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未名湖畔的愛與罰》?


半年前剛讀完這本書。

平心而論作者的文筆一般,僅是到了能完整敘述完一個故事的程度,而且是對一個真實的現實素材進行敘述,其中不需要太多的情節發展的創作。不過對於整個故事的節奏快慢掌握的還是可以的,就是能讓人看下去不覺得太過緊湊或拖沓。

這部作品吸引我去看的關鍵原因是因為北大和同性戀。我覺得這也是這部作品最終能夠成為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試想一對大眾化的異性戀就算是在北大這樣比較有故事的校園裡面也不見得就能寫出有故事值得人去閱讀的作品。而兩個男主角同性戀的身份讓非同性戀者能夠好奇於這一樣的不同於自身的校園愛情是怎樣一種經歷,又讓同是同性戀的讀者有代入感。而雖然作者文筆一般但是對於主人公思想心情的描述還是不錯的,起碼能夠引導我去思考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去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對於整個故事情節其實也並不複雜,說得最簡單就是一個已經知道自己的同性戀的男孩子於雷喜歡上了性取向未名的陳可,兩人在未知對方心事是不由自主的互相靠近互相喜歡,有誤會有誤解有委屈有矯情。

這部寫實的作品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科普吧,從來不看BL文的來看了一下這樣的作品理解了同性之間的愛恨糾纏,確實,這樣思想很純潔情感很純潔的作品讓我懂的了愛情是沒有性別的界限的。

總的來說還是很值得閱讀的作品吧。


小說中的人物似乎就像是朋友生活在自己的身邊,小說的情節似乎就像每天發生的故事。但似乎終究是似乎。我們期待太多的美好,但生活總是不會事事順遂。一部作品的誕生似乎為我們填補了一些無奈,完成了我們年少時期對於愛情的期待。

作品的本身是靈動的青春故事,夾雜著無奈,摻雜了幸福,一個美好的結局,未知的未來。小說承載了太多情意,似乎濃烈的比深夜還要沉重。於雷和陳可的相遇,他們的分別,他們的重逢,有著太多青澀的懵懂,愛與被愛,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段歲月,一段時光,在讀者的眼裡,那就是一生的幻想。我們總是渴望有這樣的一場不期而遇,經過時光,完成淬鍊,變成只屬於你我的驚天動地。現實卻總是無情的,一如拋開小說的作者和曾經屬於他的陳可。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用小說記錄了他曾經的時光,為那個不完美的結局,虛構了一個美好的完結。不知道作者用了多少的文字去記錄一段他曾經的美好,為那撕心裂肺的掙扎,畫下一個完美的休止。讀者,永遠都在猜測,永遠都在幻想,但是卻深陷其中。因為得不到的愛情,幸好有這麼一個人,寫了這樣一本書。愛戀總是讓人擔憂、讓人釋懷,因為愛總是那樣的不經意就存在,就消失。紀念一個曾經深愛人,記錄一段早已塵封的往事,我們懷念著黃昏時的一切,看著這泛黃的日記,想要落淚就落淚吧。

想起作者的一篇補記《懷念我的陳可》,可以想見,作者曾真心待他,沒有觸碰的慾望,他的陳可似乎是一抹潔白的月光,柔軟的在作者心裡淌下,直至消失不見。或許會很難過,或許會很傷懷,那樣一個人,從此不再屬於他的世界。或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間,真正的命運,沒有完美,留下的遺憾讓我們成長。

《未名湖》里的少年,挺拔如青松,帶著陽光和朝露就那樣美好。可惜大多數的我們只是一顆小小的青草,低入塵埃,卻始終嚮往高處。時常,我們會因為一些枝枝蔓蔓的小事就錯過了那個人;時常,我們會因為那段艱辛崎嶇的距離就錯過了那份愛。有時候,我們愛的人註定與自己無緣,卻始終在心底保留著一抹期盼,可是,這抹期盼多麼卑微,卑微到沙底,卑微至海底。所幸,於雷和陳可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溫暖著我們日益冰冷下去的心。是啊,我們愛一個人,總是自私的想擁有他的全部,可惜,一個人,無論誰,都不會是你的全部。可是幸運的是,我們總能保留一份藏在心底的專屬他的記憶,無論時間怎麼推演,我們想起,總還是微笑的。

