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模板引擎:Jinja2語法介紹
Jinja是組成Flask的模板引擎。可能你還不太了解它是幹嘛的,但你對下面這些百分號和大括弧肯定不陌生:
{% block body %} <ul> {% for user in users %} <li><a href="{{ user.url }}">{{ user.username }}</a></li> {% endfor %} </ul>{% endblock %}
看過《Flask Web開發》,很多人都能寫出來這些,但除了書里講的,你還應該了解一些其他的語法細節。這篇文章就來介紹一些常用的語法和函數,如果想要系統完整的了解Jinja,可以去讀它的文檔:Jinja2 Documentation。
FAQ
在Jinja網站上的FAQ里,我挑了三個大家可能會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簡單翻譯了一下)。
1、為什麼要叫Jinja?
之所以叫Jinja,是因為日本的神社(Jinja)英文單詞是temple,而模板的英文是template,兩者發音很相似(這麼說來,它本來也有可能叫Miao的……)。
2、Jinja的速度怎麼樣?
和Mako差不多,但比Genshi以及Django的模板引擎快10~20倍。
3、把邏輯判斷(Logic)放到模板里是個好主意嗎?
毫無疑問,你放到模板里邏輯判斷(Logic)應該越少越好。但為了讓大家都開心,適當的邏輯判斷是需要的。儘管如此,它有很多對於你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限制。
出於諸多考慮(速度,易讀性等等),Jinja既不允許你放置任意的Python代碼,也不允許所有的Python表達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了解Jinja2的語法。
Delimiters(分隔符)
- {% ... %} 語句(Statements)
- {{ ... }} 列印模板輸出的表達式(Expressions)
- {# ... #} 注釋
- # ... ## 行語句(Line Statements)
多說一下注釋,這是單行注釋:
{#% for user in users %#}
下面是多行注釋:
{# note: commented-out template because we no longer use this {% for user in users %} ... {% endfor %}#}
Variables(變數)
除了普通的字元串變數,Jinja2還支持列表、字典和對象,你可以這樣獲取變數值:
{{ mydict[key] }}{{ mylist[3] }}{{ mylist[myintvar] }}{{ myobj.somemethod() }}
獲取一個變數的屬性有兩種方式:
{{ foo.bar }}{{ foo[bar] }}
這兩種方法基本相同(深層次的區別可以暫不考慮)
Filter(過濾器)
過濾器用來修改變數,使用一個豎線和變數相隔。
{{ items|join(, ) }}
常用的內置過濾器:
- safe 渲染時不轉義
- capitalize 首字母大寫
- lower 小寫
- upper 大寫
- title 每個單詞的首字母都轉換成大寫
- trim 去掉首尾空格
- striptags 去掉值里的HTML標籤
- default 設置一個默認值,如果變數未定義,就用這個默認值替換。類似這樣:
{{ my_variable|default(my_variable is not defined) }}
- random(seq) 返回一個序列里的隨機元素
- truncate(s, length=255, killwords=False, end=...) 截取出指定長度的文章(文章摘要)
- format(value, *args, **kwargs) 參考Python的字元串格式化函數
- length 左邊如果是列表,輸出列表的數量;如果是字元串,則輸出字元串的長度
- ……
完整的fliter列表:http://jinja.pocoo.org/docs/dev/templates/#builtin-filters
Tests(測試,判斷)
Jinja2提供的tests可以用來在語句里對變數或表達式進行測試,如果要測試一個變數,可以在變數後加上「is」和test名,比如:
{% if user.age is equalto 42 %} {# 這裡也可以寫成... is equalto(42) #} Ha, you are 42!{% endif %}
如果要傳入參數,可以在test後增加括弧,也可以直接寫在後面。
常用的test(未說明的均返回True或False):
- defined
- equalto
- escaped
- none
- sequence
- string
- number
- reverse
- replace
- ......
完整的test列表及用法見:Template Designer Documentation
Loop(循環)
在一個for循環內,有一些特殊的變數可以使用,這是幾個常用的:
- loop.index 當前迭代數,可以用來寫評論的樓層數(從1開始)
- loop.index0 同上,不過從0開始迭代
- loop.revindex 反向的迭代數(基數為1)
- loop.revindex0 反向的迭代數(基數為0)
- loop.length 序列的數量
- loop.first 是否是第一個元素
- loop.last 是否是最後一個元素
- ......
完整的列表見:http://jinja.pocoo.org/docs/dev/templates/#for
Whitespace Control(空格控制)
默認的設置:
- 如果末尾有換行符,則去除;
- 其他空格原樣保留。
也就是說,下面這幾行:
<div> {% if True %} yay {% endif %}</div>
渲染後的結果是這樣:
<div> yay</div>
Jinja2語句佔據的空行,你自己輸出的空格,Tab都將保留。
如果要去掉Jinja2語句佔據的空行,可以通過設置Jinja2的環境變數實現:
app.jinja_env.trim_blocks = Trueapp.jinja_env.lstrip_blocks = True
或者像這樣手動添加一個減號(注意和%之間沒有空格):
<div> {% if True -%} yay {%- endif %}</div>
兩者實現的效果相同,如下:
<div> yay</div>
如果語句塊的前後都加上減號:
<div> {%- if True -%} yay {%- endif -%}</div>
渲染後會是這樣:
<div>yay</div>
通過Jinja2提供的環境變數,你可以設置很多東西,比如分隔符(在和其他的語言產生衝突時,可以通過修改分隔符來解決)。具體見:http://jinja.pocoo.org/docs/dev/api/#jinja2.Environment
Escaping(轉義)
有時你會想原樣輸出一些Jinja2語句和分隔符,對於小的內容,可以使用變數表達式來輸出,比如輸出一個分隔符:
{{ {{ }}
大的內容塊可以使用一個raw塊包裹:
{% raw %} <ul> {% for item in seq %} <li>{{ item }}</li> {% endfor %} </ul>{% endraw %}
模板繼承
你可以創建一個base.html作為基模板,把導航欄、頁腳、flash消息、js或css文件等等需要在每一個頁面中顯示的內容放在基模板里,並添加一個空的塊用來放置其他子模板的內容:
{% block content %}{% endblock %}
然後在其他的模板(子模板)里使用這個extends語句繼承它,並放置相應的內容到基模板里定義過的空塊:
{% extends "base.html" %}{% block content %} 子模板的內容{% endblock %}
如果想添加內容到在父模板內已經定義的塊,可以使用super函數:
{% block sidebar %} <h3>Table Of Contents</h3> ... {{ super() }}{% endblock %}
這樣可以避免覆蓋父塊的內容。
全局函數
常用的全局函數有:
- range([start, ]stop[, step])
- lipsum(n=5, html=True, min=20, max=100) 為模板生成一些 lorem ipsum。
詳細列表見:Template Designer Documentation
其他內容
內容還有很多,比如行語句、控制流、表達式、宏等。不再一一介紹了(寫這種介紹文章太累了……)。
具體見文檔的模板部分:
Template Designer Documentation
相關鏈接
Jinja主頁:Jinja2 Documentation
Jinja2文檔:Jinja2 Documentation
Jinja2文檔模板部分:Template Designer Documentation
Github項目頁:pallets/jinja
- - - - -
更多關於Flask和Web開發的優質原創內容,歡迎關注Hello, Flask!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OpenCV:圖片操作基本知識(二)
※數據分析入門必看案例:泰坦尼克號倖存率研究
※深入淺出區塊鏈(1)介紹
※基於TCP的python聊天程序
※學會最簡單的資料庫|看完這7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