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強指數回升預示了中國經濟回暖嗎?

(本文首發於「海外網」)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何評價中國經濟的運行就成為了學界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中國官方GDP數據遭到質疑的背景下,「克強指數」成為了近年來用於評價中國經濟運行情況的熱門概念。然而,自2014年開始,克強指數與GDP大幅偏離,並在去年四季度觸底,引發巨大爭議。今年在一片對中國經濟的唱衰聲中,克強指數又連續三個季度持續上漲,三季度更是達到近三年來的高位,出乎人們的預期。克強指數究竟有何特點?它的變動又反應了什麼樣的經濟形勢?本文試圖解答以上兩個問題。

一、克強指數有何特點?

克強指數是指由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構成、用於評估中國GDP走勢的指數。其最初由李克強在2007年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基於以下兩個理由提出:一方面,這三項指標符合遼寧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點,另一方面,其數據清晰易得,與官員業績等無直接聯繫,不存在造假動機,相比GDP更令人信服。2010年底,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正式提出「克強指數」這一概念,認為其相比中國GDP的數據,能更加真實地刻畫出中國經濟走勢。隨後,由花旗銀行設定三項指標的權重 ,編製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克強指數」。值得注意的是,從數據獲取的角度考慮,也有部分機構和學者以「工業用電量」、「中長期貸款發放量」來代替「用電量」、「貸款發放量」兩個指標,並調整相應比例,但無論是通過哪種方式編製的克強指數,其走勢都基本一致。

圖1 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GDP增長率與克強指數 單位:% 數據來源:Wind

事實上,克強指數的提出理由中,就已蘊含了其三個特點的兩個。其一,是克強指數本身不易造假。一方面,克強指數的三個構成量均有微觀統計數據作支撐,且每個指標的統計渠道均不相同,如鐵路貨運量涉及鐵路系統,貸款發放量則與銀行相關。這使得指標間相互獨立,同時也大大增加了造假的難度;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指標不直接計入GDP,對官員的政績沒有直接影響,因此官員們也並無激勵進行「摻水」,指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有較好的保障。

其二,克強指數對第二產業的刻畫較好,從2003年4月至2016年8月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中長期克強指數都與第二產業對GDP累計同比拉動值有較好的擬合。主要原因在於指標選取,一方面,克強指數僅有三個指標構成,這就使得指標的多樣性受到一定局限;另一方面,構成克強指數的指標與第二產業高度相關,如用電量的大戶主要是重工業領域,而鐵路貨運量的一大對象就是作為第二產業的重要能源來源的煤炭,中長期貸款的大戶也主要是第二產業的企業。在下文會發現,這也正是克強指數與GDP偏離的主要原因。

圖2 2003年4月至2016年8月克強指數與第二產業對GDP累計同比拉動 單位:% 數據來源:Wind

其三,克強指數是月度指標,跟蹤經濟動態更加及時。由於統計上的原因,我國官方GDP一直以來僅有季度數據,而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對GDP月度數據的需求都非常強烈,替代方法之一就是尋求可以刻畫經濟整體運行的月度指標。而克強指數的組成指標均有月度數據,比GDP頻率更高,刻畫經濟變化時更加靈敏,同時也滿足了對高頻數據的需求。

可以看出,克強指數與GDP相比,有數據來源真實可靠、更新更加詳細及時等優勢,但同時也有選用指標較少、偏向第二產業的局限性。克強指數的變動是否能準確反映中國的經濟形勢,還需事實來檢驗。

二、克強指數與GDP的偏離說明了什麼?

自2013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面臨「三期疊加」態勢,逐漸步入「新常態」,GDP增速開始緩慢下滑。然而,一直與GDP走勢有較好擬合程度的克強指數,卻在2014年出現「跳水」,開始大幅度背離GDP,從圖1可以看到克強指數與GDP增長率之間的缺口。具體表現為,2014-2015年GDP增速在6.9%-7.7%之間波動,而克強指數從2014年的8%迅速下滑到2015年末的接近1%。同期克強指數的構成項目:鐵路貨運量與工業用電量均為負增長,中長期貸款量也僅在7%左右的增長水平,遠低於兩年前的情況。

鑒於克強指數此前在擬合GDP走勢時的良好表現,這樣的數據使得學界和媒體開始表達對實體經濟現狀的擔憂。有觀點傾向於認可克強指數的準確性,認為其與GDP的背離證明了GDP數據長久以來存在的造假現象,因而單獨考察GDP已不能客觀反映中國實體經濟情況,而需要重視如克強指數等不易造假的指標;也有觀點認為,克強指數本身存在諸多缺陷,偏向於刻畫工業運行情況和投資驅動型經濟,無法良好反映整體經濟的運行,因而在第二產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與GDP出現背離。

