還沒有來得及看到廣告,光看到廣告預警就跑掉了。

b.利用規律性「暗示」

如果你不明說,而是以一種有規律性的頻率發廣告,粉絲們對於廣告的接受度也會高很多。

比如羅輯思維公眾號,每天都會推送60秒語音,但到了每周五,推送的內容就是所謂的「圖書上新日」,也就是推薦一本他們店裡賣的書。

按道理講,這也是廣告啊,粉絲們應該很煩才對啊。不過改成固定項目了,粉絲們習慣了,將其視為「內容的一部分」,理所當然的接受了,對廣告也不會一驚一乍了。

所以我常常建議網紅或者自媒體們,每周固定一個時間,推送廣告軟文,有規律性後,粉絲們接受程度會高很多。

3. 增加目的「合理性」

網紅們打廣告嘛,當然是為了賺錢,這個誰都騙不了。但是你一賺錢,大家「仇富」的心理就被調動起來了,之前建立的「平等」關係也被打破。要彌補這樣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是合理化解釋「賺錢」這個動機。在這裡解釋兩種方法,高尚目的、哭窮。

a.高尚目的

前段時間,papi醬的廣告被拍出了2200萬的價格,我當時很納悶:這樣一個草根大號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時與粉絲們心照不宣的有一種「平等」的關係——「papi醬是我們群體中的一份子,代表我們去吐槽bitch同事,吐槽催婚家長,吐槽不靠譜朋友。」

而在拍出這麼2200萬高的價格後,這樣的平等關係就被打破了。

但是接下來papi醬團隊做出了一個決定,我覺得可以說是公關策略上的高招——把這2200萬捐給papi醬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這為papi醬以後的廣告收入,提供了一個「高尚目的」——公益。

同樣的道理,薛之謙也多次明確說,打段子廣告是因為做音樂賺不了錢,要通過打廣告延續自己的「音樂夢想」。總之,賦予你的「賺錢行為」一個大眾認可的高尚目的,不管是公益目的,夢想,亦或是贍養老父老母,甚至是償還巨額債務,粉絲們的接受度都會高很多。

b.哭「窮」

寫到這裡,大家不要笑我low,這招真的很管用,而且很多人用過,因為「賺錢」行為可能會打破粉絲與網紅間的平等關係,但是網紅一旦「哭窮」,只要哭得有理有據,不要太假,這樣的平等關係又會重新建立起來。

大家心裡就會想「好啦好啦,你都這麼可憐了,廣告你該發就發嘛,我們大家默默也當做好事了」,一種人格上的優越感就會油然而生。

有理有據的哭窮辦法很多啦:

比如薛之謙曾說,曾經他有一首風靡一時的歌《認真的雪》,因為盜版原因,他沒有靠這首歌賺到一分錢。

再比如說,很多網紅或者自媒體也常常明示或者暗示,打廣告時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要是不打廣告,他們就只有喝西北風了,這時候打廣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就建立起來了。

結尾:

讀者讀到這裡,肯定紛紛有這樣的內心獨白:你丫寫了幾千字打廣告的玩法,但是我確實沒看出來是什麼廣告。

事實是,這篇文章不含廣告,畢竟,我是一個任性的boy!(其實是因為不紅,所以接不到廣告)

如果在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微信ID:whdkad),回復「網紅」,即可查看超級實用的超級乾貨文章,保證讀完你的世界從此不一樣,絕不能錯過喔!

推薦閱讀:

這個2016年我最喜歡的三條創意廣告,看了又看
「Papi醬廣告標王」的七宗罪
有哪些有趣的消費者心理?
如何評估網路廣告的效果?如何計算潛在的轉化率?

TAG:网络红人 | 广告 | 过气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