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種話孔子老說,讓人覺得這是個智慧而隨性的老頭,特別討人喜歡。

先把論語中所有的類似句子挑出來。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國家好,你就要當官賺錢,賺不了錢當不了官,那就是你不行。國家不好,那你不能當官賺錢,為什麼呢?因為你在這樣的國家裡賺錢當官,就是在行不義,甚至在助紂為虐。

這裡的「有道」,是個很值得探究的概念。什麼叫有道?有道也就是我上面說的,國家好這個概念。相對應的是無道這個概念。

另外邦這個概念也值得討論。這個邦是指國家嗎?國家無道?

在論語中,不僅有「邦有道」這個搭配,還有「天下有道」。

還有這樣一段對話: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這段最後一句,以現代觀點,還是很值得批判一下的。我們只看第一句,「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下出 」,強調天子權威,也就是要恢復周王朝時的社會秩序。這應該就是孔子所謂有道的含義。

而國家無道,即下文所謂的「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僭越,下克上。這可能是邦無道之一解。

如果認為上面的解釋太麻煩,還可以直接理解為君無道。君王無道,則國家亂。

在君王無道的時代,如桀紂之時,做個忠臣太危險了,動不動就招來殺身之禍,如關龍逄比干一般,太危險了,還是趕緊藏起來不當官的好。遽伯玉就是這麼一個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君子啊。

但是呢,孔子自己幹不了犯顏直諫的事,不代表他不佩服犯顏直諫的人。所以孔子佩服 史魚,「生以身諫,死以尸諫」。

當君王無道的時候,是當不了忠臣的,只能當奸臣,和君王一起禍害天下。所以這時候,當官賺錢就是恥辱,因為這是不義之財。

孔子佩服寧武子這樣的人,希望君王有道就當官,無道我就跑了。也會把侄女嫁給南容,因為南容在有道時不是廢物,無道時,也不會逆君王而強諫。

孔子的道德標準並不高,守死善道而已。他鄙視奸臣,但他不會做死諫的愚忠之臣;他希望富貴,但也不會希望不義之財;他自己做不了錚錚鐵骨、不憚生死之人,但他佩服那樣的人。

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樣子嘛。孔子是個很慈祥很可愛的老頭。

不過即使這樣的人,孔子做到了。我們誰捫心自問,能做到嗎?

看到不義之財,會不動心嗎?

有無道君王招攬,會拒絕嗎?

孔曰成仁,如此之仁,幾人可成?


→_→雖然是個渣渣,還是來談談我的理解吧。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所謂邦有道,在我的理解下,大概指的便是政治清明時期,言路開通,晉身之道未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舊是貧且賤,那麼的確是恥辱啊,因為這說明了自己沒有能力,或者說,能力就是到貧且賤的水準,不得不讓人感到恥辱。和這個很相像的例子有美國夢,只要你努力奮鬥什麼的,就至少不會過的差,或者說,不會一直過得差。大部分窮人是因為自己的懶惰。╮(╯▽╰)╭雖然我覺得也不能算得上政治完全清明

邦無道大概就是指的是政治黑暗時期了。在我的理解下,這時候也往往是亡國之時,邦無道則亡。

這個時候,個人的富貴,往往都是可恥的。因為在政治黑暗的時期,你個人在官場上,若是清白的混,是不可能富且貴的。其中必然多少有些黑暗的手段。收受賄賂是最普遍的了。這時候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各朝各代亡國的時候了。譬如明末,雖說崇禎的確不是完人,有不少過錯,然則更可恨的就是一群大臣了。所謂國人皆曰可殺,我以為是沒錯的。

╮(╯▽╰)╭當然啦,因為這句話的時代背景,我以為孔老夫子其實指的是禮崩樂壞的問題。


現成的例子:

你以為在這個國家過著所謂體面的生活,真的是一件體面的事情嗎?


推薦閱讀:

轉:32萬條鐵路數據揭示:那些地域鴻溝,十年未曾改變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先」要持續多久?
2013 年 4 月,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展望,這意味著什麼?

TAG:儒學 | 經濟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