愛與罰。真正的深愛,怎麼捨得懲罰。所有的懲罰不都是愛么。我想,有些時候,因為太愛一個人,就是在懲罰自己。可是,世事變遷,就成了一句懷念。張愛玲寫「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放下,就是對自己的原諒,對他的深愛。作者,最終放下了,雖然遺憾,但卻讓那份愛變得香醇。他說:相逢總如萍聚,時間似流水過隙,而萍葉,已成東西。還記得深夜在北新煎餅攤前聞見的蔥香,還記得在寒冬里一起挑燈奮戰的幾十個不眠之夜,還記得球場上一同揮灑過的汗水,還記得槳聲燈影下的如花笑魘,而再要和他重溫那段甘苦歲月,只能期待某年某月的一場不期而遇了。而我總記得他的名字,多少年後,一如初見,那是兩個字,一看到它,就想起了幸福。

小說里的於雷和陳可是幸福的,作者和他的陳可是幸運的。但是在這個大千世界,很多人註定是孤孑的,很多人註定是悲哀的。不是不想擁有幸福,很可能是放不下一個人,忘不了一個眼神,丟不掉一段執念。於是就這樣半醉半醒日復日,一轉眼,花開花落年復年。那是一個傷痕,不會再痛苦,但卻再也丟不掉。有時候,我們不能再看到這個人,一看到就萬劫難復;有時候,我們不能再想起這個人,一想起就情難自已。時間,總是溫柔的幫我們淡忘過往,歲月,總是體貼的幫我們發酵回憶。喜歡這樣小說的讀者總是內心柔軟的,抱著最美好的期願,去感受故事的發生,我們愛過的人,經歷過的事,似乎都能在書中找到一抹影子,一想起來,還是會忍不住的微笑,也可能,不小心就打濕了枕頭。愛,有時不是堅持,是放開自己,也放開對方,拋去偏執,讓彼此都能自由。

燕園四月,未名湖畔,如今也是風光依舊,只是不知道曾經的兩人是不是還依稀記得,博雅塔的倒影,依舊清晰,只是曾經看過它的人,如今會在哪裡?心裡告訴自己,只要他如今過得幸福,哪怕這幸福與己無關,也微笑祝福,雖然這微笑帶著太多的落寞。走過圖書館,走過百周年禮堂,似乎還有他年少的身影,逆著陽光,淺淺一笑。從此,我的身上帶有了你太多的氣息,任憑風吹,都驅散不了。

回到現實,我們的人生,也許太過離奇,你不知道我的內心,我卻無法忘記你。但我心裡依然感懷,我們可以仰望同樣的繾綣月色,同樣的郁藍蒼穹。這就是,我愛你的方式,沒有打擾,唯有深情。陳可和於雷的幸福生活是小說的一個番外,沒有了罰,只有愛。一本小說讓我們想起很多,或溫馨,或失意,但是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最後,借用顧城先生的一句詩,為這對少年,寫下一個註腳: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我們什麼都不說,就十分美好。

p.s 看這本小說,還是上本科的時候,意外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寫一些話,是對作者的致敬,也算是對自己的釋懷。寫的時候,考慮是否從純粹文學角度去評價,但最後覺得不好,破壞了純粹的美感。曹文軒老師曾說,讀到一本書,首先想到的是解構,那麼跟解剖屍體有什麼區別。所以還是想從感性經驗來講,若將來還記得,再來從理論上去評價吧。亂寫一通,娛人娛己耳。


我是個,第一遍看完《未》之後,懷疑我自己性向的人。
推薦我看的,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gay。

