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養卡」: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就不要動用其他資源了!
先講一個故事
看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經很落魄,發跡後非常樂於幫助別人。找他借錢的人很多,但是也遇到了借錢不還的,其中有個人借走他2萬塊,最後連信息都不回地躲著他。周圍的朋友都替他感到氣憤,但他卻笑笑說,「我只是替他感到不值,本來他以後可以找我借十萬、五十萬的。」
有句話說,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也許很多人生中的大事你還未親身經歷過,但是身邊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我們需要為了將來那些還沒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
一個普通人,能從親戚朋友處借到錢已經很不錯了,如果為了貪那2萬元,而失去了也許可以帶來改變命運的10萬、50萬,是不是太短視了?
再談「養卡」
我這裡說的「養卡」行為,一定不是有些人認為的那種「拆東牆補西牆」。我說的「養卡」是指,把信用卡當成一個朋友一樣來經營,互惠互利,互相成就,你成就它賺錢,它成就你獲得資金的需求。
朋友間交往,我們往往都懂得禮尚往來的道理,不可能或很少存在一方無償付出,而另一方佔盡便宜的情況,因為這種朋友關係不會長久。
與金融機構打交道亦是如此,只有互相成就,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是,我每次講到信用卡的話題,總會出現兩種聲音,一個是說我寫軟文,一個是跟我比誰更會算賬。
對於前者,我表示非常的無奈,可惜我也並沒有拿什麼廣告費用;對於後者,我表示無比的遺憾,計較小賬卻失去大機會。
當然,我不是想責怪這兩類人,他們只是真的沒有意識到信用卡的好處而已。
從理財規劃的角度來說,養卡和養兵是一個概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平時積蓄力量,在必要時才能用得出來。信用卡作為一個短期的融資工具,你可能暫時用不上它,但是你還是得有,也還是得養著。因為,它往往比親戚朋友都靠譜,你只需要對它好,它就對你好,而且,它不需要你經常走動,經常送禮,只需要按照它的規定好好使用就好了,可能偶爾需要承擔一點點的成本,但比起人情成本來說,它卻更加的簡單。
所以說,能用信用卡解決資金的問題,就不要向親戚朋友借了;能花點小錢養卡就能獲得更多可用的資金,就不要捨近求遠動用其他資源了。
如何「養卡」
首先,一定要多元化刷卡,比如,去咖啡廳、生活超市、出差訂酒店、坐飛機、出國度假等,能刷卡的地方盡量刷卡,讓銀行賺到錢的同時看到你的消費能力。
刷卡手續費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其實,刷卡手續費原本是不需要消費者承擔的,但是不少商家為了節省刷卡手續費,就把費用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有時候,我們為了消費的方便,也就默認承擔了這筆費用。
在越南旅遊的時候,海鮮大排檔的老闆就明確告訴我們,要我們承擔3%的刷卡手續費,所以雖然消費額是233.5萬越南盾,卻多收了我們7萬越南盾的刷卡手續費。
其次,多多參與銀行邀請的活動,比如,偶爾的賬單分期付款,偶爾申請一筆額外的現金分期等等。
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手續費也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有人笑我傻,用現金分期的形式把信用卡的錢拿出來用,真是不會算賬,還不如直接找個「商家」把錢套現出來。
信用卡套現業務讓很多「商家」體驗到空手套白狼的快感,不僅可以享受到刷卡手續費的費率差,碰到一些封頂機,賺的就不僅僅是費率差的問題了。統一費率後,據說已經對封頂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商家」的利潤下降了,必然導致持卡人的套現成本增加。
其實,我比很多人都更清楚如何計算信用卡的各種賬。信用卡套現的手續費可能比分期付款的總費用來得少,但是無論如何,我都不建議持卡人用套現的方式去融資,這樣非常不利於個人信用的維護。
試想,一個人在他的朋友之間沒有了信用,都將寸步難行,如果在銀行體系沒有了信用,影響的面就更廣了,最基本的,信用卡額度提不上去,還有被降額和銷卡的可能。
如果為了省那一點手續費而斷送了可以獲得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融資機會,那和故事中那個借錢不還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推薦閱讀:
※不會炒股的人怎麼理財?
※「現金流遊戲」是學習理財最輕鬆的方式
※26單身女,普通家庭無房無車無貸款,每月六千現金如何理財?
※在現實中真的有不太拼,就能賺錢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