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水腫你不知道的事

妊娠水腫是指懷孕中後期(平均約在懷孕20~24周後)很常發生的癥狀,且會隨著懷孕周數的增加使得水腫癥狀更為明顯;一般說來,孕媽咪的腳掌、腳踝及小腿等處為最常見的水腫部位。

生理性水腫的原因:

※荷爾蒙影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懷孕期間,由於體內荷爾蒙濃度發生變化,黃體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荷爾蒙分泌增加,促使腎臟對水鈉的再吸收增加,以致水分滯留身體局部因而引發水腫。其次,因為水份重新吸收增加,故使得血漿、血容量上升,白蛋白(註:構成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濃度亦相對降低,進而使血漿稀釋,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液中的水分易滲透到組織間隙中導致水腫。

※血循不良,迴流受阻

婦女懷孕以後,隨著胎兒生長及羊水產生,子宮則逐漸增大,骨盆腔內的壓力上升,會使得下肢微血管壓力升高,濾過率增加,同時也會對下腔靜脈造成壓迫,影響血液及淋巴液迴流,致下肢部位循環不暢,促使腿部組織液堆積,進而發生水腫問題。

※生活飲食也會造成影響

女性懷孕後,食慾變差,甚至嘔吐,導致攝入蛋白質不足,影響血漿蛋白含量降低;或因懷孕飲食口味改變,嗜食重咸,攝取過多鹽分,則導致鈉鉀離子不平衡等;另外,現代女性多為職業婦女,工作時常常需要久坐或久站的准媽咪,常會受重力影響,以致下肢水液迴流不佳,在加上前面說的那些問題均可造成水腫的問題出現。

水腫會否影響胎兒健康?

一般生理性水腫不會對準媽咪及胎兒產生不良影響,但若是病理性水腫則必須非常小心,很可能對準媽咪的健康及胎兒發育造成威脅。特別是子癇前症,因為胎盤功能不良,無法負荷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流供應,影響胎兒發育,就可能造成羊水不足、胎兒生長遲滯、胎兒過小、胎盤剝離、胎兒窘迫、早產,甚或嚴重影響可至胎死腹中。

孕期水腫的解決對策

※身體姿勢

坐姿方面,不宜坐太矮的椅子,座椅的高度最好能高過膝蓋。站立時,應可稍微前傾,以幫助放鬆。躺卧時則盡量採取側卧姿勢,並以左側躺的方式更佳,在下方那側的腳可伸直,上方的腳則可稍微彎曲,並於兩腿間加墊軟抱枕以增加舒適度。睡眠前,孕媽咪可抬高下肢20~30分鐘,睡眠時也可將雙腳稍稍墊高。

※衣鞋穿著

孕期除選擇較為寬鬆、舒適的衣物外,也要挑選較為柔軟、透氣的鞋子,並注意不可過緊或過小。若是因工作需要,必須長時間久站的准媽咪們,則可考慮購買合適的彈性襪來穿,建議可至品質較有保障的專業醫療器材行購買較妥。

※運動改善

懷孕期間,多進行散步、伸展、柔軟操或孕婦瑜珈等活動。透過四肢伸展、運動來放鬆身體,緩解肌肉僵硬,增進靈活度,保持運動習慣等,均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舒緩水腫。只是在進行運動時,孕媽咪也必須依據自身狀況,注意運動的強度,並不需要勉強自己達到一定的速度、利落度或特定角度,以避免適得其反。

※熱敷按摩

其次,偶爾可熱敷水腫的部位,或是依循淋巴液迴流的方向做輕度的按摩,以促進孕期血液循環,幫助緩解腫脹等不適感。

最後提醒孕媽咪,除非是腎臟功能異常,出現嚴重水腫情形必須限制攝取水量外,平時仍應注意適度補充水分,以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尿道炎的發生。面對孕期水腫癥狀,若必要時,務必請准媽咪到院就診接受治療。

本文轉自「准媽媽講堂」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准媽媽要「控制」午睡時間!
孕婦日常防輻射注意事項
孕晚期,成功在此一舉!

TAG:孕期 | 水肿 | 孕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