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前叉韌帶(ACL)撕裂如何康復

膝關節是人體內最大、最複雜的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連接組成,由於內外半月板的存在使關節分化成半月板、半月板脛、股髕3組連結,三者被包裹在同一關節腔內。膝關節承載體重,因而股骨和脛骨的兩個相對關節面特別增大,兩側有強大的韌帶結構制約。膝關節的運動主要進行額狀軸上的屈伸運動,正常情況下,屈伸範圍為130度左右,當屈膝90度時,在垂直軸上小腿可做內旋、外旋運動,其運動範圍可達50度。

膝關節交叉韌帶是維持關節穩定不可缺少的結構,分為前後交叉韌帶,其與膝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髕韌帶、膝部屈伸肌群和關節囊等共同實現了膝關節的穩定,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損傷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可嚴重影響到關節結構,造成關節不穩,晚期導致嚴重的膝關節病。

膝關節交叉韌帶是關節內滑膜外緻密結締組織。韌帶是以彈性纖維為主,長約4CM,寬約1CM,起於脛骨髁間前區,呈60度斜向後外上方,止於股骨外側髁內面的上部。前交叉韌帶又分為前內束和後外束兩部分。膝關節後交叉韌帶粗大,強度是前交叉韌帶的2倍。

前叉韌帶的功能主要是限制小腿脛骨相對於股骨向前運動。對膝關節的內翻、外翻、過度伸、屈以及過度內外旋均有一定的限制。

一、造成膝關節損傷的原因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較為常見,並且損傷並非由單一機製造成,而是具有多種損傷機制。ACL損傷機制較為複雜,通常認為多系膝關節強力過伸、過度內旋、外展或者強力屈曲內旋的結果。這其中包括了屈曲外翻外旋損傷、急停傷、落地傷、變相傷、膝關節接近伸直位被動內外翻傷。其中以膝關節外翻損傷類型(膝關節屈曲,脛骨外展外旋)最為常見,占其中60%。

具體損傷類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旋轉損傷 屈曲—外翻—外旋;屈曲—內翻—內旋;過度外翻

上圖為屈曲—外翻—外旋損傷

滑雪運動易造成屈曲—內翻—內旋損傷

2.過伸損傷 對於大多數為近股骨端撕裂,受傷機制可能為過伸損傷,表現為韌帶間撕裂,ACL延長

3.特殊的類型是滑膜內撕裂,此時滑膜外觀仍舊完整,但是大部分ACL纖維在股骨起始部斷裂,此時可以沒有關節內血腫,關節鏡下可發現ACL的股骨起始部變細,而脛骨端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撕裂,抽屜試驗可證實韌帶鬆弛。

常見的損傷情景有:奔跑過程中不慎滑倒,膝關節極度內旋屈曲,小腿被壓在身下;足球運動中踢漏腳,使膝關節過伸;足球運動中二人對足;籃球運動員在半蹲位急速變向滑倒;滑雪運動中雙板被小樹掛住,或者雙板內扣減速時;籃球運動員突然起跳。前交叉損傷多見為非接觸類損傷。

前交叉韌帶(ACL)是膝關節內最重要的穩定結構之一,損傷後可導致前後和旋轉穩定性喪失,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膝關節反覆出現不穩定,可引發半月板和軟骨發生繼發性損傷,最終引起膝關節提前出現退行性改變。

一般運動損傷之後,通過損傷的姿勢首先判斷,之後通過體格檢查來證實和確定ACL是否損傷,依舊不能確定者,通過影像學進行檢查,仍舊不能確定的最後進行膝關節鏡確定損傷。

常用的體格檢查方式有前抽屜試驗和Lachman試驗。

前抽屜試驗:膝關節屈曲90度,穩定患足,在脛骨近端後方施加向前的力量,評估脛骨近段向前方的移動程度和止點性質。當脛骨近端向前移位較大時,檢查呈陽性,前交叉韌帶損傷。對於慢性的前叉損傷,前抽屜試驗的敏感性只有54%。

上圖為前抽屜試驗

Lachman試驗:令患側膝關節屈曲30度,檢查者用另一隻手穩定股骨遠端,用另一隻手對脛骨近端施加向前方的力量,測試脛骨相對於股骨向前方移位數量和止點性質。需要與正常對側膝關節相比較。發現脛骨前移增加或者失去「硬性」止點,提示前叉韌帶斷裂,檢查陽性。此試驗檢查敏感度95%。

上圖為Lachman試驗

還有一些採用特製的檢查儀器,例如一些關節測量儀,優點是可提供穩定性的客觀指標,有利於手術前後的對比和臨床研究。

----------------------------

二、手術重建前叉韌帶

1.手術重建交叉韌帶的重要性

在前交叉韌帶損傷之後,膝關節喪失前方和旋轉穩定性,導致無法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部分患者甚至無法正常負重行走。由於關節不穩,從而繼發半月板損傷和軟骨損傷,導致早起發生退行性改變。為了避免上述結果,必須採取手術方法,重建前交叉韌帶,從而達到以下目的:

