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的拆解與刻意訓練——認知練字指南(7)

最近閱讀視覺認知領域的書籍,目前在看的有兩本,一本是設計領域的暢銷書《設計師要懂心理學》,另外一本是《意識表象的產生與訓練》,後者聽書名就覺得拗口,讀起來也確實感覺生澀難懂,實在是難為我這個藝術生了。

從後者吸收了很多視覺認知領域的研究成果,也驗證了一些猜想。同時」表象訓練」在體育方面諸多成功實驗,也讓我更加堅定以視覺與動作認知切入到書寫訓練的教學方法。

方法論:

  1. 拆解——拆解點畫的構成要素
  2. 提取信息——提取方向
  3. 建立評價體系——怎樣的方向表達是正確的?
  4. 反覆訓練
  5. 反饋並修正

擺動的豎?

橫與豎在動作上的區別主要在於將書寫「橫」的動作進行近似於90°的翻轉,也就是說,無論是但弧型還是波浪形的書寫方式,在豎的書寫中,通通存在。

大多數書寫者從小就被灌輸「橫平豎直」的書寫理念,以至於他們很難相信豎竟然以波浪形的形態出現在書法中,哪怕宋書論家姜夔在《續書譜》說道:「一點一畫皆有三轉,一波一拂皆有三折」,但「豎是直的」這樣一種觀念依然是根深蒂固。

直接上圖:

顏真卿的「懸針豎」,大多數書法教材對懸針豎的解讀首先是線條要「直」,但它真的是「直」的么?

你為什麼會看錯?

這其實是大腦為了更快速地獲取視覺信息所形成的一種認知方式。

表象:指感知過的物體不在眼前時,右腦浮現出該物體的形象

視覺認知的實驗表明,大腦對圖像信息優先採取整體感知,左右腦同時快速反應,如同「速寫」一般快速搭建表象的主體。而對於細節感知,主要由左腦完成,反應速度慢。

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注意力或提供額外的正引導,大腦很難注意與理解這些細節,畢竟它更擅長快速的整體感知。

大腦擅長的另外一項技能也會讓你對這些細節視而不見——歸納。在現代生活中,印刷體實際上已經稱為了生活中的基礎字體,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受到印刷體的「沉浸式熏陶」,而大腦在讀取完上圖「十」的信息後,會把它和下圖歸於一類:

大腦將顏真卿所書的「十」的表象在和印刷體的「十」歸於一類後,會受到後者的不斷侵蝕、同化,這也正是心理學重要的流派——「格式塔流派」所提出的觀點:大腦對事物的的感知實際上包含著對該事物過去的經驗和印象。

這還沒完,更要命的是,視覺表象的塑造會收到語義的極大幹擾。如果老師或家長給你灌輸了「豎就是要直」這樣的語義信息後,哪怕你真的覺得這豎似乎是有點擺動,也會在主動抹殺這個表象,重新去塑造一個符合「豎是直的」表象。

以上三字的作者分別是: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中國楷書書家中的第一梯隊之三,如果你仍然覺得字中的常豎是直的,請在往回遊覽語義對錶象構成影響的那一段。

而之所以要用波折的曲線進行豎的書寫,本質上也如同橫一樣:在輕鬆流暢書寫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長線條哦弧度,只能利用不同方向的弧形去抵消弧度。

豎的方向總類

大致歸類,豎的基礎方向有五種,而其他更複雜的方向處理,也不過是這5種方向書寫的重新組合。

在短距離的書寫中,通常可以見到單一方向的弧形:

註:在短線條的書寫中,直線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形態特徵,這也是書寫系統能夠輕鬆表達直線的極限。

新的判斷標準

同樣,剝離了其他的干擾因素,進行方向的刻意訓練時,也應當建立明確的目標與反饋,適應刻意訓練的需求:

  • 方向的正確性,請用箭頭符號表達

  • 流暢而輕鬆的書寫,放棄不適合長時間書寫的手指,運用手腕甚至手臂來完成「最省力書寫」

  • 線條的延展性與平滑性,使得線條的線制看起來流暢,不毛躁

下期預告:

  • 如何利用橫與豎進行簡單的文字書寫?

  • 從書寫習慣的改變看刻意訓練

  • 案例分析

推薦閱讀:

【幹掉常用字】(第三期)「我」
如何才能把字練好?
瘦金體基礎偏旁之反犬旁
【幹掉常用字】(第二期)「是」
如何寫出一手漂亮的英文字——Calligraphy簡介(中) 浪漫的Italic

TAG:练字 | 书法 | 硬笔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