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理財文章卻依舊理不好財,問題出在哪兒?
最大的問題是:光聽、光看,卻不做。
聽話、照做,這個真的很有指導意義。很多想學理財的小夥伴們,理財書籍、理財文章看了一大堆,理財講座也聽了無數遍,但偏偏沒有行動,真是讓人著急。
為什麼沒有行動呢?
第一,做事太拖沓;
當你聽了一堂理財課熱血沸騰的時候,你還沒來得及行動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很快,這些理財方面的計劃就慢慢變得不了了之。
理財建議說要製作自己的夢想儲蓄罐,那麼就趕緊行動;理財課上老師推薦了好的理財書籍,那麼就趕緊下單;如果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那麼就趁著還有投保的資格趕緊買。
相關建議:執行72小時計劃,任何決定一定要在72小時內行動。
第二,等待所謂的「時機」;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該出的學費還是得出,比如試錯成本。
接受了一個理念後最重要的是行動,試錯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多人卻不願意試錯。比如做基金投資,他們總希望找到所謂的「最佳」進入時點,結果往往錯過最佳的時點。他們就像那些奢望馬路上全是綠燈才上路的人。
相關建議:不要帶著一定要大獲全勝的心態去做投資,前期可以允許自己付出一些試錯成本。
第三,沒有榜樣。
有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喜歡有同伴互相監督,缺少了監督,熱情也就慢慢減少了。
如果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理財類的文章,可以斷定他是有在關注理財的,可以嘗試跟別人進行深入交流。
相關建議:打造自己的理財行動派小組。
我依然記得自己在大學時期是如何尋找一起準備出國留學的小夥伴的。
那時候我們會繞著自習室走一圈,只要看到桌面有紅寶書(新東方系列),我們就能斷定對方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我們就會派出代表去跟他們搭訕。後來我們一共找到6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坐在一起上自習,互相打氣,互相分享資訊。
推薦閱讀:
※你連"高效學習"都不會,如何改變自己?
※致努力的學渣:請放棄自欺欺人的儀式性學習法,那等於慢性自殺
※我的身世之謎,以及我的課程
※能否利用腎上腺素的分泌規律來提高做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