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40年沒實戰了,中國軍隊到底能不能真的做到敢打必勝?


「將近40年沒打仗」這件事能說明的東西,其實遠比你們想像的要有限的多。

中東那幫海灣國家和非洲那幫軍閥國家倒是幾十年來都在打仗,也沒見他們能艹穿地板啊。

我要是問你為啥,你肯定說裝備那麼垃圾,打再多仗有啥用?

日本二戰後到現在七十多年沒打仗了,恐怕也沒人敢說它會被南蘇丹吊打啊?

我要是問你為啥,你肯定說仗打得再多,也彌補不了科技水平的差距。

沙特的武器全是購自美國的高級貨,遇到機槍皮卡的胡賽武裝卻一度被打的灰頭土臉。

我要是問你為啥,你肯定說,養尊處優,武器再好,沒有保家衛國的動力和勇氣照樣白搭。

戰後伊拉克被美國一手武裝起來,面對在自己國土上肆虐的ISIS,空有武器兵力雙優勢卻丟盔棄甲。

我要是問你為啥,你肯定說,沒有鬥志,沒有家國情懷,思想還停留在酋長部落時代,美械也保不了你。

看吧,其實道理你都懂,就是邏輯能力差勁點罷了。

當然,戰爭的核心要素還是人,否則沙特這種一水美械的也不會被胡賽武裝吊打這麼久。

然而,「人」這個要素包含了太多內容:革命的指導思想,對現代戰爭的理解,對武器裝備的了解,對軍令的執行力,對信仰的忠誠,都包含在內。而40年沒打仗這一命題,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人」這個核心要素?我反正覺得有待商榷。

謝謝茄子


我認為這方面近代法國是非常典型的反例。由於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陸軍保守主義思想濃厚,過分注重總結和吸收上一場戰爭的經驗教訓,而忽視了大工業時代科技飛速發展所造成的戰術模式的變革。沒有跟上未來戰爭的思路。因此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遭遇了重大損失。這說明實戰經驗很多時候是過時的經驗。太過於注重總結實戰經驗反而阻礙了軍隊的變革。

一戰前期總結和吸取了普法戰爭的經驗,推崇集團進攻、中央突破戰術。結果就是在1914年開戰初期損兵折將30萬。1915年一系列進攻戰被打的頭破血流。1917年還因為一次失敗的攻勢(尼韋勒攻勢)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兵變。

圖為1913年夏季演習時的法軍。仍然維持著傳統的橫隊。

「在戰術方面霞飛將軍和他的 「青年土耳其黨人 」 (在法國 ,人們稱那批人的名稱 )一直在犯一個極嚴重的錯誤 。法國步兵上戰場穿著紅褲子和藍上衣,在平地上十分顯眼 。他們的炮兵軍官穿黑色與金色的制服 ,目標更是特別清楚 。他們的騎兵以荒唐可笑的盔甲為自豪 。進攻的教條主義上升到宗教狂熱的高度 ,它激勵所有士兵 ,而事先知道的現代步槍和機關槍的性能卻不能約制士兵的行動 。為此他們將接受一個意想不到的殘酷的教訓 ..........。向北朝阿爾隆進軍的法國第三集團軍在8月22日的晨霧中驚慌地遭遇德軍 ,有四五個師在營地附近就失去了師長 。沿戰線各處只要一發現德國人就發出衝鋒的信號 。 「法蘭西萬歲 ! 」、「拼刺刀 ! 」、「向前沖 ! 」勇敢的軍隊在團級軍官的率領下 (軍官犧牲的比例更大 )伴著雄壯的戰鬥怒吼向前沖 ,法蘭西民族在傳統上以這種精神著稱 。有時這種沒有希望成功的猛攻伴隨著雄壯的馬賽曲 ,飄蕩於離德軍陣地600、700甚至800碼處 。雖然是德國人入侵 ,發動進攻更多的卻是法國人 。身穿紅藍色制服的長條形屍體零亂地散布在留有莊稼殘茬的田野上 。衝突沿整個戰線全面展開 ,普遍存在反衝鋒 。在邊界上的重大戰役中,其範圍之大和戰況之可怖,現在的英國人很難想像,有30多萬法國官兵傷亡和被俘。」————-《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卷1

「如果德國最後計劃的缺點是欠缺勇氣 ,法國的計劃就是勇氣過頭了 。法國方面也一樣 ,就在戰爭發生前幾年 ,一種令人困惑的思想逐漸侵入領導階層 。法軍在1870年戰爭挫敗之後 ,統帥部以邊界要塞為主 ,擬妥一套先防禦 ,後猛烈反擊的計劃 。為了達成目的 ,法國創建了驚人的要塞系統 。他們將有些地方如沙爾姆隘口騰空 ,以便讓入侵部隊長驅直入 ,然後準備瓮中捉鱉 ,加以反擊 。然而在1914年之前的10年間 ,法國出現一個新的軍事學派 。他們主張 ,攻擊才符合法國的個性與傳統 ,並且認為已擁有的高機動性 、能快射的七五毫米野戰炮 ,即可在戰術上實現這種想法 。此外在戰略上與英俄結盟 ,也可使這種理念成真 。由於他們忘了1870年戰爭的教訓 ,他們想像勇氣可使部隊刀槍不入 。拿破崙有一句話經常被人引述 , 「精神與肉體之比是三比一 」 ,這句話即可解釋這種想法的由來 。它導致士兵認為精神與肉體雖然相互依存 ,但兩者有別 。武器若欠缺勇氣則無效 ;這句話也可以變成 ,有勇氣的軍隊 ,毋須擁有充分的武裝來保護他們的身體與士氣 。當士兵對武器失去信心時 ,勇氣就會很快展現 。其結果自然很悲慘 。這個新學派奉格朗邁松上校為先知 。他們發現,1912年被任命為參謀總長的霞飛將軍堪為這種理論的推動者。於是在霞飛的權威掩護下 ,所謂 「攻到極限 」 的倡議者 ,掌控了法國軍事結構。他們拋棄舊教條,訂定現今已出了名,但卻是惡名昭著的 「十七號計劃」。—————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戰史》

「法國陸軍現已恢復其傳統,自今往後除進攻外,不知其他律令。」

「唯有進攻戰才能達到積極的戰果 。利用每一個機會發動進攻乃是可靠的取勝之道。」

「軍心士氣重於一切,一切戰爭都是軍心士氣的較量。一旦失去征服敵人的希望,失敗便不可避免。勝利並不屬於蒙受傷亡最少的一方,而是歸於意志最堅強、士氣最旺盛的一方。」

—-1913年版《野戰條令》

「條例把防禦戰踩在腳下不屑一顧 ,所列的8條軍令殺氣騰騰 : 「決戰 」 「銳意進攻 ,毫不猶豫 」 「勇猛兇狠 、堅忍不拔 」 「摧毀敵方鬥志 」 「無情追擊 ,不顧疲勞 」 … …卻沒有一處述及火力 、物資 ,甚至不包括臨時湊合的土木工事和築壘的規定 。它的制定者並不認為敵方火炮和機槍可以產生更大威力 ,也沒有採取措施設法減少可能因此造成的慘重傷亡。」

失敗的尼韋勒攻勢(1917)

