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全球投行發展趨勢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近日發布了一篇講述全球投行(綜合券商)發展趨勢的報告,題為《新業態重構行業價值鏈,投行轉型亟需六大能力》。

愛讀報告的朋友對BCG一定不陌生,它家每年都會出品一系列金融服務業報告,包括比較重磅的全球財富報告、全球資產管理報告系列,以及近兩年與國內銀行合作推出的《中國私人銀行報告》,其中的數據被各類文章廣泛引用。在不少選題上,BCG的案頭研究和梳理展示,比四大做得更紮實。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就是BCG這份最新報告中的精華部分。它首先對全球投行2015年的收入、成本情況進行回顧,點明Key Performance,接著刻畫了資本市場參與者(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信息服務商、交易所、託管商等)的競爭合作格局,最後對於投資銀行的轉型方向給出了建議。

相信這份報告會給國內證券行業,以及諸多外延領域的從業者不小的啟發。

過去一年,全球投資銀行業整體收入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點,成本問題更加突出。

根據圖示信息,投資銀行業收入連續5年下跌,降至2280億美元。其中:

  • FICC業務(固定收益、貨幣、大宗商品交易和做市)收入同比下降8%,主要源於較大的監管負擔,以及交易平台和另類流動性資產供應商的抬頭和壯大;

  • 股票交易業務(經紀和自營)在交投活躍的推動下略有增加,但2015下半年全球較大範圍發生了「異常波動」,對收入形成一定衝擊;

  • 投行業務(證券承銷、併購重組、財務顧問)整體下降6%,結構上有所分化。股票、債券承銷收入下降了13%,併購業務則延續增勢,錄得14%的同比增長。綜合來看,投行在一級市場的競爭力保持了不錯的發展態勢。

資本成本升高、槓桿率要求日趨嚴格,使得全球投行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壓力增大,投資銀行業整體利潤從2012年的840億美元降到2015年的600億。部分機構開始採取成本縮減策略,減少運營支出,但是全行業整體業務成本問題依然值得重視。

上圖展示了主要成本分項,BCG指出,整個行業的合規與技術成本較高,採用傳統IT架構的投行,由於一系列的附加解決方案和複雜的系統聯結,使得經營壓力格外沉重;此外,各業務單元還需要承擔風控、網路安全等額外成本。

如果將整個資本市場視為一種生態,那麼投行對於整個生態的掌控權,正在被其它競爭者削弱。

市場自身的演化,以及數字化的趨勢,對投資銀行業產生了兩個影響:一是不同於傳統業務的新價值領域,正在不斷湧現;二是金融危機以來投行的靚麗業績,一定意義上掩蓋了它所面臨的挑戰,包括資產管理公司、交易所、信息服務商、清算所、基礎設施供應商等在內的其它機構,正在變得日漸活躍,這將對投行未來的業務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在判斷投行業務發展趨勢之前,先來看哪些長期趨勢正在影響全行業:

首先是成本共擔。直接地說,就是行業越來越需要通用的、標準化的服務(中後台流程化的業務、業務模型、數據服務等),無論買方賣方,都會一直需要由交易所、信息服務商、基礎設施公司(如金融雲)提供的標準化解決方案,因此對於後者來說,這將是看得見的機會。

其次,是買方規模的日漸壯大。BCG預計未來資產管理行業將保持3%的年複合增長率,不過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當買方擁有了越來越多管理資產,他們就會擁有更及時、靈活的常規市場信息,以及更「去渠道化」的定價機制。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更好的交易執行環境,對於交易經銷商(投行券商)的需求將會弱化。

同時,被動化投資趨勢帶動了ETF、Smart Beta產品的發展,買方會需要更高的基準指標、指數以及參考信息。就這塊來說,基礎工具的知識產權將會越來越受重視。此外,當買方擁有了大量一手信息,逐漸傾向於獨立決策時,賣方研究的模式,也會受到衝擊。

再者是金融業數字化程度的加深。談到科技對於金融業的改造,首當其衝便是通道業務的費率受到擠壓,縮減賣方利潤,只有做到足夠的規模才能扭轉頹勢。迫於盈利模式的壓力,投行會加速將場外產品轉到場內掛牌。

未來,買方、賣方、信息服務商、交易所的職能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基於前文的判斷,資本市場各個參與者的能力將會趨同,這也意味著各類機構的收入機會將會發生轉移和互換。

買方將會更多參與風險轉移和流動性轉換的業務,減少對投行的依賴,海外已經有部分資產管理機構開始提供證券發行、風險管理方面的諮詢服務。另外,軟體和分析兩大領域,也是買方的業務創新方向。

賣方目前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資本募集、做市、風險轉移、流動性供應等等角色,但成本的上升將迫使它們將部分成本業務轉化成收費業務。舉例來說,賣方研究當下的盈利模式是研究免費、通道及增值服務收費,未來有可能採取研究內容明碼標價的方式。

賣方會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特徵,運用金融建模能力,為買方提供通用的研究工具,並且直接向買方出售各類市場數據,甚至是非公開市場的數據。

對於交易所和信息服務商來說,未來是比較可觀的。已有不少實例證明,流動性的創造和提升需要更為透明的、標準化的服務。隨著人工交易減少,信息服務商不再免費提供客戶端,而且將依靠收費型數據來創造收入。而交易所的職能和業務範圍也會充分擴展,它們將會強化知識產權資產,拓展交易後服務的能力。

微信公眾號:券業星球


推薦閱讀:

長期來講,券商研究員的工作會通過影響金融行業,進而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嗎?
如何在內地從0做一個券商?
ipo註冊制對未來券商業務有何影響?
關於四大跳槽,問題已解決,大家不妨看看答案?

TAG:投资银行 | 中国证券公司 | 证券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