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美軍普遍裝備夜視鏡,中國解放軍的近戰夜戰優勢是不是意味著喪失了?

以紅外夜視設備來說,價格能接受的性能太低,價格高的質量好的還不夠裝備吊艙/坦克、導引頭呢……非製冷的信噪比NETD都不太好,解析度也低;解析度高的製冷型的配個制冷機雜訊大功耗高價格高難維護。還有就是總裝在這上面投的錢也有限。


擺在你面前的有兩條路:

其一:

創新戰術戰法,改進傳統不合理的訓練模式,在日常訓練中廣泛應用先進單兵裝備,不在乎人員受傷和裝備耗損,聚焦世界先進水平,在考核大綱沒有作硬性要求的情況下,把連隊鍛造成一支初步具備打先進技術條件下夜戰能力的精英單位——雖然在可以預見的短期內,這個能力對於一個內陸普通步兵連來說確實沒多少應用到實戰的機會。

其二:

狠抓安全工作,重視文宣報道,塑造先進榜樣,嚴格內務標準,落實兩學一做,豐富文化生活,定期舉行保密知識競賽,辦好大會精神學習的黑板報和小冊子,積極通過朗誦、詩歌、書法、合唱、拔河、籃球賽、微電影、相親大會、政治教育宣講等形式在報紙和政工網上反映連隊建設發展取得的成就。

——————————————————

自己選吧。


國內軍迷有一大部分人在日常討論中堅持的是「兩個凡是」原則:

1,凡是解放軍沒有裝備的,那就一定是不需要/沒有用/不合適的;

2,凡是解放軍裝備的,那一定是最合理/綜合性能最好/不應該拋棄的。

我之前看過一個關於122炮的討論,就有某些人將兩個凡是原則運用得非常順滑。

至於解放軍之前沒有,現在裝備的東西?那麼就把它從原則1移到原則2來,就沒有矛盾了。


有著錢不如先把鐵秒換紅點,視野加倍,把95 那個手提把拔了,槍栓也重新設計一下,學學人家加拿大95改,保險改人性化點。實在不行開發開發5.8 版AR,反正槍還是看彈。


這個是62觀紅望遠鏡,此鏡出現於越戰時期,當時就是應越方需求,為了針對美軍大量裝備的主動紅外夜視儀研發的。它不是夜視器材,但它有一個紅外感光屏,當把下圖的旋鈕擰到開的位置,就可以用感光屏看到敵方主動紅外夜視儀上紅外線燈的光源。雖然並不能完全抵消美軍的夜視優勢,但在當時也算是一個成本低廉的非對稱戰法,總算是結束了只能被動挨打的局面


有人在引用美陸軍94年龜腚,可是實際情況呢?

05年機步四師在伊拉克,一個營才能湊齊一個連出動所需的夜視裝備,而事實上普遍情況是一個連能工作的夜視裝備僅能保證夜間執勤哨兵使用,所以搞一次夜間行動那是要把一個營的家底翻完湊設備的!


95/95-1出廠的時候,配的1白1黑。即白光瞄準鏡和微光夜視瞄準鏡。

都在哪裡?躺在盒子里扔倉庫發霉了!

這個問題和防彈衣一樣的。我們有!而且已經批量裝備,然而因為守舊勢力沒有用。

不要自欺欺人說現在不是打仗。裝備是要適應的,平時少流汗,戰時多流血。

當然,頭戴的1x夜視儀確實很少


首先,現代戰爭是炮戰(滑稽),沒有火力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說明火力還不夠。

這就是兩山輪戰時期我軍應對越軍夜襲的辦法:

————前沿觀察哨配進口微光夜視儀,對越軍方向任何風吹草動,呼叫任何他們認為有必要的炮火,沒少鬧出越軍手電筒閃幾下被覆蓋半個小時的事(松毛嶺越軍成營的邱少雲就是這麼產生的)。

再者,除了裝備,訓練也是很重要的。

朝鮮戰爭時期美軍夜視儀裝備到班排,但由於應徵兵素質不如我軍老兵,夜戰還是沒什麼便宜可占(別以為朝鮮戰場上美軍沒夜視儀,武裝到牙齒真不是說著玩的)。

老實說,相比於擔心裝備。更應該擔心的是我軍是否能保證嚴格的訓練,是否能保持以往那種機動靈活的戰術和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天朝現在不窮,裝備不難造。但是一支軍隊是由人構成的,軍隊的根本是人,要是人不行,什麼裝備都白搭。

人員素質有多重要?