「但潘勒韋反對尼韋勒 ,不是限於個人方面 。潘勒韋以及當時他所代表的政治勢力是公開反對西線大反攻的 。他贊同貝當的意見 :法國不應該流血至死 ,法軍士兵的生命必須得到珍視 ;當年在該戰區不存在取得突破的機會 ;逐步奪取有限的目標是唯一可望得到的回報 ;不太高的目標和減少法軍士兵傷亡是當前軍事政策的主要原則 。尼韋勒站在相反的極端 :最大規模的進攻 ,法軍當先鋒 ;極端信任軍隊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打開德軍防線上的巨大缺口 ;大批機動部隊自缺口長驅直入 ;恢復曠野戰爭 ;將入侵者驅逐出法國領土 。這些原則分歧不是純學術性的 。

4月15日進攻前夕 ,冰冷的雨點開始轉為雨夾雪 ,氣溫迅速下降 。法國士兵步履維艱地走向陣地 。到達進攻位置後 ,他們在雨雪中縮成一團 ,上衣被打得透濕 。同時 ,連隊指揮官開始宣讀尼韋爾的命令 : 「時間到了 !保持勇敢和信心 !法蘭西萬歲 ! 」在炮兵通宵進行彈幕射擊期間 ,法軍數十萬部隊向前移動 。儘管凍雨刺骨 ,士兵們仍感到一種新的力量 :對巨大的武力炫耀感到的敬畏 。當天 ,兩邊的天藍色軍服一直延伸到地平線 ,自1914年8月以來 ,法國士兵的士氣從來沒有這樣高昂過 。拂曉前 ,當突擊的哨子吹響時 ,部隊攀登壕內的梯子 「登上壕頂 」 ,經過大肆渲染的進攻開始了 !儘管法國大炮和彈藥數量龐大 ——1700門火炮和1100萬發炮彈 ,但這樣密集的火力散布在將近64公里的戰線上 ,大大減輕了它的打擊力度 。而且 ,以芒讓的計算為依據 ,徐進彈幕快過士兵的前進速度 ,失去炮火掩護的法國士兵為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在法國炮彈轟擊不到的地方 ,帶刺鐵絲網仍舊執行著阻攔任務 ,德國人迅速燃起火焰照亮了戰場四周 。在黃色的火光籠罩下 ,進攻部隊成群地被德軍火炮和機槍火力擊倒 。法國士兵不能繞過防守嚴密的戰術據點進攻後方的德軍陣地 ,只得倒伏在灌滿泥漿的彈坑裡 ,德軍的炮彈和機槍子彈向他們傾瀉而來 。到上午7點 ,尼韋爾的時間表已亂成一團 。法軍各個營預定每隔15分鐘就進入進攻塹壕 ,但由於前面的部隊步履蹣跚 ,甚至被炮火擊退回來 ,那些在後面塹壕里的人無法前進 ,而跟上來的人又撞到了他們身上 。在法軍指揮部里 ,參謀人員還沒看清法軍已陷入絕境 。尼韋爾原來的計劃假定 ,他的44個師將大大勝過對手的9個師 ,但德軍從俄國和其他戰線抽調了足夠的兵力 ,總共集中了43個師 !到中午 ,由於雨雪下得很密 ,使目視 、通訊和空中觀察受阻 。法國炮手看不到他們的前進部隊 。根據混淆的報告而行動的炮兵指揮官 ,以為士兵們還沒有離開塹壕 ,就把掩護彈幕拉回到出發點 ,並把數以噸計的炮彈向前進中的法國部隊傾瀉 。」

———《戰爭事典025》

「在攻擊的主要防線之一部 ,他們刺穿了3公里的德軍防禦縱深 ;自16日至20日他們俘敵21000人 ,繳獲大炮183門 ;己方損失100000人 ,未能獲得任何戰略上的決定意義 。實際上文件被敵人繳獲後 ,只有重擬了作戰計劃 ,尼韋勒增加兵力進攻莫龍維利耶和蘇瓦松 —克拉奧訥前線 ,才獲得突襲的成功 。到16日夜 ,尼韋勒的主要希望和信心都已經落空 ,因此 ,他17日重新開始發布的戰鬥命令不僅暗示了戰術的修改 ,而且暗示以頗為穩健的戰略目標替代先前的政策 。戰鬥的後階段在某些方面較之開始時更為成功 ;法軍蒙受的損失與德軍損失相比 ,不像霞飛進攻時那麼相差懸殊 。事實上 ,在法軍實行的所有進攻中 ,尼韋勒的進攻所付出的代價 ,無論是實際數字 ,還是相對於德軍的損失都是最小的 。但這位將軍永遠逃不了他樂觀宣言產生的後果 。他曾幾次三番地斷言 ,如果不 「在24小時或48小時之內 」立即並完全打開缺口 ,繼續戰鬥將毫無用處 。他還帶著許多細節條件預言了這樣的一種缺口 。此前 ,幾乎人人都對他的觀點表示懷疑 ;現在 ,所有的懷疑都成為了確鑿的事實 。這場屠殺對畏縮的法國成年男子是悲慘的 ,但它被嚴重地誇大了 。部隊中爆發了騷亂 ,在首都出現一陣反對這位將軍的憤怒風暴 。」

「法軍的士氣低落狀況在迅速蔓延 。由於對長官缺乏信任 ,由於慘重的損失和活躍的失敗主義宣傳 ,整個軍隊的緊張氣氛一觸即發 。嘩變 ——其中有的性質非常危險 ——在16個各自獨立的軍中發生 ;某些精銳部隊也發生了這種情況 。許多師建立了士兵會議 。整團整團的法國士兵開赴巴黎要求通過談判媾和並得到更多的探親假 ......貝當最適合於做善後處理工作 。在數月期間他巡視了法軍上百個師 ,所到之處向官兵發表講話 ,傾聽他們的疾苦和抱怨 ,放寬軍中的嚴酷待遇 ,增加士兵的假期 ,採取各種巧妙的轉移手法減少法國前線的戰鬥 。到了這年年底 ,他恢復了那支經受了痛苦考驗的光榮軍隊的士氣和紀律 ;通過三大可怕的戰役保持的歐洲自由 ,主要依靠這支軍隊的犧牲 。」——《丘吉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在貝當接手法軍後,作戰模式轉型為進攻時徐進彈幕準備+坦克跟隨步兵前進,防禦時依託永備工事和重炮+預備隊機動支援的戰法後取得了成功。

8月下旬 ,法軍先在凡爾登發起進攻 ,抓獲了幾千俘虜並佔領了俯瞰凡爾登的一個高地 ,但當遭遇德軍激烈抵抗時 ,貝當立即止步。10月底到11月初 ,正是在尼韋爾6個月前遭受慘敗的地方 ,法軍又發起了另一次具有較大雄心的作戰 。這一次所採取的 ,是貝當長期發展的那種成功戰術模式 :所有火力都集中在一個點上 ,其密度為正面平均每5米放一門炮 。在火力準備階段 ,法軍一共射出了200萬發75毫米炮彈和85萬發重炮彈 ,並且藉助了坦克以及精心演練過的諸兵種協同作戰 。結果是整個謝曼 —德 —達姆陣地都落入了貝當手中 。此戰德軍損失了約4萬人 ,包括被俘的1.15萬人在內 ;法軍的全部損失僅為1.47萬人 。這些成績使法軍士氣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恢復 」