第一遍是跳讀的,即使如此,還是覺得自己和前半部分的陳可真是太像,無論是性格,以他的評價,「感情慢熱,敏感細膩,內向單純,重情義又糾結,想對別人好可有時候又顯得笨拙無力」,我覺得他總結得很精闢到位。和陳可的相似,還在於許多相同或類似經歷我也經歷過,看電影、吃飯、散步、一同上選修課,中秋坐操場一起賞月聊天,一同出去旅行睡一起,一同社團工作隔三差五地見面,只是我們沒有睡的時候揉著腰,或者親吻罷了。和前半部分的陳可有著類似的疑問,喜歡是什麼,對他的喜歡,以及其他兩個男性好友的喜歡,是歸為親密好友,還是愛情類,我不清楚,現在還是不清楚。

也沒有多想。

而今天,空閑之餘重新拾起書,本想把開頭部分跳讀的看完,卻放不下來。

自個都有點不相信,從中午到現在,除了晚飯,連續看了近10小時的小說,還是言情類的,頭一次這麼手不釋卷。頭一次小說還看第二遍。其實第一遍是一周前,只想了解個故事大概,看看到底哪裡,讓你覺得好看。當時覺得作者開頭那真是啰嗦,急躁地跳讀著的,曖昧那麼久,在全書三分之二的地方才吻上。而第二遍讀的時候,起初是只是想看下被我跳過的開頭部分,卻漸漸地,難以放下,會為前三分之一,被那一幕幕曖昧、俏皮、賣萌的對話、場景給逗樂,感覺好有愛和溫暖。而接著,即使已經知道完美結局,還是不由地就隨著情節推動,真的揪心、惋惜、無奈,心中被一顫起來,原來文字也能這麼生動準確地描繪出當時的情景意境,「悲」 油然而生。表白,去美國前--「背後,有一顆他沒有看到的淚珠,滑落」; 「把台詞里所有的「可」字刪改了」, 未曾經歷過,卻也能被文字帶著有所觸動,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應該是好小說、好文筆和好故事的一個標準吧。而最後看到他們在機場見面,在飯局外接吻,魚雷偷看陳可日記,他們間的誤解能逐漸消逝,最終在一起,真是打心底為他們開心,無關乎故事真偽。

我讀的小說不多,但這本是難得讓我手不釋卷,身臨其境的。很少有影視、文學作品能感動我,至少我覺得這次被觸動了,可能也是和個人經歷有關吧


那是我看的第一部bl小說,也是唯一一部。(說實在的我都不確定bl小說是不是就是這樣樣子的...)

---------------------------------------------------------------------------------------------------------

當時看的時候是大一,剛剛高考完,雖然沒發揮好但是也是滿心歡喜的跑來了武漢。

一個彎彎學長推薦我的,然後我就坐在學校的自習室里一邊吹空調,一邊喝茶,一邊看書。耳朵里放著石進,很喜歡那一首「可惜不是雙魚座」。

那個時候還在用4s,屏幕小小一個,看著很不舒服。

看完之後就堅定要好好學習~研究生去一個特別特別好的大學。

有的時候會幻想走在路上和自己擦肩而過的那個男生會不會是自己的陳可?

學不進去的時候回幻想坐在自己身邊有一個大帥哥,然後我指揮他出去給我買紅牛去~

有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傻得冒氣,還不如花點時間看看英語。

那個夏天武漢熱得嚇人,空氣嗆得人喘不過來氣。還在發愁以後四年都有在這裡過了,怎麼辦。

一切對我來說,都還很新鮮

---------------------------------------------------------------------------------------------------------

兩年沒回武漢了,前幾天隨手翻了翻kindle里的那本書,扭頭看看窗外,我感覺還是能看到武漢濃得怎麼也化不開的盛夏。

然後對面是你坐在我前面,看了看我的歌單,問我,為什麼要是雙魚座?