以經常打唯武器論臉的中東為例:

73年戈蘭高地之戰中,蘇聯援助敘軍大量夜視儀,敘軍坦克在夜間擁有單向透明優勢,結果被以軍坦克部隊開著百夫長用肉眼吊打。。。。。。

所以說夜戰訓練仍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美軍訓練精良,不可能像阿拉伯軍隊一樣素質低劣,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可畢竟我們最有可能的敵人並不是美軍。。。。。

再說就算是打美軍,只要訓練水平有保障,再用數量佔優勢的炮兵保證照明,也不是不能打。。。。。。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趕緊普及夜視儀要緊。裁軍之後每年省出一千多億,拿個零頭都夠普及夜視儀了。不缺科技也不缺錢,再不改進裝備,以後真不好洗了。。。。。。

此為單兵熱像儀(你沒有看錯,熱像儀),若能普及,奪回制夜權不在話下:

這個是三目夜視儀:


使PLA喪失夜戰優勢的是坦克,裝甲車等作戰載具獨立熱像儀。步兵的時代已死。

單兵能互相發現時候早就定勝負了。

有些人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單兵夜視系統是有壽命的?

軍費有限,未來三年無明確戰爭時間表。

一支信息化機械化陸軍足夠了。


某個人除了刪評論,拉黑之外,連正面回答問題的勇氣都沒有了,那我也來掛一下

志願軍夜戰近戰能力有目共睹,如果不是志願軍有強大的夜戰近戰能力,怎麼可能把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推過三八線。

http://history.huanqiu.com/mil1/2012-05/2735661.html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帶領十幾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指戰員悄悄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與世界上裝備最為現代化的美軍進行了一場不對稱戰爭。其中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典型戰例,我志願軍和美國、李承晚軍隊雙方動用的兵力之多,持續時間之久,戰場對抗之激烈,世為罕見。時至今日紀念上甘嶺戰役勝利60周年之際,重溫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我軍克敵制勝的因素很多:在政治上,我軍參戰是正義戰爭、保家衛國。在戰鬥精神上,我軍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保家衛國的壯志豪情,湧現出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如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占元;敢打必勝、英勇頑強的犧牲奉獻精神,誓與敵人血戰到底,誓與陣地共存亡;緊密團結、嚴守紀律的精神,我軍將士們可以身著單衣在長津湖零下28攝氏度的氣溫里整夜潛伏,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堅持到戰鬥打響的最後一刻。

  在戰役戰術上,我軍採取以運動殲敵為主,配合以部分的陣地戰和游擊戰的方針,實施帶有戰略反攻性質的作戰,進而適時調整方針,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基本原則,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以我軍擅長的近戰、夜戰為主要作戰手段,並將夜戰發展為戰役規模。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各個戰役,都是在夜間發起,有時甚至是夜打晝停,以至於美軍不得不承認:「月亮是中國人的。」此後,尚未發現哪支軍隊在純戰役、戰術角度,將夜戰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上甘嶺戰役是志願軍消滅敵軍最多的一次戰役,同時也成為付出代價最大的一次。志願軍的阻擊部隊在接到彭德懷「死守鐵原15至20天」的命令後,以血肉之軀,最終阻止了美軍鋼鐵洪流向北的衝擊。這場戰役自 1952 年10 月14 日始,至11 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美、李軍共投入步兵10個團加兩個營,共6萬餘人。另有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170餘輛,飛機約100架,消耗炮彈190餘萬發,航空炸彈5000餘枚。志願軍先後投入了兩個精銳野戰軍的9個團,11個炮兵營,一個火箭炮營,共計4.3萬餘人,一共打炮彈45萬發。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將夜戰發展為戰役規模,並在實戰中摸索出一整套實施夜間運動進攻的作戰原則。整個戰役中,我軍一般在黃昏或夜間發起,集中兵力於第一個夜間突破敵人的防禦,深入到敵人的縱深斷其退路,動搖其布局,以利於從戰術上分割包圍,各個殲敵

  夜間因美軍飛機不能出動,其地面部隊也停止作戰,用大炮機槍構成環形陣地,不斷發射照明彈,等待天亮。這時正是志願軍充分發揮自己夜戰特長的好時機。志願軍不顧疲勞,連續作戰,乘著黑夜的掩護悄悄接近美軍陣地,突然用輕武器和手榴彈發起攻擊。一些美軍士兵在睡袋裡就送了命,活著的抓起重機槍,漫無目標地亂打一氣。打到天亮時他們驚奇地發現,中國人居然無影無蹤,不知去向了。戰後,中美交戰雙方都在總結這場戰役,而出發點卻完全不同。我軍從中總結出精神力量足以支撐血肉之軀對抗飛機大炮。美軍則看到了機械化部隊在「近戰」、「夜戰」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美軍從此開始大力發展夜視技術和防彈技術,注重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避免消耗戰。

