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柔性的錄取標準是否有違社會公平?與「美國夢」是否矛盾?

國內大學錄取以高考分數為準,固然有眾多弊端,但是相對比較公平。而美國大學錄取不光看分數,也看重社會活動,生活經歷,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但是這些方面的訓練與積累比讀書考試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的支持,或者說經濟與人脈的支持。比如富人的孩子可以去非洲做志願者,但是窮人的孩子連去非洲的機票都買不起。這樣的錄取標準是否明顯偏向於上層社會?這樣是否會造成社會階層分化日益明顯,貧富差距日益增大?這與「靠個人奮鬥獲得成功」的「美國夢」是否相悖?


作為剛剛結束申請的出國狗來回答一下。

美國大學申請真的存在不公平嗎?是的,但是並不是在課外活動申請這一項上。

美國的大學在對於學生的選擇上除去對學生學術能力方面的考量,也同時關注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屬性」。

舉個例子,A家庭環境優異,參加了多種公益活動,或者就像題主說的,飛去了非洲搞公益項目,SAT分數2000,toefl100。

B就是那位在非洲的「貧困學生」,沒有機會到全世界各地去參加活動,但是他懂事、堅強,SAT2000,toefl100

那麼A和B這兩位學生誰會被top20的美國大學本科錄取呢?

都有可能。

因為他們屬於學生群體的兩類人,學校需要活動經驗豐富、有熱情的「上流社會」學生,也需要品學兼優、質樸善良的「貧困學生」。

我們時常開一個玩笑,怎麼樣用一個低分申請到你的dream school?

做一個黑人女同性戀。

黑人女同性戀是三種成分的混合,這也是學校需要的多元化,當然一般學校可能也不敢不錄你....因為說不定會被指責歧視女性、歧視黑人、歧視同性戀....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但是也能看出美國大學對於學生選擇上的多元化,他們不會同時錄取100個領導型的公益熱切分子,而是會要各種各樣不同的學生來組成一個綜合性的校園。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公平與否的界限和美國的國境線是重疊的。

研究生的申請偏向學術,拿本科申請來說

在美國本土,中產階級以上階層的孩子固然可以參加各種活動,但是少數族裔的孩子在錄取過程中會有照顧。之前和一個UC的招生官聊過,有些非洲裔的申請者可以1600sat拿到UCLA的錄取,這在白人孩子身上很難實現。

在中國,美國留學的群體只屬於社會中的富裕階層。 甚至在申請之前,托福,SAT/ACT的學習,申請活動的投資,留學中介的服務,少則數萬,多則百萬。窮人的孩子確實很難在本科階段實現「美國夢」


推薦閱讀:

普斯留學專家解析2017年Usnews美國大學綜合排名【知乎獨家首播】
為何我對耶魯教授陳志武的「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一文中所表達的觀點不敢苟同?
加州大學的DeCal是什麼樣的?美國還有其他學校有類似制度嗎?
示意圖:中國留學生數量全球第一

TAG:教育 | 美國大學 | 社會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