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漢化就差評!《足球經理》式的鬥爭合理嗎?
近日,《足球經理2017》在Steam不漢化就差評!《足球經理》式的鬥爭合理嗎?上的好評率跌到了30%左右。這並不是遊戲品質出了問題,而是因為沒有中文,被憤怒的中國玩家狂刷了差評。嚴格來說,「不漢化就差評」的行為在Steam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正常情況下會這麼做的畢竟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像本次這樣事態發展到失控的地步,實屬罕見。
《足球經理2017》被中國玩家狂刷了差評
一次里程碑式的鬥爭
這一事件的根源要追溯到2011年的一個秋日。一位中國玩家在推特上向《足球經理》系列項目的負責人邁爾斯(Miles Jacobson)問道:「你認為《足球經理2012》要在中國賣多少套,才能夠出官方中文版呢?」這一刻,邁爾斯或許根本沒意識到,他接下來的回答會在5年後給自己招來大麻煩:「想要中文版,怎麼也得有2萬個盜版玩家去買正版吧!而這種事兒怎麼可能發生?」
邁爾斯在5年前做出的「漢化承諾」
而如今根據SteamSpy的數據,去年發售的《足球經理2016》已經在中國區賣出了4萬多套——可是今年的《足球經理2017》仍然沒有半點官方中文的影子。失望的中國粉絲們翻出了邁爾斯在5年前發的那條推文向他質問,可得到的答覆卻是各種各樣的託詞。「我們並沒有在中國賣夠2萬套。」「SteamSpy的數據有60%都是假的!」
以此為導火索,中國玩家開始集體在Steam上給《足球經理2017》刷差評,先是把總體評價刷成了「褒貶不一」,然後是「多半差評」。眼看著這款遊戲的口碑即將崩盤,官方緊急宣布了允許玩家在創意工坊自行添加翻譯的政策,希望能夠挽回口碑。
《足球經理2017》然而中國玩家並不傻,官方的這一做法無非是想把爛攤子扔給遊戲社區,讓玩家自己去承擔翻譯工作。因此,這款遊戲的評價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速下跌。「老老實實用你們的社區翻譯,否則我就不(在中國區)賣遊戲了!」邁爾斯在推特上寫道。這條推文會對原本就很憤怒的中國玩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可想而知。
兩天後,官方最終在強大的壓力下屈服了。發行商世嘉在《足球經理2017》的Steam社區發布消息宣稱將開始進行繁體中文的漢化工作。消息一出,玩家們在評論區歡呼雀躍。這不僅僅是自己喜歡的遊戲終於有了官方中文這麼簡單,還是一座里程碑——中國玩家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向國外遊戲開發商索要中文的鬥爭中,取得了如此徹底的勝利。
中國玩家的鬥爭初見成效,官方宣布進行中文化
然而,有了這樣一次成功鬥爭的先例後,許多玩家在爭取中文化遊戲的心態上,很可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用「不漢化就差評」的方式逼迫開發商出中文的做法,有可能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效仿。然而這樣的做法究竟正當、合理嗎?
- 用語言衡量遊戲品質?並不公平。
《怪物獵人》、《逆轉裁判》、《如龍》等日式遊戲在歐美並不缺乏粉絲,可是它們的英語版本往往都要比日語版延後一年半載才會發售,其中有一部分甚至乾脆就不推出英語版。對於這些遊戲,IGN、GameSpot、Polygon、Eurogamer等西方最具影響力的遊戲媒體要麼直接不做評價,要麼只在遊戲品質範圍內就事論事,絕不會對語言支持問題橫加指責。
這就好比讓一位不懂英文的中國戲曲評論家去欣賞純英文對白的《哈姆雷特》。即便在整個過程中他聽不懂一句台詞,看戲的體驗糟糕透頂——但是他難道能因為這部戲曲的對白不是中文,就對莎士比亞的文學成就進行批判嗎?