於是法國在二戰開始前強調一戰的經驗。空軍只重視短航程戰鬥機不重視轟炸機,片面強調炮兵火力的重要性。國家戰爭策略過於依賴永備工事防線和預備隊堵口子,妄圖靠鋼鐵工事群抵消人力和工業的劣勢。野戰部隊機動能力較差。坦克不集中使用而是配給步兵師,作為步兵前進過程中的伴隨火力和移動碉堡。然後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實戰很多時候只能總結過時的經驗。法國軍隊雖然善於從實戰中總結戰爭經驗,實際上是在用普法戰爭時代的戰術思想打一戰,用一戰的戰術思想去打二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在被狂熱的進攻主義思潮所籠罩的法軍中,只有貝當一個人腦子是清醒的。因此他得以在1917年接手法軍後力挽狂瀾。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反倒成為了守舊勢力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極大的阻礙了法軍機械化的進程。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說明:

片面的追求實戰經驗而忽視科技飛速發展對戰爭模式帶來的變革;不注重未來可能出現的、全新的戰爭形態的理論體系建設的軍隊是沒有前途的。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讓勇敢的士兵白白流血。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自拿破崙王朝倒台以來。法國軍隊仍然頻繁發動對外戰爭,在非洲奪取了包括阿爾及利亞在內的大量的殖民地。兩次干涉西班牙內戰(西班牙立憲革命、卡利斯諾運動),扶持比利時獨立對抗荷蘭(七日戰役),打敗了墨西哥,進軍伯羅奔尼撒半島幫助希臘獨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夥同英軍擊敗俄軍,在奧意法戰爭中的兩次重大戰役(馬真塔、索爾費里諾)都擊敗了奧地利帝國。出兵入侵了中國(張家灣、八里橋)和朝鮮(江華島),滅了所謂的「羅馬共和國」,還在羅馬打退了義大利傳奇軍事家加里波第的進攻(門塔納戰役)。打遍了歐亞非美,也擊敗了歐洲除了普魯士外的幾乎所有強大的軍隊。實戰經驗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而普魯士軍隊在1815-1864年間,除了鎮壓國內革命外似乎沒有任何戰爭經驗。

結果呢?1871年誰打贏了?

就像李德哈特本人所說:

「所謂戰爭 ,其實一如政治 ,其過程是一連串的折衷與妥協 。因此 ,計劃與實際狀況配合與否 ,必須在戰前準備階段中釐清 ,調整計劃的能力也必須事前培養 。這些洞悉力與能力 ,是不容易在1914年戰爭中 ,從接受過指參訓練的軍事領導者身上發現的 。他們都是在一些 「原則 」的菜色 ,配以歷史殘渣佐料 ,烹煮成適合流行的口味下培育出來 ;他們從未研讀過真實歷史中的經驗 。因為如果要達到這一步 ,第一要件必須具有窮究事理的心態 ;但是,19世紀軍事傳統並不歡迎這種能力 ,雖然18世紀許多偉大軍事領袖都明顯具備這些特質 。」


高水平的戰鬥力是依靠高水平的軍事演習保障的。

——

這種話懶得說三遍了。

我鱉當年窮的時候南疆輪戰十年也沒把軍事水平提高多少,低水平重複作戰,倒是驗證了打仗是低國防投入下保持戰鬥力方法的謬論,後來乾脆作罷。

幾十年後,看毛子打喬治亞搞立體突襲,過癮么?土鱉表示自己一年軍演扔的精確武器比毛子打一場局部戰爭扔的還要多。看最近幾年中俄聯合軍演也能窺見端倪,土鱉的任務達成度比毛子高多了。我記得前幾年在毛子家搞反恐演習,土鱉飛豹負責第一輪打擊,毛子擊劍手負責補槍。結果是毛子的彈藥怎麼帶上去的,又怎麼帶回來。


非洲黑蜀黍倒是年年打仗,也沒見人日了全世界吖


中國近四十年沒有戰爭,給國家發展經濟提供了穩定的國內國外環境。。。當然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但有一點不懂為何那些富起來的人們反而會質疑為何我國不參加戰爭。質疑人民軍隊的實戰的能力。

今年中印對峙事件,

2017年8月28日,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

印軍已經撤軍的一個原因就是到馬上要進入洞朗地區的冬季,而冬季對於海拔4500加的多蘭高地來說就是生命禁區,之前還沒有人在冬季在此生活。在印度撤軍後而臨近冬季時,上級命令中國軍隊繼續在此駐紮,因此沒辦法部隊只能繼續職守,無論條件多艱苦,無論日子多煎熬,就是這樣一群和你我差不多大青年壯士,在雪域高原默默靜默著,堅守著。。。

我有一個師兄今年剛畢業分到xx部隊,直接拉到前線,而此部隊已經到目前為止已經在拉出來駐紮了十個余月。給大家看張照片

比如每天喝水,他們用斧子,鐵鍬從水囊里鑿一塊塊的冰然後放在壺裡煮,,更不要說其他了,,條件相當艱苦。。。

上級一紙命令讓你這這駐紮過冬,你就不能亂跑,上級一紙命令讓你往前沖,你就不能後退,這是幾十年來人民軍隊形成的特有精神。縱使郭徐流毒的侵蝕也不曾改變。也是其他國家軍隊所缺少的精神。

今年冬天,我們沒從洞朗撤軍!

這是近日,中國國防部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一次簡單的回答。但是,卻體現了中國的堅強決心!

當時,有記者問:

目前中國軍隊仍然在洞朗地區部署部隊,按照慣例做法,每年冬天雙方都會撤離,但這次中方並沒有撤軍,請問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現在中國軍隊仍然在那裡駐防?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這樣回答:

「洞朗地區是中國領土,我們將根據這一原則,自主決定部隊的部署。」

這一問、一答,透露的信息,值得細細琢磨。

第一,中國加強了對洞朗地區的駐守。

慣例對中國不起作用了!洞朗地區,中國冬天也不撤軍了。

也就是,一年四季,洞朗地區都有中國軍人堅強守護!

第二,中國始終沒有離開洞朗地區。印度已經撤了!

也就是從中印對峙開始,直到現在,中國軍人一直在巡邏、駐守,從未離開!

第三,中印對峙,最終的勝者是誰?

中國!

中國沒有耗費一槍一彈,成功捍衛了中國自己的領土。這裡體現的,是中國高超的鬥爭智慧!

當時的中國政府、中國軍隊,對印度的越界行為,保持了極大克制。

但是,很多網友卻坐不住了。他們甚至在新聞評論區域留言,厲聲指責、謾罵中國政府和中國軍人!

比如:

「說好的雖遠必誅呢?人家都打上家門了,也不敢還手!中國最強的還是嘴炮!」

比如:

「中國軍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當兵可不是為了打仗,更不想犧牲!不要指望他們還擊了!」

現在,曾經責罵過中國政府、軍人的網友,可以看到中國鬥爭的成果了!

有外媒報道可以作證:正是在這次洞朗對峙中,中國看似忍氣吞聲,其實已經完成了軍事火力的重新部署!

還記得中印衝突期間,中國坦克、導彈運往西藏的新聞嗎?

利用這次衝突,中方名正言順地,將大量重型武器運到了第一線,極大改善了火力部署!

對此,印度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有條不紊地處置邊界爭端。

綿里藏針,柔中帶剛,剛柔並濟地做好戰鬥準備。

靈活機智,有理有據,寸步不讓地進行外交談判!

大國外交,實力崛起的中國,更加善於長袖善舞,更加善於捍衛自己的利益!

厲害了,我的國!

