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被掏空的焦慮生活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1)
「在人群中閉上眼睛,彷彿只有自己變成了透明體,人們不停地從我身體中穿過去。」
華燈初上,我與疲憊的身軀一同茫然前行,彷彿是手上的文件袋在拖拽著我。十字路口,行色匆匆的白領女性不顧裙擺的褶皺設法擠上公交,路邊攤旁的中學生們興緻勃勃的討論著娛樂八卦、
彷彿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去哪、要做什麼,只有我,可有可無。
「啪!」地一聲,插入電卡,賓館的房間內竟傳出回聲,把我自己嚇了一跳。不想吃飯,不想洗澡,如爛泥般斜靠在桌前的椅子上,本能地啟動了電腦,大概內心希望至少讓計算機發出點聲音吧。
果然沒讓我失望,一陣「滴滴滴」,自動啟動的微博客戶端跳動著來信提示。我點開一看,「腳本分析」?什麼鬼玩意,好像是一份類似調查問卷的東西。再一看來信的人,「心理諮詢師曹懷寧」,真沒想到,酒醉後的胡言亂語,竟也有人當真了。
我苦笑著點開音樂軟體,起身去為自己煮水喝。一邊旋開水龍頭接水,我一邊對著思索著。
「請詳細描述你的問題或困惑。」
我的問題,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問題是什麼,是感到焦慮?是人際關係?是工作問題?還是焦慮導致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影響了工作的開展,然後最終又形成我的焦慮?
我的腦袋中彷彿鑽進了一隻小貓,大概把我的思緒當成了打結的毛線團吧,擾得我頭皮發麻。這叫人怎麼回答嘛,簡直是俄羅斯套娃,問題套著問題,如死循環的程序,根本就說不清楚啊。
燒上水,我又琢磨起來。我現在怎麼會連描述個問題都感到恐慌呢?我感到下腹隱隱發脹,「又來了」,我知道,每次只要我一感到焦慮緊張,就會有這種身體反應。
不知道是不是腦筋開動太久,我有種暈車的眩暈感覺,想吐。我趕緊坐回床上,卸下自己的OL套裝,稍稍鬆了一口氣。「管它呢,又不是工作上要列計劃給方案,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吧。」
(2)
「廚房爐灶上,開水自沸騰,無人理睬好悲傷。」
「我叫Amy,82年,工作是諮詢顧問,長年在不同的城市飛來飛去,為客戶做諮詢方案。因為總在各地跑,所以也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可以一起出去玩,而且我也怕給別人造成負擔。
「上班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自己一個人面對電腦反覆改文檔和PPT,然後就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看書、一個人過周末、看片、刷手機……
「我感到常常生活在抑鬱或抓狂的情緒當中,我知道自己心理有問題,可是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我想過自殺,想正常呼吸,渴望擁有快樂的生活。
「我的父母從小不愛管我,父親常年在外打拚寄錢回家,回到家也只會抱怨母親,對我苛刻挑剔。母親想到我的時候,總喜歡把我拎出來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覺得我好吃懶做,讓她蒙羞。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生活基本是靠吵架度過的。念大學後他們基本也就各過各的,後來有一次為父親辦護照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的戶口簿上蓋著『離婚』的印戳。」
(3)
「我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一邊攪拌,一邊想像自己的悲傷被不斷溶化進咖啡中去。」
「我工作的時候總是謹小慎微,公司里的前輩很少幫忙,就是丟給我以前的案例學習。客戶催得緊,我一方面希望快點把方案做出來,另一方面又一直逼自己要力求完美。每次彙報時都很緊張,可是刁鑽的客戶總能指出我的錯誤,讓我感到很自責。
「有時想到別人也馬馬虎虎地應付,就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苛責自己。然而看到身邊的人都在不停努力,我就不敢鬆懈了。其實我很想歇歇,可是卻根本不敢停下努力的腳步。
「在我情緒大起大落時,我真想從這酒店的天台跳下去,一了百了。
「感情生活就更不用提了。我的情緒很不穩定,也很沒安全感。剛與異性交往時,我還能盡量剋制,也讓自己假裝很甜蜜。可是眼見兩人越走越近時,要不就是不斷討好迎合對方,要不就是拚命驗證對方對我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我已經34歲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背地裡叫我『老處女』了,可我一想到自己心理上的這些困擾,就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談戀愛。要是沒有這些心理問題,我想我早和身邊的同學一樣嫁人生子了吧。」
水燒開了,總得吃點什麼。撕開速食麵時,我突然感到肚子中傳來的飢餓感,竟然不再是腹痛般的焦慮了,不知道是不是給這個諮詢師回複信件產生了效果,難道我真的寄予希望?
(4)
「我真想切斷一切關係,到一個沒有人,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從頭開始。不過,在那裡又會建立起新的關係吧,等自己意識到時,一切又都結束了。不去思考什麼意義,只是不斷重複下去的話,就連人生也會結束。」
吃完泡麵,出了一身汗,我拿起睡衣去浴室沖澡,盼望能連同過去的煩惱和未來的擔憂一起衝掉。洗完澡,望著布滿水汽的鏡中模模糊糊的身形,似乎有一點鬆弛了呀,想去健身,可是鍛煉了身形又給誰看呢?
