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為減肥,不為減肥

「發胖無非是由於每天攝入的卡路里數超過了消耗的。」

「減肥無非是少吃多動。」

「減肥失敗無非是缺乏意志力。」

「連自己的身材都掌控不了……」

這是一套完美的「黑胖子四段論」——嗯,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了,還在胖著的人一定是有深層的靈魂缺陷……

身材調控機制

為什麼就是在最近幾十年來,人類才迅速胖起來了呢?

有說:因為食物突然增多了,太多了;而人類還保留著古老的生存策略:只要有吃的就要全部吃掉,以備隨時可能出現的饑荒。

那麼,所有的動物在食物充足的時候都會這樣嗎?

卻不是:(有試驗)強行讓老鼠節食或過食,的確會讓它們變瘦或變胖;但它們只要能開始自由地飲食,無論瘦了的還是胖了的都會很快恢復到正常體型。

我們看到,大自然中的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標準身材,並且它們總能維持那種身材。大自然中的瘦子們,即使碰上超量的食物也不會無節制地吃,從而胖起來(比如會把過多的死老鼠埋起來的貓,會把松果藏起來的松鼠)——無論是對捕獵者和被獵者來說,讓自己胖起來都無非是找死;而天然的胖子們(需要用脂肪禦寒、過冬等),即使在南極那樣的食物匱乏地區,也要拚命找吃的,不能讓自己瘦了(在沙漠里,駱駝也能儲存起滿駝峰的脂肪……)。(請參考:我們與脂肪的恩恩怨怨)

每種動物都有精密的身材調控機制,大家都在努力地維持著最有利於自己生存的身材——吃的少時,身體代謝率下降,同時更想吃東西(更拚命地找東西吃);吃的多時,身體代謝率上升,同時更不想吃東西。

唯獨人類沒有?

脂肪細胞與胰島素

人體內的脂肪主要儲存在脂肪細胞里。所謂胖,當然就是脂肪細胞里儲存的脂肪過多——它們獲取的熱量大於輸出的。

所以,如果我們吃進體內的熱量太高,脂肪細胞不就會儲存熱量過多嗎?

是的,但另一方面,脂肪細胞會分泌致輕素,通知大腦身體內的能量儲備狀況——當體內脂肪過多時,致輕素的分泌量也相應增加,大腦得知「能量儲備充足」,就會降低我們的食慾;同時體內的其他細胞也會提高能耗,增加產能(我們的活力會增加)——脂肪細胞的庫存量會很快恢復正常。

那我們是怎麼胖起來的呢?

再仔細看下:吃完一頓飯後,我們的胰腺會分泌胰島素,讓全身細胞(肌肉細胞、內臟細胞、脂肪細胞等)從血液中獲取熱量;尤其是,在一頓飽含碳水化合物的飯後,血糖會急劇升高(有毒狀態),胰島素水平也會大幅上升,好讓細胞們趕緊收編街上的不安定分子——葡萄糖;進入細胞的葡萄糖要麼被當場燒掉,要麼被儲存為肌肉糖原(肌肉細胞內)、肝臟糖原(肝臟細胞內)或脂肪(脂肪細胞內)——這時的脂肪細胞只會賣力儲存熱量,不怎麼向外輸出。

(相比之下,食物中大量的脂肪或蛋白質不會急劇改變血液狀態:首先,相比於碳水化合物,它們的消化吸收過程很慢;其次,它們的運輸過程也很慢——脂肪要先經過腸道細胞的組裝,然後通過緩慢的淋巴循環,才會慢慢進入血液中;大量的蛋白質會被腸道細胞組裝並儲存起來,然後再有序地分解並釋放進血液中。)

當血糖降低,胰島素水平也降低時,脂肪細胞重新開始向外輸送脂肪,給其他細胞供能。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正常。

但是如果血糖和胰島素經常大幅升高,身體細胞就會越來越不買胰島素的賬(因為它們能儲存葡萄糖的量都有限——過多的糖對它們也是有毒的);而為了降低高漲的血糖,胰腺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敦促細胞們收編葡萄糖……久之,細胞們會更加不買胰島素的賬……長此以往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

由此,血液里的胰島素會越來越多,而且駐留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哪怕血糖水平已經正常了。既然有這麼多胰島素,脂肪細胞就仍不會向外輸送脂肪,而仍只會存儲能量(胰島素讓它們以為,血液中還有很多葡萄糖需要處理呢)——脂肪細胞也會對胰島素形成抵抗,不過速度比其他細胞的要慢得多——畢竟它們是專干倉儲這行的:過量的葡萄糖都被它們合成為脂肪了,也就無所謂毒性了。

像這樣多進少出,甚至只進不出——脂肪細胞的脂肪儲備就會越來越多。

胰島素讓我們發胖

不是還有致輕素的嗎?這時的我們不是會食慾下降,活力上升嗎?