(1)2.恢復膝關節的正常運動學特性

(3).恢復患者損傷前的生活能力和運動水平,並且回歸運動後再損傷的幾率無增加

(4).保護和防止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發生繼發性損傷

(5).防止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

全面恢復正常關節功能,具體內容包括膝關節伸直和屈曲活動度、客觀和主觀的關節穩定性、肌肉力量、本體感覺和肌肉協調性、下肢周線、阻止半月板出現繼發性損傷和軟骨退變、關節無疼痛等癥狀。

但是,目前無論是採取單束重建還是雙束重建方法,重建後的前交叉韌帶仍然無法全面滿足上述目標,需要繼續探索和努力。

2.手術重建交叉韌帶的時間選擇

目前醫學界對於理想的手術時機尚未達到共識,但是通常認為損傷後的1周內過早手術,可因關節血腫和滑膜反應性炎症等原因,阻礙手術視野,並可能增加術後發生關節纖維化的可能性。

因此,在對於急性損傷,通常要求在損傷後1-2周之後,關節無激惹癥狀,腫脹減退,腿部肌肉控制良好,關節活動度0度-90度以上,再施行關節鏡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對於急性ACL損傷的患者,應該避免患肢石膏固定,儘早開始膝關節活動度和負重訓練,對整個手術結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術前的康復訓練滿足上述條件後及時手術。

對於急性期之後的患者,何時手術取決於膝關節的狀況和被手術者的意願,但是要避免時間過晚,由於反覆出現不穩定癥狀,可引起和加重伴隨損傷,影響術後療效,因此目前認為在出現不穩定癥狀之前施行重建手術,有利於取得最佳效果。

3.手術方式的選擇

現有的前交叉手術主要以單束和雙束為主

單束:手術簡單,費用低,翻修容易

雙束:手術複雜,費用較高,翻修比較難,穩定性較高於單束

4.移植體的選擇

現階段前叉修復手術中,重建ACL的移植體有多種選擇:人工韌帶、同種異體肌腱、自體肌腱。

三、術後併發症

ACL重建術後出現術後併發症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關節血腫——術後出現關節血腫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2.關節活動度下降——ACL重建後,伸屈活動度都有可能受限。尤其是在開展手術的早期發生率較高。

關節活動度下降的原因包括:術後長時間的制動、瘢痕形成、關節黏連和纖維化、髁間窩結節樣增生物綜合征、手術時移植體放置位置不準確、複發性交感神經萎縮和一些手術特發征

術前未能恢復活動度和正常步態,術後容易導致活動度下降,因此建議進行術前康復和術後早期康復活動,膝關節粘連的發生率一般小於3%。

3.特定併發症——取腘繩肌腱的患者易出現隱神經激惹、術後出現髕前痛、股四頭肌萎縮、韌帶鬆弛、深靜脈栓塞等

四、術後康復

術後康復的目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恢復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完整功能水平,包括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韌帶強度和協調性等,同時維持關節的穩定性。

1、術後麻醉消除—6周(以下遵循基本無痛的循序漸進訓練原則,不可過於激進,增加訓練程度最好請教專業的醫生和運動康復師,非專業人士請勿操作

A膝關節角度訓練

#屈曲(1、2、3任選其一)

(1)仰卧滑牆練習

(2)仰卧回收腳跟練習

(3)坐位屈膝練習

(4)髕骨鬆動練習

術後第五天開始練習,將髕骨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推動。每日可做2次。每次四個方向各15下。

#伸直練習(兩周之內不加負重,腘繩肌取腱不做)

(1)伸膝練習(3-5分鐘/休息30-60秒/3-5組/三組每天)

在腳跟下方墊個毛巾,將腿部伸直,不加力量和負重,被動伸膝

B本體感受練習(可使用支具,練習60秒同下)

(1)雙腳站立重心轉移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將重心從一足轉移到另一足,開始練習時佩戴支具,康復師確定取下支具的時間

C步態練習

(1)重心轉移

(2)短距離步態模擬(使用支具)

患肢向前邁出一步,將重心從健側緩慢轉移到患側,患側微屈,維持5秒,之後恢復開始的姿勢,開始訓練時佩戴支具。康復師確定取下支具的時間

D力量練習

(1)踝泵練習

術後第二天開始踝泵練習,踝關節儘力達到全範圍背屈,跖屈。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一次20個。踝關節活動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左側為患側)

(2)大腿肌肉靜態收縮練習

術後第二天開始股四頭肌的靜態收縮練習,仰卧在床上,綳腿收縮股四頭肌,維持10秒放鬆5秒,持續練習5分鐘為一組,每天練習三組

(3)站姿四方向抬腿

站立時,患肢伸直,向前、向後、向內側、向外側四個方向抬起,軀幹保持不動。開始訓練時請佩戴支具。康復師確定取下支具的時間

(上圖中左側為患側)

