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calers:你不用在意別人已經寫了什麼,多想想自己應該寫什麼

我有一個Scalers書友會。在書友會裡,某天有人問我,我覺得我寫的東西別人已經說過了,那麼我寫還有什麼意義呢?這位朋友的頭像是一個小孩,非常可愛,我猜應該是自家孩子。於是我在回答中舉了一個例子:有很多人已經生孩子了,那麼為什麼你還要再生孩子呢?別人都生了孩子,再生孩子有什麼意義呢?但是,如果我問你這種問題,你很容易就想到別人生的孩子還是別人的,我生的孩子才是自己的,所以,別人生了我自己還要生,因為生出來的是自己的,我是為了我自己要生孩子(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你的老公、未來生孩子什麼的……)。

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例子只是突然想到隨口一說。然後一個意外的現象是,這位朋友非常開心,好像解決了心中的困惑,然後還給我寫了一篇文章,並且說要進我的成長會。我說好啊,歡迎你來。於是我想這算是一個互動的意外收穫了。

我在文章《Scalers:堅持寫作1000天,我的生活有什麼改變?》里也寫過今天這個話題。在我寫文章的這三年當中,遇到一些朋友,在看了文章後說,你文章說的好,但是感覺其他人也寫過,或者書上也說過,對此我的理解是,對方在另外一個層面告訴我一條信息,比如說這個觀點在那本書上出現過,所以那我就可能知道有這樣一本書。這對我來說就有一定價值。

這是對外,而對內要求自己的時候,我認為不必要僅因為有沒有人寫過而進行批判。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們從來不應該在寫作的時候,因為其他人已經寫過,或者別的書上有哪一種觀點,而放棄我們自己的思考推理和呈現。

因為你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有你的思考、加工提煉的過程,而即使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你這個觀點在某某書上已經有了,不管對方出於什麼動機去說這句話。從事實上說,這畢竟是那一本書上的,而對方只是告訴你某本書上有而已(除非是他自己的作品)。

所以我在參與一些社群的討論的過程當中,一般是甩自己的文章鏈接,因為我已經有思考和加工了,而這些可以代替我在討論時候的發言,因為對方的套路我已經很清楚了,一篇文章就能解決問題。如果一篇不夠,就用兩篇。我不會給你發別人的文章,然後說這篇寫的好你要看看。有些可愛的小讀者會跑來和我撕逼,但是就喜歡拿著其他人的文章教育我說,你看這篇文章寫的對,你好好學一下……我心想這和你又沒有關係。

其實我覺得害怕寫別人已經寫過的東西是一種心理上的誤區。我們總想,去做一些所謂的創新,給人以很深刻的思考,或者說有一些石破天驚的東西,但是我覺得這種追求只能是一種結果,不是我們的目的。很殘酷的一件事情是我們並沒有我們自己想像的那樣不平凡,我們經歷過的軌跡其實大部分前人都已經經歷過。這就像去生孩子一樣,這個事情也是被全人類反覆實踐過的事情,所以,我覺得單純意義上說我要創新突破,要寫一些沒有人看過的東西,這個訴求有可能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來看一下真正的知識創新者都在做什麼?如果一個人真的想在這個層面上有一些創新,從教育的體制來看,一個人從本科畢業,他需要讀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而且往往需要走到非常前沿的位置,在高年級的時候才能真正地在學術上做出一些創新。其實真正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併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被人引用,繼而產生後續效應,才算是在知識上的創新。

那你看如果用這個標準來算的話,倒回去做一個研究者需要在這個領域有非常長時間的積累。所以其實知識的創造是一個成本非常高的一件事情,因為它需要有非常多的前置性的概念累積、邏輯的推論以及案例的演繹,不是我們拍拍腦門兒就可以想出來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大量的基礎知識的積累,你拍的腦門其實是個木瓜而已。於是你很容易成為所謂的民間科學家,因為你沒有按照一種行業內大家已經實踐了非常久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而在基礎領域,你越去做所謂的創新往往死的越快。就像生孩子一樣,大部分人會按照常規的軌跡去完成自己的分娩過程,如果你說我非要標新立異的話,那麼往往這意味著很高的風險,因為這個軌跡,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會帶來嚴重後果的。

