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決心訂個目標,1年讀它個100本書,我這樣訂目標有問題嗎?

KPI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它對發展有作用,但是沒人喜歡它。

考試分數、銷售額、閱讀量、GDP等等都是KPI。KPI是個目標,當我們去努力實現它的時候,也許就會有人跑偏,基於短期利益的考慮「竭澤而漁」,犧牲長遠利益,大有一種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氣魄。你讓他寫十篇10萬+瀏覽量的文章,他可能逼急了也會實現,但是什麼最吸引人看呢?腥、星、性,流量帶來了,是否會傷害品牌呢?

KPI有時能把組織帶到溝里,但是,沒有KPI又不行,沒有方向,勁不能往一處使,效果會更糟糕。

所以KPI體系的制定就很重要,也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即使公司上下朝著一個量化的目標前進,也要有其他手段來進行「糾偏」。

讀書也一樣。有目標是個好事,總比荒廢時間不讀書要好,這個要肯定。但是對量化目標的理解有偏差,會讓讀書走火入魔。

有些名人說他一年讀很多書,一百本、兩百本,甚至能一天一本的,比如任志強,每天至少看6萬字。通過媒體傳播,讀者覺得這位名人的成功似乎與讀大量的書有關,似乎他天賦異稟,生來就不同於常人。而我們也應該多讀書,作為一個普通人,雖然不能一天一本,但也可以訂個量大的目標,比如一年100本或者更多,去接近那些成功的人。

一些年輕上進的朋友尤其如此,有野心,更寶貴的是他們有執行力,不懶,真的能對自己狠下心來。這種堅持和毅力就讓很多懶於讀書以及缺乏恆心的朋友羨慕。

其實照100本這個目標拆解下來,每周平均2本書,正常人的速度,按一本書3、4小時來算,嚴格執行還是能實現的。我們前面說過,比如一個在北京的上班族,利用好通勤時間每周10個小時,一周一本到兩本書全部看完也是能實現的。

如果你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可利用,打定主意去讀書學習,這目標不難。

但是,從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到實踐中真要去讀,最終獲得效果,這100本書要看完了全部吸收書中內容可就不容易了。聲稱讀幾百本書的那些人,最終能過濾下多少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不一定的。

或者說,那些人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不在乎從100本、200本、500版本還是10本書中獲得,誰都不好說。

其實,這個表面上的數量,對那些名人來說,不是目標,而是結果。

在入門進階的過程中,初學者容易為數字所迷失。

他們跟數字較勁,訂下100的目標,非要讀完100本,可能其中也有自己不喜歡的,也有讀的時候就覺得用不上的書,但仍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他們深知對自己狠一點就能離成功更近一點。他們按照過往的思維定勢,每本書從頭到尾看完,消耗了很多時間,體驗也不太好,可是他們不願意放棄。

他們盯著100這個KPI,而忽視了最重要的目標——最終能留下東西的有效閱讀。讀書的目標是什麼?是攢夠100或200這個數字就能去換得積分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嗎?不是。他們為了量化目標,消耗了時間,而不是花好時間,實現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

如果他們把從頭到尾看完一本書、不管自己讀書目的如何、書中內容如何,定義為「看了一本書」,在100這個目標中給自己加一朵小紅花,那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就會發現其實很痛苦,我想最後放棄也是早晚的事。

你可能不知道:

你看到的某某某大V可能並沒訂下這樣的量化目標,他也不是有異於常人,他只是有讀書習慣,他可能善於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他可能本身就有很多閱讀時間,他可能他對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標準是並非從頭到尾每一個字都讀完,而是自己先想好從書中要什麼,找到相關章節從中提取。他有自己的需求主線,他選擇自己需要的部分,他定義讀完需要的即是看了一本書。

他們把自己當做書的主人,而非被書和數量所限制。

想到了這些,我們讀書的KPI就要有配套的目標體系來糾偏。

表面上是訂下100本這個大目標,但背後實際上是希望能實現每周8小時的閱讀時間。以8小時的時間目標,來保證自己獲得有價值的閱讀,而讀了幾本成了自然而然的結果,是100本還是50本其實也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們讀書追求的是有效和快樂,那麼衡量有價值的閱讀量也很重要。

比如這一年下來,我要5-6本篩選出來的好書要精讀,反覆讀,做筆記抽出框架,融入進自己的知識體系。為此,我在每周閱讀時間裡優先保證這樣的閱讀。

這樣訂下一個配套目標,KPI目標體系就更豐富了,而且它是個有機體,有相互關係,直指更終極的我們想要的東西。

按照我們前面說的方法,碰到好書要精讀,抽出書的框架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一本書你讀它4小時,消化吸收做筆記再來4個多小時。這8小時精讀一本書提取一個框架會比讀2本書更有幫助。

當你積累了框架,會發現很多書只有其中一部分有用,是你想看的,這時你在數量上「看完」一兩百本很容易。我們也說過,不是每本書都一定要從頭到尾看完。

最後,我們總結下。

有量上的目標是好的,但不要單純追求數量這個KPI;要配套,注重精讀的書的數量,這個數量一定不會很大,一年五六本對常人來說就足夠多了;追求數量,如果自己定下的標準是從頭到尾看完,那看完的過程會枯燥,難以堅持。但是你的根本目標是為讀書解決問題,看完書中相關部分即為看完,數量目標也就容易完成了;數量目標在於日常督促我們拿出計劃好的時間來閱讀。

*********************************

廣告,但會好玩:

接下來我將做個活動,邀請20位想改變自己的朋友加入共讀群,我們十一節後一起在4周共28天內看完《自控力》、《拖延心理學》這2本書,按照我們之前所講的方法,對讀後結果有所輸出(筆記),把這兩塊吃透。我們實踐一遍方法,在社群中獲得鼓勵和交流。為了讓有動力的人彙集到一起,我設置了門檻,加入這個群需要付費,39元,如果最後堅持看完並輸出了2本書的讀書筆記,會返回20元。感興趣請加我的微信諮詢:changfan2016。這次的收穫也將是開放性的,我在這期間看到的好文章也會分享進群里,並且幫助想記日記的同學把這習慣建立起來。

*********************************

本專欄其他文章:

讀書筆記記什麼,為啥要記,記住了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怎樣解決看書想看完但經常半途而廢、堅持不下來的問題?

看一本書應該先看哪部分?玄機在哪?

碎片化時間應該怎樣發掘、利用,讀更多的書?

讀書就是「讀」這麼簡單?實際上,讀書要讀、寫筆記、討論、做以及教別人

表面上都是在看書,但「閑看」、「應試」、「查閱」三種看法效果是不同的

講真,看書非要從頭到尾看完也許是你患上了強迫症

書看了很多,但看完總是記不住,我該怎麼辦?

聰明人要給自己設立個「讀書基金」,用投資角度看待讀書

*********************************

如果覺得文章有幫到你,還請點個贊支持下,也歡迎留言討論。

另外,記得關注這個讀書專欄以及作者周昶帆的知乎,第一時間接收有趣話題的更新。

關於【書該怎麼讀】這個專欄:

這是個關於讀書方法的專欄,預計是每周一篇文章,將來會集結成冊。這個專欄將結合我自己的讀書經驗以及一些名家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提供一些高效讀書的方法,希望能幫你提高讀書效率。


推薦閱讀:

羅輯思維,披著"社群"外衣的粉絲經濟?
一個「離線」的團隊是怎樣協作的 | HackTeam #07
江南詞器廠的精讀社群學習效果如何?
剽悍一隻貓的小灶群如何?加入的朋友收穫了什麼?
社群的本質是什麼?

TAG:阅读 | 读书方法 | 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