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優秀筆記_囈人李_《西班牙文學》
一、全書線索
12-13世紀:西班牙文學起源
14-15世紀:西班牙文學的發展
16-17世紀:西班牙文學的黃金世紀
19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
20世紀:新時代文學的探索和發展
二、
強大的羅馬帝國的鐵蹄在踏上西歐土地的同時,也將其發達的拉丁文化在這片熱土上撒播,同時,在羅馬本土的拉丁語產生了純正拉丁書面語—民間拉丁語(口頭拉丁語)的分歧,其中,民間拉丁語在新的疆土上繁殖演變,形成了羅曼語族,其中包括了義大利語、法語、葡萄牙語還有卡斯蒂利亞語(Castellano),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西班牙語(espa?ol)。同世界各國文學的萌芽一樣,西班牙文學也是起源於民間口口相傳的歌謠或詩篇,多為一些女子抒發相思之情的歌謠。看到這裡,聯想到我國的《詩經》,作為兩種截然不同文明的文學起源,它們的內容卻極為相似,都是升斗小民通過作詩唱歌來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形式簡單樸實,內容充實豐滿。此處摘取一節抒情歌謠:
親娘,我的愛人離開我,
去遙遠的地方過活。
可我沒有辦法忘記他!
誰能叫他回來找我?
是不是同《詩經》中唱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雲能來?」的這位苦苦等待愛人歸來的女子相似?
除了這些很少被載入書面文獻的民間謠曲外,對於西班牙的基督教地區而言,真正意義上的文學起源則是十二世紀初的宗教詩和游唱詩,而後者更是居於主導地位。游唱詩是四處流浪的民間藝人留下的,這不僅是他們的謀生方式,對於當時的百姓大眾甚至王公貴族來說,聽游唱詩也是一種娛樂項目。因為這些詩篇的故事源頭已不可考,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又經過了刪改和潤色,所以這種文學形式實際上是一種集體創作。游唱詩的主要題材是歌頌英雄的光輝事迹,所以這裡不得不提到西班牙最著名的英雄史詩《熙德之歌》(Cantar de mío Cid),詩中歌頌了英雄熙德的生平事迹,中間還穿插了相關的民間傳說,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並沒有太多怪力亂神和神秘主義色彩,所以可以說,西班牙正統文學有一個非常「現實主義」的開端。
到了十三世紀中葉,天主教雙皇收復了被摩爾人佔領的失地,國家統一,政治穩定,西班牙的文學由此進入了發展成熟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民間文學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文人學士的專業創作。在這裡必須要提到的是Juan Ruiz所著的《真愛集》,講述了主人公的十幾次求歡經歷,這本書中「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描繪世間眾生相,猛批社會現狀,兼而大量引用各種文明的民間故事。但其實作者本人可以說是一個內心十分矛盾的人,此處我不想去過度解讀他文章中的警示意義,其實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只是囿於當時宗教束縛,不能夠自由表達內心情感。
時間終於來到了西班牙文學最輝煌的時期——「黃金世紀」,這一時期湧現出大量的宗師級作家,其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塞萬提斯和他的《堂吉訶德》,在這裡我便不再贅述。令我感興趣的是在這一時期西班牙文學領域出現的巴洛克風格,其中集大成者便是文飾派的Luis de Gongola,他熱衷於使用生僻的字眼、怪誕的隱喻以及十分複雜的句式,董燕生老師的這本書中沒有選譯明顯具有這樣風格的句子,因為「這些片語往往在原詩中被拆的七零八落,安裝在詩句的任何部位」,讀到這裡,又燃起了我繼續深造西班牙語的決心,希望能在未來有能力感受這位文學怪傑文章的玄妙。提到Gongola,就不能不忽視巴洛克的另一派別——警句派,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Quevedo,「他的巴洛克風格不體現在能指的絢麗上,而在所指的濃度上」,所以他的文章更加鞭辟入裡、直指人心,相比Gongola更具真實感。
本書中節選了一段Quevedo的詩篇:
你那隻遮住了眼睛的手,
將掠走的火用雪來償還;
你的玉手同樣會奪去人的生命,
白雪也會噴出炙熱的火焰。
目光暢飲著你眼中的烈火,
將它們化作血管中的火山;
愛戀的心百般警惕地對待,
那隻玉手,因為覺得她已背叛。
強烈的對比帶來的視覺衝擊加上作者飽滿的感情,濃濃的巴洛克風格呼之欲出。
