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遠征軍的壯舉——萬里奔襲連雲堡

巔峰的唐帝國和現在美利堅合眾國差不多,名義上是世界文明的燈塔,文化昌盛、技術發達、經濟繁榮、人民素質高,歪果仁都以獲得長安戶口為榮,唐帝國在當時的亞洲大陸也算得上是世界警察,喜歡跑到千里之外去弔民伐罪,軍隊職業化程度高,單兵素質高,裝備炫酷,如果千年前的唐朝也有好萊塢,大約可以拍出一部轟轟烈烈的戰爭片。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東方漢尼拔——高仙芝》。如果我國的影視娛樂行業夠給力的話,像高仙芝這樣的名將,大概會像美國隊長那麼受歡迎,粉絲萬千,還會被小姑娘們喚作長腿歐巴。

唐滅小勃律之戰大概是史上最傳奇的高原遠征作戰,傳奇有三:1、步兵強攻成功,2、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客場作戰,3、主角老是被大韓民國歸化。

唐朝名將高仙芝,現代歷史教科書不願提他,一可能由於民族成分問題,二可能由於後期貪功冒進,深入敵國,敗於怛羅斯。但是大韓民國很願意提他,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多次出現,出鏡率不低於愛上棒子美女的薛仁貴和瞎了一隻眼的暴君李世民。KBS做了一個不錯的紀錄片,名字就叫《高仙芝》,其中詳盡介紹了安西軍攻克連雲堡的壯舉,當然高大將軍是高麗人,也就是他們宇宙國的超級英雄。其實唐代高麗並不是朝鮮半島,大家都是知道的。

小勃律國在什麼地方呢,在今天克什米爾地區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爾吉特)。唐代的時候是帕米爾高原上的兩個較大國家之一,也是吐蕃通往安西四鎮的咽喉。當時小勃律被武力所迫,和吐蕃聯姻,導致西域諸國向唐朝進貢的道路全部被堵死,當時「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吐蕃簡直成了西域的霸主,連阿拉伯人也要看他們臉色。

這不是好大喜功,一心想要開疆拓土、完成太宗高宗偉業的唐玄宗李隆基所能忍受的,其實唐代在西域的戰爭和鄭和下西洋一個性質,是有毛病的,唐帝國繁榮發達,原本不需要這些不毛之地的財物,也不像大食帝國那樣去傳教,也不像美帝傳播民主自由的聖火,主要目的就是炫耀武力,另外要求人家名義上稱臣納貢,至於你送來的是駱駝糞還是黃金唐朝並不在意,賞賜得更多。說白了就是死要面子,有錢任性,當在當時,從上到下都特別熱衷幹這種事情,從詩人到老百姓都在吹噓這種燒錢行為。

小勃律不臣,那就雖遠必誅了。

唐玄宗曾派「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並河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累討之」,結果「安西都護三討之無功」,唐玄宗暴怒,再次命令安西副節度使高仙芝率領步兵一萬,征討小勃律。有人要疑惑,帶個一萬步兵能幹啥?但當時的步兵很強悍的,《舊唐書》記載:「時步軍皆有私馬」,就是這一萬人,每人都有私人馬匹。這個機動性就很強了,上馬能走,下馬能戰,裝備精良。

他們從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龜茲(新疆庫車)出發,「自安西行十五日至撥換城,又十餘日至握瑟德,又十餘日至疏勒,又二十餘日至蔥嶺守捉,又行二十餘日至播密川,又二十餘日至特勒滿川,即五識匿國也。」也就是說他們從庫車出發,途徑新疆各地,翻越蔥嶺(今天的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海拔4000—7700米,分東、中、西三部分,東帕米爾以中山為主,是帕米爾高原海拔最高的部分,海拔平均6100米或更高。唐軍行軍路線不但要經過東帕米爾,而且還要經過海拔7564米的青嶺,細思極恐,當時唐軍安西軍是何等精銳,這一萬壯士的身體素質堪比登山家。

當然這一萬人一路需要補給,所以途中不斷有親大唐的勢力加入,疏勒(新疆喀什)守捉使趙崇玭、撥換守捉使賈崇瓘、以及護密國,識匿國等軍隊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所以遠征軍總人數達到兩萬,一半是「聯合國軍」。

這一路遠征整整走了一百多天,到達了特勒滿川(今天的瓦罕河),這裡已經是今天的阿富汗境內,瓦罕走廊是連接阿富汗、塔吉克、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重要通道,高仙芝就從這裡出發,打開了他人生最壯麗的篇章。

從地圖上來看,從新疆疏勒到特勒滿川的距離,大約四百公里,只佔總行程的四分之一,但所花時間卻佔了三分之二,可想而知翻山越嶺的艱難。也可以想像高仙芝的三位前任為何會知難而退,實在是老大儘力了,西域路太渣。