所以,安安穩穩地按照前人的經驗,踏踏實實地走完,其實未必是一個最差的情況。而只有當我們在把前人的軌跡儘可能積累到位的時候,站到一定高度,有一定的儲備,再回過頭去看走過的過程,我們可能會想能不能做一些新的事情,而這個時候,創新可能才更有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最近互聯網行業顛覆傳統行業可以算是一種幻想和幻覺。因為一個新入行的人,他們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顛覆一個已有領域的,當然你可能可以通過公關和輿論宣傳的方式,去造成一種新來者更厲害的假象。但是當我們把戰線拉長的時候,我們發現,傳統行業的積累和優勢壁壘會慢慢地顯現和釋放,他們只是沒有看懂新來的玩法而已,當他們漸漸的明白了這是什麼套路,其實後發未必不會獲得優勢。只不過這個過程會稍微有一點長而已。

寫作也是這麼一回事兒,都是我們內心的歷練和積累。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而我們的心智成長其實並沒有辦法利用到前人所積累的高度。這個和自然科學未必完全一樣,比如說現在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就可以直接利用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的結果。因為,這些推演其實不需要我們從無知重新再走一遍。

我們在高中和大學學的知識都是別人已經反覆驗證過,能夠寫成教科書的也就是這些推演的答案已經告訴你了,過程也已經告訴你了,那麼你需要做的也就是反覆的把這個答案再推演若干遍,直到你能通過考試並且取得一個優秀成績,繼而你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而在真正的知識創造領域去做一些從來沒有做過的東西,是需要在大量的事實和大量未知前面,去探索其他人尚未進入的無人區,冒著非常大的勇氣,承擔試錯的成本,最後你才能發現,原來這樣一條路最好走的。

所以,我們看現在教科書上的內容好像都非常理所當然,但是每個結論都會花費學界多年時間的探索,而這樣一個探索過程,才能算真正的知識創造。這個過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難的,因為往往是沒有答案的,不像在課堂上做模擬演練。所以你看我文章中,其實很少提到知識,我自己在科研領域中經歷類似的知識訓練,所以我對知識還是有一些敬畏的。不客氣地說,我覺得市面上你看到的許多以一種「把知識踩在腳下」地姿態進行的討論,往往會有幾個硬傷,一個是這些討論者往往並沒多少知識,二個是看了幾本暢銷書,最多算是知道,不能算是知識。

回到我們自己的成長領域,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一個標新立異的過程。我們需要把前人已經總結的觀點、已經實踐過的經歷,自己也去實踐一遍,就像我們在學習物理時,把公式反覆的推導,把邏輯反覆演練。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自己的基礎紮實,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領會。當然我知道許多讀者在高中並沒有做這樣紮實的事情,所以學得不好那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專業領域的學習者,當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如果有人跑過來說你學的這些東西在大學普通物理已經有了,沒有新意。你可以不用去理會這種論調,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思考這個問題才會有這些言論,你就當是和你聊天扯淡了。

而如果你能看到這裡,你大概能知道寫作在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成長,而成長有時候是把別人經歷過的事情,自己親自經歷一遍。就像小馬過那樣,即使有人先過了,你也並不要因為這樣一個事實而感到自卑或者畏首畏尾。

我在成長會經常講一個例子,很多人覺得群裡面有一些非常厲害的人,於是自己不敢說話。我就會說你看,這個世界有大狗有小狗,大狗可能比小狗個頭大幾倍,但是大狗在汪汪叫的時候,小狗從來不會覺得大狗在叫了,自己就不能賣力地叫啊。所以,我們只要在自己的一畝三分里的叫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到這裡就可以扣題了,你根本不用在意別人寫了什麼,你多想自己應該寫什麼就可以了。

最後文章開頭提了我的書友會,這裡解釋一下,省得我再答疑了,這是我做的和書有關的小社群,現在已經200多人了。文章說明參見《Scalers:我做了個書友會小社群,歡迎來玩》。

相關閱讀:

Scalers:我不知道持續寫作有什麼難的

Scalers:當你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應該看這篇

Scalers:我為什麼一直持續寫長文?

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

成長會是由Scalers發起的面向成長、實踐行動且凝聚了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社群,有意入會者請和Scalers直接聯繫。我和其他會員會和你直接交流關於成長行動等各方面的經驗教訓。

微信公眾號 l 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網 站 l ScalersTalk.com

開 放 社 群 l 100小時訓練群C456036104

2017年成長會招募中

《1000天,1000人,在新的啟點上,駛向新的航程——ScalersTalk成長會2017年會員資格開放申請(2016.10)》

Scalers:怎樣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歷史文章(請點擊)

本文原文:ScalersTalk成長會 - 持續行動,筆耕不輟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推薦閱讀:

試著拿出一隻筆來,寫
聊聊接下來的寫作安排,以及期待
0-0序:烙印
為什麼都無紙化辦公了,我還是想推薦這些紙和筆
小說寫作怎樣打草稿?

TAG: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