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寶強也許再也不能演「人傻但好運」的人生贏家了

文/ @太宰琰

整個互聯網,幾乎所有人都被王寶強和馬蓉的離婚事件包圍著。成百上千的熱文,都在繞著王寶強的婚姻大談特談。

可王寶強作為演員的本職,幾乎沒有人正視。

愛情沒了,事業會怎麼樣?這件事會對王寶強的戲路產生什麼影響,有人想過嗎?

別的我不敢講,我只知道,王寶強可能再也沒法演「無憂無慮單純喜慶人傻但好運的阿甘式人生贏家角色」了。

原因,得歸結於演員自身氣質與影視人物塑造的交互影響。

王寶強這類的演員之所以可貴,在於他一直以來有一種大部分演員難以具備的「輕鬆感」。

好的喜劇演員,往往舉重若輕。有些人「舉重」的部分,他們會讓你看到。

比如黃渤,比如徐崢。苦難刺心千遍,但早已看淡。他們會顯得像一個成熟的男人,但同時也就有了成熟男人才有的「滄桑感」。

但有的人,比如王寶強,則不讓你看到。好運金身加持,頂多受過皮肉苦,從來不往心裡去。要是心傷了,就有了心病,人就沉重了。

在這次事件之前,在大家眼裡。他是個「沒有傷過心的人」。大家感覺他像沒長大一樣,一顆赤子心完好無損地,傻愣傻愣噗噗跳著。

他被人當做一張白紙,天生心裡沒包袱。

也就是「輕鬆感」。和「滄桑感」,是相對而觀的。

這對喜劇演員來講,是很珍貴的品質。

演心計不容易,演單純,一樣不容易。

你得有渾然天成的傻勁兒。看著得真傻,不能像裝傻。

放眼現在全中國的男演員,擁有這個品質的,除了他,你還能挑出誰呢?

為什麼《港囧》用了包貝爾大家不喜歡?

因為包貝爾看起來不像白紙,他看著就不傻,你覺得他心裡有事兒。一個心裡裝著事的人,卻擺出傻樣——那肯定是有陰謀有心機,肯定肚子里有壞水。這就是普通觀眾非常容易得出的直接感覺。

只有王寶強能演那一種角色,而王寶強演了那一種角色以後他才火到那個地步。

在影視作品的表演創作上,演員和角色,從來都是互相成全的。

王寶強現在的角色定位,花了很長時間才慢慢形成。

王寶強能演的,其實並不止有傻根式角色。只要不要求是大帥哥,許多角色他都能演。《Hello樹先生》雖然好,但在現下的中國電影市場上,難以兌現其匹配的價值。他最成功,也是最受公眾認可的,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普遍商業價值的,還是傻愣感的角色。

能演,和適合演,演得好,是兩回事。

演得好,和觀眾覺得你演得好,也是兩回事。

觀眾覺得你演得好,和觀眾願意買票,依然是兩回事。

從《盲井》里樸實無力的傻氣到《天下無賊》里略帶喜感的傻氣,初有喜劇定位。到《士兵突擊》里堅強執著的傻氣,初有逆襲者定位。到《人在囧途》時,喜劇感和好運感初步結合。到《泰囧》的時候,基本已經是他非常成熟的喜劇形態了,喜劇感+好運感+賤氣。

至此,已經形成了經過觀眾檢驗了的,適合王寶強的,其本人可複製的「寶式喜劇表演」模式。

骨子裡的單純傻氣+喜劇感,基本骨架放在那裡,至於輔料加什麼,那就根據具體的劇本而定了。

同樣的風格代入到《唐人街探案》,稍稍給角色加入了一點小聰明,一點自大,一樣成功。

可以明確的是,王寶強在進行喜劇表演的過程里,其實是一直在增加角色厚度的。

增加的那些東西,對應在電影的戲劇情境里,就是角色本身的層次感。

越完整的人物,就擁有越多的側面,至於要不要外化呈現,呈現到什麼程度,和人物的主要色彩的配比什麼樣,要看劇本走向,導演的指導,以及演員自身的控制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短期內,要做到這些,又不跳脫開我前面說的「無憂無慮單純喜慶人傻但好運的阿甘式人生贏家角色」基本模板。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難。

為什麼不能跳脫?因為觀眾認這個,觀眾要看的就是這個。我來看的是喜劇啊,才不要看苦難呢,我就想看搞笑啊。這就是王寶強的框子。

能掌握的角色層次感越豐富,將來如果要轉型,難度也會相應減少。王寶強現在在人物的細節特質上做轉變,也有可能是想進行漸變。漸變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式,雖然周期會比較長,但這是必須的。

