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奧運賺錢這件事,地球上沒人比他玩兒得更漂亮(薦讀)

老師評價他:這是個不喜歡熱鬧的孩子。他收到評語後,在下方回應:這是個不喜歡熱鬧,但喜歡看熱鬧的孩子。

「這孩子」就是彼得?尤伯羅斯(PeterV.Ueberroth):一個在現代奧運史上神一樣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沒有他30多年前的神操作,就沒有今天的奧運會。

中年大叔出任奧組會主席

小時候喜歡看熱鬧的尤伯羅斯,成年後喜歡研究熱鬧背後的門道,並且善於用熱鬧實現自己的目標。40歲時,他已是北美第二大旅遊公司的老闆,既在有限的範圍展現自己無限的才華,也在朋友圈贏得善於點石成金的名聲。

尤伯羅斯鄙視那些不能物盡其用的人,無論幹什麼,他都追求效益最大化。搞旅遊生意時,同行熱衷打價格戰,他覺得這很「弱智」,獨樹一幟大搞創意和增值服務,始終堅持做生意要有利潤。當一些打價格戰的把自己打到破產邊緣,他就「乘人之危」收了他們,並把自己搞成了第二大。

因為看不慣一把好牌被打爛,不喜張揚的尤伯羅斯還經常情難自抑,向一些在他看來「弱智」的人和事開炮。

一個著名導演找大款籌錢搞排球運動會,他說人家的搞法是勞命傷財瞎折騰,還公然說如果按照他的辦法,不但不需要籌款還能大賺一筆。你一個做旅遊的,來管一個做導演的要辦的體育盛會,這叫什麼事?人家自然不care他。

當洛杉磯提出要申辦奧運,他也是早早就放話:要搞你們自己籌錢去搞,別用納稅人的銀子去撐面子。

他的反對有理,當時的奧運會已經成了人人避之的燒錢機器。1976年蒙特利爾舉辦第21屆奧運會花了30億美元,差點把市政府搞破產;1980年前蘇聯在莫斯科辦的第22屆奧運會,耗資90多億美元彰顯大國形象虧到肝兒疼。

但最終,洛杉磯不但申辦了,而且還在沒有其他城市申辦的情況下,於1978年把1984年的奧運會舉辦權辦成了。

然而,管轄洛杉磯的那一屆加州政府和尤伯羅斯一樣覺悟低,鑒於前幾屆奧運會的坑,洛杉磯的舉辦權還沒拿熱,他們就通過一項法律:不準用納稅人的錢辦奧運。

被斷奶的洛杉磯政府一下就頭大了,跑過去跟國際奧組委講:老大,我們恐怕辦不成了,要不你們找找其他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下家的國際奧組會哪能答應:找別人,你跟我開國際玩笑嗎?抓緊回去想辦法。

想來想去,洛杉磯想到個辦法:政府搭台,民間唱戲——把奧運會交給民間有錢有想法的人去折騰。國際奧組委只能說同意,奧運會的新玩法也就此開啟。

之後,洛杉磯成立了奧組委並物色能人來操盤管理。在物色奧組會主席的過程中,有人想到了之前說他們不行的尤伯羅斯:他不是有本事嗎?靠,讓他來試試!

遊說一個反對過辦奧運會的人出來做奧組會主席,尤伯羅斯覺得來者很有想像力,也很逗逼,但這個大熱鬧還是激發了他愛看熱鬧的興趣,於是決定干它一票。

當尤伯羅斯宣布出任洛杉磯奧組會主席時,新聞界都傻了。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什麼人聽說過這位中年大叔。更讓人吃驚的是,他還口出狂言:

我不但不需要政府出一分錢,還要賺它個2億美元。

當時,連鬼都不相信他的這些鬼話。

改寫奧運商業史

新官上任時,尤伯羅斯難堪到連辦公室都租不到,因為大家不相信奧組委的支付能力。面對非議和懷疑,他也不反駁,二話不說就自掏100美元,給洛杉磯奧組委開了個賬戶,然後開始了「空手套白狼」的傳奇。