那個諮詢師竟然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是:「未來的理想生活是怎樣的?對實現理想有何計劃或打算?」真可笑,像我這樣哪裡談得上未來,更不要說打算了。
但是,如果有未來呢?我對鏡子中逐漸清晰起來的自己問道。
我想要有穩定、不用到處奔波的工作,想要面對人時談笑自如,想要有個陪著我逛街喝咖啡的老公。其實說到打算,我實際上一直在努力,看書、學習,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通過心理諮詢,感到快樂、活在當下、對生活充滿熱情。
原來,我竟然有這麼多理想。我迫不及待地衝到電腦前,敲下自己的希望,然後迅速點擊了「發送」按鈕,似乎這樣就能真正實現了一樣。
我傻笑地穿上睡衣,起身望向窗外,本想再看看映在玻璃上的自己,卻發覺自己的目光在追逐著遠處商業街的一盞盞霓虹燈。
(5)
「我原來是不希望變的。那麼,希望變的話,就不會變了吧。難道是我變了嗎?就這樣,我不斷地更換認識的人,也不斷地使自己進入不認識的人們之中去。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每天早上睜開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個人努力過下去。」
又這樣忙忙碌碌地過了一周,這邊的項目忙完了,手中捏著飛回公司所在城市的機票,坐在已近空蕩的午夜候機廳,望著別人的飛機時起時落。
廣播中不斷傳來飛機晚點的預告,我早已習慣,再次確認一下時間,瞄到手錶上顯示著「11:11」,心裡直呼要不要這麼苦命,老天不斷暗示著我的空虛,難道現在耗光了孤獨,老來就不會寂寞?
我前往機場咖啡廳要了杯黑咖啡,打開手提電腦,熟悉的「滴滴滴」又再次響起,我早已忘在腦後的「心理諮詢師曹懷寧」圖標竟然又亮起來,帶動著我的記憶和神經一同跳躍不已。
(6)
「沒有複雜的情節,只是平靜的生活。別人的故事都美好,唯獨我身邊的人都在離開。孤獨,自由,看似毫無意義,最後還是有人在等著你。為了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生活,我們曾為此付出多麼巨大的代價。」
Amy,你好。
收到你長長的郵件,我內心能體會到,處於你當前的狀態之下是多麼的痛苦。你覺得自己的問題全攪成了一團,天長日久,已經有點搞不清楚哪個是因哪個是果。但從你的行文中,我可以做出初步的分析。
我認為,每個人的當下都是由無數個過去的自己堆疊而成,因此,現在的我們從來就不是憑空而來的,身上都有過去的深深的烙印。
要知道,對一個孩子來說,她最初的自信和價值感就是來自於「父母愛我,我是個有價值的人」這一點。如果缺失了這一點,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產生自卑與自我懷疑。
而你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對你只有挑剔和責備,卻從未給過你真正足夠的關愛和理解。因此,這使得你的自我價值感愈發降低,安全感得不到保障。
你的內心其實還是一個小孩,一直在渴望著父母的關懷與呵護,這也導致你寄希望於未來的伴侶能夠滿足你內心的空洞,所以感情路上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當遇到困難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大多數人本能地都會選擇逃避,這其實也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我們的感性會讓我們逃避去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不願意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經歷失敗。但是,我們的理性卻又告訴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這樣做。
於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我們便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想要以此鞭策自己。但是,這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因為「要求越高——越達不到——自我評價越低——要求越高」,最終把自己逼到一個令人崩潰的境地。
你現在思維中歸因不清的問題,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一是童年的成長經歷中,你的父母沒有能言傳身教地教會你辨析事物的方式,我們學校的教育也很缺乏這一塊,而你因為父母的挑剔不太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形成了很容易隨波逐流,以他人的評價為圭臬的思維方式,這就使得你分析、看待事物時內心沒有主心骨,無法確信自己的判斷。
二是你在自己摸索嘗試了很多次,很多種解決方法卻老是無果後,已經形成了不自信的習慣,錯怕了,總是懷疑自己想的不對,或者可能有什麼沒想到的,這已經是一種非理性懷疑了。
看了我上面的分析,我想你應該漸漸明白了,你的問題,是長年累月的生活結晶而成的,有它形成的客觀原因和環境,並不是單純的你不對,你錯了,都是你的責任。
要改變自己,首先需要更深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這樣的,同時把自己長年累積的負面情緒宣洩出來。卸下負擔,看清來時的路,我們才能更明白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心智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鑒於你現在的情況,我建議你尋求當地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他會幫助你更好地分析自己,釋放自己,和你一起找到最適合你的改變之路,這樣會比你一個人摸索要事半功倍。
你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希望你能夠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繼續加油!
祝
好!
你的朋友,曹懷寧
(7)
「可能的話,我還是願意永遠這麼年輕,不經受世事磨難,靜靜地生活下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自認為自己是有受苦的精神準備的。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煉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夠經受任何磨難的人。」
不知反覆讀了多少遍來信,手邊的咖啡早已冰涼,一陣風吹來,指尖也感到涼颼颼的,原來是淚水。多久沒有這樣流淚了,雖然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但我早學會隱藏,隱藏著自己不願被別人發現的一面,把最沉痛的回憶深埋在逝去的時光里。
在這個深秋的夜裡,我品咂著黑咖啡的細膩,感到溫暖而甜蜜。我敲下了給公司領導的郵件:「Boss,很抱歉,我要請假一段時間,去東南沿海的某個城市,找人聊聊天,也許回來後我會辭職,也許不會,但我知道,我會開始不一樣的人生。」
編後記:某個午後,該女孩來到我的工作室,請我為她安排心理諮詢計劃,希望能夠重新獲得新生,如今諮詢仍在繼續中……
—END—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台」,文字略作增訂。
來源:初心客廳心理疏導平台(xinlishudaozixun),聯合國際心理協會,打造「線上心理疏導,線下心理諮詢」服務平台。
每章節篇首文字出自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五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新浪微博和知乎: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