(4)卧姿四方向抬腿

仰卧健側屈曲,患肢伸直,向前、向後、向內側、向外側四個方向抬起,抬高15到20厘米,堅持60-120秒後,緩慢將腿放下。開始訓練時請佩戴支具。康復師確定取下支具的時間

腘繩肌取腱四周內不做後側抬腿,防止腘繩肌癒合不良,只做靜力性收縮訓練

*前期做靜態的抬腿保持,後期根據具體情況康復師改為動態練習*

仰卧健側屈曲,患肢伸直,向前、向後、向內側、向外側四個方向抬起,抬高15到20厘米,保持5秒,之後緩慢放下不著地,再抬起來。重複20個為一組,每次4組

(上圖中上抬的為患側)

(5)卧姿四方向動態抬腿

腘繩肌取腱四周內不做後抬腿訓練,只做靜力性訓練

仰卧健側屈曲,患肢伸直,向前、向後、向內側、向外側四個方向抬起,抬高15到20厘米,保持5秒,之後緩慢放下不著地,再抬起來。重複20個為一組,每次4組

(6)核心力量練習

核心訓練

在不影響腿部,不產生疼痛的情況下開始腹部核心練習,15個為一組,每天至少四組

2.術後4周—術後12周

術後4周到三個月的時間是康復恢復的黃金和關鍵時間,根據不同的恢復情況制定不同的恢復計劃,在這段時期內的康複目標是

(1)恢復正常力線和對基本活動的控制能力,如走、蹲起、單腿平衡能力等

(2)增強下肢和核心區力量、本體感覺訓練

(3)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

(4)發展柔韌性訓練,增強本體的控制能力

(5)恢復恐懼的心理狀態、達到客觀和主觀的力量和穩定性恢復

A 膝關節角度練習

屈膝練習同上

當達到一定角度時候,可以採用坐位抱腿屈膝練習

伸直練習(兩個動作二選其一即可)

(1)仰卧伸膝

取下支具,坐位,足跟處用毛巾墊高,為了加強關節伸展,可在膝蓋上方施加一定的重物(重物的重量循序漸進的增加),在伸膝時完全放鬆股四頭肌,在膝蓋後方感到拉伸和輕度不適。練習時保持該姿勢1-5分鐘,休息30-60秒,沒組3-5次,每日三組

(2)俯卧懸腿練習

取下支具,俯卧,小腿懸於床外,可在踝關節處加一重物或在足跟處用另一下肢施加壓力增加伸展的力量,在膝蓋後面感到拉伸和輕微的不適。練習時保持該姿勢1-5分鐘,休息30-60秒,沒組3-5次,每日三組

B 肌肉力量練習(力量訓練是非常關鍵地康復步驟,為了保護移植體,訓練時最好有專人指導,在切換訓練動作時,最好諮詢相關的專業醫生和康復人士)

前期訓練肌力不夠的患者,採用負重抬腿練習,當肌肉力量達到後可採用以下訓練方式

訓練量:靜蹲和微淺蹲30-60秒為一組,休息30-60秒,2-4組

蚌式開合和仰卧腿開合,15個為一組,休息30-60秒,2-4組

靠牆靜蹲

微淺蹲

臀橋練習

蚌式開合練習

仰卧腿開合練習大腿內側肌肉

C平衡性練習

單腳站立(後期可以變為閉眼練習)

D步態練習

(1)正常步態練習

(2)上下台階練習

上下台階練習中,患側腿先上,健側腿先下

E 核心訓練

3 12周以後

從雙腿控制練習發展到單腿控制運動,發展熟練、正確的起動變向運動時的神經肌肉控制能力,消除進行複雜運動時的恐懼心理。

前叉康復的黃金時間是術後三個月,這期間的角度和訓練非常重要,建議在這個黃金時間內,最好在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康復,很多朋友在自我康復過程中不是特別的注意,以致於耽誤了最佳康復時機。我們接觸到好幾位都是因為錯過了最佳康復時機或是在家卧床時間太長,而產生了關節粘連和膝關節纖維化,導致角度完全成了問題,之後只能進行麻推或二次手術。

前交叉斷裂是一個不幸的傷痛,但是小編相信,大家只要在正確的時機做正確的努力就一定會康復的

關於體能訓練和運動康復可以加我的微信

武文運動康復Allen武文:wuziwuzi123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MRGxsZlF2RXJGYlRyVThlOTJ3X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醫學德語翻譯小專題:藥學篇(4)藥物生產與醫藥工業(i)
種植牙到私立醫院好還是公立醫院好?
你身邊學醫的女孩子有什麼令人詫異的地方?
關於嗜血細胞綜合征的若干問題?
如何治療脂溢性皮炎?

TAG:医学 | 运动康复 | 膝盖损伤 |