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多少怨恨,是因為無法與自己的過往和解

點擊直接看視頻版!

一、不可能的朝聖之旅

《一個人的朝聖》是一部看上去雞湯但確實能暖心的作品。這種書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信仰、傳奇這類描述,但一部優秀的作品不應當只用這些很大很縹緲的詞去形容。作為一部獲獎小說,它一定有更多東西等待人們發掘。

書的英文名《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直譯過來應該叫做《哈羅德?弗萊不可能的朝聖之旅》。為什麼是一場不可能的朝聖之旅?

主角哈羅德,一位60多歲的老人,要徒步600多英里,從英國南部前往北部小鎮貝里克。他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從不運動,沒帶任何裝備,他的身體,他的腿腳也無法支撐他走那麼遠的路,他甚至連手機都沒有帶,就這樣上路了。

更加不可能的是,要徒步那麼遠,是因為他得知一位多年沒見面的老朋友奎妮身患癌症,他想去見那位老朋友。並且他覺得,他要走過去,只要他還在路上,還在繼續走著,奎妮就不會死,而他如果能堅持走完,或許就能夠挽救奎妮的生命。

確實是一場不可能的朝聖之旅。故事的結局也是在預料之中,哈羅德歷經艱辛最終走到了貝里克,也見到了奎妮,但面對末期癌症誰都無能為力,這樣一場朝聖之旅並沒有挽救奎妮的生命。

就是這樣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甚至我們的主人公都不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他非常普通,普通到在大多數精彩故事中都可以被忽略掉的這樣一個人。

他一輩子都在釀酒廠工作,幹了四十年,木訥寡言,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從不希望被人關注。退休的時候正如他希望的那樣,連一場歡送會都沒有,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平凡人。

故事的主要矛盾和衝突,不是人與人之間,也不是人與環境之間,而是人與自己的矛盾。

這正是作者的經驗和功力所在。能通過這樣一個平淡的故事,穿針引線般地帶我們進入一場旅程。哪怕早就知道故事的結局,作者依然能用細膩、真實的描述,輾轉、迂迴的敘事和回憶,讓讀者層層地靠近哈羅德,靠近自己的內心。

二、用回憶丈量的路程

哈羅德的故事,既是一場在腳下的旅程,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回憶。有過徒步經驗的人能有體會,當你走出沉悶的生活,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眼前延綿不絕的土地並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旅途與回憶交織,隨著腳下的路延伸出去,哈羅德生命中無數的微小瞬間也一點點呈現了出來。

那些他抗拒的、迷惑的、愧疚的回憶,不光是哈羅德的痛苦過往,也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傷疤。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生活,實際上卻藏著這麼多的黑暗與磨難。

這些磨難表現在他的婚姻上。哈羅德和他的妻子,過去那麼多年他們彼此心照不宣地淡漠了溝通,只要看對方一眼,就會被打回到痛苦的過去。他們都自覺地和對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三言兩語最安全,因為言語之下是深不可測、永不可能逾越的鴻溝。

這個鴻溝是什麼?不是他們感情的淡漠,也不是婚姻的名存實亡,這本書不是這樣一個故事。而是他們的兒子戴維。

書的前半段多次描述過他的妻子與兒子戴維之間的對話。可是到了結尾,我們才發現,他們的兒子戴維早已不在人世。戴維患有抑鬱症,二十多年前就在自家花園裡自殺了。

兒子死後妻子莫琳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就當兒子還在身邊一樣,和他說話,整理他的房間。

而這一切哈羅德也知道並且接受著,雖然他不會跟幻想的兒子去說話,但是在旅途的公共電話亭和妻子通話的時候,他會問,我要徒步去貝里克這件事,你跟戴維說過了嗎?他是怎麼說的呢?

