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筆暢 : 「每個人拍的照片,都關乎自己的內心選擇。」

近日,剛榮獲2016年美國國家地理華夏典藏獎的周筆暢,在北京798悅美術館舉辦了自己的首次個人攝影展——這場攝影展的舉辦,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攝影界的爭議。在展覽開幕當天,我有幸與她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聊了聊那些關於攝影、關於創作的想法與體悟。

周筆暢與自己的作品

——和周筆暢對話的過程中,她始終展現著屬於創作者的謙遜和思考:「每個人拍的照片,都關乎自己的內心選擇。」她簡單而純粹地記錄著旅程中觸發的體驗,在相機的陪伴下出走與探索,留下無法複製的影像記憶,在絕美而陌生的地域里越來越靠近自己。

D:杜揚

Z:周筆暢

D:我知道關於這次攝影展,你已經接受了很多採訪,也可能已經厭倦了重複那些雷同的問答。所以我們還是專業一些,來談些嚴肅的關於創作的問題吧!希望咱們的這次對話,可以不太像個採訪,而更接近於兩個創作者之間隨意的聊天。

Z:要來嚴肅的對話了嗎,還有點緊張呢,哈哈。

D:自攝影誕生伊始,它和旅行的關係就密不可分。從什麼時候起,你開始覺得攝影成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因為喜歡旅行從而愛上攝影,還是因為想要拍到好照片,所以更有動力出去旅行?

Z:我覺得可能是這樣:先是我想去看更多的東西,所以會想去旅行,在旅行的過程當中會想記錄我所看到的東西。然後在平時工作的間隙中,我也會看別人拍的照片,比如會在instagram上關注一些攝影師,然後看到別人拍的好的風景,我也會截屏記錄下來,於是又會想要去旅行,或者說想要拍一些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東西。

D:「旅行就像濃縮的命運」——你的照片會讓我想到這句話。在不同的國家旅行,大概也會有不同的心境。獨自去漫遊,隔離日常喧囂,也是一種獨處和自我充電、自我更新的方式嗎?

Z:對,一個人的旅行是自我調節的一個過程,每換一個環境,心境也會不一樣。每每去往一個城市,給我的感受都不相同。而每次結束一段旅程,都能更好地回來投入到工作中。

D: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攝影已經成為生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去哪裡都要帶著相機嗎?

Z:其實在北京的時候不太會拍,哈哈。工作的時候要看情況吧,偶爾我會帶一帶相機。但還是旅行的時候拍得比較多。

D:所以這次展覽中的作品,都是用很專業的單反拍的對嗎?你有沒有那種隨身拍日常的小相機?

Z:是的。小相機沒有誒,如果是拍日常的話,大概就是用手機了。

D:所以你出門拍照的話,還是一定要帶專業的設備?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吧?

Z:嗯,因為確實對我來說,設備本體還是要好一些,這樣拍出來的照片質量和質感都會好一些。

D:這個跟做音樂可能有些相似吧,就像音樂人會對她的工具有要求,其實它會影響著你的表達語言。

Z:對,因為當你要做影展或出版的話,你就需要更高質量的圖片,所以要求就比較高。

D:所以會覺得展覽中如果出現手機照,就太不嚴肅了?

Z:確實,昨天在看到這些照片放大之後,和在屏幕看到的感覺就不一樣。手機就算有很高的像素,但是你放大了看還是會有顆粒感。

D:其實你拍照的風格和題材還是有一個特定的風格,比如偏向風光和人文。你似乎不太會去拍人?

Z:其實我也有拍身邊的人,可能是他們(指同事)沒有選進來,哈哈哈。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團隊出去工作,我也都會給他們拍照。

D:可以談談接觸攝影之後,對日常的觀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么?除了旅行攝影,你也會將拍照作為一種日常記錄的方式嗎?

Z:可能我不會每天拍,可是我看到一些好玩的就會拍下來,不過有些時候其實我會覺得,很多東西我都是看到眼睛裡面就好了,不一定會記下來。但是我覺得開始攝影之後,還是有個變化:我以前不會覺得平時生活的環境有多麼特別,也會忽略很多東西,但在出去旅行之後,會變得更善於發現美。

D:因為你會更加要求自己去觀察?

