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英德關係是什麼樣子的?

安倍說現在的中日關係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英德關係,遭輿論爆噴。那當時的英德關係是什麼樣子的?


安倍好像是想說:

當時英德關係在經濟上聯繫的相當緊密,貿易額增長率要高於英法英俄。而按照一般國際關係的理論是說,貿易和經濟聯繫越緊密越不容易發生戰爭。但是德國當時搞軍備競賽結果導致2國關係決裂,把英國推向協約國。而且當時英國是民主國家,德國制度還比較專制,最終自己開戰落敗。

他的意思是說,中日現在貿易額和經濟聯繫緊密(2020年會變成世界最大的一對貿易關係),但如果中國擴張軍力,特別是海軍。那麼會導致兩國在經濟聯繫緊密地情況下,2國關係破裂,最終全世界反對中國擴張,日本是民主國家,中國制度比較專制,中國開戰要落敗。

其實沒啥可比性。

德國當時搞軍備競賽重點放在海軍,確實是方向錯誤(主要因為威廉二世特別喜歡海軍),大搞水面艦艇,更是錯誤,刺激了英國公眾的神經。本質上德國的敵人是法國和俄國,本質上德國應該在陸地上決定戰爭,本質上德國只要瓜分法國的殖民地就夠吃了。本質上德國只要有足夠的海軍防止法國人的封鎖就可以了。但是他卻和英國搞水面艦艇競賽。把可能合作的夥伴推向了敵人。(本來英國是想合縱德國遏製法俄,維持均勢的,後來看德國這樣表現,就先和日本同盟了,英法的世仇長了去了,英德皇室是親戚,比德俄皇室之間的親戚還親。英女皇維多利亞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姑姑,英國還授予過威廉二世英國海軍的上將頭銜,還送他一套上將服)。英法協議以後解決了很多殖民地爭端,想想彼此都有這麼多殖民地有啥多爭的,開發比較重要,防止被別人搶才是關鍵。而德國正在中歐結盟 ,結果德國暴露太過,英國就決定和法俄一起平衡德國的實力,德國只好找保加利亞,奧斯曼這種二流國家去了。實際上德國水面艦艇造了根本沒用,省下錢多搞幾個陸軍師,咋會開始在西線側翼兵力不夠?如果英國沒有加入協約國,那麼德國海上交通線還能保持,資源就不會那麼緊張。戰爭能力也會更好。

中日不同,日本的情況確實和英國有點像,是個大陸邊的海權島國,主要資源要靠海路運進來。

1.可日本海軍相對中國的優勢,比當時英國相對德國的優勢要小多了(優勢應該是有的吧)。而且是很難快速擴張的,不像當時英德,德國一擴,英國完全有財力和自由加倍擴海軍。

2.更大的問題:日本本來就不打算和中國結盟或者有和中國結盟對抗俄國或者印度的想法。長期的大陸政策也不是維持均勢。俄國也不可能和日本結盟。有些大陸國家和日本結盟也沒有意義。英國當時是殖民大國,海上交通線運的都是自己殖民地的廉價資源。交通線不斷,不用擔心資源問題。日本不同,交通線就算沒事還要擔心價格問題。戰爭動員能力相對還是比當時英國差點。

更關鍵中國和德國情況不同。

1.真開戰中國從來都不會像德國那樣面臨陸地上2線作戰(實際上是3線)。越南和印度就算參戰,也不用擔心有陸地上壓力。印度越南基本就相當於一戰的義大利和塞爾維亞,真開戰情況也就和那個情況差不多,況且印度吃多了才會加入日本方面全面參戰,最多乘機試圖「切點香腸「。韓國只要朝鮮不開戰,不會找事,最多譴責,要求和談。

2.最關鍵,中國的海岸線和德國的不同,封鎖中國比封鎖德國難多了,而且現在中國還經營中亞的後院。德國沒有這種東西,土耳其不能比中亞。雖然中國軍隊的相對效率比德國人差遠了。但中國需要對付得敵人和防禦性的地理條件可好多了。按照地緣政治那套說法:德國本質上還處在世界島的邊緣地帶,中國老大一塊已經是在心臟地域內了。