但是,我們更需要感謝一群人。

你我生活在暖氣、空調,或者燒煤的房間里,還在抱怨這個冬天真冷。

但是,他們卻駐紮在中印邊境的苦寒之地!並且,一到冬天,大雪封山,與外界聯繫都很困難。

那些罵中國軍人怕死的,必須臉紅。

他們,在洞朗地區,就是在為國犧牲!

你知道為什麼以往中印兩國不在洞朗地區駐軍嗎?那兒太冷了,條件太艱苦了!

但是,現在,為了祖國,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中國軍人忍了!!

中國軍人忍受惡劣的自然條件,可以到什麼程度?

駐守珠穆朗瑪峰的邊防軍人,天氣冷得拉不開槍!手一碰到冰冷的槍,就凍得黏連在了一起!

駐守帕米爾高原的邊防連,許多巡邏路段被大雪阻斷,官兵們每次都要徒步巡邏20多公里,攀爬冰山懸崖才能確保巡邏到點、到位!

新疆阿勒泰地區,積雪平均達60厘米,最低氣溫達-35℃,邊防隊在茫茫雪原照常訓練!

很多網友心疼駐守雪地的子弟兵,心疼駐守洞朗地區的軍人,在新聞評論里留言:中國科技現在發達了,能不能研製出幫助軍人抵抗嚴寒的技術?太心疼他們了。

還有網友留言:洞朗地區快遞到嗎?好想給他們寄去一些暖手寶……

這一句句,都是暖暖的情,中國人對中國軍人的情。

中國軍人,辛苦了!

向駐守在苦寒之地的子弟兵,致敬!

向捍衛祖國每一寸領土的軍人,致敬!


謝邀

現代戰爭的戰鬥力和參與實戰的時間沒有太大的相關關係。

1,戰爭對象是誰

如果戰爭對手是和中國一樣的,海陸空天系統作戰的敵人,那麼中國和這樣的國家打仗幾年,敵人的戰機隱形技術高超,於是中國會在實戰中雷達失靈,戰機被擊落,於是就會升級自己的軍備,製造出探測能力更強的雷達和隱身能力更強的戰機。而假如敵人是像阿富汗那樣的二戰水平的沒有空軍的游擊隊呢?得到鍛煉和實戰中升級的只可能是探測地道的能力,探測路邊炸彈能力,而類似體系對抗的技術並沒有得到實戰鍛煉,即使名義上自己參加了戰爭了。和什麼水平的敵人打,在實戰中就要點哪方面的科技樹,換了敵人,可能之前點的科技樹就用不到了,在新敵人面前,你的實戰經驗依然是0,即使你確實之前參加過實戰。

2,現代戰爭武器對人的熟練度要求越來越小。

尤其是戰略進攻性武器,如核潛艇發射導彈,戰艦發射巡航導彈,坦克的火控,自行火箭炮榴彈炮的彈道計算等,都是電腦完成關鍵部分,軍人只需要操作正確而已,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增加發射訓練和實戰次數,並不能再提高命中率和殺傷力了,這點是和二戰水平的軍事武器有質的不同的,二戰步槍手,迫擊炮手等實戰越多越熟練,命中率和殺傷力就越大。

3,人操控的部分的訓練在和平時代就可以完成。

雖然現代戰爭武器里,電腦做了大部分的活,但人依然需要去操作機器和電腦來打仗的,這部分的訓練當然是不可以少的,不然戰時就飛不出飛機,射不出導彈了。然而,這部分的訓練,是在和平時期就可以完成的。導彈發射過程,需要按哪些鍵,扳哪些開關,監視哪些儀錶,模擬訓練即可,不需要每次按一圈就要真的射出去一顆導彈,當士兵把發射流程學到100%不會犯錯時,基本上這個導彈部隊的殺傷力和命中率就達到上限了,參加不參加真實的戰爭,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4,科學的軍事對抗演習,練兵意義遠超十年伊拉克戰爭。

和平時期的對抗性演習,就是左右手互搏,拿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矛斷了就升級矛,盾破了就升級盾。這種升級是武器科學家在做,最終在科技水平上升級軍事裝備,而不是靠士兵的熟練度。即使需要熟練度和經驗的戰略戰術謀略能力,對抗性演習也非常有意義,畢竟你去中東打仗,只能訓練反游擊戰的內容,而類似閃電戰,迂迴包抄,戰略反包圍這類戰略用兵技術,預警機指揮空戰技術等是不可能對恐怖分子用的上的。

所以別看美國連年打仗而中國30年沒打仗,真和中國俄國這樣的國家打仗,實戰經驗還是基本為0的。

5,以練兵為目的而發動戰爭是蠢的令人髮指的想法。

現代戰爭耗費巨大,機會成本巨大,不是巨大的戰略意義,國家不可能輕啟戰事,否則就是富如美國,也吃不消的。因為「好久沒打仗了」所以就要打個仗?智商稅交了嗎?


也就是說,近40年了沒人敢打我們。

大清國防部長沈桂芬老淚縱橫。


日本1931年發動918事變的時候,離最近的日俄戰爭1905年,已經26年沒有實戰了。中國軍隊從各地軍閥到中央軍是從辛亥革命、護國護法戰爭、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一路打來的。結果兩邊一照面,中國軍隊根本不是對手。

謝謝有人指出了我的錯誤,1914年日本人在青島還打了一仗,5000德國軍隊投降,打死德國人199人。

既然有人說我的事例沒有說服力,我就換一個,1941年的日軍跟美軍比,日軍實戰經驗更多,日軍能打得過美軍嗎?

現代戰爭就是個工程技術活,沒那麼多神乎其神的、虛頭八腦的東西,連陸軍都看不見敵人,大家都按照技術規範操作技術兵器,指揮官能以比敵人更短的時間,更節省的方式,把更多的火力投送到合適的位置,士兵能貫徹好指揮官的戰術意圖,就能打贏。

沒真打過唯一的不利就是開局肯定會亂一陣,人家美國海軍、陸軍剛上二戰戰場的時候也亂啊。就算現在久經沙場的美軍,真要遇到中國軍隊,他在伊拉克、阿富汗的經驗也沒用,還是要亂一陣的。


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我覺得這個網友提的問題非常有意思。中國軍隊幾十年沒有經歷過實戰,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國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一貫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

雖然大多數官兵特別是80後、90後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們在維護主權、反恐處突、搶險救災、國際維和和護航撤僑等近似實戰環境下接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牢固確立戰鬥力標準,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部隊的戰鬥精神、武器裝備、人員素質、訓練水平都得到顯著加強,核心軍事能力大幅提升。

這位網友關心我們「尚能飯否」?我的回答是,我們不是垂垂老矣的廉頗,而是充滿血性的戰士,我們不僅能戰,而且善戰


二戰時候的法國陸軍,那從一戰積累的戰鬥經驗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結果呢?

