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爆出食品業重大丑聞:美製糖業曾操縱科學家刻意誤導大眾

今年,科學界總是不缺各種猛料!

據《紐約時報》美東時間 9月12日報道,《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誌當日發表了一篇披露製糖業內部文件的文章,揭露了美國製糖業上世紀60年代花錢收買科學家控制輿論,弱化糖製品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轉而將飽和脂肪酸推為罪魁禍首的醜聞。

這些製糖業內部文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以下簡稱UCSF)的一名研究人員發現。文章指出:過去長達半個世紀,關於營養和心血管疾病關係的研究,包括許多當今推崇的營養學觀念,極大程度上受到了製糖業的「刻意操控」。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UCSF醫學教授斯坦頓·格蘭茲(Stanton Glantz)說:「他們(製糖業)使得數十年來對於糖類的討論完全偏離了軌道!」。

20世紀50年代,美國男性患冠心病的高死亡率引發了對風險飲食因素的研究,包括膽固醇、植物醇、過量卡路里、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和礦物質。

20世紀60年代,兩位著名的生理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冠心病飲食誘因假設:

伊麗莎白女王學院生理及營養學教授約翰·尤德金(John Yudkin)認為,糖類添加是主要的誘因;

明尼蘇達大學營養及病理學家安塞爾·凱斯(Ancel Keys)認為,全脂、飽和脂肪和膳食膽固醇是主要誘因。

然而,到了80年代,很少再有科學家認為糖類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誘因。在美國政府推出的第一版「1980年美國膳食指南」中,減少全脂、飽和脂肪和膳食膽固醇的攝入,以預防心血管類疾病,但並未提及糖添加是冠心病的誘因。那麼,這幾十年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儘管,關於飲食中糖分引起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風險至今仍有討論,然而,有一點非常清楚: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所領導的製糖業堅決否認糖分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並在整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處心積慮企圖影響心血管疾病飲食誘因的科學研究。

糖業協會的陰謀

歷史文件顯示,一個稱為糖業研究基金(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商業集團,也就是今天的糖業協會的前身,在1967年花大價錢——相當於今天的5萬美元——聘請三位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一篇關於糖類、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評論文章。

文章發表在頗具聲望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評論中引用的研究都是經過糖業集團特意挑選的結果,整篇文章極力弱化糖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極力將「屎盆子」扣向飽和脂肪酸。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製糖業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資助的研究項目成功駁斥了糖類攝入的危害,反而將飽和脂肪推上導致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最大飲食誘因。

儘管文件所披露的製糖業「利欲熏心」的事件已過去將近50年,然而近期有許多報道指出,食品業仍然在影響著營養科學。

去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披露,全球最大含糖飲料生產商——可口可樂公司——提供數百萬美元巨資資助研究人員,企圖弱化含糖飲料與肥胖的關聯。今年6月,美聯社報道揭露糖果業也贊助科學研究,並得出「吃糖的兒童比不吃的更瘦」這樣的結論。

這幾位哈佛大學科學家以及當時合作的糖業集團高管均已去世。其中一位科學家是馬克·赫格斯(D. Mark Hegsted),後來當上美國農業部營養部門負責人,並於1977年幫助起草聯邦政府的第一版膳食指南。另外一位是哈佛大學營養學院院長弗雷德里克·J·斯戴爾(Fredrick J. Stare)。

針對《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的報道,糖業協會發布聲明回應稱:1967年評論文章發表的那個年代,醫學雜誌通常並不要求研究者透露資金來源。《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直到1984年才開始要求公開資助來源。

糖業協會的聲明也承認,行業資助研究活動應該更加透明化。即便如此,糖業協會仍然對行業資助研究進行辯護,認為這類研究在科學討論中發揮著重要的情報作用。糖業協會表示,幾十年的研究已經表明「糖類在心血管疾病中並沒有獨特的作用」。

格蘭茲博士在披露文章中指出,這項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五十年來製糖業刻意引導著營養學和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而關於糖類和飽和脂肪的相對危害性當今仍在討論。數十年來,美國負責國民健康的官方機構建議人們減少脂肪的攝入,這導致許多人傾向於購買低脂、高糖的食物。目前一些專家稱,正是這類食物助長了美國肥胖危機劇增。

格蘭茲說:「製糖業手段非常高明,因為評論文章,特別是發布在頂尖雜誌的評論文章,往往能夠影響這個科學討論的方向。」

赫格斯博士利用研究影響著政府的膳食建議,強調飽和脂肪才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而極大程度上將糖類比作只會引起蛀牙的空卡路里。這導致直到現在,政府膳食指導最重要的部分仍是警惕飽和脂肪,儘管近年來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其他一些健康委員會已經開始警告過多的糖類攝入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紐約大學營養學、食品研究及公共衛生學教授瑪麗恩·內斯特爾(Marion Nestle)針對新披露報道的評論文章稱:這些披露的內部文件有力證明了,製糖業曾「明目張胆」赦免糖類作為引發冠心病的主要風險因子的罪過。

她說:「這簡直駭人聽聞,從沒見過這樣明目張胆的(控制研究結果)。」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部主席沃爾特·威利特(Walter Willett)博士稱: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學術界利益衝突的規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這些行業資助發表的文章,同時也提醒了我們「研究應該由公共資金資助,而不是行業資金」的重要性。

通常研究者並沒有足夠的數據評估糖和脂肪的相對風險。威利特博士說:「鑒於今天的數據,我們認為精製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含糖飲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然而我們攝入的膳食脂肪的類型也非常重要。」

明目張胆的操縱輿論

《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發表的文章是基於UCSF博士後研究員克里斯汀·卡恩斯(CristinE. Kearns)在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其他圖書館檔案中發現的上千頁來往通信和一些文件。

文件顯示,1964年,製糖業高管約翰·希克森(John Hickson)提議「通過合法的研究項目」轉移公眾輿論。

當時,已經有研究開始指出高糖飲食與心臟病高發率相關。同時,也有一些科學家,包括著名的明尼蘇達州生理學家安塞爾·凱斯(Ancel Keys),認為飽和脂肪和膳食膽固醇才是導致心臟病的最大風險因子。

希克森提議通過贊助研究來平息那些指控糖類的研究結果。據歷史文件披露,他寫道:「這樣我們就能駁倒那些污衊者了。」

1965年,希克森招募哈佛大學研究者撰寫評論文章來批判那些指控糖類的研究,並支付多達5萬美金的重資。希克森明確表示,希望最後的評論結果是對製糖業有利的。

而哈佛大學的赫格斯向製糖業高管保證:「我們非常清楚製糖業的立場,我們會儘力來處理這件事情。」

在撰寫評論評論文章時,哈佛研究團隊甚至與希克森分享、討論草稿,直至最終希克森表示滿意。

希克森在通信中寫道:「我們非常確定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我們非常期待文章付梓。」

格蘭茲博士說:「這項評論性評論發表之後,關於糖類和心臟病的討論逐漸平息,然而低脂飲食卻獲得了一些健康權威專家的背書。」

格蘭茲說:「就今天來看,他們的行為實在是惡劣。」

編輯:李盼

參考: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推薦閱讀:

抱一隻絨熊吃一顆糖,有時我也想一頭扎進玩具店
牛軋糖評測,你愛的牌子上榜了么?
你可能吃了假的牛軋糖~
麥芽糖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吃多了會怎樣?

TAG:纽约时报 | 营养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