心臟地帶是世界島上最有戰略意義的地理特徵。麥金德將心臟地帶形容為一片位於歐亞大陸中央與北方的大平原,範圍是從伏爾加河到長江,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北極。這個區域北方海岸結冰又平直,南方海岸陡峭,區內的大河(勒拿河、鄂畢河、伏爾加河、烏拉爾河、葉尼塞河)都不入海洋。因此海洋勢力無法介入。而心臟地帶還有一個大型低地平原,形成「一條從西伯利亞通往歐洲的大道」,很適合有高交通運動能力的陸地強權。

3.幾個大國不會因為中日開戰直接加入,俄美都會看對方的行動而行動,美國不加入,俄國就不會加入。美國加入一方,俄國才會加另一方。俄國趁機向中國開戰?好像也不太會,除非我們被打的不行了,要被瓜分了,毛子肯定會立馬來分一塊。但是此前不會,至少會中立。日本那在資源上都必須由美國的支持。一戰英國不一定非要由美國支持。俄國不退出的話,他們自己撐得住。

4.中國發展海權也是必然的,和德國不一樣。德國要達到戰略目標只有陸軍就行了,打垮法國,吃掉俄國,就行了。中國陸軍去征服印度有意義么?去打下西伯利亞也許不錯,但是不打也能用那些資源啊?我們的陸軍其實主要還是用來防禦俄國,保持中亞到中東的通道。當然這麼長陸地國境線,俄中兩國開仗是得不償失的,就像德奧開戰一樣。所以,就算不會像德奧那樣協作,也會盡量避免開戰。但中國這個階段要發展海軍是必然的,那麼多資源要從馬六甲,從南美運過來。中國想要確保這種海路運輸是必然的。

5.當然總的來說,我也認為不太會打大仗,日本來牽頭一場世界大戰更是不可能。現在世界的理念變了。對中國來說,真要決心打一場大仗,也不會為了釣魚島打。同樣花這麼多力氣,肯定打更大的島子。都在海上打,要不了多久世界其它國家就會介入。所以,最多會和日本打點低烈度的衝突。真要打么,會先在南海打,柿子撿軟的捏,撿近的捏,美國對我們周邊國家的敏感度是不同的,當然先找對方敏感度低的開始。南海經濟資源也多,總是成本收益高的開始。誰與美國關係差與我們領土紛爭又多,誰越有可能被我們打。而且實際上大多數時候,中國不想打。任何中國有關的軍事行動都會導致油價大幅波動。


他也是隨口一說吧。

德國當時好歹有奧匈帝國這個盟友。比中俄關係親近多了。

不過其他國家都被逼得聯手了倒是真的,德國一戰前腦殘導致英法英俄這種原本毫無可能的聯盟都形成了。如果中日開戰包括韓國在內亞洲不會有站在中國一邊的。

我覺得引用一戰未免太高抬亞洲了,畢竟當時英國是世界規則的制定者,折換到現在應該是俄美關係之類的。中日關係有點像一戰後的美日關係,仍然只是一個地區性的紛爭。

另外還有個大環境的問題。一戰之前戰爭還是解決大國間爭端的合法方法,注意是解決爭端而不是你死我活,只是後來失控了。一戰後整個氛圍就變了,德國從一開始就打算從物理上消滅其他國家,整個戰爭的前提變成了你死我活。

現在中日開戰絕無可能是局部戰爭,只要打一定是世界大戰,戰爭的門檻高了很多。


謝邀!!