奧運會歷來以吸引眼球聞名,尤伯羅斯的第一張牌就是要把奧運會搞得更熱鬧,更吸引眼球。他與國際奧組委合作,邀請更多國家參賽,同時也推動職業運動員加入比賽,處處宣揚,本屆奧運會將是有史以來場面最大的。

這個氣氛烘托起來以後,尤伯羅斯開始將眼球轉為生產力。他亮出的第一招,是把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變成獨家壟斷,不但公開招標售賣,誰給的錢多就讓誰轉,而且還配套一個小花招:有意者先交75萬定金。

消息一出,電視界就炸鍋了。

眾人先是不接受,喊要團結起來抵抗,但不久就有人想法不同了,我為何不拿到獨播來打敗別人?很快,5家電視機構就送來了275萬定金。收到錢的尤伯羅斯也不著急開鍋,而是讓電視台的標書再飛一會兒,主要是把電視台的定金再用一會兒,也刺激電視台相互猜忌抬搞價碼。

最終,尤伯羅斯以令人瞠目結舌的2.25億美元把北美的獨家轉播權賣給了美國廣播公司,同時,還在歐洲和亞洲賣出了4000萬美元。

賣出獨家轉播權之後,尤伯羅斯開始向其他參與奧運的「有錢人」開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贊助商。

他掌握的數據顯示,全世界有上萬家企業願意贊助奧運會,過去每屆也都有數不清的企業參與贊助,但有的贊助金額竟然不到1萬快錢,與之配套的是,奧運會對這些低價贊助商的回報也低,廣告被淹沒在廣告大海里。

尤伯羅斯認為這是亂單琴,決定要搞就搞大的:找贊助商要更多錢,也給贊助商更好的回報。他給工作人員下令,去跟企業講,我們會資源聚焦,不再要那麼多的贊助商,給你們更好的廣告,但也請你們給我們更多的錢。

工作人員不太有信心地去了,很快太不有信心地回來:沒有人願意提價。

尤伯羅斯笑了笑,決定給不吃敬酒的贊助商們上罰酒,讓他們知道他的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他先是宣布了自己的新玩法,然後就按照新玩法去跟贊助商們玩了新鮮的——其核心是兩條:第一、本屆奧運會的贊助400萬美元起,少一分就免談;第二、整個奧運會贊助商限定30家,每個行業最多1家。

聽到這個消息的企業都傻了。要進奧運只能找他尤伯羅斯,而尤伯羅斯卻可以找無數人,甚至是你的對手。

這個被站著看戲的外界認為是瘋了的決定,立即讓尤伯羅斯在坐等入場的贊助商們中從被動轉向主動,並引發了一場場競逐大賽。

美國本土的柯達覺得400萬太貴,還事兒媽地抱怨奧組委應該購買而不是要求他們捐贈器材。尤伯羅斯啥也不說,派人找到其對手日本富士:現在有個在全世界面前逆襲柯達的機會,你們要不要?富士掏出700萬的支票說,要,哥,我要,我這就要。

汽車領域的日產汽車算是主動投誠,報上500萬的加碼希望獨家。但尤伯羅斯想,賣車的比賣膠捲肥啊,於是告訴說通用、福特還在報價,你先等等吧。三家公司鬥來鬥去之後,通用掏了900萬美元,還車子哥哥們隨便用。

戰爭打到這種地步,也讓可口可樂主動給出更高價碼,洛杉磯奧組委只是稍微用百事可樂恐嚇了一下,他們就乖乖交出了1260萬美元的真金白銀。

除了把電視轉播權、贊助商這兩個來錢最容易最大的「頭」搞出新境界,尤伯羅斯也挖空心思從其他領域搞錢。那屆奧運會,只要能賣錢的幾乎都被他賣了。

他把過去贈票贈到泛濫的門票搞成稀缺品,一邊放話,即使總統要來也得買票;一邊採取郵購、上門送票等多種方式,把門票真正賣成大生意了。

他推出各種特許商品,把當屆奧運會的標誌「山鷹」作為商標專利面向各行各業出售。甚至,他把火炬傳遞也賣了,宣布只要身體好,願意交3000塊,人人都可以當火炬手,更甚至為了多賣錢,他硬生生地把火炬傳遞路線增加到14000公里。僅此一項,他就弄到4000萬美金,而且還極大地調動了大眾的奧運熱情。

