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大有前途
開宗明義,作為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儘管互聯網金融現在碰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受到了種種非議,我還是堅定地認為,中國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最肥沃的土壤,沒有之一;互聯網金融在中國一定有前途!
我的判斷標準非常簡單: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不能解決社會問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就一定沒有前途,反之,如果有助於解決社會問題、提高社會效率、降低成本的就一定大有前途。而我國目前的金融環境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體量大、問題突出的大環境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最肥沃的土壤,是歷史性機遇。
以下我嘗試用麥金農教授提出的「二元化的金融結構」概念來嘗試解讀目前金融環境的主要問題。圖:羅納德·麥金農
「二元化的金融結構」是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提出的發展中國家的一種金融現象,通俗點講就是國家採取利率管控,銀行利率不能覆蓋通貨膨脹率和應有的資金成本,而銀行貸款作為一種稀缺資源補充到了本不該得到該資金的企業或行業中。另一方面,由於銀行利率沒有市場化,市場的需要就必然催生出銀行體系外的一個金融市場(比如高利貸市場)。這就是所謂的「二元化的金融結構」。
通脹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吧?以我自己買菜的經驗來說, 2004年上海菜場的雞蛋價格差不多是2.5元/斤,前幾天去我買菜,雞蛋是5.4元/斤,漲了一倍多,其他民生產品也差不多,可是如果你過去十年把錢存在銀行,資金能翻倍嗎? 顯然不能,也就是說你手上的錢「毛了」。這就是所謂的「鑄幣稅」,說難聽點,有人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了你的錢。
給大家看幾個從wind資訊下的數據:
1、雞蛋
2、豬肉 3、秈米註:原指數為環比指數,上月價格為100,為便於直觀展示處理為以2004年5月為基準100%。
那麼銀行以低息獲得的資金又去了哪裡呢?除銀行自身獲取超額利潤外,利率管制產生的低成本資金實質上是一種隱性的補貼,而獲得這種補貼的往往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用途則往往是基礎設施建設或固定資產投資。因此,與利率管制相關的二元化市場結構所導致的結果是:
一方面,落後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取得了過度的資金支持,干擾了市場優勝劣汰的選擇機制,使市場未能及時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
另一方面,為社會提供了大多數就業機會和消費類商品的中小企業卻不得不更多地轉向銀行之外的融資渠道,甚至是非正規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成本高企,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再看看前些年「四萬億」刺激的機構,引用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的一篇文章:
「一位銀監會中層官員在11月底國研中心召集的九華山莊會議上坦言,2009年將近10萬億新增貸款中,6萬億貸款是為了配合「四萬億」計劃投向了基礎設施,『工程投入一般是一個拋物線態勢,第一年不是最多,第二年慢慢上升,然後逐步下降。』
如此看來,即便按照平行線的模式,2010年投向基礎設施的貸款也在6萬億左右,這意味著當年新增的7.9萬億貸款中,僅有1.9萬億投向了中小企業等實體。
『一方面,信貸投放額很大,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又幾乎拿不到銀行貸款,整個社會必然缺錢。』上述監管層官員表示,這也可解釋2010年尤其2011年以來,貨幣總量多與貨幣短缺並存,流動性泛濫和流動性短缺並存的結構性痼疾了。 『一旦成為結構問題,要想解決就很難了。即使明年貨幣政策放寬,如果信貸結構不調整,企業依然拿不到錢,企業的資金依然緊張。』上述監管官員指出。」
借用網上的一張圖片:
總之,二元化市場結構導致金融的資源配置作用大打折扣,對經濟結構失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元化的金融結構」的危害不止於此:
一方面,儲戶未能取得存款應獲得的資本增值收益,在抑制了消費能力的形成;
另一方面,利率管制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負利率」的情形,使得人們更願意投資於有「抗通脹」功能的房地產,甚至是珠寶、古玩等商品,使得這些商品的價格快速上漲,房地產等價格的上漲反過來侵蝕了人民群眾本就不多的消費能力,不利於消費領域的發展,助長了經濟結構的畸形。
個人認為,事實上利率因素是影響國內房地產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與匯率、寬鬆的貨幣政策一起導致了過去幾年內房價的飛漲。
人民幣升值、「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存款利率管制與日本房地產泡沫的大背景極為相似。從利率的角度看,貸款買房幾乎是普通人民群眾獲得銀行低利率資金的唯一途徑,是對抗存款被稀釋的最佳方法。
如前所述,在利率管制及金融市場二元結構的大環境下,取得銀行貸款實質上相當於獲得了一項隱性的補貼,存在套利空間,而這種補貼的最終受益人卻未必是貸款人,和其他套利行為一樣,房價上漲將最終吞噬套利空間,而真正受益的只能是出讓土地的地方政府。2004年全國土地開始普遍實行「招拍掛」制度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持續攀升。據國土部的統計,2004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高達5894億元,到201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到4.1萬億元,也就是說,10年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上漲超7倍。獲得了更多土地出讓金的地方政府又因為償付能力的增加可以取得更多的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目前地方政府債務數據,導致金融資源的配置更不合理。如此,已經形成了一個難以破解的惡性循環。
數據來源:wind資訊
綜上,「二元化的金融結構」對我們普羅大眾的影響是:
1、錢「毛」了,購買力下降,財富被稀釋;
2、私營經濟領域受擠壓,工作機會減少,收入降低,年輕人削尖腦袋考公務員、進國企;
3、房價高企,房貸拖垮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
4、如何為將來儲蓄今天的財富成為一個難題。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我國的互聯網投資市場仍處於魚龍混雜、很不規範的階段,而且有大量騙子混雜其中,另一方面,除了投資房地產,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給自己的血汗錢保值增值的途徑。
儘管互聯網金融的問題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希望以後有時間細聊),但我國目前的金融背景下,我認為天生具有公平、普惠特徵的互聯網金融(不是指現在人人唾罵的「偽金融」,而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必將不可遏制地發展起來,互聯網金融一定大有前途!
推薦閱讀:
※從王嘯到九合:逃不掉的使命與輪迴(上)
※如何評價辣筆小球人肉天津股俠?
※北京房價80萬/平?我信了!(深度慘文)
※中國究竟有多少人月入過萬?被2017年的數據驚呆了
※賺錢這件事,從來就不是「勤」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