不適應戰場實際的戰鬥經驗,越多越有害,因為南轅北轍。在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然後,自從1982年馬島海戰以來,沒有任何國家有過高強度海戰的經驗,也沒有任何國家有過和實力接近對手的高強度空戰經驗。

所以,基本都在靠演習,從自我對抗中獲得經驗。北約國家,特別是美國,演習的強度高,擬真程度好,比我國一直是強很多的,特別是空戰演習。不過中國最近些年在合同作戰演習上也提高了很多,比如從去年開始的高難度吊打全軍系列演習。。。


其實這個問題得看是打誰……

如果是要解放軍去解放美國勞苦大眾,估計不一定能必勝。

如果是要解放軍去解放歐洲勞苦大眾,估計不一定能必勝。

但是你如果讓解放軍去韓國,越南,菲律賓(這個現在暫時不用解放),印尼,澳大利亞去解放當地的勞苦大眾,恩,敢打必勝。

當然了,你非要解放軍去火星帝國推翻皇族統治,建立共和政權,我覺得……還是做不到的。

因此,敢打必勝,只是一個口號,具體執行程度如何,還是得看敵人。

畢竟我們得講唯物,不能講唯心,不能講精神原子彈不是?

當然,如果是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我相信我們的子弟兵,就算面對著天頂星人,同樣可以敢打必勝。

因為他們是人民的軍隊,人民的子弟兵。


我給你換個思路

我們為了對付下一場戰爭已經準備了40年了

有沒有哪個膽肥的上來試試老子磨了40年的刀


正確答案應該是:不知道!

毛主席教導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沒真的打一仗,沒人能說是不是必勝。

戰爭不僅僅比拼後勤、訓練、軍力、武器、裝備、士氣、指揮……

還有運氣、上層的決心、國內的民心、生產力……

還有敵方的各種情況。

還要考慮戰略層面、國際關係、對世界的影響。

各方面涉及的太多。

以美國為例:軍事實力公認世界第一。

把世界各國綁一塊兒和美國正面PK都整不過。

美國幾乎每戰必勝。

包括承認戰敗的越南戰爭,美軍死亡4萬多人,戰死一萬多,其他大部分都是什麼飆車、嫖娼、爭風吃醋、受不了越南的環境、抑鬱、自殺、火併死的。

在越南戰爭中越南死了幾百萬,美國死了4萬,美軍每一戰基本上都贏了。

可是:贏了戰役、輸了戰爭。

伊拉克、阿富汗也是同樣:美軍幾乎打贏了每一場戰鬥,可是美國贏得了戰爭嗎?

包括《黑鷹墜落》的索馬利亞戰鬥:美軍經過半天慘烈的戰鬥,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兩架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

殺死索馬利亞人至少幾千人(最保守統計1000人以上)

美軍多次派飛機對城市掃射,這時候美軍是不會區分平民和軍人的。

索馬利亞美軍死亡19人,殺了對方1000人以上,卻是美國認為越戰以來美軍所遭受的最為慘重的軍事失敗。

所以:戰爭不僅僅是戰爭本身。

戰爭輸贏也不僅僅是戰勝甚至殺光敵人、佔領敵方城市甚至國家。

從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戰爭潛力來說:中國可以不被任何一個國家甚至所有其他國家戰勝。

(在沒有投降派和漢奸當權的前提下)

但是:能否在戰爭中必勝。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對周邊局勢的影響、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影響是什麼?

中國現在可能發生的對外戰爭:

除了美國打上門來中國自衛反擊之外。

鑒於中國目前的軍事投射能力,只能是周邊國家。

周邊戰爭可能一一計算:

中俄不太可能在近期發動戰爭:雙方共同是對抗美國的壓力同盟,又都是核大國,有互相摧毀的能力。

中國不會去打俄羅斯、俄羅斯也沒有理由打中國。

外蒙古:除非外蒙古人瘋了!300萬人的外蒙古還不如中國隨便一個市的人口多,錢多。

外蒙古除了海軍沒有別的優勢,海軍司令是于謙他爸王老爺子對中國還是威脅很大:萬一把人笑死咋整。

中亞幾個斯坦、阿富汗:同外蒙古情況差不多。

其中巴基斯坦是咱們巴鐵。

尼泊爾、不丹、緬甸、泰國、寮國:中國城管就夠了。

海上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尼、韓國。這幾個基本上不會主動和中國開戰,中國也不會去主動打他們,有糾紛咱出動海警船就算欺侮人了!

有戰爭可能的就幾個:

印度:萬一他們出動摩托車部隊和大象軍還是有點麻煩的,其他應該不足為慮。

中國沒必要和印度戰爭,支援巴基斯坦武器就夠了,印度的主要敵人是巴基斯坦。

日本:日本安倍政府正在搞「正常化國家」,就是成為有發動戰爭權力和能力的國家,不再僅僅是日本自慰隊。

這個需要時間,估計日本人需要十幾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對中國威脅很大,畢竟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的戰爭還沒有贏過。

(二戰是美國戰勝了日本,日本無條件投降,不算中國自己打贏的)

中國台灣:這個是未來戰爭的最大可能之一。

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連統一都沒有實現,有什麼資格說民族復興、還民族偉大復興?

看台灣的趨勢,和平統一的希望是由失望到絕望了。

台灣獨立和武力統一是僅剩的兩個結局。

只是時間和選擇的問題。

朝鮮:這個是最大的戰爭可能。

不是中國打朝鮮,而是美國及聯軍打朝鮮,中國怎麼辦?

是遵守2021年到期的《中朝友好同盟條約》再次抗美援朝,還是撕毀條約坐視不理。

對可能產生的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怎麼辦?

是和某些知友說的在鴨綠江架上機槍,來多少殺多少?

美國拯救世界,中國屠殺難民?

還是中朝邊境設難民營,看著幾百萬人掙扎在生死線上,最後成為人道主義災難?

還是放開邊境讓難民入境?

美國隔著太平洋,打起來輕鬆愉快,根本不用出動地面部隊,就飛機炸完巡航導彈炸巡航導彈炸完艦炮轟艦炮轟完飛機炸飛機炸完導彈炸……

炸幾周不夠再炸幾個月。

就和中東一樣,美國打完拍拍屁股顛兒了,難民全跑歐洲去了。

歐洲這次肯定配合美國,炸完看熱鬧不嫌事大,難民有韓國和中國呢。

不管中國怎麼做,總能找到批評中國的理由:

拒絕難民:沒有國際責任。

槍殺難民:沒有人性。

接受難民:趁火打劫。

設難民營:人道主義災難。

所以:中國再次戰爭,不管和誰。

個人認為:

在戰鬥和戰役層面,開始可能有些生疏和戰術、部隊配合,會有些小失誤。

越往後勝利越大。

但是在整個戰爭的後果方面。

輸贏難料!

不真打一場,沒有人知道。

個人認為:能做到戰場必勝。

其他,不真打一場,沒有人知道。

再次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讓野戰軍去打治安戰只會讓戰鬥力越來越低。


我來做個比喻吧。

你在固守一個一線天,你的敵人要佔領這個一線天。

你的武器是一把重機槍,你的敵人只有一把手槍。

你的重機槍上還有瞄準鏡,你敵人的手槍照門都有點缺口。

你覺得,你的敵人能打敗你的可能有多大?