在居高不下的胰島素麵前,身體細胞都會優先使用糖而不是脂肪來供能——血液中的脂肪沒人待見,最終還是會回到脂肪細胞里。而身體內的糖儲量有限(肌肉細胞不會把自己儲備的糖給其他人用,肝臟能儲備的糖原又少得可憐),當血液里的葡萄糖下降到一定水平後,整個身體就開始處於「饑荒」狀態了——尤其是大腦,因為它不會儲存熱量,所以極度依賴血液中現成的熱量水平——這時也就僅是血糖水平。

這種饑荒狀態非常直接、緊迫,即使血液中還有致輕素在彙報著「豐收」,也不會被危機下的大腦理會——它分明已經不夠吃了,它需要更多熱量,刻不容緩。這時的我們就會「餓得心慌」(心跳加快,難以集中精力,代謝率下降,活力下降),著急吃下任何能迅速提升血糖的東西……雖然攝入的糖,大部分還是會被脂肪細胞貪去……

另一方面,脂肪細胞的熱量儲備越來越多,它們分泌的致輕素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大腦也越來越不理會致輕素了……長此以往就是所謂的「致輕素抵抗」。自此,更沒有人攔著我們大肆地吃了。

就這樣:伴隨著越來越高的胰島素水平,我們吃下的碳水化合物越來越多地轉化為脂肪,而我們的身體又越來越不會使用脂肪,從而需要吃下越來越多的碳水化合物……

我們就這樣胖起來了。

(所以,東亞人很難像歐美人胖得那麼誇張——我們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比他們的差太遠——然而代價是,我們更容易得糖尿病。參考:糖尿病的修鍊之道)

深深的饑荒

還有,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細胞還會漸漸生疏了燃燒脂肪的能力(與脂肪代謝相關的酶和蛋白質減少,基因表達水平下降),從而越來越依賴糖——我們的身體不能大量儲存、幾個小時就要補充一次、多數又只能給脂肪細胞轉化為脂肪的糖。

由於只能使用利用率不高、儲量有限的糖,身體細胞還會逐漸減少能耗水平——這表現為我們的活力下降,越來越不愛動——懶不是胖的原因,而是結果。(反之,「愛運動」也不是瘦的原因而是結果——肌肉細胞有充足的能量可用。)

所以,表面上看,胖是一種「富足」狀態;而在身體內部,胖其實是一種饑荒——雖然倉庫里的糧食儲備過剩,人民卻長年掙扎在溫飽線上。這時人民的生存策略只能是省吃儉用——我們身體的代謝率和活力相應下降,甚至肌肉組織和內臟組織的體積也會減小,包括腦的(越胖的人往往腦容量越小);同時極度渴望它們唯一能用的能源——糖——我們就越來越貪甜了。每次吃甜食,都相當於一次「賑災」,會給我們極大的滿足感,讓我們越來越上癮。

(並且很可能,我們由此還越來越不喜歡吃脂肪;因為體內鬧饑荒的細胞們只懂得使用糖,脂肪無法滿足它們,也就無法滿足我們變異的胃口了。)

所以,胖的問題不在於熱量太多,而在於太少——能用的太少:在熱量爆倉的脂肪細胞旁邊,其他身體細胞只能勉強糊口——典型的「國富民窮」。

隨著胰島素水平越來越高,攝入的熱量里,脂肪細胞就貪去越多,其他細胞能用的就越少——在攝入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身體內的饑荒就越來越嚴重;我們需要吃得越來越多,動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好吃懶動」……

(再見到胖子時,別再想他的「貪懶」,請理解他體內那深深的饑荒。)

所以,「攝入的卡路里高於消耗的」並不是胖的原因,而是結果(當然這個結果也進一步支持了原因)。

減肥

當我們控制卡路里、節食減肥時,只會進一步加劇這種饑荒。更加吃不飽飯的人民開始強烈抗議,迫於社會壓力(皮質醇分泌上升),脂肪細胞會向外散布一些能源;但同時人民會更加省吃儉用,我們的身體組織開始自我消耗——我們會在短期內瘦一些,但這種瘦的代價往往是肌肉組織和內臟組織的縮小,同時伴隨著更高的身體壓力、更低的代謝率和身體活力、更強烈的吃碳水化合物的慾望——我們最終會屈服,但不是因為我們的意志力薄弱,而是因為整個身體才是我們的意志。

當我們運動減肥時,也會加劇這種饑荒。運動之後,我們會無意識地吃得更多(吸收得也更好——運動不僅會暫時提高肌肉細胞獲取蛋白質的能力,還會提高脂肪細胞獲取糖和脂肪的能力),並且動得更少——不是懶,而是細胞們實在沒力氣幹活……

當我們因為"1克脂肪有9大卡熱量,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兩倍多"而選擇低脂飲食時(或者你是因為相信「吃下的肥肉會直接變成身上的肥肉」?),我們會吃下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從而讓胰島素更加飆升,也更加劇了這種饑荒。

(以上這些減肥方法都是基於這樣的假設:無論來自什麼食物,卡路里相同,對身體的效果就相同。對這點我們無須再說什麼了。)

那麼應該怎麼減肥呢?