首先,我不太理解為啥日本人老是喜歡舉一些奇奇怪怪的例子,比如說之前的『伏地魔』之類的,而且大多數例子舉的有些莫名其妙。但是這次倒也不算是完全錯誤。

畢竟在一戰爆發之前,德國和英國有著很強烈的海軍競賽。比如英國花巨資製造了29艘戰船「dreadnought」,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海軍。而德國不甘落後,發表聲明說要製造出英國海軍2/3的實力,並且造出了17艘』dreadnought,企圖與英國抗衡。(我覺得安倍的主要意圖是指這個,因為中國造了航母,日本提高海軍投入等等等等也存在著海上軍事競爭的意思)。

如果指的是開打之前的狀態的話,那安倍真的就有點那啥了,因為一戰爆發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之前的軍事競賽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殖民地的利益衝突。當然,最主要原因還是被保護小國而牽扯進來的。(舉個簡單的栗子,就好比保加利亞是一個初中生,塞爾維亞是另一個初中生,他們兩個吵起來了,於是就叫來了自己的大哥們(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而塞爾維亞也不甘示弱,叫來了自己的大哥--英國,法國和沙俄。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群架。)由於一戰之前並沒有』全面戰爭『(Total War(不是遊戲 = =))這個概念,所以幾個大國在牽扯進一戰之前是沒有預料到後果會如此嚴重(詳情可見英國海報,當時的宣傳是說軍人應該在聖誕節前就能打完回國慶祝聖誕大餐)。而現在已經有了一戰和二戰的前車之鑒,保護日本的美國和中國不會,也不可能將舉國之力投入進一場沒有利益的戰爭。

所以,我認為安倍所指的應該就是海軍競賽的事像一戰前的英德,而輿論的抨擊是認為安倍想挑起戰爭,這我覺得是多慮了。

這個答案寫的有點雜亂,希望大家都能看懂我寫的意思。。


昨天剛看完bbc的開戰40天,講了暗殺大公到開戰前的外交博弈。

中國和一戰前的德國沒有可比性,外交方面,東亞地區中國目前沒有有根本衝突的對手,不像德法,死命掐了那麼些年。和印度的領土爭端,雙方都沒鬧大的意思,而且很克制,一方打殘了,另一方來佔便宜有可能,沒來由的出手不大可能。地理上,中國比德國大的多,打起來就是打殘了也不大可能出來佔領的情形,不佔領,要讓中國接受德國那樣的停戰條件,就等著世界大戰吧。

最後,一時半會打不起來,為了不打仗我們要做好打仗的準備,但是隨隨便便為了那麼點島打仗,完全是sb行為,因為現在打起來,完全沒把握贏。維持現狀以待將來


躲在評論區里不過癮,我也來開個回答好了。

先上結論:中日和一戰前的德英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

從地區上來講,一戰前的歐洲是世界的中心,英德又是中心的中心。現在的東亞頂多算幾個中心之一。

從日本來說,日本是一個被閹割過國家,二戰後一直算是米畜的半個殖民地。多虧米畜的關照,二戰後的這幾十年反而是幾百年來日本對中國威脅最小的時期。在現有的情況下,中日若真爆發戰爭基本上也都是中國自己作出來的。 中國則是一個畸形的巨人。一方面在物質上渴望急速現代化;另一方面在精神上又被中央極權的傳統所拖累,抗拒西化。這種畸形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中國對西方文明的理解不深,政治和外交在國際社會都玩不轉。 因此只要美國daddy一參戰,帶著幾個盎格魯撒克遜小兄弟把天朝的海上貿易線全砍斷,中國就算著日子舉白棋了。當然這些都是在不考慮核彈的情況下。

———————————————————————————————————————————

以下內容純為反駁排名第一的答案:

排名第一的答案非常推崇「世界島」理論,然而「世界島」理論真的有效嗎?