戴維的死,就是哈羅德夫妻之間那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像一把水果刀把他們生生切成了兩半,分別丟到了黑暗之中。

哈羅德一生最失敗的,就是他和戴維的父子關係,他不是不愛兒子,而是他不知道怎麼去愛。妻子莫琳怨恨著哈羅德,而哈羅德也怨恨著自己。

書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被各種回憶和過往纏身的老人,在徒步的路上,他解放了自己過去二十年來努力迴避的記憶,任由這些回憶在他腦子裡遊盪、跳躍。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

三、一個人的旅程

在旅途中向我們呈現的,不光有關於妻子莫琳和兒子戴維的回憶。還有哈羅德那位躺在幾百英里外的老朋友奎妮。

幾十年沒有聯繫了,為什麼當得知奎妮身患癌症的時候,哈羅德要以這樣的一個方式去見面。

起初收到奎妮的來信,他本想回一封信寄給奎妮,他揣著信,走到一個郵筒邊,想著奎妮即將離開世界,他沒辦法把這封信投進去。他跟自己說,既然天氣這麼好,不如就多走一走,到下一個郵筒。

可是第二個郵筒比他想像得更早出現在面前。那不如就走到郵局吧。就這樣錯過一個接一個的郵筒,他一直走到太陽落山,在馬路對面又一個郵筒出現了。

可是他卻徑直走進了郵筒邊的電話亭,撥給了幾百英里外奎妮所在的療養院。他始終感覺一封信太不夠了,他一定要做些什麼。

他跟接電話的人說:請告訴奎妮,哈羅德?弗萊正在來看她的路上。我會走過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我會來救她。只要我一天還在走,她一天就要活著。請告訴她這次,我不會讓她失望。

為什麼他說這一次不會讓奎妮失望?

仍然跟隨哈羅德的回憶,回到20多年前。奎妮是哈羅德在釀酒廠的同事,他們有一個專橫跋扈的老闆,老闆的桌子上有一個他及其珍愛的裝飾品。在兒子死後,哈羅德有一次為了排解他的悔恨,故意摔碎了老闆桌子上的裝飾品。

老闆發現後是奎妮站出來替哈羅德承擔了責任,並最終離開了釀酒廠,這一別就是20年。所以哈羅德說,這次不會讓她失望,因為20年前,由於他怯懦的性格,他沒敢站出來。

至於奎妮為什麼要替哈羅德承擔責任,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在這本書的姊妹篇《一個人的朝聖2:奎妮的情歌》中,作者再一次以奎妮的視角將故事娓娓道來。

就這樣,帶著對奎妮的愧疚,對兒子戴維的悔恨,帶著他20多年不敢面對的回憶,哈羅德踏上了他一個人的朝聖之旅。

這一路哈羅德遇到過許多人,聽過了許多故事,也與許多人分享他的故事,並且人們都相信他。人們都用心說服了自己的理性,去期待哈羅德能實現一種比現實更大、更瘋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到了旅途的後半程,有許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動,加入了他的朝聖之旅。可這些人不知道哈羅德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都憑空猜測,以為是個愛情故事,或是要塑造一個奇蹟,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對的。

人們都相信他,但卻沒有人一個真正認識他。他離開了人群,最終依然孤身一人繼續上路。到最後連路上陪著他的一隻狗都離他而去。那些所謂的信仰、感動、奇蹟,都屬於一群陌生人,與哈羅德無關。

這條朝聖之路,自始至終都是他一個人的,也只有他一個人。

四、與過往和解

讀一本書或者踏上一段旅程,不同境遇、不同生活經歷的人總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所以有的時候吾之雞湯,彼之砒霜

《一個人的朝聖》自然也是這樣,朝聖之路可以是一個隱喻,他沒有拯救奎妮,也更無法挽救死去的兒子。哈羅德自己也感嘆「他走也好,顫抖也好,在家也好,根本不會造成任何改變。」當然了,一段旅程能改變什麼呢?

不過最終當所有回憶將他吞噬的時候,他又像孩子一樣在妻子懷裡痛哭,這一次他不想再失去那些回憶了,因為這些悔恨,他和妻子都丟掉了20年時光。哈羅德還是與自己的過往和解了,救贖了自己。

與自己的過往和解的,哈羅德做到了,妻子莫琳也做到了。這一路哈羅德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能不能像他一樣將過去的悔恨放手,就留給大家跟隨他的旅程在書中慢慢發掘。

當初唯一的兒子溺水的時候他還要解鞋帶。解鞋帶,是因為他害怕用光所有借口以後,他最終還是沒法成功把孩子救回來。更重要的是,他們全都知道這一點:哈羅德,妻子莫琳,那個巡邏員,甚至兒子戴維自己。

Simple Read,就到這裡。


推薦閱讀:

好書一起讀(67):學點兒政治常識吧
想讓自己變得更值錢?那就努力做到這六點
好書一起讀(100):效率和累積
棋經全文

TAG:朝圣 | 救赎 | 阅读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