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補貼為何會影響埃及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自塞西擔任埃及總統以來,他一直希望領導埃及重新恢復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並極力謀求在地區事務中獲取更多的話語權。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繁榮和生產力的提高是一個國家提升自身實力的一個先決條件,而埃及經濟自「阿拉伯之春」以來都未取得顯著的成就,GDP的增長率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埃及2015年的GDP增長率只有4.2%。而除了經濟發展之外,儘管埃及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塞西執政期間有所減少,但卻沒有根除。在影響埃及經濟發展和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當中,糧食補貼便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
補貼背景
埃及自1952年建立共和國以來,和其他剛剛獲得政治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一樣,國內百廢待興,政府極其渴望振興國家經濟,穩定新生政權。受西方經濟學派的影響,埃及首先確定了優先發展工業化的經濟發展戰略。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埃及工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族經濟有所發展。但由於對工業的高度重視,農業發展滯緩,政府對農業的投資逐漸下降,導致農業發展缺少動力,進而影響糧食產量的增加。
隨著埃及國內人口的不斷增加,對糧食的需求也逐漸加大,政府遂採取進口策略以滿足國內人民的需求。但依靠糧食進口則意味著糧食價格的界定將會受控於國際糧價。伴隨著國際糧價的不斷攀升,埃及國內的購買力也日漸減弱,為確保人民的正常生活,埃及政府於20世紀60年代就出台了糧食補貼政策。
糧食補貼通常是國家以一個可以接受的價格向城市地區提供進口食品。而起初埃及進口農產品的資金是由美國公共法480號法案所特批的,除了小麥之外,埃及政府也購買一些玉米、食用油等其他一些農產品。因為美國所提供的貸款之後多數被一筆勾銷,以至於埃及政府起初幾乎不用花任何費用就可以給城市提供食品。然而,由於在國家穩定以後,納賽爾與美國政黨之間產生了矛盾,致使美國在1966年末便中斷了對埃及的資金援助。但由於前期的補貼,城市的糧食價格已經維持在了一個很低的水平,政府只能被迫繼續推行糧食補貼政策以確保社會的穩定。
如何補貼
埃及主要的食品補貼是提供麵包。埃及政府收購和進口的軟麥被用來生產一種名為巴拉迪的麵包,然後再以低價向市場銷售,該麵包從1980年起售價一直都是1皮阿斯特(約等於1.43美分)。除了麵包之外,其他一些糧食也受到了補貼。而居民要以補貼價格購買糧食需持有政府所提供的補給卡,通過此卡居民可以購買特定數量的大米、食用油和白糖等。如果購買量超出補給卡所規定的數量,那麼居民可以以自由市場的價格向獨立賣主購買,或者當農村合作社儲有充足的糧食時,也可以用高價向其購買。
埃及的補給卡主要是分給所有的城市居民,不論這些人是否貧窮或富有。事實上,由於補給卡太容易獲得,以至於補給卡的數量比城市居民還多。這對於遷居城市的人來說,是一個最大的福利,他們工作的同時還可以購買低價的糧食,而國家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也往往不會驅散他們。
埃及人爭相購買有補貼的大餅,無補貼大餅的售價是補貼大餅的10至12倍
利弊參半
誠然,糧食補貼政策的出台有其獨特的益處。一方面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減緩了他們的生活壓力,促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當中。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政府維持社會穩定。但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首先,加重了埃及經濟發展的壓力。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政府加大了對糧食補貼的投入2008年6月30日,政府開放了定量卡系統,並把持卡人的稻米定量提高了一倍,該系統覆蓋了埃及7500萬總人口中的5500萬人。持卡人每月可以購買2公斤食糖、1.5公斤油和50克茶葉並且還可用15埃鎊購買2公斤大米。而隨著補貼金額的增大,埃及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也日益加重,對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長遠來看,會加重埃及的財政負擔。
2007~2008年,埃及財政用於糧食補貼的總開支比2006~2007年增加了56%。2014年,埃及僅食品補貼的支出就高達43.1億美元。埃及不是一個發達國家,食品補貼難以具有持久性。
其次,補貼政策也為政局的不穩定埋下了隱患。一方面從人民的需求來看,糧食補貼對政局穩定所起的作用也只是建立在政府對糧食持續補貼的基礎上,從長遠看它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引發社會動亂的定時炸彈。政府減少補貼金額,提高糧食價格,農民糧食需求得不到滿足,勢必引起百姓抱怨,引發社會動亂。1976年,埃及要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但考慮到埃及經濟的發展狀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埃及政府削減糧食補貼金額。
儘管時任埃及總統的薩達特認為這種做法會引發社會衝突,但出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考慮,最終還是被迫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條件。但其結果可想而知。1977年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宣布,對麵包補貼削減25%至50%,這項決定剛一宣布,埃及社會就立即爆發衝突,3天之內就造成了80多人死亡。為了防止傷亡人數的增加,政府便廢除了這項決定,重新恢復糧食補貼政策。
另一方面,糧食補貼存在分配不均的現象,本來應該更多的幫助窮人,但卻使富人也享受到了同樣的待遇。隨著富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窮人只能在補貼政策下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從而形成的心裡不平衡感會誘發社會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此外,富人還會藉助國家補貼政策,在以補貼價格購買了定量的糧食之後,還會從自由市場購糧,並在糧食短缺時賣出,這更加重了城市底層勞動人民對他們的仇恨。
最後,糧食補貼助長浪費。城市人民可以通過補貼購買到比自由市場較低的糧食,尤其是補貼麵包。由於價格過低往往不被居民所重視,在餐廳等地方隨處可見被丟棄的補貼麵包,甚至在埃及還存在用低廉的補貼麵包作飼料的情況。因此,對埃及而言,糧食補貼只能是一個權宜之計。
近兩年,埃及糧食危機愈發嚴重,很多富人也開始購買補貼大餅
前景
埃及實施糧食補貼政策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國內的糧食安全問題,但隨著國際糧價的上漲和國內人民逐漸習慣了補貼所帶來的福利時,該政策便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了緊密聯繫。
從當前情況來看,政府是無法廢除補貼政策的。但從長遠出發,埃及要想實現經濟繁榮,糧食補貼勢必會成為一個掣肘之力。筆者認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埃及應根據其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定相應的補貼額度和範圍,如果一味加大糧食補貼金額,非但不能徹底解決糧食問題,反而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此外,國家應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政策上的保障。
一旦農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糧食產量得以提升,政府便可以減少糧食進口,甚至如果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埃及就可以擺脫進口所帶來的困擾。這樣既可以使國家不會受制於他國,同時也可以隨時把控國內糧食的價格,進而取消補貼政策。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促使一國發展的重要動力。
但在埃及,重工輕農的政策一直都未得到改善,這也是導致埃及糧食大量進口的重要原因。所以,埃及的農業如果不能取得較快的發展,糧食不能實現自給自足,糧食補貼就將會繼續存在。倘若塞西政府不能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那麼在埃及重新崛起的過程中,糧食補貼勢必會成為一個極大的絆腳石。
參考資料John B.Parker and James.R.Coyle,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in Egypt, the U.S.,1981.
車效梅、李晶:《中東城市化與糧食安全》,《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第5期,第64—69頁。
今日主筆 張帥
編輯 李涵
註:本文首發於頭條號中東研究通訊,中東研究通訊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http://weixin.qq.com/r/r0N0bMLEVZ8qrYYP9xa9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撤出定居點? 以總理:絕不同意
※獨家訪談告訴你:胡賽武裝和葉門前總統薩利赫到底要什麼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