畢竟如果突然轉型,觀眾是不會認的。就和大家指著馮氏喜劇進電影院找樂子,結果看見了《一九四二》一樣,《一九四二》再好,觀眾也不高興。

起碼肉眼可見的短期內,王寶強的形象,是一個穩定狀態。王寶強——「傻」,「好運」,「榮耀」。

這三個點聯繫起來,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個上天的寵兒。生就通身主角光環,沒有負面力量的痕迹,沒有沉重感。他很幸福。他為什麼不幸福呢?他什麼都有了。

而這,正是他的團隊,小心謹慎地想要為他打造的個人形象。

作為藝人,公眾形象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個人,而是他自身特質和團隊包裝結合塑造的結果,很多人找一輩子都找不清自己的定位。

作為演員,要塑造出一個成功的可持續表演形象,更非常非常非常難。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等等都是非常巨大的。這兩部分相輔相成,一旦做好,要極小心的維護,輕易不能破。一破就容易前功盡棄,難以復原。

玉女定位女星不能有艷照,動作巨星不演打戲就票房暴跌,都是這個原因。公眾形象與受眾預期的二者聯繫。

看上去並不特別,貧苦出身卻獲得無上榮耀。因為同類事情發生幾率太小,所以在這次事件發生前,關於王寶強成長之路的言論里總逃不開一個詞「幸運兒」。王寶強是這樣,公眾也喜歡看他這樣。

對普通觀眾來說,大家是喜歡「運氣」的。

天賦能成功?我要是有天賦我還在這瞎混?

吃苦能成功?我現在天天就在煎熬啊怎麼沒看見成功?

只有運氣,看上去好像大家的獲得幾率都差不多,反正天賜的,誰知道我會不會是六十億分之一呢?

希望在我被生活艹翻之前,好運就眷顧我吧!

所以王寶強的表演形象,在許三多之後,其實就不太去著重渲染吃苦耐勞的那部分了。

一方面是他本身就挺吃苦耐勞的,許三多已經夠到頂了。還有一方面非常關鍵的就是,對喜劇創作而言,「苦」的部分是必須要虛寫的。

對於王寶強在表演上的天賦、還有他本身就比很多人都高的高智商情商,大家也往往很少去提。越到後面,王寶強就越少塑造這些角色,也是因為一旦提了,就會減弱「運氣」部分的光彩。

那麼這個好不容易建立的喜劇形象,也會打折扣。

為什麼在喜劇創作中,「苦」要虛寫?

我曾經在一個關於「悲劇是否比喜劇有更高的價值? 」的討論里提到過:

悲劇是近距離看到的生活,喜劇是遠距離看到的生活。

喜劇的目的在於使觀眾從中收穫喜悅。而喜劇給人的樂趣在於從他人的不幸里產生優越感,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人們很少對喜劇人物真正感同身受。因為若不保持距離,就無法心安理得地嘲笑那些出醜角色的愚蠢。

事實上只要我們湊近細瞧,就能看到許多喜劇人物在受苦。此時若真有了豐富的真實感,就難免會自我代入,喜劇中原本惹人發笑的災難就會變成悲劇。

人們樂於消費喜劇人物的不幸,看喜劇的時候更多隻想知道這事「有沒有」而不需要「為什麼」。不幸的原因人們並不關心,因為一旦關心,就會發現這些細節苦難彷彿在契合自己。 一旦喜劇創作者把這一部分赤裸展現,讓觀眾意識到「自己跟劇中角色一樣蠢」,或者「自己跟劇中角色有一樣慘的可能性」,觀眾就笑不出來了,喜劇即宣告失敗。

觀眾看不到,才可以「幸災樂禍」。

也就是說,喜劇某種程度上,在迴避現實。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在處於初步發展期的娛樂市場,演員的現實形象和和戲劇形象是分不開的,觀眾非常容易混淆二者的區別。

有的人會舉阿甘與湯姆漢克斯本人的例子,這並不恰當。一方面湯姆漢克斯的角色定位並不是「傻子」,而是「樸實好人」,他幾乎不演反面角色,因為一旦刻畫生動讓反面形象深入人心,那麼「湯姆漢克斯」這個一出場就讓人內心深感信任的長期形象就破了。每個演員有自己的不同選擇,有的人喜歡花樣嘗試,有的人喜歡某種一以貫之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成熟的娛樂市場,就觀眾平均認知而言,他們對演員本人和戲劇形象的區分,是比我們要成熟得多的。

在中國,更常見的一種普遍認知是:常演的角色是好人,演員就是好人。常演的角色是壞人,演員就是壞人。人們無法割裂現實與戲劇,無法撇開演員私生活去單純感受表演。《還珠格格》演容嬤嬤的李明啟被扔雞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一直到去年,《甄嬛傳》里演了安陵容的陶昕然微博下還有大片罵聲。