說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一抬頭髮現自己坐在一片月光里。

只有少年會想,

做一個時光中的逆旅者,世故里的倒施人。

只有少年會想,

愛是什麼滋味,恨又是什麼滋味。

當我們把記憶的真客觀稱作永遠的假命題,

意志的假深刻便自說自話地想要詮釋愛情的真諦。

只有少年是不顧的,

那些真真也好,假假也罷,

既已不順遂光陰,便不能再腌臢了自己。

只有少年是真不顧的,

那些真不顧也好,假不顧也罷,

光陰既長,便要趕緊祈願:

但願每個少年都是一顆甜糖,

但願歲月溫良,我們永不相忘。


我是一個初中被全班欺負的人,他們欺負我是因為我胖丑黑,欲加之罪。技校五年渾渾噩噩,初戀給我了一部小說,未名湖畔的愛與罰,我找到自己,轉本,現在準備考研。哦,我算是看了這個小說正式出櫃的。

--------------------------------------------------------------------------------------------------------------------------------------

時隔五年,想想曾經是初戀(也不能算是,儘管一個宿舍,一起玩過,但最多也只能算炮友,可是已經舌吻了)他就叫陳可(這個如此大眾化的名字我真想吐槽逆旅對待主人公名字的態度),我遇到的陳可將未名湖畔的愛與罰介紹給了我(別誤會,他本來就喜歡一些幺蛾子小說,偶爾才在百度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就這麼扒出來的未名湖),我讀過之後並沒有角色代入,反而形成獨立的人物,畢竟人家那是京大,而我不過只是個窮鄉僻壤的小小小技校而已。漸漸地我越來越討厭面前的這個陳可(你不要覺得我介紹的這個人有多好,我又多喜新厭舊,人為什麼會喜歡渣男,就是因為給自己面前的人套了一層蜜餞,蜜餞化了就是無盡的苦澀),審美觀和三觀又再一次的崛起,自不量力的參加轉本考試,結果比分數線高出了0.5分,也是不可思議。儘管嘗試努力了,距離未名湖還是這麼近(坐動車就能去啊),那麼遠(呵呵),即便是上了大學,也不過是大學的乾兒子,不過還好,許的願也算湊合了,遇到了一個183的男生,儘管是直男,什麼也沒發生,反而勾心鬥角了倆學期,最後也算磨合好了。就快要畢業了,這個人突然送給我一個狐狸,就是Zootopia的Nick,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感覺一切的陰差陽錯都再告訴我,有些思想的幼稚,和現實的單調與骨幹。但是畢竟還有Nick。

小說就是小說

一年以後,討厭的人還是討厭的人。

我連理都不想理了。


1. 《未名》之後,於我再無耽美

2.下面這張照片,才是真正感動落淚的結局。

祝福


北大法律系畢業生寫的網路小說。

於雷和陳可的愛情無論是男男還是男女都一樣很有看頭。

文筆很好,情節設置不錯,愛和被愛夾雜著兩個人的猜疑,所以也鑄就了一些曲折不完美。

看後一直不忘,而且還很期待有這樣一段美好的愛情。

只能說直男李明和於雷那段很贊啊!


過年在家看了兩遍,很喜歡。同志文學中難得立意高遠,故事流暢,文筆也極好的作品。裡面肯定有作者及其朋友大學生活的足跡,有不少熱血青年才會有的對感情對人生的思考。

作者不愧為北大才子,文學修養極好,紅樓夢痴。

很多橋段有紅樓夢的影子,講的也是一見鍾情的愛情。

前後應該不是一個時期完成的,文風並不連貫,前面明顯好過後面,後面作者感覺寫的力不從心,草草結束了。陳可被心理扭曲的室友捅刀太過drama,於雷兩段感情的過度也處理得很糟糕(僅討論書中人物,非作者文筆)。

推薦閱讀作者的另一篇作品《荼靡開在燕園西》,完結不久,作者在新浪博客上連載的,同樣題材,人物更多,感情也更加真實複雜。


之前看到有人評價此文,一個大男人居然寫出那麼黏糊的文字,實在是天雷。不能苟同,《未名》這文其實很私人,看的時候感覺像在偷看某個人的日記,所以沒必要用對待文學那樣的態度去審視。