通過製造稀缺,挑起商業競爭,尤伯羅斯讓奧運的商業價值得到了怎樣的釋放和逆轉?看看這個數據就知道了:莫斯科奧運會一共有381家贊助商,但只獲得900萬美元的贊助費,還不足他從可口可樂一家敲到的。

更令人叫絕的是,把收入搞到最大的同時,尤伯羅斯還想出一系列招法把支出搞到最小。

他打破過去辦奧運幾乎都要新建體育場館的慣例,將洛杉磯已有的體育場地能用的都用了起來。他不蓋奧運村,而是把大學宿舍改造成了奧運村。東拼西湊之後還差一個游泳池、一個自行車賽場必須掏錢新蓋,他又找到「麥當勞」和「7-11」便利店,說哥們你們把這事兒幹了,我讓你們在裡面做生意、打廣告。

更絕的一招是,過去的奧組委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並因此產生龐大的人力成本。收錢收到手軟的尤伯羅斯,卻想出一個招募市民當志願者的歪招:弄到將近4萬興高采烈來免費勞動的民眾,既節約了錢,又提高了人氣。

包括奧組委的人事效率也被尤伯羅斯做到了極致。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奧組委擁有工作人員2000名,但尤伯羅斯的洛杉磯奧組委只有其十分之一。

在尤伯羅斯的一系列神操作之下,洛杉磯奧運會最終實現了超過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獲得2.25億美元的凈利潤,同時還帶動洛杉磯的餐飲旅遊以及零售業興旺發達,累積實現高達35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也是從這裡開始,已經淪落到無人願意接盤的奧運會,才起死回生,再度成為各國城市爭奪的香餑餑。

時年47歲的尤伯羅斯,因此獲得國際奧委會頒發的傑出奧運組織獎,並在此後贏得現代奧運會「商業之父」的美名。

而他當年的那些神操作,至今依然是奧運會的基本套路。

聚焦稀缺,做強品牌,放大價值

尤伯羅斯的操盤也並非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挑戰是,在他四處宣揚要辦出最大場面時,前蘇聯與華約組織的幾個國家突然宣布,他們不會去湊這個熱鬧。

尤伯羅斯的商業計劃都是建立在眼球經濟之上,如果參賽國不達標,他拿到的錢就可能打水漂。壓力山大中,他派人到處遊說拉票,並最終在改變奧運商業史的同時,也改變奧運的另外一個歷史:

新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現在了奧運賽場。

因為這段歷史,尤伯羅斯一直覺得自己「欠中國一個人情。」因而後來北京舉辦奧運會時,已是美國奧委會主席的他,做了很多努力來還這個情。

一個小插曲是,幾位美國的自行車運動員在走出機場時戴了口罩,尤伯羅斯對此大為光火,通過批評教育讓熊孩子們不但取掉口罩,而且公開道了歉。

但尤伯羅斯真正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還是他當年的商業智慧,至今在啟示著各行各業的創新思維。

縱觀尤伯羅斯的整個打法,他最重要的制勝策略,當屬聚焦資源,製造稀缺,做強品牌,激發競爭。也正是依靠這些,他把奧運會變成了一個商業競賽的平台,也讓自己成為平台中掌握核心價值的人。

聚焦資源,製造稀缺,做強品牌,最終贏得競爭,對今天轉型升級中的眾多中國企業來說,也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當年那麼多企業願意向尤伯羅斯的霸王條款繳械,事實上也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通過稀缺資源做強品牌。

與不少人不太看好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相左的是,華商韜略對此越來越樂觀。其中很重要一點是,我們目睹著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意及卓越品質,也親身見證著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的塑造,比如下面這個就是個小小的例子,如您有興趣歡迎前去參觀、批評、指正以及表揚。


推薦閱讀:

價值投資:通往財務自由與智慧之路
黃抒揚老師杭州分享會「夢想、成長、財富」主題演講
馬雲VS巴菲特:關於「頓悟」與「漸悟」
投資中的大局觀

TAG:投资 | 奥林匹克运动会? | 价值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