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貓專欄」也來說說「球鞋門」,窮人就該去死嗎

前幾天CBA的球鞋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本來事情已經慢慢平息了,各路專家也已經有評論出來。但筆者昨天下午在OnFire看到兩則新聞《阿聯:我們聯賽里的運動員目前沒什麼權益可言》以及《CBA球員私下表態:有贊助的就幾個人,誰保障我們利益》,對其中一些觀點還是不吐不快,主要就是想聊聊職業體育里的貧富之爭。

阿聯扔鞋的事情剛剛爆出來的時候,不少人都抱持相同的態度,即在商言商,球員和贊助商維護各自的利益都沒有錯,錯的是籃協搞一刀切把穿鞋的權利打包賣掉了。本來這個機構最近幾年的運作就不大得人心,罵一罵也是一種「政治正確」。更有甚者搬出發達國家的發達聯賽作為案例,大意是說這事情老外就干不出來,極有中國特色。

但正所謂「有調查才有發言權」,有些基本事實還是得搞清楚才能做評價。之前從老蘇和懶熊的專欄里也能明白,至少有兩件事情是無誤的:第一,CBA拿贊助商的錢不是中飽私囊,而是作為必要的聯賽經費來使用;第二,這筆錢是有分紅到俱樂部的,且佔據總營收的比例還不小,有的球隊會達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換句話說,光是聯賽對贊助商的依賴程度,我們就沒法和富得流言的NBA來比。NBA僅僅轉播合同就能讓工資帽接近翻番,贊助商給的錢能佔到總營收的5%就算不錯了。球員的基本工資有保障,能不能再額外拉到贊助完全可以各憑本事——有固然好,沒有也不影響行業生態,這就是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區別。

當然了,所謂的「CBA聯賽經費」還會花到場館維護和梯隊建設等別的方面上,乍看之下不見得和球員工資掛鉤。但在總收入就這麼多的情況下,如果CBA不答應贊助商一刀切的方案,並因此拿不到每年4億的天價,很難想像球員的收入是不會受影響的。只能說錢從贊助商到籃協再到俱樂部,看起來球員的獲益沒那麼直接而已。

這時候你要罵籃協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沒和球員通氣也可以。但即使CBA有球員工會這玩意兒,結果恐怕也很難被改變。工會的建立不是為了和資方較勁的,假設工會自己也找不到可以兼顧所有人利益的方案,那麼最終還是得走少數服從多數的路子。如開頭的新聞所言,CBA有能力拉球鞋贊助的頂多就20多人,他們沒辦法代表所有人的聲音。

接下來就是關鍵問題了,筆者不管是在OnFire、知乎還是微博上,都看到類似的言論:憑什麼為了多數人的利益犧牲少數人的利益?這都什麼年代了還玩均貧富那一套?他們的思路很簡單,就是CBA應該把贊助完全放開,讓市場來優勝劣汰。能拉到贊助的球員是他們自己有本事,沒拉到贊助的球員別抱怨,努力訓練提高水平唄。

其實CBA光從工資看也不是真正的均貧富,只不過現在有贊助商煮大鍋飯,有的球員有肉吃,有的球員有湯喝。然而精英主義的人卻登高一呼,說應該給有肉吃的人更多肉,能者居之嘛;至於其他人沒湯喝會不會餓死?是男人就去為那幾塊肉搶破頭啊,體育的精髓不就是競爭嗎?從此CBA會走向欣欣向榮的道路。

很抱歉,可惜市場不是萬能的。當一個人沒湯喝快要餓死的時候,除了會想著怎麼樣吃到那幾塊肉外,更大的可能性是老子不爭這碗飯了。如果CBA變成一個少數人特別富裕,其他人基本收入更差的聯賽,你覺得會有更多還是更少的父母,會支持孩子去走職業籃球這條路?只為了那些百里挑一的希望?

以上所有論證同樣適用於球隊,CBA球隊所在的地域不同,拉票房和拉贊助的能力也不同,如果聯賽因經費短缺無法扶持,一些小俱樂部難以為繼,你很難指望當地的企業家做慈善一般地砸錢。球鞋打包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但結合現狀很有可能就是唯一的辦法,或者叫最「不壞」的辦法。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國外發達聯賽」到底搞不搞均貧富這一套。先說NBA,斯特恩30年前就把NBA的均貧富當成頭等大事。如果沒有工資帽和球員頂薪制度,完全把簽約交給市場,我們不難想像會發生類似事情:保羅-阿倫或者普羅霍洛夫砸個20億組建超級明星隊;選秀制度也可以不要,最好的年輕人也會被最富的球隊高薪選走。

嗯,屆時NBA會變成真正的軍備競賽,沒能力給超巨砸個兩三億年薪都別想挖人。到時候你會不會跟小球隊的老闆說,沒能力簽約就別簽啊,自己沒錢怎麼還想阻止別人屯巨星?然後「優勝劣汰」一下,你覺得老闆們是為了球員不惜一切抬價呢,還是想想玩不起就退市不玩了呢?

球員工會這幾年有詹姆斯保羅們牽頭,去掉頂薪制度對他們自己肯定是有利的。但為了維護行業生態平衡,他們就是沒這麼做,你覺得他們是沒CBA的明星們精明嗎?再來看看歐洲聯賽,足球圈沒有工資帽這種說法,走寡頭路線的極端莫過於西甲,結果在馬競冒頭前巴薩皇馬都玩成「西超」了,每年就兩場較量值得觀賞,得虧歐冠才保證了第3名的價值。

反觀英超,他們也是有貧有富,強弱次序沒那麼容易打破。但英超為什麼早就拼掉西意成為第一吸金聯賽?除了國內經濟環境的差異之外,轉播收入的集體分配也很重要。曼聯切爾西阿森納人氣再旺,也不能跑出來說大家都看我們的比賽,所以轉播商的錢就別給小球隊了。有這種均貧富的條款撐腰,外資才很敢湧入英超形成競爭氛圍。

這事情講白了就是,每個人的起點和能力是不一樣的,好的聯賽有義務去扶持弱者形成起碼的競爭氛圍。相信CBA訓練刻苦程度不在阿聯之下的小球員也所在多有,他們只是能力沒到能拉贊助的程度。這不是一種原罪,更不應該在削減他們收入之後,再要求他們單方面形成火熱的競爭氛圍。

總之現在在互聯網雞湯盛行之後,有某種聲音是很要不得的,就是單純地認為「窮就是懶」,「想要不窮奮發圖強就可以了,真做不到不如去死一死」。這是過分高估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只要努力就能擺脫一切先天和環境的約束。至於為啥CBA票房吸引力如此糟糕,會混到如此依賴贊助商的程度,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行列。

作者:@張文璟


推薦閱讀:

僅說突破能力,大侄子和庫昊誰厲害?
CBA全明星真不是人乾的活兒!
廉明AND衛猛

TAG:CBA | 易建联 | 球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