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能從這本書中看到的,是你的人生

文/Gretta

寫在前面:

一本書中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地方,恰恰是我們在自己的生命中曾經歷過、體會過和學到的東西。

對於我來說,讀《蘇菲的世界》並不如讀故事性小說那麼順暢,且尚未能從宏觀上來把握這本書的內容,但這本書卻有多處引起我的共鳴,給我帶來啟發。

下面我將從哲學的定義、哲學家是怎樣的存在、哲學中的幾個問題及幾個哲學流派的觀點來簡單分享,從本書中看到的我的人生。希望下面分享的內容能夠引發你對本書的興趣,畢竟,好書值得更多人一讀再讀。

?蘇菲的世界? - 喬斯坦·賈德

哲學究竟是什麼?

所謂哲學,我們指的是耶穌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臘演進的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在那以前,人們在各種宗教中找到他們心中問題的答案。這些宗教上的解釋透過神話的形式代代流傳下來。所謂神話就是有關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釋為何生命是這一番面貌。

哲學是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是繼宗教、神話以後,一種解釋為何生命是這一番風貌的思考方式。

自然科學發展以前,哲學以宗教形式存在。在國內,大部分人接受單一馬哲教育多年,可能只知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總和,馬哲是唯物論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對於教條一般的概念,我們習慣了背誦,卻很少嘗試去理解,也從未思考過哲學產生於對自然界的解釋。然而,馬哲僅是眾多哲學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而已,實際上,哲學的內容是相當生動、豐富和有趣的。

哲學家是怎樣存在的?

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回到脆弱的兔毛頂端。

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當我們都還很小的時候,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我們對一切保持著好奇心;但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當我們開始習慣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彷彿一切理所當然。

在畢業論文搜集資料階段,我去訪談了學校理髮店的小哥。依照刻板經驗,我覺得理髮店的小哥讀書很少、見識不夠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帶著偏見的我被理髮店的小哥上了一課,他當即告訴我要有「空杯心態」,如果想要學到更多的學問,先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大概是他感覺到了我對他的偏見,以此來提醒我對他有不夠客觀的判斷。對此我大為驚奇,並將「空杯」記在心裡。

生與死

唯有清晰的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體會活在世上是多麼美好。這兩件事就像是錢幣正反兩面,被她不斷翻來轉去,當一面變得更大更清晰時,另外一面也隨之變得大而清晰。生與死正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蘇菲記得那天醫生說告訴祖母她生病了時,祖母說過同樣的話。她說:「現在我才知道生命是何等可貴。」

向死而生也是同樣的意思。明白了生與死的關係,因而能勇敢地面對死亡,積極生活。

在三年前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我的外公走了。我在病榻前,看見他的身體日漸乾枯,他的臉龐逐漸暗淡,最後,他的眼睛永遠合上了。我看到媽媽抑制不住的悲傷,從此,媽媽再也沒有爸爸了,我再也沒有外公了。想到爸爸媽媽有一天也會像外公一樣離開,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死去,我的心裡充滿恐懼。死亡從未離我如此之近。我清晰意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去的事實。自那以後我開始認真生活,珍惜每一天活著的日子,珍惜遇到的每一個人。

幸福不在於物質

犬儒學派強調,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境的優勢——如豐裕的物質、強大的政治力量與健壯的身體——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賴於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

最著名的犬儒派人士是安提賽亞尼斯的弟子戴奧基尼斯,據說他住在一個木桶中,除了一襲斗篷、一支棍子與一個麵包袋之外,什麼也沒有,有一天他坐在木桶旁,亞歷山大大帝來探望他。亞歷山大站在他的面前,告訴他想要任何東西,他都可以賜予他。戴奧基尼斯答道:『我希望你閃到旁邊,讓我可以曬到太陽。』就這樣,戴奧基尼斯證明他比亞歷山大這位偉大的將軍要更富裕,也更快樂,因為他已經擁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也讓我聯想到莊子與楚王的故事。有一日莊子在濮水垂釣,楚王遣兩名大夫去請莊子,說:「希望您可以輔佐我治理楚國!」莊子持著魚竿而不回頭,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死了三千年的神龜,被供奉在廟堂之上。我想問兩位大夫,這個龜是寧願死後讓它的骨頭被人供奉,還是寧願在泥巴里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呢?」兩位大夫回答說:「當然是願意自由自在搖著尾巴在泥巴中游來游去。」莊子回應說:「你們走吧,我將搖著尾巴在泥巴中游來游去。」

相比於廟堂之高,曳尾塗中是莊子更想要的生活。雖然戴奧基尼斯和莊子二者故事表達的內涵不同,但二人卻有相同的生活態度。外在的名利和豐裕的物質並非他們所求。

追求快樂最大化的方法

伊壁鳩魯並且相信在追求較短暫的快樂時,必須考慮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獲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強烈的快樂(譬如你決定一年不吃巧克力,因為你想把零花錢存起來買一輛新的腳踏車或去海外度一次豪華假期)。人類不像動物,因為我們可以規劃自己的生活。

伊壁鳩魯強調的效用最大化。從經濟學上來看,效用是消費者在消費某種商品或勞務時所獲得的心理滿足程度,當消費者最為滿足的時候效用最大。當人類規劃生活,進行「樂趣計算」,遵守自我規範、節制與平和等原則,就能實現效用最大化。

在生活中,我極少遇見對快樂進行精密計算的人。試曾想,為了「快樂最大化」,做每一件事之前都經過計算,人本身成為獲得快樂的工具,不能隨心所欲的順從天性,自由何在?

上帝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世界上有些宗教將那些不相信上帝以人形存在於眾生之外的人視為無神論者。同樣的,我們也說那些不相信自己的人是無神論者。因為,我們認為,所謂無神論就是不相信自己靈魂的神聖與可貴。

新柏拉圖學派的人認為上帝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在上帝與我們合二為一的時候,我們失去了自我,彷彿一滴水落入海洋一般進入上帝之中。相信上帝即是相信自己。

至此,我終於明白,起於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中馬丁路德所倡導的「因信稱義」的含義,即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溝通,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得救。

蘇菲從哲學的世界看到了什麼?

「教堂裡面安靜而荒涼。一道淡藍色的光透過彩色玻璃照進來。照見了無數個在空中游移不定的細小微粒。在光的照射下,這些塵粒在教堂內各處形成一道又一道粗大的光束。」

這個教堂和《千里千尋》中千尋一家進入湯屋前經過的那個房子十分相似。彩色的玻璃、細小的塵粒還有粗大的光束,陰暗、神秘卻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探尋——原來哲學的世界就在我們的世界中。

親愛的朋友,翻開《蘇菲的世界》吧,和蘇菲一起,走入哲學的世界。你會發現,你所經歷的人生,處處都有哲學的影子。你將從「蘇菲的世界」中看到自己的人生。

- END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拾書小記(id:shishuxiaoji)


推薦閱讀:

冷知識(三):誰是人類史上最孤獨的人?
喪心病狂,唐僧肉到底該怎麼吃?
芬哥歷史文章大合輯打包送給你
落後的不只是性教育,是那些愛上綱上線的無知父母

TAG: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