當然是控制胰島素水平,讓身體逐漸恢復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主要在於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天不超過50g,初期不超過20g),增加脂肪攝入,讓身體重新學會使用脂肪——也就是生酮。

吃肥減肥,以脂燃脂。(參考:生酮:「返老還童」而非瘦身)

這麼簡單?

可惜不是。

還有很多原因會讓我們難以減肥……

身體缺乏營養(往往是由於曾經吃了、甚至還在吃著太多加工食物)。這時我們雖然吃下了足夠的熱量,但是身體總是有未被滿足的感覺,這也會促進體內的饑荒狀態;另外,營養缺乏也會干擾、降低身體的代謝。

體內炎症。慢性炎症會促進胰島素抵抗,並且會損壞細胞內的線粒體,從而降低細胞的能量代謝效率。導致炎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環境污染、黴菌毒素(參考:種子,經久而彌毒),以及最重要的:不耐受的食物——種子、奶製品。(參考:有毒凝集素——種子里的詛咒(1)和喝牛奶的正確方式——喂牛)

腸道菌群失衡。混亂的腸道菌群首先會導致腸道高滲透性(「漏腸」),進而引起炎症,促使胰島素抵抗;還會通過許多機制(比如影響激素分泌)直接調節我們的代謝和體重。順便說下,抗生素和種子油里巨量的Ω-6脂肪酸都會干擾腸道菌群;另外,菊粉(一種不可消化、可發酵的纖維,洋姜、椰子粉里都有)能滋養一些有助於減肥的細菌。(有僅僅通過糞便移植就減肥成功的案例。)(參考:腸道微生物群——別光說「重要」)

甲狀腺功能失調。可能有很多人對自己的甲狀腺問題沒有自知,而這個問題當然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能量代謝機制。容易損害甲狀腺功能的有:谷蛋白(尤其是麩蛋白)、環境毒素(農藥、重金屬)、缺乏營養(維生素D3、Ω-3脂肪酸、鋅、碘、硒等)。另外,也可以試下少吃生的十字花科植物(這個殺傷面比較大……比如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藍、花椰菜、蘿蔔),因為其中含有「促甲狀腺腫素」;多吃海洋類蔬菜(補充自然的碘——加碘鹽里的碘只會帶來麻煩)。(當然,真正的甲狀腺問題還是需要醫療干預的……)

皮質醇水平過高。也就是俗稱的「有壓力」。皮質醇會降低我們的代謝效率;慢性壓力也會促進胰島素抵抗。

睡眠不足。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會提升皮質醇水平,降低代謝率;另外也會干擾甲狀腺功能。

基因傾向。當然,也會有些基因問題使某些人更容易發胖,更不容易減肥。但基因不是宿命,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行為改變許多基因的表達。(除非有某些稀有的、關鍵的基因缺陷,比如與致輕素有關的基因出了問題。)

你只是想減肥,因此你在追求一個量的結果。追求量時的人很容易犯馬虎,他們在潛意識裡會認為:90%的嚴格度,就會有90%的效果——這會在很多層面影響他們的行為。90%的嚴格度,對你也許有90%、80%或70%的效果,也很可能毫無效果。「我只要減肥就好」,就像「我再幹完這票就收手」一樣,是個失敗的詛咒……

……

當然,另外還會有很多問題影響減肥——我們只是還沒有發現、確認。

但可以確認的是,肥胖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其內在是整個身體的深層不健康(當然它本身也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請參考:胖,只是胖就好了……)。我們無法確保,解決了所有上述問題就一定能減肥成功;但可以確保,如果不只想著治標,而想著解決根部所有健康問題的話,我們會收到最好的效果。

不如讓自己越來越健康,視減肥為不期而遇的副作用呢?

在肥胖的母親體內發育起來的胎兒,由於共享血液循環,會被母親體內的高血糖狀態影響,在出生時就往往會分泌過高的胰島素,在之後也更容易肥胖;另外,胎兒的生理機制,也會受母親體內異常的激素水平和炎症水平的影響而被永遠改變。

就這樣下去,我們會一代比一代胖,且胖得越來越「深刻」。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PaleoLife

推薦閱讀:

過度節食 ?
DAY 26: 今天馬甲線明顯了
健身時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增肌又減脂?
【NuttyBeast原創】你現在的健身/飲食計劃真的合理嗎?
【NuttyBeast】運動前到底應該怎麼熱身?

TAG:减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