  人類在戰爭中很早就學會了利用月光來達到作戰目的。許多將領在制定重大戰役計劃時,月亮成為考慮的因素,甚至成為重要因素之一。過去,在夜戰器材不十分發達和沒有大量裝備軍隊的情況下,夜暗能極大降低現代化兵器的作戰能力,給軍事行動帶來很大困難。朝鮮戰爭期間,美軍之所以在仁川登陸,除了考慮此地是朝鮮人民軍防禦薄弱環節之外,其中還有一個時機把握問題。美軍在朝鮮仁川實施登陸作戰時,美軍利用了那天的月牙在天黑之前剛露頭不久就消失了但潮水卻在大漲的這一情況。少有的大潮水,可使登陸艦艇很容易地沖向灘頭,漆黑的夜晚又為登陸部隊提供了很好的掩護,使登陸一舉成功。

  夜戰,有利於隱蔽行動企圖,減少傷亡,出奇制勝。善於夜戰的軍隊,常能戰勝裝備佔優勢的敵人。1950年11月1日,志願軍第39軍完成了對當面之敵南朝鮮第1師的進攻準備。當時,美騎1師8團正在組織與其換防,志願軍對這一情報一無所知,看著軍車進進出出的雲山,志願軍以為敵軍發現了我軍,企圖準備逃走,遂於當夜提前發起攻擊。志願軍充分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利用夜暗大膽穿插、迅速分割、勇猛突擊,很快就與美軍形成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膠著態勢,一向奉行「唯武器論」的美軍,可能第一次有了「瓷器店裡捉貓」的感覺,強大的火力根本不能發揮作用,只能依靠輕武器與志願軍作戰。聰明的志願軍終於將美軍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中美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的第一次較量,以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不僅如此,雲山之戰,是一次出色的對運動之敵的夜間進攻戰。從雲山開始,志願軍在夜幕下渡過臨津江、跨過三八線,幾乎是在黑暗中完成了5次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就是趁著夜色進入潛伏陣地的。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雲所在部隊500餘人,神不知鬼不覺前進至敵前沿60米的地域實施潛伏。天亮後,敵軍發射警戒性燃燒彈,邱少云為隱蔽作戰企圖光榮犧牲,但他們利用夜暗前進至如此距離,而不為敵察覺的功夫確實了得

  抗美援朝戰爭中長津湖一戰,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一支軍隊需要怎樣的戰鬥精神才敢將夜戰進行到底。1950年11月27日,在朝鮮最寒冷的蓋馬高原上,志願軍第9兵團,經過6天的潛伏,終於堵住了美陸戰第1師。是夜,9兵團突然在70公里的戰線上,向這支美軍精銳發起攻擊。當衝鋒號吹響時,在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情況下,被凍得快神志不清的志願軍士兵,立即從雪地里爬起來,有的人腳上連鞋都沒有,猛攻公路上的美軍縱隊。志願軍戰士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起到了決定作用,有些步兵團在只剩下幾十人的情況下,仍然利用夜間不停的進攻。曾自認意志頑強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終承認:比長津湖呼嘯風雪更可怕的是,志願軍那撕心裂肺的衝鋒號。

說來說去除了砥平里,也沒有新鮮詞了。志願軍始於鴨綠江邊,終於三八線,無愧於中國人民託付給他們的「保家衛國」的重任。吹的那麼牛逼的聯合國軍,連三八線都過不了,真不知道有啥好吹噓的,呵呵


鷹醬:兔子!再想搞夜襲,門都沒有!

兔子:(莫名其妙)說這幹嘛?

鷹醬:老子的夜視儀在晚上看的一清二楚!

兔子:有了大炸逼,傻子才搞夜襲呢!


PLA:喵?喵?喵?

多看耕戰報道你會發現的!


我來寫一個簡單到極點的版本以概括我的回答:

首先來看題:

問題有二:優勢是否消失?優勢在哪裡?