在特勒滿川,高仙芝兵分三路:派疏勒守捉使趙崇玭統三千騎進攻吐蕃人駐守的連雲堡,自北谷入;使撥換守捉使賈崇瓘自赤佛堂路入;自己與太監邊令誠自護密國入,圍攻連雲堡。

《舊唐書》記載「堡中有兵千人,又城南十五里因山為柵,有兵八九千人。城下有婆勒川(今噴赤河),水漲不可渡。」

連雲堡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建築在一座山峰上,東南西三面皆陡峭山崖,北部有噴赤河做屏障,夏季河水暴漲,很難渡過。地形之險峻,遠勝威虎山,山上堡內駐守的吐蕃軍有一千人,在城南側五、六公里左右修築有木柵護牆,還駐紮有八九千人,是易守難攻的險關。

大家可能不明白高仙芝跨國作戰,兵力本來就少,為何還要兵分三路?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山地走路的經驗,峽谷行軍,山路逼仄,如果兩萬人擠在一條峽谷小路上,一是隊伍擁擠,二是遭遇埋伏時容易發生混亂。事實上,在後來的怛羅斯之敗,原本可以從容撤退,但在山谷中被敗兵堵塞道路,造成了唐軍的大量傷亡。靠李嗣業大棒子打死一百多人,高仙芝才逃得性命,這是後話,不表。

七月十三日辰時,高仙芝三路人馬準時吐蕃連雲堡下會合,此時婆勒川河水湍急,眾兵將皆有難色,高仙芝卻認為不是個事,「以三牲祭河,命諸將選兵馬,人齎三日乾糧,早集河次」,他祭祀了河神之後,就命令諸將各選兵馬,帶三天口糧,第二天早上渡河。大家看著暴漲的河水發獃,都以為這個高麗奴瘋了,沒吃藥吧。不料高仙芝卻成了神棍,第二天早晨,河水居然真的跌落了,三軍靜悄悄渡河,「既至,人不濕旗,馬不濕韉,已濟而成列矣。」人沒弄濕旗號,馬沒打濕鞍韉,輕輕鬆鬆就趟過去了。高仙芝大喜,對太監邊令誠吹噓:」我要是渡河未半,賊人擊之,咱倆就都完蛋了,現在我全隊都過河了,這是天賜連雲堡的賊人腦袋給我啊。「邊太監正在高原反應發暈,沒理他。

隨後高仙芝直殺到城下,連雲堡的吐蕃軍未曾料到唐軍如神兵天降,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面前,大驚之下,佔據地利優勢,亂箭、滾石俱下,連雲堡又在峭壁之上,難以攀登,高仙芝命令李嗣業為陌刀將,率陌刀手攀援直上,並且下了死命令:「不及日中,決須破虜!」中午之前一定要拿下。

這個李嗣也是個傳奇人物,身長七尺,壯勇絕倫。於時諸軍初用陌刀,咸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非常擅長使用陌刀,史載他的陌刀隊「如牆而進,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是個「魔山」一般的恐怖人物。

當天,「嗣業引步軍持長刀上,山頭拋櫑蔽空而下,嗣業獨引一旗於絕險處先登,諸將因之齊上。賊不虞漢軍暴至,遂大潰,填溪谷,投水溺死,僅十八九。」他帶著陌刀隊,冒著箭雨攀援而上,第一個從奇險處登上連雲堡,並且垂下繩梯,讓安西軍一個接一個殺上來,實在是神勇無敵。此役連雲堡守軍大敗。

「 從辰至巳,大破之。至夜奔逐,殺五千人,生擒千人,餘並走散。得馬千餘匹,軍資器械不可勝數。」這場攻堅戰僅僅打了四個小時,就殺敵五千人,生擒千人,不得不說是長途奔襲史上的奇蹟。

連雲堡這個硬骨頭啃下來,攻打小勃律王城的道路上的阻礙,只有山口處海拔就達四千六百多米的坦駒嶺了,現在已經無法考證高仙芝用什麼方法什麼工具翻越這座冰雪覆蓋,冰川橫溢的雪山的,歷史上做到這種事情的只有三個人,另外兩個是漢尼拔和拿破崙,他們翻越的是阿爾卑斯山。

此後高仙芝使用詐術,斷橋、勸降,破城,當著吐蕃援軍的面,俘虜小勃律國王和公主回長安國際法庭審判。

此役之後,高仙芝和他的安西軍在蔥嶺以西贏得一系列勝利,「破九國胡」,也因為殘暴不仁和貪得無厭遭到了西域諸國的反感,為之後的反叛埋下了種子,但這是唐帝國首次在帕米爾以西的地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控制,這是高仙芝的功勞。但之後的怛羅斯之戰,又葬送了一切努力。


推薦閱讀:

三國時期曹魏的西域長史府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如何評價斯坦因?
突騎施和土耳其人有什麼關係?
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到底是一個隸屬中央的行政區,還是在西域諸國中代表中原王朝軍事存在的代表?

TAG:唐朝李唐 | 西域 | 中国远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