《怪物獵人》系列的美版總是比日版遲上一年半載
Steam上的玩家評測對很多人而言,是了解一款遊戲是否適合自己的重要參考數據,他們真正希望在這個地方看到的是言之有物的遊戲體驗。然而潮水般「不漢化就差評」的抱怨聲卻讓玩家評測板塊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其他玩家的判斷造成了干擾。
對於遊戲開發商而言,是否在遊戲中加入某種語言,更多地則會基於商業考量。本土化工作畢竟會消耗開發者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如果某種語言對應的市場潛力過小,那麼推出這種語言的做法就很不划算。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了Steam上不可忽視的一塊大市場,中文化遊戲數量也正不斷暴漲——但不可否認,目前中文在遊戲市場上的重要程度依然遠遠無法和英語抗衡。此外部分在歐美大受追捧的遊戲未必也能在中國同樣受到青睞,為遊戲推出中文版的做法肯定不會對所有開發商來說都是划算的。
Steam中國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遊戲推出中文都對開發商划算
在上述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粉絲依然採取「不漢化就差評」的做法,最終的結果也許會適得其反。比如開發者要是不願忍受差評轟炸,但客觀條件又不允許自己推出中文版,最終剩下的選擇就是忍痛直接放棄中國市場,將自己的遊戲鎖區了。
這聽起來似乎對開發商非常不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遊戲廠商應對這類問題時也並非完全被動。他們可以搞好公關、依靠玩家的力量提供社區漢化,或者乾脆用比較低的成本直接招安民間字幕組——只要不像邁爾斯那樣正面頂撞玩家,開發商方面迴旋的餘地其實還挺大。相比之下,玩家方面反制遊戲廠商的措施就顯得非常有限了。
從這一事件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邁爾斯的公關能力確實欠佳
- 玩家沒有義務去客觀評價遊戲
當玩家對某款遊戲的品質感到不滿,或者對某些新功能有所期待之時,可以向開發者發郵件進行投訴或請願。但是這些意見能否得到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發者的心情,畢竟零零散散的玩家申訴並不會直接觸及到開發商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有價值的玩家意願很可能最終都會石沉大海。
玩家如果對遊戲不滿,怎樣才能真正引起開發者重視?
相比之下,直接在Steam上給差評幾乎就成了玩家手中唯一能夠對開發商起到威懾作用的抗議手段。通過綁架玩家口碑倒逼開發者出中文的做法雖然聽起來挺不厚道,但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正常的申訴手段有多麼無力。因此當《足球經理2017》在Steam上被差評刷爆的時候,國外玩家還是普遍對中國玩家表示出了支持和同情。「老實說,這是開發商長期對玩家訴求視若無睹造成的惡果。」一位國外網友如此評論道。
國外網友普遍對中國玩家的表示支持和同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Steam上給某款遊戲刷差評和一般意義上鍵盤俠的「義舉」還是有非常大區別的。根據Steam的評測機制,只有已經付費購買了遊戲的玩家,才有權對它進行評價。這意味著Steam上的每一條差評都是用玩家的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純惡意攻擊行為。而且,對開發者來說就算受到了如潮水般的差評轟炸,也不見得這個虧吃得毫無價值。以《足球經理2017》為例,開發者每收到一個來自中國的差評,都意味著進賬了180元人民幣。
畢竟,每一份差評也值180元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遊戲視為「第九藝術」,但不要忽略了,遊戲在絕大多數情景中也是商品,而真正成功的商品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優化消費者體驗的。一款沒有中文的遊戲對許多中國消費者而言完全可以說是有缺陷的產品,無疑會帶來欠佳的體驗。至於開發者客觀條件是否允許推出中文版,這與玩家無關。
遊戲畢竟是一種商品,理應重視消費者體驗。
玩家作為消費者,其實並沒有全面公正、就事論事地評價一款遊戲的義務。因為不佳的用戶體驗而給遊戲打一個差評,不論是希望督促開發者進行改進,還是僅僅想發泄不滿的情緒——難道不是一種再正當不過的權利么?
推薦閱讀:
※我快要控制不住我的麒麟臂了!——《你被子下的是什麼?!》
※閑言碎語不要停! 這款遊戲會讓你變成拆彈專家
※遊戲與我,遊戲於我
※畫中世界:關於追尋,這是你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