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完班回家?李醫生再也回不去了...

請原諒我這篇用手機撰寫和簡單排版的這篇文章,因為當我編輯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坐在農家小屋,與爺爺奶奶品茶共享這難得的假期閑暇時光。而與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萊鋼醫院的年輕兒科醫生李寶華

在國慶假期內結束了十六個小時夜班工作,儘管疲憊,但他本應帶著笑容回家與妻兒團聚歡度國慶。然而,他再也回不去那個溫暖的家,再也見不到他最愛的家人。

暴徒的妻子約一年前到萊鋼醫院生產,嬰兒畸形並有嚴重先天疾病,產後七小時死亡,李醫生並非其主管醫生,只給予了參考意見。暴徒前些日子曾到醫院打砸辦公室,未獲重視。當日李醫生剛下夜班,先在值班室被砍,跑到護士站未能獲救,又被拽到辦公室砍死,暴徒手持大砍刀。

看著李醫生那儒雅又充滿書生氣息的臉,我真的心痛萬分,淚眼婆娑。同事們對李醫生的評價也進一步證實李醫生的善良與醫德。心痛和憤怒的同時,我們不禁反思是什麼讓傷醫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是怎樣的社會風氣導致了醫生目前的高危工作環境?!

生命高於一切,謀殺無關醫患

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生命也是高於一切的。不論是醫生的過錯或者是病人的過錯,總會有相對應的法律制裁等待著他。當其中的某一方打破法律約束拿起屠刀的時候,這就升級成為了嚴肅的刑事案件,這與任何醫患關係無關。所以請不要惡性的謀殺事件扣上醫患這個敏感的帽子!

網路語言暴力比一切都更傷醫生的心

如果說一次次出現的殺醫事件只是少數極端主義對生命的不尊重,那麼網友的一次次惡意評論卻像無數把飛刀扎到了我們所有醫生的心裡。隨意翻閱李醫生報道的評論區我就看到好些刺眼的字眼。

這些評論看著著實讓人心疼,網路語言暴力不僅讓我們醫者憤慨委屈,更是一個強大的導向力量,造成醫患之間的矛盾與不信任。前不久喬姓男星的新聞一樣讓人悲痛萬分。他們都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針對他們的網路語言暴力卻仍在繼續。

媒體的失實報道擴大醫患矛盾

「縫肛門」、「八毛門」、「挂號門」這些名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以「縫肛門」為例2010年7月23日深圳一名孕婦在醫院順產一男嬰後,被丈夫發現肛門處被縫線了。助產士稱是免費為其做了痔瘡手術,但其丈夫陳先生懷疑助產士因索要紅包不成伺機報復。至今縫肛門仍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部分媒體因為對專業領域的未知,故在報道時無法做到公平客觀,甚至為了熱度不惜惡意炒作與杜撰。這些嚴重違背了媒體人的職業道德,給醫患帶來了致命的危機。

呼籲建立更完善的法律制度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看看國外: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設立新法,將嚴懲對護士、醫生和救護部門工作人員實施暴力的行為,那些襲擊護士、醫生和急救部門人員的人將最多面臨14年的有期徒刑。

寫到最後,我不禁想起了我年幼時的偶像,魯迅先生。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如今這個時代,是不是也需要一位魯迅,來喚醒國人對醫生的認知呢?

落筆至此,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酸楚,手指略微顫抖,眼淚滴落杯中,喝了一杯手中的茶,分不清是其原本的苦,還是眼淚的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FU醫數」原創,如需轉載請獲授權!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

iFU醫數」,骨科、運動醫學、康復科專家

歡迎加入醫數交流群,獲取最新內容

QQ群:230316103(醫數醫生交流群)


推薦閱讀:

即將成為一名醫生,想知道「膽大心細」(特別是心細)如何培養?
SELF演講實錄|閻石:最溫暖的陌生人
榆林產婦跳樓身亡:到底有多絕望,才會選擇一屍兩命
病人得了絕症,醫生是如何告訴病人的?

TAG:医生 | 医患矛盾 | 谋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