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追風箏的人》: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

「好書總是跟悲傷的故事有關。」在《追風箏的人》書中,索拉雅對阿米爾說。

然而,《追風箏的人》就是這麼一部好書。

它的悲傷逆流而上,比順勢而下來得更為洶湧和壯闊。從一個人、一個家庭,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全景式的悲傷在一隻風箏的急降猛升下徐徐張開,讓我們俯瞰到人的自責、家庭的離別,以及民族的鬥爭和國家的戰火。

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謊言。

當謊言開始萌生,一個接一個,他的靈魂就會像不斷膨脹的氣球,他人的一個眼神或一句話,都能輕易地戳穿他的偽裝,瞬時爆裂,難以彌補。「當你說謊,你剝奪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權利。」阿米爾父親的告誡,給了阿米爾贖罪的勇氣。

「生活總會繼續。」這是阿富汗人喜歡說的話。

風箏

二十六年來,阿米爾從一個懦弱的富家少爺到敢於挺身而出的漢子,始終在窺視著那條荒蕪的小徑,那個埋葬在往事里的秘密。他的懦弱,截斷了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一生的命運。他的勇敢,也照亮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黑暗的童年。

從父到子,阿米爾的贖罪漫長而通途,沉重卻有力。僅僅一隻風箏,一隻飛翔在半空的風箏,就把阿米爾的心靈史完完整整、赤赤裸裸地拖拽起來,隨著四面來風急降和猛升。不僅如此,它把阿富汗這個國家的苦難史也真真切切、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血淚交織,殘酷和溫情交融。

阿富汗的少年在放風箏

風箏,國家裹挾著個人,個人滲進了國家。

那個追風箏的人,豈止在追回善良和誠實、寬容和正義。「曾經,在山那邊,我作過一個抉擇。而如今,時隔四分之一世紀,正是那個抉擇讓我重返這片土地。」阿米爾,追回到的還有對國家、對同胞的憐憫和同情,以及懷念和摯愛。

而這個抉擇,就是謊言。

阿米爾對謊言的自省,也是靈魂的復活。他看見自己的背叛和父親的眼淚,看見哈桑離去的背影和索拉博扭曲的童年,看見深受災難的同胞和內戰不斷的國家。從此,他從謊言的救贖中爬了出來,站到國家戰爭的旋渦中心去,在目睹中反抗,在反抗中前行。

終於,他走上了「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追風箏的人》電影

這一路上,父子之情、手足之情、民族之情和國家之情漸次明朗,再一次證明「血緣是最重要的」。這一滴滴血,從個人的血管里流進了祖國的江河裡,也從祖國的大地上淌入了個人的身體里。

阿米爾,儘管因戰爭離開故土,遷居美國,但已然成為一個真正的阿富汗人,而不是一個過客。「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和這片古老的土地血脈相連……我感到在我腳下的阿富汗發出低沉的響聲。也許阿富汗也沒有把我遺忘。」他重新站在祖輩的土地上,追回了那隻風箏。

這就是血緣。

這就是無法迴避的真相,織得再多麼縫密的謊言都無法囚禁的真相。「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說給阿米爾聽的,是阿米爾說給索拉博聽的,也是阿米爾說給這片土地和這個國家聽的。

血緣給了揭開真相的力量。

卡勒德·胡賽尼

是的,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追風箏的人》的作者,美裔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接受採訪時說,他更希望自己能寫出那些隱匿的不受歡迎的事實,讓那片土地上深重的苦難、愛與希望重見天日。

真相,公之於眾。

謊言,不過是一個脆弱的氣球,無法包裹和掩藏人性竭盡全力的復甦。

此時,阿米爾正在追一隻風箏,為喚醒索拉博的微笑。

那風箏,究竟會落在哪裡呢?

《追風箏的人》:書中佳句

  1. 但我認為,我不在乎別人的過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我自己也有過去。

  2. 爸爸畢生都在和熊搏鬥。痛失正值芳年的妻子;獨自把兒子撫養成人;離開他深愛的家園,他的祖國;遭受貧窮、屈辱。而到了最後,終於來了一隻他無法打敗的熊。但即便這樣,他也絕不妥協。

  3. 美國是河流,奔騰前進,往事無人提起。我可以蹚進這條大川,讓自己的罪惡沉在最深處,讓流水把我帶往遠方,帶往沒有鬼魂、沒有往事、沒有罪惡的遠方。單單為了這個,我也會擁抱美國。

  4. 他把盒子清空,從土路中央抓起一把灰泥。他親吻泥土,把它放進盒子,把盒子放進胸前的口袋,貼著他的心。

  5. 戰爭不會使高尚的情操消失,人們甚至比和平時期更需要它。

  6. 在這個國家,甚至連蒼蠅都在趕時間。

  7. 阿富汗有很多兒童,但沒有童年。

  8. 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微信公眾號:每天為你讀書(mtweinidushu)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百年史:讀《王國與權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讀書筆記
書評《我們仨》:我不曾親歷滄桑,但我願意聆聽
了不起的蓋茨比——追尋幻夢
這樣精讀一本乾貨書籍更有效!

TAG:读书笔记 | 书籍评价 | 追风筝的人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