知乎首答

不請自來

本人才疏學淺,若有錯誤請大家多多指教。

由於許多人對於我軍30多年沒有打仗然後導致戰鬥力下降在此我分析下這一觀點。

首先我提出,我軍30年沒有打過仗是不會影響或多或少的影響其戰鬥力。

我們看看在打完摩加迪沙之戰的美軍他們學到了什麼。

首先先看看美軍和索馬利亞民兵武裝的武器裝備,人員等方面的對比。

美軍:

參戰方:遊騎兵三角洲特種部隊

指揮官:威廉 F·蓋瑞森少將

兵力:160人

索馬利亞

參戰方:索馬利亞民兵,摩加迪沙市民

指揮官 索馬利亞民族聯盟軍閥、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

兵力: 6,000 ~ 10,000

我們再來看看傷亡數據及報告

美國:19人陣亡 1人失蹤 73人受傷 1人被俘

馬來西亞:1人陣亡 7人受傷

巴基斯坦2人受傷

索馬利亞民兵:死亡約700~1,300。受傷約2,000~3,000

索馬利亞平民:3,000~4,000受到波及

我們再看看打破美軍巷戰白痴這一稱號的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結果

這場戰役,聯軍共發動了540次空襲,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擊炮炮彈、2500發坦克主炮炮彈。在117日至1223日期間,美軍在費盧傑共有82人戰死(陸戰隊72人、陸軍9人、海軍1人)和6人非戰鬥死亡,另有1100多人負傷;伊軍也有8人死亡,43人負傷。聯軍稱共打死1200名武裝分子;而第1陸戰遠征軍指揮官薩特勒中將則稱在整個費盧傑戰役中共打死近2000名武裝分子(有水分)。在這場戰役中有美軍有9人獲得了海軍十字勳章22人獲得了銀星勳章;陸軍的第2步兵團2營由於表現出色被授予了總統部隊嘉獎

(由於戰鬥規模不同及雙方力量不同及美方在事後反應,由此可知費盧傑戰役在美國巷戰史上是成功的。)

我國有句古話叫做:「吃一塹長一智」。美軍在索馬利亞損失了黑鷹直升機兩架以及若干士兵與在2004年的美軍與伊拉克臨時政府軍圍剿費盧傑的反美武裝時所用的戰術對比:

1.
在情報掌握方面線人所提供的情報的量不足,所以在2004年的美軍對費盧傑巷戰中美軍使用了大量偵察衛星以及無人偵察機和大量的特種偵查小分隊以及在伊拉克當地的特種部隊進行對武裝分子的確認。

2.
美軍在摩加迪沙之戰中因為遊騎兵和三角洲部隊是被割裂開的所以部隊的調度十分得不統一且防守的難度加大。在費盧傑巷戰中美軍「化整為零」,在戰鬥過程中將美軍分為8-12名士兵對一個武裝分子進行打擊。不僅是只有小分隊,由陸軍和陸戰隊組成的美軍主攻部隊共6個營的兵力,從費盧傑北部6個點同時發動進攻。這種多點攻擊的手段,在化整為散的同時,使各軍兵種有效地聯合編組,充分發揮了火力、突擊力和防護力的綜合優勢。以保證傷亡的大幅度減少和指揮不協調。

3.
在摩加迪沙之戰中美軍的火力支援極其稀少只有OH-58小鳥直升機對美軍進行空中火力增援以外美軍就沒有獲得其他支援(隨後到來的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維和部隊例外)。在費盧傑巷戰中,美軍採用了「火力主導法」對反美武裝進行空地的轟炸來達到對美軍戰術上強有力的火力支援。充分減少了戰役期間美軍在進入城內的損失。

4.
美軍在摩加迪沙之戰中夜戰並沒有多數的夜視鏡器材所以導致能在夜晚進行的突圍行動不得不等到聯合國維和部隊到達之後才能進行突圍,明顯影響了士兵士氣及補給等還有其傷亡也可能因為其放棄在夜間突圍而導致的持續傷亡。而費盧傑戰役中,許多美軍士兵配備了夜視儀等夜間作戰裝備。讓美軍在夜間的戰鬥力大大的提高了,也大大減少了反美武裝在對美軍進行夜間襲擊的成功幾率,也提高了美軍在夜間遭受到襲擊成功讓美軍反擊的幾率。

綜上所述,美軍在和同一級別的對手交手後學到的只有以上幾點。假若美軍碰上的不是一群拿著AK47RPG-7的索馬利亞民兵和反美武裝而是一群擁有著裝備水平與美軍不相上下且作戰經驗跟美軍也是不相上下的軍隊呢?我想美軍可能能從戰鬥中總結得出更多不是一些在巷戰行動中的經驗,更可能是發現武器上與對方的缺陷和戰術使用等方面的失誤。

再看看同一時期的格羅茲尼巷戰

兵力對抗

()12萬人;()3萬人

傷亡人數

()約上千人;()不詳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

傷亡人數

()1173人死;():不詳

我再摘取些來自百度百科的一些戰役描述: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Vbf-uBikHIXZaKUkHmqgiNRqPyoL7-l4ob56EvHjvH71qR4JfT3I1Vwp9q4aNBC-vYsyHhYgnRGbo_ZajR3Rq

19941995年的第一次巷戰時,首先攻進市中心的俄軍第131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團遭到車臣武裝精銳部隊阿布哈茲營和穆斯林營的猛攻,第131旅攻入市中心的300多人中傷亡達70人,旅長陣亡,第81摩托化步兵團只有1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撤離市中心。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了20輛,120輛裝甲車也損失了102輛。俄軍死屍甚至被車臣武裝用來當作沙包,壘在一起築成人體碉堡,在19941231日到199512日的三天里,俄軍坦克和裝甲車損失即達250輛。這其中穆斯林營跟阿布哈茲營之所以戰鬥力這麼強悍是因為這兩營的戰士里有近一半人馬是西方軍事強國退役的特種兵組成,這裡面有來自美國的海豹突擊隊成員,有來自德國邊防軍第九大隊成員,有來自法國的憲兵部隊還有來自波蘭的雷鳴特種部隊,這些成員久經戰陣,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在跟俄軍作戰中,他們劃分成若干戰鬥小組,基本三人一組,這一小組配有火箭筒,遠程狙擊步槍重機槍。可以說對陣俄軍的戰鬥中機動靈活,遠的目標用重機槍,近了用火箭筒,發現可以下手目標用狙擊槍,這樣特種作戰方式讓久未參加作戰的俄軍損失慘重。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的一些描述:

在第一次巷戰結束後的5年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開始了,這次巷戰發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軍吸取了上一次巷戰的教訓,普京總統親自下命令調集了2000餘名特種部隊成員,這其中絕大部分是狙擊手神槍手,而俄軍這次採用了以分散對分散,以小組對小組的作戰方式,不再採取常規部隊大規模進軍作戰方式。這樣有史以來一場有俄羅斯特種兵對陣西方國家特種兵的作戰開始了。格羅茲尼巷戰圖片

這次俄軍特種兵基本是5個成員一組,攜帶攜帶型肩扛制導導彈,最新式遠程火箭筒跟兩位以上狙擊手。並隨時呼叫空中武裝直升機殲擊機支援作戰,在經過慘烈的搏殺後俄軍2000餘名特種兵陣亡1173名,而俄軍消滅這些西方國家特種部隊成員,(在俄軍稱僱傭軍)總數也達3000餘名,附帶車臣叛軍總數達一萬餘名。這次作戰俄軍大獲全勝。

從上述文獻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俄軍在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因為無計劃冒然進入到格羅茲尼中,並未了解車臣武裝分子大多數是原蘇聯精銳部隊或功勛部隊的官兵且在阿富汗作戰多年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導致俄軍剛剛進入格羅茲尼便遭受到極其強勁的車臣火力打擊之後有的俄軍部隊一個團據說突入該市的俄軍一個千餘人的團,僅剩1名軍官和10 名士兵活著離開。26輛俄軍坦克被擊毀了20輛,120輛裝甲車也損失了102輛。甚至俄軍少將馬洛費耶夫也被車臣恐怖分子所狙殺。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講部隊化成小分隊,且讓有經驗的特種部隊的作戰形式對車臣叛軍進行打擊,效果顯著。

