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師,通常有哪些誤解?
1、把理財師和客戶經理划上等號。(理財師首先不要自己把自己當客戶經理)
2、理財師就是賣產品干推銷的。我我沒調查過,不知道整體什麼局面,但是我不是,而且肯定不止我吧。
3、理財經理的就該讓客戶賺取。短期的風險幾乎無法掌控,但是長期如果也不能讓客戶賺取,那就是水平問題了。
4、理財經理都一樣。理財師、理財經理的水平千差萬別。工作年限不一樣,差別也很大。
微信公號:價值發現者(jzfx01),發現投資價值,分享投資機會。
1、常見的誤解是,理財師不應該給客戶賠錢,只能給客戶賺錢2、理財師不是全才,不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基金保險證券全才,每個理財師都有自己特定的長處3、理財師跟年齡有關係,但是沒有想像的這麼大,每個人根據年紀不同適合不同的理財師。並非越老經驗越多,越適合
以自身所處的環境和接觸到的情況有一下幾點感受: 1、中國的理財師處於起步階段,大多受雇於銀行或是保險公司等,所以再為客戶服務的時候,有一定的偏向性是客觀使然,但是整體的理財師隊伍是一個年輕的隊伍,我們中的很多人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在為客戶爭取權益,並且把客戶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客戶的戒備心理仍然是很嚴重的。 2、很多人是把理財師和理財經理混淆的,雖然在目前階段確實有兩者重合的味道,但是個人認為理財師應該是更受信任的,掌握的是總體的財務規劃和投資目標,是戰略制定者,理財經理更多的是消費提供商,他們更多的作用是在解決具體的某筆資金的作用,所以你可以有很多理財經理,但是最好只有一位你信任的理財師 3、理財師不是投資經理,理財師更多要解決的是資產的配置問題,以及現金流的規劃問題,所以說理財師更多的關注的是客戶的屬性,結合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來做不同大類產品的配置,比如對於風險承受能力低的老人,即便是在牛市,也會建議他們減少股票類的風險資產的配置,而對於年輕人,即便是在熊市,也不會讓客戶拋光所有股票,甚至更有可能建議客戶以定投的方式加倉。簡單的說理財師更關注於對個人大類產品的配置,而投資經理會更多的以收益為考量,更多的關注的是具體產品的配置。
基本讓@林大千答的差不多了。再補充一個,國內理財師行業基本處於起步階段,套路相對固定,台灣比較強大。
在大眾的眼裡,理財師總是被認為是和傳銷一樣的性質。但是實際上,銀行和很多金融機構里都需要理財師來幫助客戶進行理財。理財師作為一種針對個人客戶的新興職業,其工作職責是為個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理財建議,通過不斷調整各種金融產品組成的投資組合,設計合理的稅務規劃等,來滿足客戶長期的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理財師不是做銷售的,而是幫你賺錢的! 所以理財師其實是一個不被外行所理解的職業。
居然那麼多人說理財師讓顧客賠錢是應該的?!
我算是知道這個行業為啥做不起來了,從業人員水平太次!我媽孜孜不倦銀行存款理財三十年沒虧過,你比我媽還不如?中國市場上那麼多無風險收益也不賴的理財產品,你還能讓人虧錢?如果顧客一定要冒險,炒股啊炒期貨啥的,作為理財顧問你應該勸阻,那是賭博行為而非理財行為。誤解一:理財師就是給客戶做資產配置的
這麼理解就好像把汽車之所以會跑歸因於汽車有輪子一樣。
理財師做的其實是基於一生視角和財務目標的財務資源配置。
什麼是基於一生視角的財務資源配置?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老生常談的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理論說的是我們在青年期通常支出超過收入,在成年期收入會達到頂點並超過支出,在退休期收入減少,支出再次超過收入。
根據這個理論,理財師要幫客戶做兩件事:
1.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來花
「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來花」主要說的是理財師消費規劃,通常是青年時期的購房規劃。這個規劃主要解決貸多少,還款方式,貸款方式的問題。
2.把現在的錢拿到未來花
「把現在的錢留到未來花」主要是指中年時期的退休規劃。
對於普通人來說,僅靠社保養老金是不能應付退休後的全部開支。因此,理財師會在客戶35-45歲時,進行養老金測算,了解客戶在退休時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和需要的養老金總額。進而理財師可以了解到退休後為保持適當的消費水平,客戶在目前每年需要存多少錢或者需要多少投資收益率。
當然,目前80年後出生根據規定65歲才是法定退休年齡。可是你已經厭倦了枯燥的工作,想要提前退休,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那麼你就要了解你的財務資源是否足以支撐提前退休後的生活,這也是理財師的業務範圍。廣義的退休規劃要考慮到退休後的消費支出、醫療、住房以及對養老服務的需求等等。
誤解二:理財師給客戶做的資產配置是沒有風險的。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收益率和風險有線性相關關係,也就是說收益率越高風險越大。在固定的風險或固定的期望收益下,有最適當的資產組合。
因此,理財師給客戶做資產配置一般有兩種方法:
一個是基於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和態度的資產配置。
在固定風險的情況下,期望收益率是確定的。但這並不是說資產組合是沒有風險的,只是這個資產組合的收益率會在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內波動。
另一個是基於財務目標的資產配置。
「基於財務目標的資產配置」說的是理財師根據客戶的財務目標計算出需要的收益率,然後進行資產配置,使得資產配置的期望收益率等於需要的收益率。這種資產配置有時與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符。也就是說,收益率會在超出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範圍內波動。
總之,理財師做的其實是基於一生視角和財務目標的財務資源配置,資產配置只是到達這個目的手段。
現在一些人還存在對理財師的誤解,認為:「基金經理就是理財師」、「保險顧問就是理財師」……
其實,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保險顧問,他們可以被比喻為「專科醫生」,做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而真正的理財規劃師則屬於「全科大夫」,他們所做的更多的是類似「體檢、保健」的工作。他們需要了解所有投資市場概況,熟悉並能靈活運用各種資產管理工具。他們要做的不是為客戶提供資產組合,而是根據需要幫助客戶設計資產管理工具組合。
有錢。。。
理財師不等於賺錢
覺得理財師都很有錢
認為一定很會賺錢
推薦閱讀:
※針對瀆職的孕期女職工,公司應如何應對?
※職場中,最應該遠離這六種人
※如何體面拒絕他人,而不得罪人
※有用的事物無須複雜,你需要簡化你的生活
※其實,你也有老闆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