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帶兩娃的超輕鬆閨密旅行

上周,我和閨密相約承德避暑,一人帶個娃,算是跟團游吧。這是路易第一次享受旅行,也是我第一次享受帶娃旅行。

此行主要目的是會見閨蜜+放鬆自己,本不想帶路易去,可路易說「好久沒去旅行了」,甩都甩不掉。出門前有點擔心,去的地方不太適合孩子,又是跟團游很受限制,幾小時的長途大巴要坐三次,不知道路易能不能適應。唯一的希望是閨蜜帶的小姐姐,想著兩個孩子有個玩伴,我和閨蜜能敘敘舊,去哪玩都是次要的。

沒想到超級輕鬆,路易和之前去旅行的狀態完全不一樣。什麼秩序感、掌控感統統沒冒出來,去哪幹啥都很順利,提前說好就行。兩個孩子在一起什麼都能玩,走到哪撿個小石子就能在沙子或石板路上畫畫、寫字,無論身處避暑山莊、外八廟還是壩上草原。大巴上也是玩各種遊戲自娛自樂,長途旅行神器iPad都被冷落。

總之,路易的注意力完全被小姐姐吸引,兩個人有商有量幾乎不用干預,大人非常輕鬆。有半天閨密有事出去,我一人帶兩娃吃飯、在賓館周邊遊玩,路易還主動把我這個「媽媽」分享給小姐姐。

不知道是路易長大了,還是找對了玩伴,應該兩者都有吧。

小姐姐快7歲了,路易4歲出頭,兩個人競爭性不大,小姐姐又是超喜歡照顧弟弟妹妹的類型,相處很和諧。

每當路易累了求抱,我還沒來得及拒絕,小姐姐主動伸出援手:「小路易,姐姐來抱你!」 一個45斤的人抱著一個35斤的人,竟然能走上十幾步,路易被滿足了,之後就願意牽著姐姐走路了。大巴車上,或是回賓館休息,小姐姐還負責哄路易睡覺。

三年前和兩年前的暑假,小姐姐都來我們家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候路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推開小姐姐的房門,看看她還在不在。

兩年沒見,再見面時兩人一下子就熟了。小姐姐問他:「你還記得我么?」 路易說:「記得。」 「叫我牛牛姐姐。」 「牛牛姐姐!」 整個行程,路易一刻不停地追著小姐姐親熱呼喚。

在草原的時候,一開始沒分到蒙古包,標間條件很差。閨密正鬱悶,兩個孩子一進門就衝到床上跳來跳去,邊跳邊叫著:「好舒服啊!太完美啦!」 後來換到了蒙古包,是那種磚砌的假蒙古包,孩子們反而沒那麼興奮了。孩子們似乎很懂得「苦中作樂」。

兩人也會有爭執,但經常能自己協商解決。

比如,兩人都想坐唯一的扶手椅,最後的辦法是姐姐抱著路易坐。

再比如,坐電梯姐姐搶先按了要去的樓層,路易也不生氣,只是按下另一層按鈕,然後兩個人懷著探險的心情,兩層都很開心地走一趟。以前旅行或去陌生的地方,路易常因按電梯的掌控權跟我們鬧情緒。孩子之間目的性都沒有那麼強,衝突更容易化解。

當然,兩人也有鬧僵的時候。總結下來主要有三個場景。

場景一:打鬧遊戲。

通常是姐姐發起打鬧遊戲,路易跟著學。可路易還不太能控制輕重,玩著玩著下手重了點,兩個人就可能升級成真打,打得疼了就找家長求助。

爸爸陪伴的打鬧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掌握合適的力度,娃爸要繼續多陪路易玩哦。

場景二:爭第一。

姐姐跑步很厲害,路易比不過又爭強好勝,非要超過姐姐。姐姐也畢竟是小孩子,路易越受挫她跑得越來勁,把路易氣得要命。

場景三:強迫牽手。

兩個人一直是手牽手的,但偶爾路易想牽姐姐不願意。這時路易就非要去牽,強迫去抓姐姐的手,抓住了就緊緊握著不放,握得姐姐很痛。姐姐的反應自然是拚命掙脫,路易就去扭她的手不讓她掙脫,姐姐就更痛更想掙脫,惡性循環。

「爭第一」和「強迫牽手」的問題,去台灣也遇到了。那次同行的是個比路易小9個月的弟弟,性格也很倔,兩人玩不了幾分鐘就會因為這兩個問題無法相處,只能分開玩。

而這次的小姐姐快七歲了,不處於非要爭第一的年齡段,路易贏了她也沒有情緒,衝突就少很多。沒有人也在爭,路易就不會時時刻刻想著要爭第一。

其實姐姐不是在爭第一,只是偶爾在跑步,被路易解讀成在爭,才會引發問題。姐姐看路易反應這麼大,有逆反心理,我跑個步你也要管,有本事跑贏我啊。路易有很大進步,即使輸了生氣,情緒能很快過去,能接受跑不過姐姐的現實。

強迫牽手的問題,一開始閨密想做姐姐工作,只要姐姐不掙扎,路易就不會弄疼她,可姐姐明確表示「很不舒服」、「很生氣」、「不想理路易了」。後來我跟閨密說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路易也需要得到正常的反饋,再發生這樣的事就隔離開。

好在姐姐人生經驗豐富一些,不會因為有過不舒服的經歷,就再也不敢跟路易牽手,絕大多數時候兩人都很好。路易也更能接受對方的拒絕,不會長時間處於情緒中。很快一個契機,比如要進門參觀了,兩人就很自然重新牽起手一同走進去,之前的不愉快就煙消雲散了。