2.
俄軍裝甲在進入格羅茲尼的時候未能正確認識到車臣叛軍擁有大量的RPG-7反坦克火箭推進器。且俄軍的坦克設計思路只是停留在野戰上,並沒有能運用到巷戰上。所以導致大量坦克和裝甲車在巷戰中的損失。之後的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並未大規模使用裝甲車以及坦克而是用大規模炮擊和戰機「地毯式轟炸的方式,幾乎將整個城市變為一堆瓦的方式來有效的打擊車臣武裝分子。

3.
俄軍在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並沒有大量的使用戰機和炮兵對陸軍進行支援,導致陸軍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在巷戰中只能被動挨打。在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特種部隊被允許使用隨時呼叫空中武裝直升機殲擊機支援作戰。讓局部火力能得到提升,顯著提高殺傷對人員效果。

4.
俄軍士氣在蘇聯解體後受到影響導致其部隊在作戰中的士氣遠不如一群拿著錢的不要命的外國僱傭兵和一群「宗教,民族主義」者。且在戰鬥中他們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車臣武裝人員特別是狙擊手卻憑藉熟悉的地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一射殺目標——俄軍死屍甚至被車臣武裝用來當作沙包,壘在一起築成「人體碉堡」。使得參戰部隊士氣大大受到影響。在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大規模使用特種部隊,使得作戰中的士兵士氣不容易受到重大挫折,才能更有力的打擊敵方。

俄軍是通過在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犧牲少將及大部分的士兵,這樣慘烈的失敗從失敗中總結出戰術安排的經驗才會讓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的損失大大減少。

從上文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美俄雙方是在自己與敵方作戰失敗後進行總結之後對方的實力跟上一次的對手不存在太大差距的時候所以能成功。假若對方也不用之前那一套戰術而改成用另一套戰術理論呢?贏不能贏應該只是個未知數了。

所以我們能得出一個結論:戰鬥部隊的戰鬥力是根據其部隊所遭遇的對手來進行提升或降低的,極不對稱戰爭是不可能讓部隊的戰鬥力得到提升。通俗的說法就是一個一次和小混混打架打輸的人認真研究並且鍛煉自我下一回他能打敗那個小混混可是他以後很難再提升自我。可是一個常年和世界冠軍搏擊的人在一次輸了之後認真檢討並鍛煉之後使用技巧便能打敗世界冠軍。讓這兩個人互相對戰,不用想勝負是屬於哪一方的了。所以只有遇到在某些方面能超越自我的對手的時候自身才能得到提升!

再看看我國軍隊所進行的軍事演習。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演習?

對於演習的定義:摘自百度百科軍事演習_百度百科

按規模,演習分為戰術演習、戰役演習;按對象,分為首長機關演習和實兵演習;

按形式,分為室內演習和野外演習、單方演習和對抗演習、實彈演習和非實彈演習、分段演習和綜合演習;按目的,分為示範性演習、試驗(研究)性演習和檢驗(考核)性演習。

聯合軍事演習,是指兩個以上軍種或兩支以上軍隊聯合進行的軍事演習。

演習分很多種,中國的演習大致有實兵演習、司令部演習、兵棋推演等等,近年來推廣計算機摸擬演習,也算是兵棋推演的一種升級。

實兵演習是除了實戰外最能檢驗軍隊戰鬥力的一種考核方式。在我軍,參演部隊通常要提前進行一段適應性訓練,針對演習課目完成相應訓練後,才有參加演習的資格。

從對演習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演習具有以下特點

1.
擬真性強:實兵演習,實彈對抗演習可以讓士兵達到實戰的效果。讓士兵感受到一部分的真實戰場的感覺。

2.
針對性強:部隊在演習前會對場地進行適應性訓練且對針對演習科目進行相對應訓練才有資格參加訓練能讓部隊更加適應不同的情況或讓部隊進行一部分的戰鬥力提升。

3.
對抗範圍廣:聯合軍事演習中是允許多軍種,多部隊進行演習。因為有可能涉及到多軍種配合以及和外國軍隊對抗過程,更能考驗指戰員的整體素養以及對部隊缺陷的一個檢查。

4.
形式多:演習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室內實彈對抗檢驗演習,最後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一支部隊在室內近戰中士兵的實彈作戰對抗能力的好壞。

再看看堪稱解放軍挑戰「外星人」的朱日和演習:

深度:中國藍軍模仿美軍最強旅連擊敗3大軍區王牌

20軍裝備與藍軍有較大差距

  與往日「紅軍」大勝或者紅藍雙方各有勝負不同,此次演習中南京、廣州、濟南軍區的3個「紅軍」旅先後敗北。瀋陽軍區「紅軍」旅經過一番苦戰,才贏得了第一場「慘勝」。在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面前,此前不常出現在人們關注視野中的「藍軍」名聲大噪。

  據悉這次「參戰」的「藍軍」是65集團軍某旅,2011年由原屬的裝甲師拆分改編成立而成。雖然65軍與「萬歲軍」、「天下第一軍」這樣有光榮戰史的部隊在名氣上差了一頭,但「藍軍」旅這次卻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是因為「藍軍」裝備特彆強大嗎?並非如此。從現有照片分析,儘管「藍軍」部隊作為專業假想敵部隊,其重武器裝備並不先進:坦克主要還是59式改進型,防空部隊還裝備老舊的牽引式57毫米高射炮。唯一的亮點是其步兵代步工具幾乎全是「東風鐵甲」高機動車。

  「藍軍」真正的優勢,在於其電子化信息化程度明顯高於我軍普通部隊,從防空導彈射手到營連級指揮員,手腕上都帶有用於傳遞戰術信息的終端機,無人機偵察、電子偵察能力也十分強大。

  此外,依託朱日和演習基地,藍軍還設置了複雜的電子戰環境。有報道提到「紅軍」部隊一進入演習場,衛星導航就被干擾導致失靈的情況。

  本次作戰,化武襲擊就像是家常便飯,每支部隊都要挨上幾次

  不過,藍軍裝備的重武器其實可以「作弊」。由於演習使用激光對抗設備,對抗結果都是通過計算機系統自動判斷。武器參數則是由導演組根據演習想定「虛擬」的。那些5對負重輪的老式坦克,完全可能正在扮演7對負重輪的M1A2SEP。

  這次「跨越2014」系列演習前的報道專門提到,演習導演部要求此次演練中「不隨意調換兵力裝備和重複使用戰損兵力、不提前進入演練場地偵察勘察、不改變士兵交戰系統性能、不設預案、不搞預演」……在解放軍以往的演習中,一般設定「紅軍」的參戰實力高於「藍軍」,至少在兵力方面佔據較大優勢。因為「紅軍」一般是進攻方,所以應該給予其相當的加強。通常情況下,「紅軍」在得到集團軍級空炮火力支援的情況下,以一個完整師旅,再加強一些電子戰連、防空營、陸航部隊等單位,去打「藍軍」一個不完整的旅。

  這次 「跨越」系列演習,「紅軍」只得到了少數必要的加強,與嚴陣以待的藍軍在兵力兵器數量和性能對比上基本半斤八兩。從離開營地開始,「紅軍」就不斷遭受導演部安排的「空襲」、「化學武器襲擊」,不斷遭受損失。例如前文提及的「跨越2014-朱日和A」演習,南京軍區某部坦克部隊在向朱日和機動的300多公里路上損失了30%的兵力。