一開始看,我也覺得有點彆扭。作者採用的雖然是萬能第三人視角,但並不客觀,在作者的筆下,陳可這個人物是完美的,沒有絲毫缺點,而且不是世俗意義的完美,而是完全超脫了世俗。說它黏糊,也不是全無道理,那種對於情感小心翼翼的態度,以及對於雷暗戀陳可那段時間患得患失的心情的描寫,謹小慎微到矯情。但是想來,暗戀的確是這樣一種感受呀。可能因為這是作者自己的情感經歷,所以文字尤為生動吧,讓人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於雷的心焦和鬱悶。看了那麼多DM,大多情感都是源於作者的想像與代入,帶著獨有的女性化的細膩,當然寫得好的也讓人很感動,可那是一種類似於啤酒泡沫的東西,很快就會消弭,只是淺淺的一層,而逆旅的文字,字裡行間都是稠的化不開的情意。每每想到,心都會被蟄一下,那並不是單純的甜蜜或者痛苦,而是苦味之後的回甘。

不過若光是《未名》本身,倒不會讓我寫下這點感受。後來無意間,讀了作者寫的一篇散文,《懷念我的陳可》,才開始思考《未名》里的細節。也是那時才明白《未名》那點自傳的意思,也是那時才知曉陳可之所以被呈現的如此完美,是因為作者就是於雷。而小說和現實,終究是兩個世界,現實中的於雷和陳可沒能在一起。如果說《未名》字裡行間是情,那《懷念》則是回憶,看時的感覺彷彿是置身於某個只有昏黃路燈的街道,地上應該被映出了一些斑駁的樹影,此時回憶像是一位老友,在你心緒悵然之時突然造訪了你平凡的生活。我說的不太好,姑且摘錄原文的一段話:

相逢總如萍聚,時間似流水過隙,而萍葉,已成東西。還記得深夜在北新煎餅攤前聞見的蔥香,還記得在寒冬里一起挑燈奮戰的幾十個不眠之夜, 還記得球場上一同揮灑過的汗水,還記得槳聲燈影下的如花笑魘,而再要和他重溫那段甘苦歲月,只能期待某年某月的一場不期而遇了。而我總記得他的名字,多少年後,一如初見,那是兩個字,一看到它,就想起了幸福。」


看完這本書,感觸最大的不是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當然,這個故事也是很棒的!),是作者對《紅樓夢》的痴迷,文中提到好幾次不說,最最重要的是作者也用了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寫作技巧————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文中很多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的細節,熟悉《紅樓夢》的人看到這些怎能不拍案叫絕,要知道喜歡模仿《紅樓夢》寫作手法的人不少,但是逆旅主人的這篇小說算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像電視劇《甄嬛傳》裡面有些人設及說話方式就深受《紅樓夢》的影響,或者是有從《紅樓夢》里取經。(扯遠了)

這篇小說最後一部分甚至用了《紅樓夢》裡面的詞作為章節名,比如: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這篇小說完完整整看過三遍,挑章節看過不下五遍。因為某段時間喜歡看同志小說及耽美小說,所以搜著看了很多,這篇是最好的(不撕,只是個人觀點),那時候也挺喜歡柴雞蛋,但是逆旅在這些小說里的達到高度與深度,在我心中無人超越。


別人有的愛,我們不可能模仿


高中的時候下到手機里看了好幾遍,後來高考一結束就刪了,因為知道自己不可能去未名湖畔遇見一個陳可或於雷。

準備考研的時候,想了想又把這部小說下載下來,忙裡偷閒地又看了一遍。

終於來到了未名湖畔,但已經過了於雷遇見陳可的年紀,也不再嚮往小說中過於完美的愛情,現在我希望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感謝逆旅大人的於雷陳可,感謝TF喂的狗糧,讓我不願止步,追尋更好的自己,再遇見更好的人。


