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普洱茶梳個辮子,據說賣得更好?

茶友「鐵」初學普洱茶,最近入手一款普洱,長相有點奇特,與其他普洱不一樣,呈螺旋狀,葉底用手可以展開但鬆手又卷回來。「鐵」說:「看著外形粗壯以為是古樹茶就買了,不過還是感覺有點問題,第一,茶餅有點散;第二,味道不是特別好喝。想了解有螺旋狀的普洱嗎?」

我們先來看看茶友「鐵」的這款普洱茶:

小懂看這款普洱茶,干茶看起來的確比較粗壯,而且製作者還有意將茶葉擰在一起,成了麻花狀,確實與常見的普洱茶不太一樣。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嗎?就此,小懂請教了西雙版納製作研究普洱茶16年的資深人士鄧愛軍。以下是鄧愛軍老師的詳細分析:

這款茶是手工茶,茶友說的「螺旋狀」就是純手工扭曲的。葉底展開不能完全或者展開後又蜷縮,那就說明葉片的韌性較差。

一般來說雨水茶,還有長期管理的茶園茶會出現這種情況。通常來說,葉底越干(枯燥),彈性越差;葉底越柔軟,茶質越上乘。仔細看了一下這款茶的茶梗,還是感覺像雨水茶的,茶梗比較干硬,不夠柔軟。

這種茶叫做「沒有編好的辮子茶」,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增加銷售,一樣是普洱茶,只是為了營銷目的而已。

啊,原來是沒有編好的辮子茶!小懂了解到,其實辮子茶是傳統的一種普洱茶製作工藝,後來很少人做了,沒想到現在變成了商家的一種營銷手段。

關於辮子茶

辮子茶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保留在神秘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種制茶工藝,它的製作需要用上好的茶青,單獨殺青、單獨壓制,並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條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辮子特徵。

因為辮子茶製作工藝相當耗時,已經沒有多少人製作了。這一歷史製作工藝也就慢慢地淡出了普洱茶的舞台。近年才實現少量製作,主要是為了保留了少數民族獨有的茶品。

▲辮子茶(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俐侎人的「哚唏」(先生)傳唱,辮子茶又稱「頭人茶」或「朝貢茶」,他們認為「辮子茶」匯聚天地的靈氣,「尼摩」(祭師)認為「辮子茶」的辮結越長,預示著當年的各種事務將更加順利。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微信公眾號:hcyd321,或小懂個人微信:hyn361


推薦閱讀:

我對咖啡因和茶多酚比較敏感,想知道什麼茶的茶多酚含量最少,基本沒有提神作用的?
各種茶的功效,和搭配,適合的人群?
有哪些名氣不大但口感很好的茶?又有哪些盛名在外其實不符的茶?

TAG: | 茶类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