世界島理論的本質是說:陸上強權要強於海上強權。麥金德是在1904年提出世界島理論的,彼時的歐洲大陸還是世界的核心,而他也根本無法料到此後航母和飛機的組合能夠怎樣決定性地從海上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更重要的是,二戰後的蘇聯已經直接或間接控制了世界島的絕大部分區域,甚至連麥金德所認為的世界島最核心的部分「東歐」也在其掌控之下。但結果是以冷戰的結束為標誌,海權國家米畜取得了勝利。所以事實已經證明「世界島」理論的有效性是存疑的。

在評論區里,「匿名答主」回復時又說:「海上貿易只和經濟發展有關,和維持政權無關。」言下之意是說即使天朝的海上貿易線全部被切斷,也能維持戰爭繼續進行。然而海上貿易不光和經濟發展有關,中國所需的大部分原油也是通過海上貿易線路進口的。路透社援引我國海關數據顯示在2012年10月,中國原油進口前十名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和哈薩克,其他全部來自中東、非洲和南美國家,我不知道除了海運還有什麼渠道把這些國家的石油運進中國。另外,我要悄悄的告訴「匿名答主」石油除了賣錢,還可以驅動戰機、航母和坦克喲。當然,實在沒有石油,我們騎馬出去砍人也是可以的嘛!

「匿名答主」還對俄國抱有極大的希望。可惜,當下中俄親善,實非出於國家地緣政治的考量,而是party的戰略需求。要知道老毛子當年對大清可是既肆其西封,又侵其東緣的,其對土地的貪得無厭可見一斑。縱觀百年天朝之國運與兩個鄰國基本是相反的:其一是日本,其二便是毛子。天朝近三十年運氣轉好亦是拜毛子和日本的同時衰弱所賜。即使從古人「遠交近攻」的智慧來看,我們也應該與米畜聯手,然而與米畜聯手,party的意識形態怎麼辦?所以與老毛子聯手其實是party的需要而非地緣政治的必然。還有一個次要的因素是:當今政壇的實權人物年輕時能夠接受的最高大上的教育無非是蘇式教育,因此對老毛子的好感滿滿,促成親善自然也是個人感情使然。(題外話:俄國不愧是和不列顛玩過大博弈的國家,上百年前在天朝埋下的一個伏筆現在還能惠及後人。)

另外,「匿名答主」所謂中國在中亞的經營靠得住嗎?要知道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斯坦與中國新疆的少數民族皆屬於泛突厥族,文化和人種都極為接近。一旦漢人核心地區有變,裡應外合投奔娘家的事情不會發生?

總之,與「匿名答主」所說相反,天朝當下的地緣政治相比一戰前的德國根本好不到哪裡去,甚至還有劣勢。

那麼為什麼近期天朝還要四處挑逗呢?因為戰爭是一次巨大的機會,可以在短時間內以強迫集中國內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重新鞏固中央集權,消除地方分權和公民社會分權的威脅。所以這個國家的癥結永遠繞不開沉重的中央集權傳統。


一戰之前日不落跟德國的關係可以說是德國人用血的教訓印證了長者那句悶聲發大財才是最吼的是多麼經典的真理,德意志第二帝國跟大英帝國在戰爭爆發前的關係就是皇帝威廉二世那張管不住的大嘴巴讓日不落瘋狂扣屎盆子的背鍋血淚史。

德意志中二大嘴巴VS不列顛心計婊

我們從布爾戰爭說起吧

歷史上布爾戰爭爆發後英國皇家海軍二等防護巡洋艦西提斯號扣留了德國赫爾佐格號郵輪,理由當然也是懷疑幫助布爾人運送補給品,不過於現在已經被放行的船隻不同的是。英國人在登船臨檢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後依然繼續扣留,導致包括葡萄牙總督在內的數百名德國乘客被扣留長達16天。事件之後發展可以參考堪稱共和國國恥的銀河號事件。日不落:皇家海軍決定了,這個鍋還是讓你德意志蠻子來背。不能念2句詩的德國人最後打碎的牙混著血吞了回去,事件最終讓提爾皮茨推動並通過了1900年第二次《海軍法》,讓德國海軍的擴軍計劃的規模在1898年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

從此提爾皮茨也走在被日不落口誅筆伐永世不得超生扣上破壞英德關係的邪惡老軍棍,戰爭販子等等帽子道路的上一去不復返。

寫到這裡怎麼能忘記言多必失的經典案例「克魯格電報」

在1896年1月3日。對由荷蘭裔為主體,並且有相當數量德國裔組成的布爾人抱持同情態度的威廉二世,沒有接受外交大臣馬沙爾的勸阻,向德蘭士瓦總統克魯格發去了一封賀電,祝賀克魯格總統及其人民在沒有任何友邦的支持下獨立戰勝入侵者的勝利。

