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星巴克沒有小杯丨二發扯著淡
「您好,請給我一個中杯拿鐵。」
「對不起,先生,這個是大杯,這個才是中杯。」
「我要的就是中間的這個杯子」
「對不起先生,這個大杯,這個是中杯」
「……」
以上這段經典的星巴克對話,來自羅永浩當年拍攝的微電影《小馬》。在電影里,羅老師被星巴克店員「逼瘋」狂抽自己大嘴巴,在現實里,同樣有不少顧客被星巴克店員逼得無奈抓狂。為什麼星巴克非要不按照常規的那樣搞個大/中/小杯,偏要搞一個超大/大/中杯呢。
實際上,星巴克是存在小杯這樣的杯型的,作為一家美式企業,星巴克杯型分法為Short、Tall、Grande、Venti四種,對應中文就是小杯、中杯、大杯、超大杯。
沒有把小杯擺出來,主要還是受成本、利潤等利益方面的驅使。小杯和中杯在成本的上很接近,但價格明顯中杯更具優勢。
而且,星巴克每個店員都要經過漫長的培訓,從怎麼微笑到如何說話都是經過嚴格培訓的。問這一句更是在培訓之中反覆強調的,問一句你要的是大杯還是中杯,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一句話,很可能就讓人不經意之間就答應了。這跟去肯德基,店員會問你要不要加一塊錢換成大薯條其實是差不多。畢竟多問一句對於星巴克又沒什麼影響,反倒提供了升杯的可能。別小瞧這個可能性,據有人統計,星巴克2015年在國內的門店超過2000家,因為一句「這個是大杯,這個才是中杯」,而選擇升杯的比例接近10%。
不要小看這個比例,就因為多問這一句話,星巴克每年約能增加6000萬左右的收入!如果以小、中、大三個杯型來進行推薦、店員就沒辦法多問一句你要的是中杯還是大杯了,也就是沒有中、大、超大這樣的效果,這是一個簡單的營銷心理上的把握,也更能體現出星巴克「用心之深」。
不過其實星巴克在這樣的杯型設置和詢問的背後,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消費者融入進星巴克給人本身帶來的「附加價值」。
如果你想要簡單地點杯咖啡,就一定要熟練地掌握三個詞:Tall、Grande、Venti。
我們如何來區分你是一家店的新顧客和老顧客?尤其是這樣的連鎖店,每家店員都不一樣,不可能說每家店都能混個臉熟。在別家店可能真的沒法證明自己是老顧客,但是你只要進入了星巴克的這個遊戲套路,無論在哪家星巴克你都可以變成一個「老手」。
即使你手持星巴克金卡,每周光顧三次以上星巴克,在你點單的時候,你說,「麻煩給我一杯大杯的拿鐵。」星巴克的店員也會機械地重複問你,「您確定是要大杯嗎?中間這個杯型是大杯,這邊這個才是最大的杯子。」
搞得你就像是從來沒有來過一樣。但如果你很流利地跟店員說,「請給我一杯Venti摩卡紙杯帶走。」這就會變成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店員不會像看SB一樣重複問你。而跟在你背後排隊的其他人,也會覺得前面這人肯定是個「老手」。
星巴克的這個遊戲套路,簡直就是在為上道的消費者,提供一個「無形裝X」的完美路子。所以,星巴克真的在乎有人吐槽它沒有小杯嗎?
歡迎關注熊貓鎮微信號:ToooRich。
推薦閱讀:
※為什麼黑莓手機打不開中國市場?而iPhone為什麼卻能更容易的打開市場?
※紅星二鍋頭 | 為了轉型和升級,這個68年的白酒品牌都做了什麼?
※【李叫獸】流量迷戀症:為什麼有些流量無法帶來銷量
※國外有成功的通用積分運營公司國內還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微軟不做個好點的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