我在前文講到過,王寶強在這起事件之前的人物定位,就是「沒有被傷過心」的赤子心boy。

影視形象是這樣,現實形象也是。

當妻子出軌,夥伴背叛,這兩件事忽然結合在一起。這無疑是王寶強的苦難。而且這個苦難來得如此巨大,不論事實如何,在「王寶強」這個公眾形象的受眾心裡,他的苦難程度忽然爆炸了。而且非常慘烈。而且,這恰好是最要命的「心理創傷」。

而且就如我在那個悲喜劇討論中說的一樣,王寶強的苦難被實寫,被放大了。

《唐人街探案》里王寶強的角色遭遇妻子出軌,這個情節雖然出現,但飛快就轉移了注意力。因為在喜劇里,這種苦難的情節點就是不能細寫的。而且在那個人物出場時,已經是正在追逐下一段愛情的狀態。真正傷人的點被一筆帶過了。

但現在大家忽然發現,這個戲劇情境竟然是真的。大家看到的,恰恰是《唐人街探案》刻意迴避的苦澀的部分,而且這次沒有《唐人街》後面的那些糖。這下就沒有人笑得出來了。

這個原本有「主角光環」的幸運兒日常生活里遭遇的不幸忽然離大家這麼近,近到鋪天蓋地的新聞炸了你一臉。

大家覺得,他逆襲了,但竟然還是不幸福。

如果大家發現王寶強真的是因為傻遭遇了這個結果,那麼對公眾而言,他「好運」的這部分形象就無蹤無影了。

如果王寶強表現出了他的聰明,甚至在後面的官司中做了很多他早就看破跡象的舉動,那麼對公眾而言,他「傻氣」的這部分形象就煙消雲散了。

「王寶強」這個公眾形象是這兩個片語合產生的。缺任何一個,都不會完整。

演員自身的氣質發生了質變,那他的影視人物形象,勢必也會改變的。

「無憂無慮單純喜慶人傻但好運的阿甘式人生贏家角色」,這個王寶強制勝的經典人物模式,也就幻滅了。

另外,似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王寶強作為演員在現在的中國商業電影市場上的地位。

可能也沒有意識到,現在的中國,有多麼缺好的喜劇演員。

我想說,好喜劇演員太難得。王寶強這樣的喜劇演員,說千萬里挑一一點也不過分。

放眼現在全中國,能做到像王寶強那樣渾身笑點,自己有創作力,觀眾也買賬的男演員,能數出多少個呢?還有誰有王寶強身上的「輕鬆感」呢?

「演員的成長」是一回事,「觀眾心中演員的成長」是另一回事。

即便王寶強本身的表演素質就不錯,將來逐步磨練也會有更多進步。他也許依然會成為一個好演員,但他作為一個特別的喜劇演員特有的「寶式喜劇感」,再也不會有了。

以後觀眾再看王寶強演的喜劇,內心的想法就不再是肆無忌憚的「哈哈哈哈哈這傻樂傻樂的笑死我了」,而是帶著苦澀味的「唉,這演員現實里也蠻慘的」。笑聲的分貝,大概再也不會那麼大了吧。

演員可能會走出困境,但觀眾是走不出的。

生活的磨難也許可以造就藝術家,但不論如何,對觀眾而言,王寶強身上最珍貴的「輕鬆感」,就此,已經被「滄桑感」蓋過去。

到底是對悲劇的同情力量大,還是對幸福的憧憬力量大?

我只知道,對現在大部分國人來說,生活太苦了。

不論大家承不承認,比起苦情堅忍,大家還是更喜歡甜的東西。

王寶強,這個名字對無數月薪2300還要還房貸飽受生活蹂躪的的人而言,是一個「遠離苦難」的象徵。

千千萬萬的人都受過王寶強以前受過的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光環加身。

他代表了一個夢。

一個「你看看王寶強都能運氣那麼好走得那麼高,說不準哪天我也和他一樣鯉魚躍龍門」的夢。

一個緊緊裹住所有出身不佳者,拚死掙扎想要衝破原始階層桎梏的夢。

許多喜愛他的人,都是因為這個夢的實現而喜歡,這是一個幸福願景的實現標誌。

然而,夢碎了。

「王寶強」的形象,可能會進行調整。

但怎麼調整才能和夢的力量一樣強大呢?

我也不知道。

——————————————————

主編|周祚

責編|派派&楊楊楊

太宰琰|電影從業者。有時搞嚴肅創作,有時胡說。微信公眾號「荒岩」(taizaiyan)。荒岩上,生萬物。

歡迎關注「荒岩」(taizaiyan)

weixin.qq.com/r/hkT44O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漢語防線(中)
《親愛的》結尾為什麼要讓趙薇飾演的婦人懷孕?
愛是靈魂的吸引,不是器官的反應
《行路難》第四十九章 初嘗人事
《行路難》第三十四章 宋彎月

TAG: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