在這一黃金世紀還湧現了不少戲劇作家,其中最耀眼的便是這位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創始人Lope de Vega,他的突出貢獻便是衝破了古典戲劇「三一律」的限制和悲喜劇的明確界限,他總是把悲劇和戲劇雜糅在一起,令自己的作品中既有嚴肅高貴的正人君子又有卑微的市井小民,劇情往往脫胎於西班牙的民間傳說以及我前面提到過的民謠故事。西班牙人對於戲劇的愛好令我震驚,可能是因為在去西班牙之前我從未去過劇院也不關心這種類型的演出。我人生中第一場戲便是在西班牙看的,一位在火車站相識且尚未滿兩小時的阿根廷男士邀我去看他老師編劇的一場戲劇,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笑點和鼓掌點,但是西班牙人對於戲劇的熱愛以及對演員的尊敬讓我十分難忘,結束後我被帶到幕後,與演職人員一一打招呼還有貼面禮,他們也十分開心有一位中國姑娘能來看這場演出。
啰嗦幾句,下面繼續來寫寫西班牙文學的新古典主義時期。
西班牙的新古典主義其實就是將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照搬過來,集中體現在戲劇創作之中,就是把我上面提到的「三一律」再次恢復,把悲劇和喜劇嚴格分開,在這一時期,西班牙文壇掀起了關於是否承襲拉丁語之爭,有識之士認為應當有選擇地吸收新詞,最後他們的建議被採納,這才有了我今天所學西班牙語豐富的辭彙以及大量借詞現象。在這一時期,主要作家有莫拉廷和Jovellanos,後者還是當時政壇的一顆明星。
不少新古典主義的作家到了後期,均表現出了浪漫主義的特徵,這顯然是一個思想領域的規律——在充滿戒律清規的時期總會有一些人想衝破桎梏,理智永遠壓制不了感性。前浪漫主義表現出情感的強烈迸發,「不去顧忌是否有傷大雅」。西班牙的浪漫主義其中一個特徵就是「表現出凄厲或者騷動的場景」如鬼怪等,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愛倫坡,之前讀愛倫坡時去搜索他的詞條,發現被打上了「浪漫主義」的標籤,還很不理解,明明一點也不浪漫好嗎?現在看來系統學習文學理論還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不至於望文生義。(笑)
十九世紀的西班牙可以說是「滿目瘡痍」,領土被拿破崙入侵,又喪失了美洲幾乎所有的殖民地,終於「從不可一世的幻夢中驚醒」。該時代的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兼以表達對社會的不滿。這一時期我最喜歡的是Gustavo Adolfo Becquer,此處選摘一首:
她悄悄躲在暗處把我殺傷,
用一個親吻打下背叛的印章。
雙臂摟緊我的脖子從身後
冷靜準確地刺穿我的胸膛。
然後她輕輕鬆鬆地上路,
樂呵呵,笑吟吟,沒事一樣!
就因為傷口不流一滴血,
就因為死人還直直站在路上!
各位看官興許能夠從這首詩中看出明顯的浪漫主義特徵,也能一窺這位詩人的內心世界,Becquer認為,詩有兩種,一種華貴,靠美艷鏗鏘取勝,另一種短小精鍊,如同「心靈迸發出的電火花」,赤裸裸毫無矯飾,能夠撞擊讀者心扉,喚醒他的想像。
到了二十世紀,西班牙文學終於迎來了又一次輝煌,得益於「27一代」的湧現,其中包括中國人很熟悉的達利,肯定有不少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去看了超現實主義電影《安達盧西亞之犬》,裡面割眼球的畫面被我捂著眼睛略過了。還有傳聞中的達利的同性戀人洛爾卡,更是這一文人群體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總體來說,「27一代」的文風深受前面提到的Gongola的深刻影響,他們的行為也是離經叛道,實在是非常「西班牙」。最後這位西班牙近代熠熠生輝的詩人在內戰時期被弗朗哥派的人刺殺了,與文藝界的光輝相比,此時的西班牙社會和政壇卻籠罩深深的陰影,是現在西班牙人也不願提起的「黑暗時代」。政治家們總認為主流文學應當服務於政治,大概這就是洛爾卡被殺的原因吧。
本書的內容大概在此處結束,西班牙戰後文學被提及得很少,董燕生老師著立此書年代較早,其實西班牙的現代文學也很發達,只是遠遠不比當年。讀完這薄薄一本書,心中感慨萬千,初步領略了西班牙文學幾百年的跌宕起伏,竟也生出一些莫名惆悵,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幾個能夠超越時代的文人為後人衝破迷霧指引道路,文學才得以被傳承和發展,斯人已逝,唯有文字仍然照耀著每個讀書之人的靈魂。
-------------------------------------------------------
還有更多精彩的書評和推薦,現在就申請加入Amos閱讀群:
- 完整的瀏覽從開始到如今的所有書單和讀書筆記
- 與眾多領域的高手直接交流和討論問題
- 在大家的幫助下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掌握更深刻的閱讀技巧
- 以主題小組的形式共同閱讀同一本書,以書目為單元交流
- 與你一樣熱愛閱讀,熱愛生活,認真活著的人們成為朋友
閱讀群的規則和申請鏈接請看:
我建的微信讀書群,愛閱讀人的聚居地~ - 閱讀X思考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推薦12個超級好用的手機攝影APP
※職場上務必遠離2個陋習,不然耗死你一輩子
※為了同時提高語言及知識的掌握,用外語和中文看書時,更適合用哪個語言讀哪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