事實上,做一個簡單的相關性分析,就能大致看出端倪。我們將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作為考察時間段,同時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作為參照時間段,並將克強指數分別與GDP、第二產業對GDP累計同比拉動、第三產業對GDP累計同比拉動三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的結果見下表:

從表1可知,克強指數與GDP的相關係數自2014年開始有大幅下降。這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克強指數與第三產業對GDP累計同比拉動的相關係數從86.9%變為-74.4%,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而克強指數與第二產業的關係則相對穩定,說明克強指數對第三產業的擬合程度明顯不如以往。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不斷提升。由圖3可見,自2012年開始,產業結構調整加速,第三產業對GDP的累計同比貢獻率也在2012年四季度超過第二產業,並在今年一季度達到62%的高位,而第二產業佔比則由2011年的50%多降至今年不足40%。

因此,一方面是克強指數對第三產業無法準確刻畫,另一方面是第三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可見克強指數無法較好地刻畫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尤其是第三產業近年來的發展狀況,是克強指數與GDP出現偏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3 2011年一季度至2016年三季度第一、第二、第三產業GDP累計同比貢獻率 單位:% 數據來源:Wind

進一步地,考察第三產業內部的變化情況可知,金融業是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其增長速度是第三產業平均增長速度的近兩倍,且趨勢近似於指數增長。就克強指數而言,用電量、鐵路貨運量與金融業的關聯度很小;貸款發放量雖然涉及到金融業,但需要注意的是,傳統信貸業務受國家政策調控和宏觀經濟影響較大,而近年來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更多是由於互聯網行業的興起,「互聯網金融」「P2P網貸」等概念層出不窮,大部分業務並沒有很好地納入傳統的監管體系和統計口徑中,因此貸款發放量在刻畫金融業發展時也並不全面。

三、克強指數回升是否預示中國經濟回暖?

自今年1月開始,克強指數從1.48%這一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低位快速回升,到9月份已達到5.48%。考察具體指標可以發現,今年前三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長4.5%,比去年同期回升3.7%;鐵路貨運量從8月開始結束了連續32個月的下降,10月份同比增長達8.4%;信貸方面,由於今年年初出現天量信貸投放量,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火熱,9月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5741億,創歷史新高。同時,一些關鍵性的經濟指標也趨於平穩或回暖。第三季度GDP增速維持6.7%水平,沒有進一步下降;而備受關注的PPI自9月開始終於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值狀態;PMI自今年3月份開始重回50榮枯線並穩步上升。從克強指數及相關指標的表現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短期內似乎已經走出低谷,開始回暖。然而,需要關注的是數據變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從短期角度看,今年以來,由於前期寬鬆貨幣政策效應逐漸顯現,以及去年股災導致熱錢流動,房地產市場開始不斷升溫,房價在局部地區的迅速上升不但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還大大促進了房地產企業的開發熱情。與去年房地產行業「去庫存」的政策思路相悖的是,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迅速增長,累計同比增速一度超過20%。事實上,由於房地產行業本身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巨大,房市回暖大力拉動了包括克強指數在內的一系列指標,這樣的變動主要是出於短期供求關係的變化,而非基本面的整體向好。而在今年年中後,考慮到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泡沫及風險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開始不斷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管控,房地產政策迅速收緊,各地房價漲勢受到遏制,新開工面積增速也應聲下降。可以預見的是,短時期內房地產行業的拉動作用將不如以往,並將對四季度的經濟指標造成一定衝擊。

圖4 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 單位:% 數據來源:中經網

從長期角度看,由於克強指數主要刻畫了第二產業的表現,而第二產業目前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仍在調整。庫存積壓、債務繁重、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十分突出,「供給側」改革的進程還遠未結束。從某種程度上說,以第二產業向好為代表的經濟回暖,尤其是最近出現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等現象,可能給予殭屍企業喘息的機會,推遲市場出清的時間,從長期來看反而阻礙了產業內部的結構調整和轉型,不利於經濟的全面復甦。

因此,克強指數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短期經濟表現較同期有所改善,但無法單從克強指數的回升就判斷中國經濟已經走出谷底。評價經濟未來走勢,還需要綜合考慮短期主要行業的供求關係變動以及長期「供給側」改革的進程。


推薦閱讀:

Rate of Return,Rate of Interest,Coupon rate 和 Yield 有什麼區別?
明明可以用簡單語言或舉例說明的事情要複雜化?
為什麼貨幣乘數是準備金率的倒數?數學推倒過程是什麼?
如何理解多階段博弈中的 one-stage deviation principle?
能否計算山東漁船遠洋殺戮事件各位參與船員最大幾率存活的行為方式及其成功存活的數學期望?如能,各是怎樣?

TAG:中国经济 | 宏观经济 | 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