本身因為詹姆森遠征失敗而顏面盡失人財兩空狂犬病即將發作的日不落紳士們找到了最吼的出氣筒:以大嘴巴威廉二世為代表的德國人。

於是乎,是不是違背了英國的紳士滿天天掛在嘴邊的《國際法》去侵略一個主權國家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了一個敢在英國人欺辱別人的時候講真話的「惡棍」。

英國人甚至以「防止德國人派遣志願人員幫助布爾人對英國作戰」的理由派出了一支艦隊向德國示威。

而更加顛倒黑的是,英國人發動第二次布爾戰爭的原因成了「受克魯格電報的影響。英國人決定徹底解決掉布爾人和其幫手。」

日不落:德意志蠻子閉嘴,安心背鍋!

不過單純背鍋還不夠,你德意志不像髪鍋一樣被我日不落賣隊友是不行的。

日不落殖民大臣張伯倫對威廉二世說過:「我們期待與德國以及『三國同盟』結盟。不過如果這點做不到,我們也考慮與俄法恢復友誼。」

威廉二世:一臉懵逼.EPS

當靶子打,比爛的對象

1901年10月25日張伯倫在愛丁堡為了給英國在布爾戰爭的殘暴罪行比爛聲稱普法戰爭時普魯士在法國的土地上對法國平民所犯下的戰爭罪行遠比布爾戰爭血腥。

1908年10月28日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威廉二世關於德國世界政策的談話,皇帝訴說著他對英國的友情,解釋德國人在北非、東亞行動的理由,希望達成諒解,無奈英國人對他充滿了敵意。在威廉二世皇帝看來,這些英國人「像三月的兔子,瘋了,瘋了,全瘋了」。參考之前日不落的所作所為威廉二世的這番話是實話,但是當日不落紳士們的面說實話那就是作死。這番話也成了日不落欽定德國皇帝挑撥英德關係破壞和平妄圖發動戰爭的鐵證。


當時英德之間充滿著火藥味,英國拚命壓制德國的發展,德國崛起太晚,所得到的國際利益跟它的經濟地位不匹配。所以德國要求陽光下的地盤。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德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一戰之前英德關係基本還算是可以的。英國一直是德國的盟國,也是彼此之間最大的合作夥伴,但是德國變得這麼彪悍並不符合英國利益,而且德國那時候已經有取代英國當規則制定者的動作了。所以英德關係不會太差,但也不會太好,而且按德皇的尿性,關係會越來越差。

如果硬要找一個想一戰前英德關係的話,就是現在的中美關係。至於日本,其不管在世界還是在亞洲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絕對不是一戰前英國的水平。按日本現在的情況有點像一戰之前的法國——英國把丫按下去後德國才發展起來,然後一戰的時候充當英國的大T。日本衰落的同時中國在崛起,如果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動一動就能把中國的仇恨拉走大半,再加上地理環境和民族性格,絕對是合格的大T。


這年頭動輒有言論把天朝比德意志帝國,但除了專制統治類似之外其他真沒可比性。天朝在各方面都low很多嘛。要比專製程度,我看最像的是第三帝國。可以去查國社黨當時定的各項政策,你會發現真是各種眼熟。舉個例子,威廉時期的第二帝國,德國大學是非常自主的,學生決鬥時警察只能站在學校外看著,等決鬥完畢後可以進校幫忙抬人。到了第三帝國,黨就開始領導一切了,學校里就由「黨組織」來進行控制了,學校里人事任命的首要條件是「黨性要強」,越到關鍵位子越是如此。


推薦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結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各國的外交談判是否真的像《戰前37天》裡面描述的樣子?
如何評價《戰地1》俄軍DLC《以沙皇之名》?
這個鋼盔是哪個軍隊的?是一戰的嗎?

TAG: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