回答:

1、優勢會減小但不會消失,可以通過適當戰術配合與環境進行彌補。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軍優勢可能會體現在火炮、士氣、意志力等多個方面。

這要是再看不懂我是真沒辦法了……

另:請大家著重看一下第一次補充的第一條的第一句話,看不懂就讀出來,再不懂去問語文老師,謝謝。

—————————最後一次補充———————本文中心思想:即使是在敵方普遍裝備夜視儀的今天,要達成夜戰優勢仍然是有可能的,夜視儀是好東西,但它是精密儀器,是有弱點的,是會壞的,而我方可以利用這一點通過一些辦法讓夜視儀失效從而發揮夜戰優勢。

本文不討論:解放軍是否應該裝備夜視儀以及種種對我國軍事水平的影響。

看不懂回去重學初中課本!

謝謝!

——————————原文———————————夜視儀屬於儀器,且是精密光學儀器,是儀器就能被破壞,越精密越容易破壞……

就拿微光夜視儀來說,對抗的辦法很簡單,對著敵人的方向打一串強光照明彈,或者用強光手電筒猛閃對面,或者直接震爆彈招呼。微光夜視儀是靠微弱光線工作的,遇強光則會失效一段時間,還有可能閃瞎敵人的狗眼……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問題多……

——————————分割線——————————

補充說明兩點:1、我十分支持解放軍普及裝備高科技夜視裝備,但是也請各位認真審題,這並不是一個討論裝不裝備夜視儀的題,而是一個討論在敵方或雙方裝備夜視儀環境下如何繼續發揮夜戰近戰優勢的題。

2、我知道有防爆閃裝置以及自動調節進光量等先進技術,原答案也僅僅是用老式夜視儀舉個例子(我不會告訴你們是我不知道這種技術),本答案重點在於「夜視儀是一種精密儀器,可以被破壞」以及「辦法總比問題多」兩句,請各位技術黨別再拿技術問題來挑刺,謝謝各位~~


單兵夜視裝備領域確實很弱,重裝備配用的夜視系統不一定,因為單兵夜視儀以微光夜視儀為主,而微光夜視儀的作用距離有限,不足以作為現代坦克裝甲車輛的夜戰索敵交戰工具。於是我國在作用距離更遠的紅外探測技術上下了更多力氣,因此中國的紅外製導攜帶型防空導彈、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而微光夜視技術由於其局限性(主要用在大頭兵身上)而進展緩慢。

其實就是不重視


PLA主要裝甲步兵作戰,大規模衝突下保證車輛的火力發揮即可。

至於普通微光夜視儀,的確需要,但一個是實際上單兵夜視儀因為體積和重量原因解析很難保證(大概相當於200-300度近視),第二個是也看不了多遠(200-300米),在大規模衝突里未必有想像中的作用 ,確保車輛對於戰場的姿態感知,有效發揚和演練裝甲車輛的火力(比幾根步槍有效的多),再加上照明彈管夠其實問題沒那麼大。

這玩意倒是挺適合小規模治安戰的,比如米軍和以軍就很喜歡半夜清繳,但是也未必能發現夜間設伏的敵人。

過於強調步兵在戰場中的作用,也是不合適的觀念。

而且微光瞄準鏡都是配的,和白光一樣都是每槍標配,只是不好用,而且也怕設備損壞,但平時訓練怎麼可能不損壞設備呢。

@Zou Aaron 你要是不知道夜視儀實際看出去的效果就算了,在你嘴裡感覺夜視儀要比普通步兵在白天觀察的效果都好,以米軍手頭的槍支來說,M249這種衝鋒槍級的精度 ,百米靶也就70%命中率,要是300-400m來說,M4這種精度還算尚可的步槍,也打不著什麼東西了,為什麼不去看看馬潤500米固定靶靶場的成績再過來說呢?

要是陸軍和馬潤真的作用很大,為啥一直給一二等人加錢,花了十幾年提升CAS的反應速度和攻擊精度 ,極大的縮短近接支援的距離。

卻連什麼看上去真先進的裝備都不給三四等人換呢,也不用每次都叫空襲和AH去真的消滅敵人,自己也就是亂噴一通子彈了。

重武器真的效率低?一戰也快100年了,當年幾十萬噸鋼片那的確效率不高,不過已經很能殺人了。

但現在扔個幾顆炸彈 ,或者精確的拋射一波,已經是能解決很多問題了,3KM外一發直射HE已經能準確鑽進一個碉堡了。

子彈倒還是老樣子,步槍兵老老實實點射單發 ,機槍繼續突突突。


而且上面這幅後現代印象解構主義畫作忽略了煙霧彈等特種干擾彈種對夜視儀的影響……

以上


夜視鏡、夜視鏡,一個閃光彈下去,眼睛全給你整瞎。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