Z:對,還有就是可能你在旅行的時候心境也會不一樣,甚至回到北京的時候,你有時候會覺得其實霧霾也沒那麼討厭。

D:其實有時候霧霾拍出來還挺美的。

Z:沒錯,哈哈。

D:在剛剛接觸攝影的時候,有沒有對你影響比較大的藝術家?這裡用「藝術家」而不是「攝影家」是因為,攝影師未必要從攝影上獲得靈感,好的電影、文學和音樂都會給人以創作上的啟發。

Z:我第一個想到的藝術家大概是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某一幅畫,就吸引了我。雖然那一幅畫應該不是非常有名。

D:通過攝影,其實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你有沒有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分析過自己對世界的觀看角度和傾向呢?會有哪些事物是別人可能注意不到,但你總會留心發現的?

Z:我的角度會不一樣,也不會去選擇別人拍攝過的角度,那樣的照片不是我想要的。我更喜歡通過照片來展現我注重細節的一面:比如陽光投下的影子,倒影,局部,大色塊等。我也很喜歡拍鳥,抓拍它們捕食,飛翔的樣子。

D:從你對音樂創作的態度上,我能感覺到你對自己的定位更接近於藝術家。在音樂上你對自己有很多要求,在攝影上你則坦誠自己剛剛出發。攝影和音樂在創作過程中也很相似:一開始我們注重打磨技術,後來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角度和風格,會希望自己有一定的辨識度。我想知道你會對自己的攝影有一個長遠的要求嗎?

Z:(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會。我覺得真正好的攝影,技術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技術是放在那裡的,你學就好了。而我覺得,真正好的攝影師,是因為他有著好的想法和角度。

D:嗯,也是出於和別人不一樣的世界觀。就像你說過的:「攝影是傳遞內心思想的方式,每一張照片拍下來是你所見,而每個人對於同樣的景物構圖光影都不一樣,因此才有萬千不同的呈現。」

Z:對,這一定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這才是屬於攝影師特有的那種東西,這決定了TA是不是能成為好的攝影師。

D:攝影史上,有很多名家曾坦言音樂對他們的創作影響很大。William Eggleston曾表示他在編輯一組照片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去效仿一曲樂章,而Stephen Shore曾說「托巴赫的福,我才開始了解構圖」。我對音樂理論的了解並不多,但音樂的確是幫助我進入創作情緒和調整節奏的最佳方式。在你看來,音樂和攝影最大的共通之處是什麼呢?它們在你的創作和生活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Z:嗯,我覺得這要看聽什麼樣的音樂,因為我也會把音樂分類。可能你去某一個地方旅行,而那個地方的氛圍會比較適合聽某一種音樂。或者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想要聽某一種類型的音樂。所以,在持續聽那種音樂的過程當中,它可能就會給你一些屬於那個音樂類型的感覺和情緒,給你以想像的空間。

D:在創作這件事上,你給我的印象是紮實、從容,不急躁。這次攝影展,你似乎從2014年就開始籌備了,那時候起就開始有意識地思考展覽形式和積累作品了嗎?作品積累到怎樣的程度之後,才會覺得時機成熟,可以開展了?

Z:我會經常po一些照片在社交平台,身邊的朋友也常說我的作品還不錯,早在幾年前就有了開攝影展的打算,但總要積累不錯的作品才有這個信心去開影展。第一次開攝影展,我認為不用刻意去設計主題,把我內心最真實的狀態展現才最為重要。所以,並不會為了開攝影展才特意去拍一些討巧的照片。至於攝影展上如何呈現,之前我去過很多博物館和藝術館,觀展過程中,自己會有一些想法,所以這次都會在攝影展上呈現。

D:可以談談在這次展覽中是如何選擇作品的嗎?篩選展覽作品花了多長時間?

Z:我幾乎拿出了我這些所有拍攝的作品,和工作室的同事一起挑選,以及跟我們的策展人傅老師。這個過程不算長,後期排版設計都交給了同事負責。

D:冰島馬這張最為打動我。你在畫面中放入了自己的手,從而讓這張照片充盈了一些故事感。想知道你當時是怎麼會有這一靈感的呢?