分享一個孩子在乎輸贏的解決辦法,玩「比誰最慢」的全新模式。玩愛貝睿推出的《情緒星球》桌游時,路易一定要贏,我們就嘗試新玩法,誰走得快誰落後,誰坐飛船飛走了就輸了。「我要扔小鱷魚(暫停一次)!」 路易入戲很快。每次誰扔到小鱷魚,就歡呼太棒了;每次誰只走一步,就慶幸還好走得慢;每次誰一次走了好多步,就要大哭快輸了。這是個世界觀顛倒的世界。快臨近飛船的時候,粉色(最後需要丟粉絲才能上飛船)是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最後我們都先輸了(坐飛船走了),路易硬是死守在倒數第二塊紫色礦石上,扔了粉色也不願上飛船。

體驗「誰走的慢誰贏」的新模式,很快就有了效果。有一天帶路易出去辦事,後來他走累了就走得慢了,要是以前他非得衝到最前面去,肯定是又焦慮又生氣,結果這次他主動切換模式:「我走得最慢我贏了。」

旅途中還有個有趣的細節。

閨密有時候會有點著急,看不得小姐姐動作慢,有時候會有點凶。小孩子童言無忌,有一次路易指著閨密說:「你是個壞人!」 路易是把「凶」等同於「壞」。小姐姐也附和。聽到這樣的評價閨蜜感到很意外。

這之後,路易經常這樣說閨蜜,覺得好玩就演變成遊戲,有時候公眾場合也這樣說,搞得閨蜜很尷尬。在閨密強烈抗議下,路易有所改變,把這句話改成「你好聰明」,可說話那語氣還是「你好壞」。

小孩子對大人的語氣神態觀察敏銳,偶爾我稍有點急,路易就馬上提醒我:「媽媽你對我好一點!」 再摸摸我的臉:「媽媽你別生氣!」 再指指我的兩眉中間:「媽媽你這裡別有減速帶!」 我忍不住大笑起來,繼續誇張地皺眉:「是這樣么?這個「減速帶」大不大?謝謝你提醒我!」

其實我根本沒生氣,語氣表情稍有變化路易就會指出來。後來,每當路易生氣的時候,我也用同樣的方式指出來:「你有「減速帶」了!」 情緒不那麼大的情況,路易噗嗤一笑,壞情緒就趕跑了。我們約定更好地對待彼此,沒有「減速帶」。

分離的時刻悄然而至。

每天24小時的相處,兩個孩子培養了深厚的感情。知道小姐姐要坐火車回家,路易很不舍,表達方式很奇葩。先是裝肚子痛,要姐姐給他揉肚子,假裝帶他去醫院看病,找各種理由想挽留。臨走前,路易故意用枕頭打姐姐,阻礙她穿鞋,把姐姐惹毛了。小姐姐其實也捨不得走,她是對方怎樣對待她也怎樣回應的方式,兩個人就這樣極端地告了別……

小姐姐上火車就沒情緒了,問她媽媽:「路易是不是不喜歡我?」 她媽媽說:「不是,恰恰是太喜歡你了,喜歡得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你留下。」 小姐姐理解了,笑著說:「小路易真淘氣!」

期待明年暑假的相聚!暑假還有好久,要不寒假就聚吧?

路易以前旅行的文章:

一個人帶三歲娃的台灣親子自由行(教養篇) - 路易寶寶的成長觀察 - 知乎專欄

一個人帶三歲娃的台灣親子自由行(攻略篇)

旅行的發現(秩序感和安全感、自我意識的關係) - 路易寶寶的成長觀察 - 知乎專欄

PS:另附上某次路易和小朋友玩得投緣的記錄,孩子之間很多東西是大人給不了的。

昨天路易碰到一個叫羅拉的小姐姐,比路易大一點,兩個人特別投緣,在一起玩了三個小時都捨不得回家吃飯,我在一旁完全無法加入。

有一回羅拉找到一些很漂亮的樹葉,摘下來給路易,路易接著就把它們扔進樹叢,我沒事找事插話說:「你怎麼把樹葉扔了?」 羅拉反駁我:「我就是摘給他扔的。」 我無比羞愧,從此默默地閉上我這張多餘的嘴。

他們倆玩了好多自創的遊戲:追滑梯、走高台、找地燈、爬樹、踩磚塊、給樹葉洗澡、用樹葉做口琴、用樹枝畫畫、大聲嚇蜘蛛、鞋子滑滑梯等等,兩個人很默契地有商有量沒有衝突,要知道這倆平時都是幾分鐘跟別人干一架的主。

最後兩人終於有了一點小分歧,路易給鞋子滑滑梯時搶起了羅拉的鞋子,但很快兩人和平解決:羅拉先鬆手,路易把她的鞋子扔了,羅拉去撿回來,兩人就沒事了。很多時候大人不需要急著上綱上線,孩子們可能只是在嘗試不一樣的玩法。

還有個有趣的細節,羅拉的耳朵特別好看,路易很想伸手摸,我跟他說要徵求羅拉的意見,人家同意了才能摸。於是路易憨憨地樣子去問羅拉:「我可以摸你的耳朵么?可以么?」 「可以。」 羅拉竟然答應了,真是好朋友。路易一摸羅拉說好癢就跑了。

過了一會路易又想摸人家耳朵,我跟他說每次摸都要徵求意見,他又傻乎乎去問,這次羅拉小聲說「不可以」,路易傻不拉幾說:「你剛才不是說可以么,怎麼又不可以啦!」 我跟他解釋剛才羅拉不知道摸著癢,她喜歡你才讓你摸的,現在她知道會摸不舒服,你看看就可以了好么,路易只好作罷。


推薦閱讀:

今天菜里有青椒嗎?
女式友誼
哪裡的女子長得心疼人
從《哈利波特》看如何交朋友
如何看待異性朋友和你同住一屋檐下?

TAG:亲子旅游 | 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