講真,當時《未》被誇的驚為天人,我去看了,真的情緒沒有太大波動。我想如果這是寫的bg的話,估計就沒這麼大熱度和光環了。看的時候感覺小說後期腦補過度,果真現實中陳可是個直的,最後還有女朋友了。如果當初逆旅按照實情寫的話,會更符合當時同志的處境,畢竟不是所有與愛有關事都會有好的結局,儘管愛沒錯。可誰不想在回憶里放過自己呢……


先看了介紹,知道是現實故事,且是小攻於雷寫的,再看小說,有種濃濃濃濃的自戀感,特別是描寫倆人還沒認識時陳可的心理,我想他該不知道陳可第一次見面的想法吧,而且陳可不是GAY,前期應該不會有於雷那種想談戀愛的感覺,而文中的陳可處處透著等著暗戀對象對自己表白的小女生感覺,我不認為一個不是GAY的男生對另一個男生有這種期待,所以我只能理解為作者本人的腦補


好喜歡於可。


我心裡最好的bl小說,我的啟蒙書


可恥地匿了

……………………………………………………………………………………

未名湖畔 兩個少年

手拉著手 心連著心

本是出於獵奇隨手一看

看著看著就無法自拔

看到糾葛的發生 看到於雷和不是陳可的人在一起

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

怎麼看網路小說也能看得銘心刻骨

大學裡的故事

和自己太像了

偷看自己的影子

尷尬人尷尬事哭笑不得

不能言不能說

於雷和陳可啊

真好

也希望你能遇到Mr.Right吧

不要過得太辛苦了


文筆太細膩我是真受不了,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這篇小說我也推薦給一個腐女妹子(貌似還是我把她帶腐的)看過。他說看到百分之七八十吧實在受不了了就不看了,總覺得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我看了很少,都不到百分之二十,反正怎麼看怎麼心裡不舒服,囿於北大陰柔氛圍的影響寫出來的這篇文章我還真是不喜歡,喜歡讓人讀了熱淚盈眶的,就像大部分異性愛情小說的寫作手法一樣。畢竟同性愛也是愛情,基於愛情,並無差別。


第一次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是在上高中,雖然總有人說這個故事太高於現實、過於美好,但是它真的給我構建了一個不真實卻異常真實的夢。

先說作品本身吧,我覺得未明是我看過類似小說中格調最高,不落俗套,不空泛的一部。文筆雖不至於說優美,但是敘事清晰不拖沓,描寫恰到好處,可以給人的小心思以觸動。人物刻畫鮮明,於雷、陳可二人的形象躍然紙上,每個人都能在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好像是兩個真實存在的人。

雖然說這本書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有些誇張,但是這些年來,這樣一篇故事總是時不時的浮現在腦海。剛看完的時候異常想考到北大,雖然明知自己沒有那個實力,以至於到現在我對北大都有種特殊的情節。前幾年去北京辦簽證,還特意抽了一天下午跑到北大未名湖畔,在旁邊的長椅上呆坐著,想於雷和陳可曾經在這裡怎樣地生活,有什麼樣的歡樂,什麼樣的煩惱。逆旅主人筆下的兩個男孩儼然已成我內心裡真實存在的人。我們學校跟北大有交換的機會,我也很想交流過去,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未明的故事,我也希望能在那樣的校園裡有一段美好的愛情。

後來聽說逆旅主人在溫哥華結了婚,我也是有點小激動,因為我也在這個美麗的城市讀書。現在嘛,我有自己的男朋友,雖然不是在北大,雖然是不一樣的故事,但是我猜應該是有著與於雷陳可一樣的幸福。


只有我覺得於雷很渣嗎?配不起陳可。而且我覺得這應該是個BE才對,後來和陳可在一起的情節肯定是作者腦補的


為什麼這個名字聽著我就想到二次元sm呢


推薦閱讀:

七彩翅膀的鳥
緋紅之王!讓時光飛躍吧!
鬼魅故事集·惡虎
《民國演義》第七回 謀霸業眾諸侯反目 枉稱孤洪憲帝歸天
如何評價長洱的《犯罪心理》?

TAG:小說 | 網路文學 | 北京大學 | 攻受 | 男同性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