Z:在冰島自駕路上會遇見很多馬,它們站在路邊發獃,一動不動,但遇到人後又非常溫順地走過來。當時我走過去時,遠處的馬兒都主動靠近過來,安靜地站在我旁邊。我很喜歡動物,於是不停地撫摸它們,跟它們對話。它們似乎也能聽懂我說話的樣子,一直站在旁邊。

D:你剛才說到,之前常去各種美術館觀摩藝術作品。這次的展覽中,你也參與了展場設計,還加入了一些多媒體的元素。這些其實已經涉及到策展的領域,而不僅僅是攝影了。可以簡單介紹下你的設計理念嗎?

Z:除了靜態的圖片,讓每個參觀者有置身其中的感受也很重要。這次有幾個特別的設計:一個是抽屜,只要你來開抽屜,就能看見正在發光的星軌。如同你也與我一樣,看見了留尼汪的星軌,發著藍光。另一個是四面環繞的投影,尤其是地板的投影,一直在放我走路的地面,其他三面都是我旅行時主觀視角的鏡頭,你會覺得身臨其境。

D:打磨一個展覽,和打磨一首歌或是一個演唱會,有何種相似之處?籌備攝影展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新的體悟?

Z: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磨合,需要概念的融入,需要創新。整個攝影展的過程我很享受,之前拍攝受的累都不算什麼。也給了我更大的信心,去嘗試更多風格照片的拍攝。

展覽現場——只要你來開抽屜,就能看見正在發光的星軌。

展覽現場——四面環繞的投影

展覽現場——地上的草皮和銀杏

展覽現場

D:你和陳珊妮有過很多合作,她也是我很喜歡的音樂人。我發現她對攝影很有研究和思考,有品味不流俗。你們曾經合作過很多曲目,她也為你的專輯《Unlock》擔綱過攝影。很好奇你們在攝影方面會相互交流心得想法嗎?

Z:對,她以前讀書的時候參加過學校的攝影社。其實她一直有讓我嘗試膠片,其實我有膠片機,但是她說這還不夠,讓我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暗房,她覺得自己沖洗膠片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情。不過我可能現階段還沒有想要嘗試吧,哈哈。

D:因為會覺得自己沖洗膠片有點麻煩嗎?

Z:不是麻煩,因為現在不是都說要斷舍離嘛,所以擔心買了一堆暗房器材,到時候又放在那裡沒有時間用,就浪費了。

D:所以你們還是會經常討論攝影的?

Z:她也有看一些我的照片,她覺得還可以。她覺得我拍人文比較多。但是她拍照的方式是一直拍一個東西——可能別人都會覺得很奇怪,幹嘛要一直拍這麼一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東西。但是她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有趣啊,想要把它拍出來。

D:打個比方呢?她會拍什麼東西?

Z:比如說我們有一次去吃brunch,桌上擺了一個盤子,裡面有些食物,她就會覺得這個食物看起來很像什麼其他的東西,然後她就會一直在那裡拍,想要把它拍出來。但是人家會覺得,你幹嘛要一直拍這個東西啊。

D:我覺得這就是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吧,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Z:對,我覺得這個就是她的角度和思維不一樣,因為你平時吸收的東西多,看的東西多,可能你看世界和事物的角度就會不一樣。

D:嗯,可能對於一個被攝體,別人只能看到一層含義,而藝術家可以看到很多層。

Z:對的,就是這個意思。

D:攝影對你來說,是一個不需要當成職業的愛好,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去為市場妥協。如果現在有足夠的時間和預算,也沒有種種人情世故的限制,可以隨心所欲去拍自己想拍的項目,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

Z:(思考許久)我能想到的可能是拍齣電影里的那種感覺。有一個電影叫《荒野生存》,我超喜歡那個電影,那大概是我的終極目標。

D:和你聊天很開心,謝謝。

P.S:實習生momoji、阿常對此文亦有貢獻。感謝網友 某S、驚驚妹、Minyao_Li的幫助。

本文首發於圖蟲網

更多優質內容請移步圖蟲【影像頻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周筆暢的新書《如果我能說了算》?
如何評價周筆暢?
如何評價周筆暢2017北京演唱會?
怎麼理解周筆暢 被中立拖累 這首歌的歌詞?

TAG:摄影 | 访谈 | 周笔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