  從文宣材料來看,「跨越」導演部給紅方設置的戰局簡直要用「災難」來形容。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某年月日,我軍某旅突然接到命令,立刻前往千里之外的作戰地點參戰。部隊乘火車向目標地點集結的過程中就開始遭遇敵人的襲擊。抵達目的地附近,由於火車站已被炸,不得不自己搭建臨時站台把坦克駛離火車。還沒等部隊全部下車,對方的空襲毫無徵兆地到來,並且伴隨著化學武器襲擊,部隊頓時傷亡慘重。部隊開入陌生的地區,一邊在複雜的地形中艱難行軍,一邊還遭到對方不時空襲和化學武器襲擊。已經損失近兩成的部隊終於抵達戰場,面對的卻是通信喊不通、導航不靈光的複雜電磁環境。接著部隊必須毫不遲疑地向嚴陣以待的藍軍發起進攻,但手頭只有少量的空炮火力支援,而「敵人」高度信息化,從發現「紅軍」部隊,到召喚的空襲炮擊落下時間都是按分鐘計算……

  不過這次演習可以看出,我軍也有著通過這次演習檢驗不同裝備的作戰部隊實際作戰能量的意圖。我們可以注意到,先後參戰的四支「紅軍」旅的武器裝備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可以說是專門挑選了我軍有代表性的、不同裝備的部隊來與「假想敵」對練。

  「朱日和A」演習,「紅軍」是裝備有96A主戰坦克和86式步兵戰車的12集團軍某旅。他們被導演部要求履帶強行軍300公里後投入戰鬥,還未接戰就被「空襲」打得損失過三成,慘遭戰敗。

  「朱日和B」演習,41集團軍某旅參戰,裝備的坦克是96式,步兵戰車為04式,他們也被要求進行強行軍,30小時行軍300公里(坦克通過火車運輸,和12軍部隊全靠自己的履帶行軍有所不同),最終也遭擊敗。

  「朱日和C」演習,參戰「紅軍」為濟南軍區20集團軍所屬某旅,他們的裝備是目前出場「紅軍」中最差的,還在使用59式坦克和牽引式152毫米榴彈炮,較先進的裝備只有122毫米卡車炮和92式步兵戰車。在跨晝夜連續進攻藍軍之後,慘敗。

  「跨越2014-朱日和D」演習,16集團軍某旅參戰。該旅裝備了「萬歲軍」換下來的「二手」99式主戰坦克,其步兵卻乘坐古老的63式步兵輸送車作戰。儘管裝備了我軍第二強大的主戰坦克,其「勝利」也是來之不易,幾乎是一場平局。

  如此強悍的「藍軍」到底模擬的是現實中哪個國家?這是很多讀者猜測的話題。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藍軍」並非如某些評論中所說是簡單的模擬「斯特瑞克」旅。現實中,即使是美國也很難實現像這次演習這樣驚人的打擊效率。甚至據官方文宣資料,演習中還有藍軍部隊「原地復活」的事情發生。

  可以說,「藍軍」模仿的是中國軍隊假想中未來的強大敵人,它可能以美國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斯特瑞克旅為模仿原型,但實際作戰能力卻大大超越之。甚至可以說,它是一支「冷戰高峰時蘇聯坦克部隊」、「現代美國空軍和陸航部隊」、「美國未來戰鬥系統」、「解放軍自己的高昂士氣」、「理想化戰術謀略」的混合體,要擊敗這樣的對手,談何容易。

(以上文獻來自新浪軍事)。

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藍軍是一支戰鬥能力完全超過美軍的一支部隊。在許多軍區的精銳敗下陣之後,許許多多軍區都在避免出現上一支部隊的錯誤力求戰勝藍軍。但是由於藍軍被允許使用核武,化武等武器以及59式主戰坦克允許被重新設計成M1A2SEP並且數據上有所提升導致紅藍兩軍武器代差被拉開巨大。所以紅軍很難贏回藍軍。但不過從朱日和演習中許多紅軍指戰員能從中發現部隊的不足並能及時在戰前解決這也是整體提升該部隊的戰時水平的一種方法。

所以可以從朱日和紅藍兩軍雙方可以看出一點:高質量的演習可以檢討出部隊在某一些方面的不足並且通過改進可以達到提升整支部隊的戰鬥力的目的。

所以,解放軍30多年來雖然沒有參加到對外行動可是只要能有像朱日和演習一樣的高質量的演習就可以保障其戰鬥力除一些外來因素影響所導致的下滑。


因為解放軍和以前的中國軍隊有個最大的不同

打之前能精確計算

你問的是敢打必勝,不是打誰都勝

所以我說能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讓。

這是pla最牛的地方

是,我們是有亮劍精神

但是我們沒有找事的愛好

在戰略選擇上,pla一直都是世界歷史上的頂級團隊

打個印度都算過來算過去

搞得主席當年想了幾天幾夜

這要是放以前,強軍打弱軍,哪有領導如此謹慎

當年項羽打劉邦,要是像主席那樣謹慎,還有劉小他什麼事?

現在的pla很多事情都變了,但是戰略精神沒變

那就是逆風不投,順風不浪

這樣的隊伍只要不是被動參戰

他敢戰的時候就是必勝的時候


能不能必勝我不知道,但是敢打是一定的

圖片來自中印對峙地

————假裝分割線————

我們勇士踢出的這一腳

代表著國家的憤怒

代表著人民的期望

代表著軍隊的決心

也代表著我們對於阿三的不屑


空軍: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海軍: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火箭: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坐得最遠的陸軍好不容易擠開一堆人衝到前面,扶著擠歪的帽子:

讓開,讓開,打哪兒!?打哪兒?!我來,我來!

空軍:大哥,頭三十年你把能走的地方都走了一遍。也該輪到我們了吧。

陸軍:放屁!(軍帽甩桌上)外蒙古老子就沒去過!你小子……

空軍:大哥……

海軍:你打人家那麼狠,我們這幾十年愣是沒仗可打啊!

陸軍:老子和美國打的平手(坐到前排座位),你倒是干他娘的美國佬一仗啊。

海軍:……

火箭:我都五十多年沒放過響炮了!哥!

陸軍:兄弟,哥,哥對不住你啊,可是你要放一聲響的,哥幾個連啞炮都沒得放了啊。(真誠說理狀)

火箭軍:……

陸軍(站起來):還有啥說的?

空軍、海軍、火箭軍:哥,讓我們一次吧!

陸軍:起開起開。小西子,看看最近阿三在你那兒玩遙控飛機沒,給老子盯緊咯。

(拎起桌上軍帽,拍拍軍帽,推開眾人,走)

分割線——

番外篇

小西子:報告,剛弄下來一架!

陸軍:二營長,把你那義大利……

阿三:誤入,誤入,包涵,包涵

陸軍:……麵條給老子拿出來……


結婚之前,我是一個二十多歲的老光棍,現在孩子都滿月了


推薦閱讀:

是否有影視作品詳盡反映了「三三制」的步兵戰術?
古今戰事詮析:追擊的戰術與破術
離發生在這裡的最近一次戰爭才過去22年
圍城三十天

TAG:軍事 | 戰爭 | 中國人民解放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